山东交通学院
汽车工程学院
汽车工程学院下设交通运输系、车辆工程系、汽车服务工程系、热能与动力工程系4个专业系和1个汽车工程实验中心,另设1个汽车技术研究所。现有本专科生2301人。目前,该学院共有专兼职教职工56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35人,博士、硕士分别为10人和31人。教师中有部级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1名,部级跨世纪学术带头人1名,部级青年科技英才1名,省级中青年学术骨干1名,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另有7名省部级优秀教师。本学院的交通运输教研室荣获“省级教学团队”称号,同时也是我校首个获此殊荣的教学团队。
汽车工程学院史悠久,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以交通运输为核心的专业学科,现有交通运输、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汽车运用技术等本专科专业。交通运输专业2006年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特专业,2008年被国家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第一类特专业建设点”,是我校获得的第一项国家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车辆工程专业2011年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特专业建设点。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学科2011年被山东省教育厅、财政厅评为山东省“十二五”
省级特重点学科;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是教育部1993年首批遴选的37个专业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之一,1999年被确定为山东省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1年被教育部确定为示范性工科专业。
汽车工程学院所属的汽车工程实验中心,除承担日常实验教学、科研等任务外,还可对外进行汽车和发动机产品质量检验、鉴定等工作。该中心现有各种实验、测试设备600余台,其中贵重仪器设备近百台(套),大中型实物教具600多台(套),试验用车15辆,设备总值达3833万元,实验中心的规模与水平已达到全国同类一流。该中心的“汽车运用技术实验室”是山东省省级重点实验室;“运输车辆检测、诊断与维修技术实验室”是交通运输部确定的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另设有汽车博物馆和汽车构造实验室、汽车电气设备实验室、汽车性能测试实验室、发动机性能测试实验室、汽车燃润料实验室以及TEP教室等。
交通运输(本科/学制四年)
本专业分设三个专业方向:
简单的钢琴谱汽车检测与诊断方向、汽车营销与保险方向、汽车运输组织与管理方向。
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交通运输(汽车运用工程)领域所必需的,掌握较为系统的基础科学理论,扎实的学科基础理论和必要的专业知识;具有基本的分析和解决专业工程实际问题能力;具有计算机绘图、汽车试验、汽车检测、故障诊断、运输与维修企业管理能力以及汽车驾驶等技能;具有较强的外语与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交通运输领域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机械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运筹学、管理学、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电气设备、汽车运用工程、汽车维修工程、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
主要进行机械加工实习、汽车驾驶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
基本技能:
掌握交通运输(汽车运用工程)领域所必需的较为系统的基础科学理论,扎实的学科基础
理论和必要的专业知识;掌握汽车运用工程实践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分析解决交通科技和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计算机绘图、汽车试验、汽车检测、故障诊断与维修、运输与维修企业管理能力以及汽车驾驶技能等;具有较强的外语与计算机应用能力。
就业去向:
主要去道路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汽车制造企业、汽车检测维修企业、财产保险企业、汽车运输企事业单位、职业院校等从事道路汽车制造、检测诊断、保险领域的生产、经营、管理、科研和教学方面的工作。
车辆工程(本科/学制四年)
本专业分设四个专业方向:
汽车设计方向、汽车车身方向、汽车电子方向、新能源汽车方向。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车辆(汽车)工业发展的车辆工程领域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机械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汽车制造工艺学、工程材料、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汽车试验学、汽车电控技术、汽车CAD。
主要进行整车拆装实习、机械加工实习、汽车驾驶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
基本技能:
掌握车辆工程领域所必需的较为系统的基础科学理论,扎实的学科基础理论和必要的专业知识;具有汽车设计、生产制造工程实践知识和技能、较强的分析解决车辆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生产组织管理的能力及汽车驾驶技能;具有较强的外语与计算机应用能力。
就业去向:
主要去汽车设计制造企业、科研开发单位、应用研究单位、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和学校等从事车辆工程领域的设计、制造、实验、生产、管理、科研和教学等方面的工作。
汽车服务工程(本科/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一定汽车技术基础及汽车维修、营销知识、保险知识、评估知识、管理知识及技术服务技能的汽车服务工程领域高级应用性人才。丙申
主要课程:
机械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发动机构造、底盘构造、汽车理论、汽车电气设备、汽车运用工程、汽车营销学、汽车维修工程、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汽车保险与理赔、车辆鉴定与评估。
主要进行汽车驾驶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
基本技能:
掌握汽车服务工程领域所必需的较为系统的基础科学理论,扎实的学科基础理论和必要的专业知识。掌握汽车营销、保险、管理及技术服务实践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分析解决
汽车服务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的经营管理、组织管理、生产经营能力。
就业去向:
主要去汽车营销、汽车保险、汽车评估、车辆鉴定、汽车维修行业的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研究机构和学校等从事汽车服务工程领域的组织、决策、经营、管理和教学方面的工作。
热能与动力工程(本科/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
培养能源转换与利用汽车发动机和热力环境保护领域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自动控制理论、内燃机构造、内燃机原理、内燃机测试技术、内燃机设计、汽车理论、内燃机排放控制、内燃机振动与噪声、汽车电控技术、内燃机仿真理论基础。
主要进行金工实习、汽车驾驶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
基本技能:
掌握能源转换与利用和热力环境保护(内燃机)领域所必需的较为系统的基础科学理论,扎实的学科基础理论和必要的专业知识。掌握内燃机工程实践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分析解决汽车发动机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的科技研究和开发能力、组织管理、生产经营能力。具有进行汽车发动机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就业去向:
主要去汽车、发动机设计制造企业、科研开发单位、应用研究单位、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和高等学校等从事内燃机工程领域的研究、制造、实验、生产、管理、科研和教学等方面的工作。
汽车运用技术(专科/学制三年)
本专业分设三个专业方向:
汽车运用技术方向、丰田营销方向、丰田技术方向。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汽车运用技术专业高等应用技术性人才。
主要课程:
机械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基础、发动机构造、底盘构造、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汽车使用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电气设备、企业管理、汽车营销。
主要进行机加工实习、驾驶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
基本技能:
掌握本专业所需要的基础理论、专业基础知识和必要的专业知识;具有分析和解决汽车运用技术问题的能力;掌握汽车故障检测与维修操作、汽车性能测试、汽车驾驶等专业技能。
就业去向:
主要去汽车运输、汽车销售、汽车检测、汽车维修和财产保险等行业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生产、技术与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
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自1982年以来先后开办交通监理、交通运输管理、高速公路管理、交通安全与监控、物流管理、地理信息系统、交通工程、物流工程、安全工程、交通设备信息工程等10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就业前景个本专科专业,培养学生4500多名,主要工作在交通工程管理、交通运输管理、物流规划与管理、地理信息工程、城市公共交通、交通设施与信息工程、公路工程规划和安全管理等行业和部门。
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是学校骨干学院之一,设有交通运输(含道路运输、轨道运输、水上运输方向)、交通工程、物流工程(含物流项目管理、国际航运管理、物流信息化和物资管理方向)、安全工程、交通设备信息工程(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含智能交通、轨道交通方向)、物联网工程等6个本科专业,其中交通运输为国家级特专业,物流工程为省级特专业。
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拥有“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山东省重点学科1个,在车船运行安全与节能环保、海洋运输与物流工程2个方向招收硕士研究生。
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5人,其中教授7人、研究员1人,副教授10人、副研究员1人、高级工程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9人,博士14人,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863计划课题粉饼排行榜5集装箱体积项,省部级课题30余项;作为主编、副主编出版教材15部,其中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2部;撰写专业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EI、SCI、ISTP收录80余篇。
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现设有1个实验中心:交通与物流工程实验中心,下设13个实验室,5个研究所;1个科技服务机构:交通事故司法鉴定所。拥有实验设备600余台套,总值1200余万元,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条件。
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办学目标,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思路,与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目前建有校外实习基地9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5处;与日本国神户商船大学、加拿大马尼托巴大学等院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合作关系,定期互派教师交流和讲学;与瑞典布罗斯大学、德国不来梅港大学等建立有国际教育
交流关系,学生入校后可作为国际交换生赴国外学习或攻读硕士学位。
交通运输专业(本科/学制四年)
本专业设有三个专业方向:
道路运输、轨道运输、水上运输方向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综合运输体系中各种运输方式技术经济特征、运输系统规划理论、交通运输行业管理、运输企业运营管理、运输组织、安全管理的理论、知识,获得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能力基本训练并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运输规划与管理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伊泽瑞尔出装
数学、外语、计算机技术、运筹学、技术经济学、管理学、营销学、综合运输、运输经济学、交通运输设备、轨道交通概论、现代物流学、运输系统分析、运输系统规划、交通港
站与枢纽、运输工程、运输安全工程、运输经济地理、交通运输行业管理、交通运输企业管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