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时期三皇分别是谁
上古时期三皇分别是谁
上古时期三皇分别是谁
    中国创世神话中的“三皇”是指距盘古开天辟地已经五十五万年,陆续出现的三位伟大的神祇,称为天皇、地皇、人皇。“皇”的原意就是神祇,但神性略次于盘古和玉皇大帝,可列为第二级别的神祇,此说法记载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与秦博士所议后引用之说,即天皇、地皇、泰皇(指人皇)。徐整的《三五历纪》,皇甫谧的《帝王世纪》也论三皇以来之事,盖“三皇”称谓仅是一种传说,都是远古时期为人类做过特别重大贡献的部落体和首领,诸如中华民族的黄帝部落。
三皇溯源
    起源于民间传说,其实就是原始社会为人民做出巨大贡献的体和个人(例如上古洪荒时代的水灾,鲧率领众人治水),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和怀念这些体和个人的功绩,将他们一一神话,归类为神祇人物以供奉祭祀,形成了如今我们看到的一个个美丽的民间传说。
三皇之称
    三皇之号最早见于《周礼·春官·外史》,此前三代以前无此称也。未有专指其称者,《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博士所议“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泰皇”即指“人皇”,其实是说“天皇、地皇皆神祇人物及传说,惟“人皇”是统治现实社会的真实统治者,所以王绾、冯劫、李斯与秦博士皆曰泰皇最贵。”
    因为《史记》是记述的中华正史,盖三皇是神话传说,司马迁不想因此误导后人,故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中未敢采用从三皇本纪起,而从五帝本纪起,不象黄帝姬轩辕确有其人其事,只不过后世一些人为歌功颂德把黄帝神话。
    历史源引
    《史记·秦始皇本纪》:“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
    《史记·补三皇本纪》引《河图》、《三五历纪》:“天皇、地皇、人皇。”
    《太平御览》引《春秋纬》:“天皇、地皇、人皇。”
    《尚书大传》:“燧人、伏羲、神农。”
今天钢材价格一吨多少    《白虎通义·号》:“伏羲、神农、祝融。”
    《风俗通义·皇霸》第一,引《春秋纬运斗枢》:“伏羲、女娲、神农。”
    《帝王世纪》:“伏羲、神农、黄帝。”
    《辞海》合订本:“最后一说反映了原始社会的经济生活发展情况。”
    三皇来历
    (1)天皇、地皇、泰皇(《史记》)
    (2)天皇、地皇、人皇(《太平御览》)
    (3)燧人、伏羲、神农(《尚书大传》、《白虎通义》)
    (4)伏羲、女娲、神农(《风俗通义》)
高铁时刻表    (5)伏羲、祝融、神农(《白虎通义》)
    (6)伏羲、神农、共工(《通鉴外记》)
专升本只能考一次吗    (7)盘古、女娲、伏羲(民间传说)
    (8)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三字经》)
    (9)伏羲、神农、黄帝(《帝王世纪》、《古微书》)
    最后一种说法由于《古微书》引用《帝王世纪》的影响力而得到推广,所以伏羲、神农、黄帝成为中国上古社会三位杰出的帝王。
    此外,汉朝的纬书中称三皇为天皇、地皇、人皇,是三位天神。后来在道教中又将三皇分初、中、后三组:初三皇具人形;中三皇则人面蛇身或龙身;后三皇中的后天皇人首蛇身,即伏羲,后地皇人首蛇身,即女娲,后人皇牛首人身,即神农。
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三皇的地位
    道教神灵排位:三清、四御
    儒教神灵排位:天、祖(三皇五帝)、圣(至圣孔子、亚圣孟子、武圣关羽)中国部分神话小说及民间传说中的神灵排位:盘古、三皇、鸿钧老祖。三清、四御 道教中没有盘古、鸿钧。
神话小说及民间传说中,一部分传说盘古、鸿钧、元始天尊为同一人。一部分传说盘古为兄,鸿钧为弟,盘古身陨后元神化为三清并尊鸿钧为师。
    在所有关于“三皇”的说法中,所有涉及“三皇”的人物,都在中国远古时代发挥了重要作用,有着重大影响。但是,第一种说法和第二种说法实际上是泛指,而不是具体所指,或者说是指神而不是指具体的人。在第三至第六种说法中,每一种说法都有伏羲、神农二个人物,将他们列为三皇是没有什么疑问的。其他四人中,各人都有非常突出的特点,都有非常突出的贡献,任何一人都是有资格列入三皇的。但是,女娲是与伏羲同时代的人物,是女性。而“三皇”是在进入父系氏族社会以后,以父系为中心的社会产物,女娲显然不宜列入三皇。祝融、共工是炎黄时期以后的人物。从列三皇的初衷看,三皇的时代应该早于五帝,即应早于黄帝轩辕氏。
    而祝融、共工不符合这个条件,也应排除在三皇之外。那么,剩下的最适宜列入三皇的就只有燧人了。第六种说法将燧人、伏羲、神农列为三皇,可以说是最恰当的。将燧人、伏羲、神农列为三皇,反映了中国原始时代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在燧人时期,人们学会了人工取火,人们的饮食从过去的生吃进步到熟食,人的体质也得到相应提高。在伏羲时
期,人们从血缘婚进步到族外婚,解决了血缘婚带来的种族退化的问题,中国也由此逐步从母系氏族社会进入父系氏族社会。而神农时期,人们学会了种植与养殖,从过去的狩猎采集过渡到农耕,人类社会由此进入农耕文明时代。作为中国上古时代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的三个代表人物,把他们列为三皇,无论从哪方面讲都是应该的。
    《艺文类聚》卷一引徐整《三五历记》:“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太平御览》卷七八引《春秋纬》云:“天皇、地皇、人皇,兄弟九人,分为九州长天下也。”晋王嘉《拾遗记》卷九云:“(频斯国)有大枫木成林”,“树东有大石室,可容万人坐,壁上刻为三皇之像:天皇十三头,地皇十一头,人皇九头,皆龙身。”此盖神话之三皇。其馀说三皇者甚众,如《尚书大传》(清陈寿祺辑)以燧人、伏羲、神农为三皇;汉班固等编撰《白虎通》以伏羲、神农、燧人或伏羲、神农、祝融为三皇;《春秋纬运斗枢》以伏羲 、神农、女娲为三皇;晋皇甫谧《帝王世纪》以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唐司马贞《史记-补三皇本纪》以伏羲、女娲、神农为三皇,等等。参见“五帝”。三皇指燧人、伏羲、神农,五帝为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建党100周年的赞美词简短
    他们的故事如下:
    燧石取火
    最早的原始人,还不知道利用火,东西都是生吃的,生吃植物果实还不算,就是打来的野兽,也是生吞活剥,连毛带血的吃了。后来,才发明了用火(在周口店的北京人遗址上,已发现用火的痕迹,说明那时候已经知道利用火)。 火的现象,自然界早就有了,火山爆发,有火;打雷闪电的时候,树林里也会起火。可是原始人开始看到火,不会利用,反而怕得要命。后来偶尔捡到被火烧死的野兽,拿来一尝,味道挺香。经过多少次的试验,人们渐渐学会用火烧东西吃,并且想法子把火种保存下来,使它常年不灭。 又过了相当长的时期,人们把坚硬而尖锐的木头,在另一块硬木头上使劲地钻,钻出火星来;也有的把燧石(燧音suì)敲敲打打,敲出火来。这就懂得了工人能够取火(从考古材料发现,山顶洞人已经懂得人工取火)。是谁发明的呢?当然是劳动人民,但是传说中又说成是一个人,叫做“燧人氏”。 人工取火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从那时候起,人们就随时可以吃到烧熟的东西,而且食物的品种也增加了。据说,燧人氏还教人捕鱼。原来像鱼、鳖、蚌、蛤一类东西,生的有腥臊味不能吃,有了取火办法,就可以烧熟来吃了。
2023春节放假时间表公布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