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学考点整理
《生态经济学》考点整理
1.名词解释(4*5=20分)
1.:某一系统存在的一定单位的无效能量。
2.生态系统:由活的有机体和它们的非生物环境以及系统中的所有生物和非生物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
3.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落中一些物种侵入,另一些物种消失,落组成和环境向一定方向产生有顺序的发展变化,称为演替
4.可持续发展:既能够满足现在的需要又不损坏经济环境系统,满足未来需要和欲望的能力的一种经济增长方式
5.市场:市场是促进交换和分工的潜在利益得以实现的社会组织
6.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假说:认为环境污染与收入增长之间是一种先增后减的倒U型曲线关系
7.预防性原则:当一项经济活动对人类健康或环境产生有害威胁,即使科学上未对其因果关系完全搞清,我们也应采取风险预防性措施。
8.最大可持续收获量:此概念来源于生态学,指得是如何将全部资源的一部分合理地加以收获,而新成长的资源数量足以弥补收获的数量,从而使资源不受破坏。
2.选择题(1*15=15分)
1.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统称为自然地理环境
2.考察温室效应
3.生态体系: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网王同人 寂寞轻风
4.生态效应中的短板效应
5.垄断行为会导致市场失灵,政府应当限制
6.名义上的利率—通货膨胀率=实际利率
7.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的例子
8.农业发展的方向——生态农业
9.生物圈支持生命存在的条件有很多,其中 最为重要
10.弹性等于需求或供给的变化率,与导致需求或供给变化的因素(如价格或收入的变化率的比率)考察弹性大小,单位弹性:价格上升(),收入上升()
11.外部性:一个人采取的行为对其他人产生了意外的影响(这里的人是代理人)
之所以产生外部性问题原因在于不完全私人产权,由于缺失这种产权,则不存在市场的交易和其他议价行为,所以解决的办法是立法,创建缺失的私人产权
外部性会导致市场失灵,包括生产上的外部不经济和外部经济消费上的外部不经济和外部经济
3.填空题(5*1=5分)
1.热力学第一定律又称为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又称为熵律
2.关于感恩老师的诗歌宇宙是唯一的孤立系统
3.《增长的极限》于1972年发表
4.公共物品的两个特性:消费的非竞争性消费的非排他性
5.公平有代内公平代际公平两种
6.自然资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
7.指令性工具包括不可交易的排放区最低技术要求规定污染活动的发生地点
8.公地悲剧是对公共资源无规划地利用
9.技术的进步,投入增加,产出就会增加,生产曲线外移
了解部分:
1推动经济增长的因素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资本,劳动,自然资源,技术)
4.简答题(5*5=25分)
1.环境为经济提供的四种服务的功能
答:(1)资源攫取(掘取)
  (2)废物排放
  (3)舒适性服务
  (4)生命支持服务
2.GDP作为衡量绩效指标的一些盲点
答:(1)黑经济(避税)
  (2)家庭内部经济
  (3)工作量的变化
  (4)GDP没有显示公平
  (5)GDP十分依赖于统计,而统计存在误差
3.衡量福利的非经济指标
答:(1)预期寿命
  (2)婴儿死亡率
  (3)每天卡路里的摄取量
  (4)15岁时的识字率
4.IPAT恒等式及其意义
答:I=P*A*T
其中  I:对环境的影响    P:人口数量
    A:富裕程度        T:技术水平
意义:指出了经济活动对环境影响最直接的决定因素
5.复利与贴现(计算题)债券的利率
答:首先知识补充
1)复利:是指在每经过一个计息期后,都要将所剩利息加入本金,以计算下期的利息。这样,在每一个计息期,上一个计息期的利息都将成为生息的本金,即以利生利,也就是俗称的“利滚利”。
复利计算公式:F=P1+i^n (其中:P=本金;i=利率;n=持有期限)
例如:本金为50000元,利率或者投资回报率为3%,投资年限为30年,那么,30年后所获得的利息收入,按复利计算公式来计算本利和(终值)是:50000×(1+3%)^30
2)现值就是现在和将来的一笔支付或支付流在今天的价值平面软件
    贴现是通过一定的方式把发生在未来的费用和效益转化为现值的方式
贴现率就是贴现的比率,当年的 贴现率r=三江源头(未来的价值现值)/ 现值
例如:当r=10%时
今天的100元=1年后的110元
今天的90元=1年后的99元
王宝强拍的电视剧(3)债券是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直接向社会借债筹措资金时,向投资者发行,承诺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并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
债券是一种有价证券。由于债券的利息通常是事先确定的,所以债券是固定利息证券(定息证券)的一种。
债券利率又称债息率,债券利率分为票面利率,市场利率和实际利率三种,通常年利率用百分数表示。其形式有单利、复利及贴现方式等多种。
6.市场实现配置效率
在完全市场情况下,交换会持续到没有交换机会为止
MR(边际收益)=MC(边际成本)也是利益最大化的过程
N=TR-TC
7.市场产生有效配置的条件
答:(1)稳定的技术和偏好:让市场产生一个良好的预期
  (2)完全市场:产权的界定比较清楚
  (3)价格接受者
  (4)理性
  (5)完全信息
8.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答:(1)经济增长与平等
  (2)保护自然资源与环境
  (3)社会发展
9.工具的选择
答:在生态经济学中,督促经济活动者具有责任意识,可有以下政策:
(1)建立一种社会规范,禁止危害当地或全球生态系统平衡的行为
(2)设置生态标签,让消费者意识到选择有标签的产品会更加环保
(3)通过宣传,引导个人信念
(4)针对特定行为,颁布法律
(5)对个人和企业限定资源使用量或者飞舞排放量
(6)建立经济激励政策,以减少对环境有害产品的消费:提高这些产品的价格。动态壁纸8.0
5.论述题(2*10=20分)
1.化石能源会被可再生能源替代吗?为什么?
答:化石能源最终会被可再生能源替代。原因如下:
(1)化石能源的不可再生性和人类对其的巨大消耗,使化石能源正在逐渐走向枯竭。化石能源的利用,是造成环境变化与污染的关键因素。大量的化石能源消费,引起温室气体排放,使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温室效应增强,导致全球气候变暖。1860年以来,全球平均气温提高了0.4℃~0.8℃。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所做的气候变化预估报告的结论是,CO2为温室气体的主要部分,其中约90%以上的人为CO2排放是化石能源消费活动产生的。化石能源,特别是煤炭的使用带来大量的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也是造成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尽管应对措施初步遏制了酸雨范围逐步扩大的趋势,但酸雨仍在局部地区加重;机动车尾气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在大城市,煤烟型空气污染已开始转向煤烟与尾气排放的混合型污染。随着化石能源储量的逐步降低,全球能源危机也日益迫近。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具有明显的不可持续性。
(2)可再生资源具有可再生性和对环境友好性。可再生能源,是指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永续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资源总称。可再生能源的特点,恰恰是可再生性和环境友好性。按照技术种类,可再生能源可分为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过去30年间,全球可再生能源增长率,超过了一次能源的增长率。增长速度最快的分别是,风电、太阳能和地热。在1971年至2004年间,风电增长了48.1%,太
阳能增长了28.1%,地热能增长了7.5%。小水电、生物质发电、地热、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在价格上已经具有了市场竞争力。目前,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国际上大多数国家的战略选择。许多国家把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缓解能源供应矛盾、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
(3)实现对化石能源的替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事实说明,努力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是保证未来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必然选择,不断提高可再生能源在全部能源中所占比重,最终实现对化石能源的替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绿GDP
答:绿GDP,指用以衡量各国扣除自然资产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简单地讲,就是从现行统计的GDP中,扣除由于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教育低下、人口数量失控、管理不善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从而得出真实的国民财富总量。
  绿GDP,即现行GDP总量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所剩下的部分。
GDP总量-(环境资源成本+环境资源保护服务费用)=绿GDP
    到目前为止,绿GDP核算只涉及自然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包括环境损害成本、自然资源的净消耗量。这只是狭义的绿GDP,应该把与社会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有关的指标纳入GDP核算体系。因此,在GDP的核算中,必须扣除安全生产事故造成的GDP损失,以及处理这些事故的支出;扣除社会上各种突发事件造成的GDP损失,以及处理这些事件的支出;扣除为了防范和处理市场不  相关报告
公正、腐败造成的损失。
3.经济增长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办法吗?
答:不完全是
6.材料分析题(15分)
1.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问题是指由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失调,从而威
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生态环境问题一般可以分为2类:
(一)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由于盲目开垦荒地、滥伐森林、过度放牧、掠夺性捕捞、乱采滥挖、不适当地兴修水利工程或不合理灌溉等引起水土流失,草场退化,土壤沙漠化、盐碱化、沼泽化,湿地遭到破坏,森林、湖泊面积急剧减少,矿产资源遭到破坏,野生动植物和水生生物资源日益枯竭,生态多样性减少,旱涝灾害频繁,水体污染,以致流行病蔓延。
(二)城市化和工农业高度发展而引起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污染、噪声污染、农药污染等环境污染。
生态环境问题表现比较突出的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2.从生态经济学角度谈谈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3个角度)
(1)自然对人的作用
(2)人对自然的作用
(3)人与自然的共同作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