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峡工程
高考填报志愿技巧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组员:  邓晨  刘潇钧
冯艳敏  余朝忠
王宁 王利超
我国宪法是哪一年制定的
冯飞艳 陈文彪
三峡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众所周知,三峡工程是我国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大型的工程项目。他不可避免地与巨大的争议相伴,也引发了诸多问题,其中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不容小觑。
一、三峡工程的基本资料
三峡工程位于中国重庆市市区到湖北省宜昌市的长江干流上。大坝位于宜昌市上游的三斗坪,
俯瞰三峡水电站并和下游的葛洲坝水电站构成梯级电站。他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大型的项目。
三峡工程的总体建设方案是“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工程分三期进行,总计约需十七年,目前已完成一期,二期和三期工程已经全部建成。三峡工程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水库全长600余公里,平均宽度1.1公里;水库面积1084平方公里。它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
二、三峡工程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六级考试时间多长
水煮鱼的做法
1)库区气候:
A 对气温的影响:三峡工程使库区的年平均气温略有升高,增加幅度在0.2摄氏度左右。
B 对风的影响:三峡工程建库蓄水后,由于水面拓宽,风速有所增加。但建库后,库区的风速和极大风速均不大。
C 对降水的影响:三峡工程的建设,对库区内降水总量的影响很小,年平均仅3mm,对空间
分布影响相对较大,水库上空及沿岸气流的背风地段降水会有所减少,气流方向的迎风坡降水将增加。
D 对湿度的影响:三峡建库后水体增大,降水总蒸发量增加,导致平均水压增大,冬季绝对湿度增幅不大,夏季相对湿度增大百分之六左右。
2)库区植物:
三峡建库后,水线以下和接近江面的陆地变成涨落区域,不但淹没了大量的栽培植物,而且也淹没一些牧草。
调查表明,三峡库区植物种类6,088种,这些植物的地理成份中,热带成份占38%,温带成份占32%,库区特有成份占2%以上,其余的是世界广布等成份。这里的植物地理成份复杂,热带、温带种类云集,是一座天然的植物宝库。
    建库后,除海拨175m水淹线以下对部分植物种(800)有较大影响以外,在移民区,海拨1,000m以下的区域,植物种类有3,000种以上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影响较大的是菊科、蔷薇科、禾本科、大戟科等;在物种消亡上,受影响最大的是兰科、无患子科和柽柳科的一些物种。
3)库区动物:
A 陆生动物:由于较大地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库区内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严重破碎化,各地物种落结构极为相似,优势种和常见种差异不大。在海拔1,300米以下地区,人为干扰强度大,已基本上开耕为农作区,主要生活着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或栖息于农耕环境的种类,如白鹭、黄臀鹎、大山雀等。在5001,300的区间内保留有零星原生植被,保存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鸟种丰富,数量大。在海拔1,300米以上地区,人为活动相对较少,尚保留有面积不大的森林植被。具有代表性地区是开县一字梁,奉节茅草坝,巫溪白果等,这些地区人为干扰小,野生动植物种类丰富,具有典型的区域特征。
B 水生动物:三峡大坝的修建,使原有连续的河流生态系统被分隔成不连续两个环境单元,造成了生态景观的破碎,对鱼类造成的最直接的不利影响是阻隔了洄游通道。这对生活史过程中需要进行大范围迁移的种类往往是毁灭性的;对在局部水域内能完成生活史的种类,则可能影响不同水域体之间的遗传交流,导致种整体遗传多样性丧失。
4)库区农业生态环境
三峡库区是传统的农业地区,山多地少,平原狭小,人口密度又大(每平方公里200诺里斯科尔>文章出轨是真的吗350人),所以耕地严重不足。长期以来,为缓解不断增长的粮食供应压力,陡坡开荒种粮,造成水土流失,生态条件恶化,土地后备资源不足,人地矛盾突出。建坝后,库区耕地将会进一步减少,而人口不断增加,库区的粮食缺口和土地承载压力增大。同时由于库区域镇搬迁,农民就地后靠建房,修建水利工程等,需要大量木材,库区农村燃料缺乏,农民砍伐林木以作薪柴用,将加剧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
    三峡水库运行后,春夏之交,由于腾出防洪库容,加大泄水量,长江中下游水位提高,有可能提高江汉平原农田的地下水位,对农田土壤构成潜育化影响。同时可能对河口地区盐土、盐化土的脱盐过程产生影响。在10月,三峡库区下泄量减少后,河口段盐水入侵时间提前,历时加长,使受咸天数有所增加。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