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事制度不完善,体育教师负担过重,体育与健康课程开不开的问题
由于人事制度改革,也出现了一些影响学校体育工作的方法:一是让非体育专业教师专上或兼上体育课;二是让体育老师超负荷地上其它文化课;三是让体育老师超负荷上体育课,为数不少的乡镇中小学,体育教师周课时中学达20节以上,小学达25节以上;四是体育课没有按国家要求开设,有的地区甚至不开,这样做的弊端是:其一由于体育教师上体育课,没有掌握必要、正确的运动技能,导致体育课不规范;二是由于体育老师超负荷地上体育课或其它所谓非主科的文化课,使得体育老师精力不足,结果是数学效果差;三是不按国家要求开足体育课时,导致国家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不能正常实施,严重影响了体育课程改革的进程。
黄光熙韩善花>有关冬天的诗句二、因重视安全问题而产生的消极对待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工作的问题
当前,各级政府、各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都高度重视安全问题,这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然而学校学生发生安全事故后,不论谁是谁非,责任大小,家长总是兴师问罪,这不仅影响了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学校还要承担大额经济责任,任课老师除受到批评外,有的还要负一定的经济责任,作为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是学生安全事故发生率较高的学科,于是为数不少的体育教师因噎废食,因害怕出安全事故而消极对待体育工作的开展。
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学内容选择上,取消了有一定危险和难度运动技能项目,如体操项目中的单杠、双
杠、跳马、跳箱(山羊),最多是选择一两个单个技巧项目进行教学,而且是蜻蜓点水。再加上田径项目中的俯卧式及背越跳高、三级跳远,跨栏,铅球,铁饼等运动项目也很少选择作为教学内容,耐久跑项目也极少超过1000米;二是学校运动会做形式、课外活动难于展开,运动会走行式,项目仅设100米、200米、300米、400米、800米、铅球、接力跑,如跨栏、铁饼、标、三级跳远、长跑等,危险程度较高的项目均不设,课外活动难于开展,一是怕耽误了学生学习文化科目的时间,二是课外体育活动容易出学生伤害事故,两者均对学校不利,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也只是走走过场,,学校课程安排表上有,体育组课外活动安排上有,实际上上文化科目,即使开展也就是组织班级点球比赛、或者,让大部分学生当众,几个体育爱好者在场上表演表演。
三、淡化运动技能教导致了体育课本质特征的问题
小学教师年度考核个人工作总结传统体育教学确实存在“纯生物体育观”和“单纯的运动技能教学”及教学内容的竞技化一刀切的问题,于是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提出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几个领域目标。然而为数不少的体育工作者就认为新课标淡化运动技能教学,主观上出现了忽视运动技能教学的倾向,再加上前面所述的安全问题的更是不敢进行运动技能教学。
过去的体育教学内容,确实存在“繁、难、偏、杂”及“竞技化”的现象,有些运动技能教学无效无味,应该进行改革,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运动技能教学,正如北师大毛明教授所说:“新课程上提出的新
的目标的实现,都需要有一个实实在在的”载体“和”“途径”,而运动技能和运动技能教学就是这个载体和途径。没有了运动技能的教学,体育课就失去了本质的特征,体育课课程教学是以教学为主,那么教什么?学什么?当然是学运动技能,这是基础,其他如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目标的实现都是依托运动技能教学这个载体上,试想如果没有运动技能教学中的生物刺激,又怎么去发展学生的运动素质和体能呢?
如果没有运动技能的掌握与提高和伴随其中的成功感,又怎么去促进学生的“运动参与”?没有运动技能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心理和教育性因素,又依托什么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如果没有运动技能教学中的相互交流和集体融入,又怎么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呢?可以说不学习运动技能,就不算学习了体育,没运动技能的教学,体育课就会变成实质内涵为“圈羊式放羊”的活动课,休闲课,娱乐课,体育课程教学的实际意义也就不存在了。
担心的成语四、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的满足而削弱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问题
传统的体育教学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中心,确实存在“教者发令,学者强应”的现象,重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置于一种被动从属地位。新课标理念强调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体育需要,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然而在新课标实施中,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发展为
中心”的理念却变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误区,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教材选择以学生为中心,上课组织纪律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其实质是不负责的放任自流,忽视了学生运动技能的教学和勇敢顽强、刻苦锻炼的意志培养,使体育教学变成虚张声势,导致课程领域目标不能实现。
课程教学中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学生主体具有其质的特性:一是学生身心处于发育过程中的主体,说明他们身心上未发育成熟,他们已有的体育知识和经验是有限的,教学中如果一切都围绕着学生的兴趣、需要转,一切都由着学生的“天性”和“能力”那还需要教师吗?二是学生主体的发展程度主要来自外界教育所施加因素的影响,学生朝什么方向发展,能发展到什么程度,主要取决于外界教育所施加的影响,因此,让学生爱怎么学就怎么学,能学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的做法,实际上是放弃了教育的职能,三是学生是以接受前人经验为主的学习主体,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快速、高校地掌握前人的经验。
学生的运动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运动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中小学生某一年龄运动兴趣是有限的,不稳定的,也是可以培养的,我们应高度重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满足其体育需要,尊重其主题地位,但更要强调在体育课程教学中通过强化“教师的主导性”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因为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主体性发挥的程度关键取决教师主导性发挥得如何。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虚张声势现象的问题
开学必备生活用品清单
传统的体育教学普遍采用的是“训练式、注放式”教学方法,教学是一种以训练为主而不是以教育为主的过程,按部就班,步骤过细,过于专业化。这种方法置学生于被动、从属地位,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佳,这种教学方法理应受到质疑,应进行改革,然而新课标在实施中,一些公开体育课使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却又表现为另外一些虚无的极端的作法:
一是在体育公开课中,学生动不动就开图自学,动不动就分组合作进行“探究学习”,示范不敢用了,运动技能教学技术性低,必要的技术教学也没有了,教师只是一味的对学生进行激励性的评价:很聪明、很棒。产生的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师怕戴上还是“传统教学方法的帽子”,好象现在在课堂上只有让学生自学自练,去探究学生发现运动技能才能体现出本课
是在实施新课标,如果将讲解法,示范法运用,不分青红皂白地当作注放式教学加以否定,不符合学生获取系统知识、技能的教学规律。事实上,讲解法,示范法,在当今这种教学模式中无例外地运用着。
二是多媒体的滥用,体育教学中运用如投影,摄像,幻灯,计算机,电视等多媒体,能起到积极作用,但不能为了形式,只图花架子,摆得热闹,而要求实用。试想,如果一节课大部分时间用去了操作计算机和摄像去了,学生锻炼效果就不会理想。
三是运用过多的体育器材,一人上课多人“助教帮忙”,这切合实际吗?如果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搬出一
大堆体育器材,多位教师当助手,显然这违背了简单,使用有效的原则,如何把真实性、实用性、推广性结合在公开课中,以利于引导实际的体育课教学,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六、教学评价的误区问题妈妈生日祝福语简短
一是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误区,八十年代以前的体育教学,过分求生物功能,而忽视了对人的心理及社会属性的积极影响,在教学评价中把练习强度和练习密度作为量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指标,甚至是唯一指标。八十年代后,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三维体育观的出现,特别是近几年,课堂教学评价去又进了另一个误区。既过分强调体育的心理,社会效益,而忽视体能效益,只求教学中学生玩得高兴,课堂气氛活跃,有些地方取消了中长跑练习,甚至在体育教学评优活动中也取消了练习强度,练习密度的评价,纵观近十年来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2000年比1985年相比,学生的体能素质下降,又据《教育部关于2002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公告》,显示,2002年与2000年相比,我国学生的速度,爆发力,力量等素质继续出现下降,这不能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与反思。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体育课程教学应担负起增进学生身体健康的重任,同时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在教学评价的内容上,既要有学生练习强度、练习密度、掌握技能程度的评价,也要注重对学生的态度,心理和行为的评价,使教学评价走上科学化轨道,促进学生真正健康发展。
二是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评价的误区,在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评价,过多的
运用激励性评价,运用无劣性的表扬、奖励,无一句批评或缺点,大量评态度,少量评或不评技能,而且尽是溢美之词,言过其实,并且语言口语化、儿童化,给学生以不真实的信息反馈。
三是体育与健康课成绩评价的误区,课标中要求体育与健康课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包括学生自我评定,组内互评,教师评定,可是学生谁不给自己评高分?组内相互评定,谁愿相互整自己,于是一片红旗飘扬,均高分,互乐。其结果自评、互评失去了课标的初衷,失去实际的意义。
综上所述,在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进入目前阶段的关键时期,以上问题已经阻碍影响了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进程,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1)教师课时量过重以及体育课时开设不足的问题教育行政部门应加以督察与纠正。
2)应制定出相应的学校体育工作目标考核制度与奖惩措施,体育教师把更多的激情投入学校体育工作。
3)体育课程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不图形式地积极改进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手段,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努力促进学生的身体、心理社会的三维健康发展。
4)加强体育师资培训,便之具有正确的教学方向和现代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总之,体育新课改是一个长期的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要将新课改的理念真正落实并产生效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要面对新课改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怀着求真务实的态度,冷静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体育新课改落到实处。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