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职高考班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出题人
审核人
长兴技师学院2020——2021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150分)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基础知识(30分) 
(一)选择题(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栖  盖  跷  休与共    B、氤  帖  酿  面有
C、辱  蔑  好的二本大学推荐晤面  逆不孝    D、妆  漪  褡  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票房洁奉公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这哥俩,一个标新立异,一个循规蹈矩,差别太大了。
B、浓郁的情韵和深刻的哲理水溶,强烈地感染着读者。
C、我国辐员辽阔,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产。
D、厦门因承诺将跨国零售集团采购会办成一次非羸利得会议而获得了最多的选票。
3、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不卑不亢  破斧沉舟  满腹经纶  坐收渔利
B、引咎辞职  当仁不让  顶礼膜拜  万事享通
C、星罗棋布  待价而估  匪夷所思  惨绝人圜
D、高屋建瓴  大显身手  汗流浃背  开源节流
4、一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得一项是(  )
①要积极        各类学习教育渠道和途径,形成科学合理、规范有序的学习教育网络和体系,搭建好学习平台。
②我局原公章已作废,自2010年4月1日起        新公章,特此通告。
③远处奇峰叠翠,水中倒影如墨,让人fast路由器设置        到如诗如画的山水之美。
A、拓宽  启用  领略  B、拓宽  起用  领略
C、拓展  起用  领悟  D、拓展  启用  领悟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不能用后面括号中的成语替换的一项是(  )
A、“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那可不行。你可得再仔细琢磨琢磨。(坐享其成)
B、在那个动乱的年代,人们即使蒙受了再大的冤屈也只好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咽,有苦也不敢随便对人诉啊。(饮恨吞声)
C、他站在门口微笑着说:“老王同志啊,你这样连着几天白日黑夜连轴转,可千万别累垮了身子骨啊。”(废寝忘食)
D、可别小瞧了咱这个班子,一个老生,一个花脸,一个小生,那可都是走南闯北都叫得响的角儿啊。(出类拔萃)
6、选出下列各句使用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  )
A、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B、我们从小跟这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
C、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D、阳奉阴违,口是心非,当面说的好听,背后又在捣鬼,这就是两面派行为的表现。
7、以“长乐钟声花外尽”为上句,下面提供的四个句子中能与它组成对偶的最恰当的一句是(  )
张嘉译老婆叫什么名
A、龙池柳雨中深    B、水碧沙明两岸苔  C、榆柳萧疏楼阁闲    D、芳草春来依旧绿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经过他长达三年的苦心研究,终于在新品种的研制开发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B、只要你能在一小时内完成这篇两千字的文章,虽然够不上发表水平,也可以录用你。
C、作为中学生,无论生理上和心理上,处于从幼稚向成熟的过渡期,极易受到环境和教育的影响。
D、对于他们来说,首先需要的还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
9、下列四个选项能在语义上与“天边偶尔漂浮着淡淡的白云”构成最贴切的比喻句的是(  )
A、犹如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B、像从别的什么仙境飘来的片片银的羽毛。
C、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
D、仿佛落入人间仓库的垛垛银棉。
10、对下面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A、首联中“世味”指世事炎凉的滋味,“京华”即京城,这里指临安。
B、“晴窗”句中的“细乳”是指沏茶时水面像奶一样的小泡沫。“分茶”是宋人的一种茶道。
C、“矮纸”句意思是闲来无事把一张小纸作春草来把玩。
D、“素衣”句的意思是不要叹息自己的白衣服被尘土弄脏了,“犹及”即还来得及。
(二)填空(10分)
11、请用一句话概括下列新闻的主要内容。(字数在15个字之内(2分)
央行的统计数据表明,到2月份我国粮食价格已连续4个月小幅回升。分析师估计,今年国内主要粮食的价格水平可能会持续走高。据国内媒体对全国832个县7万多农户3月初种植意向的调查,今年全国稻谷、小麦和玉米等谷物品播种面积继续减少,只有豆类品种播种面积增加,这将对今年的粮价水平有一定影响。(《扬子晚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某中学对该校学生就“焦点访谈”和“快乐大本营”电视节目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如下:(6分)
焦点访谈
快乐大本营
喜欢
不太关注
喜欢
不太关注
21.2%
78.8%
83.2%
16.5%
(1)概括地说,统计表反映的情况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你对此现象的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3、
(1)为漫画起一个简明的题目。(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简明语言写出漫画的含义。(不超过30个字)(3分)
51长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6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8题(14分)
中秋的中国含义
在经济日渐全球化的今天,只有传统文化才是一个民族真正的“底”。除夕吃饺子、放鞭炮,端午节赛龙舟,重阳登高,中秋赏月……所有这些文化标志加起来,才是文化意义上完整的中国人
⑵中秋节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已成为当今的一个舆论热点。由中国新闻网、白沙飞翔公益基金会等单位联合发起的网路投票活动,签名投票者竟近百万之众,留言万条之多。
⑶回顾近年来,除了每年一度的央视春节晚会,我们中国的一些传统大节日,中秋、端午
、清明、重阳等,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例如中秋,在忙忙碌碌中,除了一夜之间发现商铺里摆出花样繁多的各月饼之外,传统中那“夕月”、“团圆”的彩,已被割裂得支离破碎了。淡淡月光下那种中国式的亲情与祝愿,是否离我们已经越来越远呢?
⑷其实,就在中国人自己逾行逾远、逐渐过起了“洋节”的同时,世界各地却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中国文化热。起源于中国的传统节日却在国外庆祝得有声有,并且被别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这背后反映出来的,也许正是时下我们这个社会在喧嚣中的一丝轻浮。
⑸所以,在我看来,中秋“申遗”是重要的,但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即提升和改造已经被“异化”,甚至失去“节操”的中国传统节日的“格调”。
⑹弘扬和传承传统节日,首先得明确这些节日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本质。中秋文化在我看来,就是“和文化”。不管是民间传说称中秋源于嫦娥奔月,还是民俗专家考证认为周朝先民对月亮的崇拜,演绎的都是一个“和”字。
⑺无论怎样的心境,“和”都是中秋永恒不变的滋味。①。中秋,为奔忙于事业的人编织了一个借口:再怎么忙,也该回家团聚,家和才能万事兴;中秋,也让游子乡里愁绪飘飞得
莫名心痛,“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故乡亲人的日子可否和善如昔?②如今的中秋,是海峡两岸无数个家庭的不眠之夜,隔着一湾浅浅的海水,诉说祖国和平统一的梦想;中秋,也是游走异国的海外赤子们遥望祖国的时刻……要将传统中秋佳节“升格”,就要改变当前节日商业文化中的落后与庸像,还中秋月以清丽、皎洁、寄情的本。③当然,中秋佳节并不排斥现代生产方式与商业运作。④它们完全可以增添传统节日的时尚元素,让传统农耕文化孕育出来的节日更多一些时代彩。
⑻顺便说一下,“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相对于可传承物质遗产而言的概念。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一个民族和国家对自身特性的认同和自豪感,以及被世界认可的程度,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成就的标志。截至目前,中国只有昆曲和古琴两项被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在公布的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中,在内蒙古流行的马头琴,去年已被蒙古国申报成功为该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皮影戏,也被印度尼西亚申请为该国的文化遗产。长期以来,作为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源头的中国并没有给予许多民间节日以应有的重视,而在东南亚一些国家,这些节日都被列为法定假日。
面试情景模拟
⑼其实在这些差距面前,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恢复几项传统活动,更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清明扫墓祭祖,中秋阖家团圆,端午悼念爱国先人,重阳登高敬老……为这些节日申遗,其实就是在肯定民族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关注的就是“人类文化”,是站在人类和世界的角度上的。从这个层面来讲,文化是世界共享的。建立申报评定机制也是为了鼓励和促进各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日本、韩国都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出台了类似民间文化保护法,个中原因正在于此。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