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课程代码03708
一、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和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
1.国民党全国政权的建立及其独裁统治
[单选](1)1927年4月,四一二反革命后,国民党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统治。东北易帜标志着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了自己的统治。国民党实行的是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在国民党统治下,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在中国进一步扩张,封建经济仍然占着优势地位,官僚买办资本急剧膨胀,民族资本企业受到多方面的挤压。
[多选、简答](2)国民党政府实行一党专政的军事独裁统治的表现
①建立了庞大的军队。
②建立了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
③大力推行保甲制度。
双月湾攻略④厉行文化专制主义。
[多选、简答](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
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它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②在民族资本中,工业资本所占的比重小,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所占的比重大。
③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主要是以纺织、食品工业为主的轻工业,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技术、设备以至原材料方面不得不依赖外国垄断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
④民族资本所经营的工业,规模狭小,经营分散,技术设备落后,劳动生产率低。
⑤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封建势力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2.中间党派的活动及其政治主张
[多选](1)中间党派的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
[多选、简答](2)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
不满帝国主义侵略和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要求民主和发展资本主义,九一八事变后,大多要求实行全国抗日;不赞成中国共产党的纲领、路线,不赞成红军战争和土地革命斗争;它们发动了一个改良主义运动,期望另一条有利于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单选、多选、简答](3)影响较大的中间派别
感恩节是哪天?邓演达领导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又称第三党);梁漱溟为首的乡村建设派;黄炎培为首的中华职业教育社;曾琦、李璜、左舜生为负责人的中国青年党(又称醒狮派、国家主义派);张君劢、张东荪、罗隆基为代表的中国国家社会党(又称再造派)等。
二、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1.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和人民军队的创建
[多选、简答](1)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地位
①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有:第一,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方针,保证中国革命的继续向前发展。第二,选出了以瞿秋白为书记的中央临时政治局。第三,在发言中着重阐述了农民问题和武装斗争对于中国革命的极端重要性。
②八七会议的历史地位。八七会议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出路,为挽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一个历史转折点。
[多选、简答](2)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
①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
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而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
③成为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伟大开端。
④它揭开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
[多选、简答](3)秋收起义的特点
①放弃了“左派国民党”运动的旗号。杭州西湖风景
数学建模论文模板②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③不仅是军队的行动,而且有数量众多的工农武装参加。
[多选、简答](4)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及意义
①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②为共产党领导的其他各地的起义武装树立了榜样。
③开辟了一条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共产党深入农村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正确道路。
④代表了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
[单选](1)从八七会议到中共六大前后,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的进攻方向指向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回答了红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及条件,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提出了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
[多选、简答](2)红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①中国是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根本原因)
②国民革命的影响。
③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和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④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各项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
(3)红军反“围剿”作战的胜利。
(4)根据地土地革命的开展,土地革命路线、方针、政策的完善。
(5)国民党统治区文化战线的反“围剿”斗争。
三、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②1928年12月,在井冈山主持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首次肯定了广大农民获得土地的权利。
③1929年4月,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保护了中农的利益。
④1931年2月,明确规定农民已经分得的田归农民个人所有,废除了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实现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⑤等人还规定了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即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土地分配方法,即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土地革命的开展,充分调动了根据地农民发展生产和参军参战的积极性。
[多选、简答、论述](2)土地革命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出现的三次“左”倾错误及其原因、危害
③危害:六届四中全会后,党在国统区的工作混乱,组织遭到严重破坏;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继续推行“左”倾错误;白区党的工作遭到破坏,临时中央政治局迁到中央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
2.遵义会议与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单选](1)中央红军实施战略大转移,长征初期红军的严重损失。正确主张得到多数人的赞同,红军转向贵州进军。遵义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在极其危机的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开始确立了以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多选、简答、论述](2)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鞭炮是什么声音①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②开始确立了以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
③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④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3.红军三大主力部队胜利完成长征
[单选](1)中央红军长征的起止时间是: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红军长征起止时间是: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
[多选、简答、论述](2)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①它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消灭革命力量的企图,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②通过长征,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了西北,这为迎接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新高潮准备了条件。
③长征保存并锤炼了中国革命的骨干力量。
④长征播撒了革命的火种。
⑤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简答题
1. 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建立统治的历程。
2.简述国民党政府实行的一党专政的军事独裁统治。
答:国民党实行的是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1)建立庞大的军队;2)建立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3)大力推行保甲制度,规定十户为甲,十甲为保,分设甲长、保长;4)厉行文化专制主义。
3.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点。
答:1)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它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2)在民族资本中,工业资本所占的比重小,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所占的比重大;3)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主要是以纺织、食品工业为主的轻工业,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技术、设备以至原材料方面不得不依赖外国垄
断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4)民族资本所经营的工业,规模狭小,经营分散,技术设备落后,劳动生产率低;5)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封建势力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4.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及其主要代表。
答: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1)不满帝国主义侵略和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要求民主和发展资本主义,九一八事变后,大多要求实行全国抗日;2)不赞成中国共产党的纲领、路线,不赞成红军战争和土地革命斗争;3)它们发动了一个改良主义运动,期望另一条有利于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到美国的条件影响比较大的中间派别有1)邓演达领导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又称第三党);2)梁漱溟为首的乡村建设派;3)黄炎培为首的中华职业教育社;4)曾琦、李璜、左舜生为负责人的中国青年党(又称醒狮派、国家主义派);5)张君劢、张东荪、罗隆基为代表的中国国家社会党(又称再造派)等。
5. 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地位。
6. 南昌起义的经过和历史意义。
答:基本经过:1927年8月1日,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及贺龙、叶挺、朱德、等人,率领共产党掌握或影响下的北伐军2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8月2日,宣布成立革命委员会,并颁布革命纲领;8月3日到6日,起义部队离开南昌挥师南进,在到达广东潮州、汕头地区时,起义军主力遭到强大敌人围攻,主力遭到严重损失;余部的一部分退到广东的海丰、陆丰与当地起义的农民武装会合,坚持斗争;另一部分在朱德、陈毅的率领下,转战闽粤赣湘边,最后保持起义军约800人,参加了湘南起义,并于1928年4月到达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与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会合。 意义1)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而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2)成为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伟大开端;3)揭开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
7. 秋收起义和井冈山根据地建立的历史意义。
答:1)它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共产党领导的其他各地的起义武装树立了榜样;2)它从实践上开辟了一条在敌我力量十分悬殊的情况下,共产党深入农村保存和发
展革命力量的正确道路。
8. 中国的红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答:1)中国是一个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这是红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2)中国红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存在的地方,是在那些受过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影响、曾经有过高涨的革命众运动的地方;3)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4)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政权存在的必要条件;5)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各项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
9.“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容和意义。
10.为什么说大革命失败后,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目标?
答: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2)国民党反动统治代表帝国主义的利益;3)国民党反动统治代表封建主义的利益;4)国民党反动统治代表官僚资本主义的利益。 因此,大革命失败后,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目标。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