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地理】林线
林雪交映,双线并存的景象十分壮美。
这些天,我一直在看关于林线的著作和论文。这些著作都是在讨论和研究森林为什么会在高山的某一个海拔高度上突然终止,好像被魔法师突然施了魔法一般,由高大的乔木组成的森林变成了一丛丛低矮的矮曲林,这就形成了一条线;接下来,矮曲林也不见了,出现了草地,从而又形成一条明显的界线。有时的林线指前一条,有时的林线指两条线之间的带。
当我看这些书和文章时,脑海中浮现的却是这样的画面:成千上万的士兵组成的队伍正在向一座被敌人占领的山头进攻,山顶已经近在咫尺,胜利似乎唾手可得,忽然进攻的战士被施了定身法,一霎间竟然挪不动了脚步。冲在最前面的一个个战士突然凝固排成一线成了雕像。
这些天,我一直在看关于林线的著作和论文。这些著作都是在讨论和研究森林为什么会在高山的某一个海拔高度上突然终止,好像被魔法师突然施了魔法一般,由高大的乔木组成的森林变成了一丛丛低矮的矮曲林,这就形成了一条线;接下来,矮曲林也不见了,出现了草地,从而又形成一条明显的界线。有时的林线指前一条,有时的林线指两条线之间的带。
当我看这些书和文章时,脑海中浮现的却是这样的画面:成千上万的士兵组成的队伍正在向一座被敌人占领的山头进攻,山顶已经近在咫尺,胜利似乎唾手可得,忽然进攻的战士被施了定身法,一霎间竟然挪不动了脚步。冲在最前面的一个个战士突然凝固排成一线成了雕像。
如果把一棵树看成是一个战士,把森林看成是战士组成的队伍,目标是占领那已被包围的山峰,那么上面的情景讲述的就是高山林线的故事—一次突然终止了的冲锋,一次没有完成的占领。
这种情景在中国的许多高山上都可以看到。
这种情景在中国的许多高山上都可以看到。
判定一座山是不是高山,有一个简单的标准,就是看山坡上的森林是不是覆盖了山顶,如果是,此山是低山或中山,如果否,则此山是高山。如果山顶不仅没有森林覆盖,反而是皑皑白雪(在炎热的夏季),那么此山不仅高,而且是极高了。道理并不复杂,因为山上的气温都遵循一条地理学的气温垂直递减定律: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约0.6度。随着高度的增加,气温在降低,先是森林不能生长了,接着灌丛不能存活了,让位给草,再往上,植物不见了,冰雪出现了。
在中国一些大山脉和高山上,能同时看到雪线和林线。这种林雪相映、双线并存的景象极为壮美,这在东部地区是看不到的,因为山不够高。在青藏高原的中心地带,如可可西里、羌塘高原,也就是在青藏铁路沿线也看不到,因为高原太高,森林只存在于高原的边缘地区,高原内没有森林,高原内的高山上只有雪线了。
沿着川藏线行走,可以看到这种雪线和林线并存的景象。在贡嘎山、雀儿山,尤其是在藏东南的林芝地区个人评价范文,许多高山上都能见到林线和雪线并存的景象。
看林雪双线并存的景象最好的地方是新疆。新疆三山夹两盆的地貌格局,意味着可以在盆地里面看高山。在塔里木盆地的周边,在昭苏草原,尤其是在伊犁河谷的两侧,在赛里木湖,在阿尔泰山,这些地方都是欣赏雪线和林线并存的好地方。在新疆这种景象并非罕见:
在中国一些大山脉和高山上,能同时看到雪线和林线。这种林雪相映、双线并存的景象极为壮美,这在东部地区是看不到的,因为山不够高。在青藏高原的中心地带,如可可西里、羌塘高原,也就是在青藏铁路沿线也看不到,因为高原太高,森林只存在于高原的边缘地区,高原内没有森林,高原内的高山上只有雪线了。
沿着川藏线行走,可以看到这种雪线和林线并存的景象。在贡嘎山、雀儿山,尤其是在藏东南的林芝地区个人评价范文,许多高山上都能见到林线和雪线并存的景象。
看林雪双线并存的景象最好的地方是新疆。新疆三山夹两盆的地貌格局,意味着可以在盆地里面看高山。在塔里木盆地的周边,在昭苏草原,尤其是在伊犁河谷的两侧,在赛里木湖,在阿尔泰山,这些地方都是欣赏雪线和林线并存的好地方。在新疆这种景象并非罕见:
远处的高大山脉如广阔的舞台横亘在眼前,雪岭冰峰起起伏伏,冰雪的下限组成了一道长长的雪线。雪线下并不是紧跟着林线,而是有一条带状的区域,这个区域下面是暗绿的森林组成的林线,雪线和林线,好像两条平行线,近乎等距,永不相交,雪线升,则林线起;雪线降,则林线伏。双线比翼,龙蛇同舞,当我们看山脊上雪峰锥指天空时,再看山翼处雪线与林线游走天际,岂不快意。
秦岭是欣赏林线的最佳地
我去过台湾,发现台湾人喜欢登山和远足。这一点可能与台湾的山高高低低,很有梯度感有关。从海平面起,台湾各个高度的山都有,一直到海拔3000多米的山。当我第一次知道台湾海拔3000多米以上的山峰有300多个时,确实有些惊讶。因为在我的想象中,台湾的山没有那么高。台湾高山多,弥补了我国大陆东部地区缺少高山的遗憾。台湾的最高峰—玉山,海拔高达3952米,林线高度3400米。台湾有许多超过了林线的高山,台湾有一项运动—穿越脊线,就是沿着一些高山的山脊线行走。这些山脊线已经超越了林线,呈现的是高山草甸的景观。从郁闭幽暗的森林中走出,眼前是一片开阔地,地上灌木匍匐,青草披离,山花摇曳,这可能是大地对那些登山者和沿着山脊线行走的人的最高奖赐吧。
湖北省旅游台湾玉山的林线是中国东部地区最高的林线了,由此向北,林线逐渐降低。一些学者研究
我去过台湾,发现台湾人喜欢登山和远足。这一点可能与台湾的山高高低低,很有梯度感有关。从海平面起,台湾各个高度的山都有,一直到海拔3000多米的山。当我第一次知道台湾海拔3000多米以上的山峰有300多个时,确实有些惊讶。因为在我的想象中,台湾的山没有那么高。台湾高山多,弥补了我国大陆东部地区缺少高山的遗憾。台湾的最高峰—玉山,海拔高达3952米,林线高度3400米。台湾有许多超过了林线的高山,台湾有一项运动—穿越脊线,就是沿着一些高山的山脊线行走。这些山脊线已经超越了林线,呈现的是高山草甸的景观。从郁闭幽暗的森林中走出,眼前是一片开阔地,地上灌木匍匐,青草披离,山花摇曳,这可能是大地对那些登山者和沿着山脊线行走的人的最高奖赐吧。
湖北省旅游台湾玉山的林线是中国东部地区最高的林线了,由此向北,林线逐渐降低。一些学者研究
的结果是在我国北纬30度到52度之间,林线的高度每跨越一个纬度,就会降低112米左右。
越过海峡,在大陆的武夷山,有没有林线呢?武夷山的最高峰—黄岗山,海拔2160.8米,按理此山在此纬度,如此高度,不应该有林线,但是在黄岗山海拔1900米的高度,黄山松组成的森林逐渐消失了,向上则是矮曲林和灌丛,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顶,出现了大面积的草甸。但是没有人敢叫这片草甸为亚高山草甸,因为这样说,就意味着承认武夷山有林线,但武夷山的林线在海拔1900—2000米的高度,这实在有些难解,因为向北跨越几十个纬度的长白山林线高度还在海拔2100米的位置呢。有专家认为,山顶的草甸是次生的,不是气候形成,原来黄岗山顶都是松林,后来的火灾把松林烧光了,才长出了草甸,最终山下的黄山松林会一直生长到山顶,把山顶的草甸赶走;但是也有专家认为山顶的草甸就是原生的,武夷山的林线就在海拔1900—2000米处。谁是谁非,武夷山到底有没有林线呢?还是一个谜。
离开武夷山向北,一路上都是些低山和丘陵,没有一座山高到出现林线。直到跨过长江,在秦岭才出现了真正的林线。秦岭由无数山组成,其中一些山只要听其名字,就知道此山必有林线。如长安光头山、跑马梁、牛背山等,因为这些山在某个高度上,森林终止了,
越过海峡,在大陆的武夷山,有没有林线呢?武夷山的最高峰—黄岗山,海拔2160.8米,按理此山在此纬度,如此高度,不应该有林线,但是在黄岗山海拔1900米的高度,黄山松组成的森林逐渐消失了,向上则是矮曲林和灌丛,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顶,出现了大面积的草甸。但是没有人敢叫这片草甸为亚高山草甸,因为这样说,就意味着承认武夷山有林线,但武夷山的林线在海拔1900—2000米的高度,这实在有些难解,因为向北跨越几十个纬度的长白山林线高度还在海拔2100米的位置呢。有专家认为,山顶的草甸是次生的,不是气候形成,原来黄岗山顶都是松林,后来的火灾把松林烧光了,才长出了草甸,最终山下的黄山松林会一直生长到山顶,把山顶的草甸赶走;但是也有专家认为山顶的草甸就是原生的,武夷山的林线就在海拔1900—2000米处。谁是谁非,武夷山到底有没有林线呢?还是一个谜。
离开武夷山向北,一路上都是些低山和丘陵,没有一座山高到出现林线。直到跨过长江,在秦岭才出现了真正的林线。秦岭由无数山组成,其中一些山只要听其名字,就知道此山必有林线。如长安光头山、跑马梁、牛背山等,因为这些山在某个高度上,森林终止了,
变成了开阔地—高山草甸,远看好像光头、牛背、跑马场。有些山的名字,就不仅暗示林线,而是说明此山有雪线了,如冰晶顶、太白山。秦岭的最高山峰就是太白山,海拔3767米(主峰拔仙台)。这样的高度早已超出了林线,接近雪山的下限雪线了。因此秦岭具备从林线开始到雪线之间最完整的垂直自然带。许多山有林线,有高山矮曲林和灌丛带,有高山草甸带,但是由于高度不够,没有雪线下的寒冻碎石带。但是秦岭有,在秦岭林线之上有寒冻作用形成的石海、石河,在粗粝的流石滩,有各种冰缘植物在生长,它们有娇艳的花朵,很难想象它们是怎样在这种残酷的环境中生存的。
有一年5月我们从太白山北坡的山脚出发,翻越太白山,从暖温带的落叶阔叶林带开始一路经历了落叶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针叶林带,在海拔3400米的高度,我们看到由太白红杉组成的森林结束了,接下来出现了稀稀落落的由红杉与灌丛组成的生态交错地带。在海拔3500米以上是草地,海拔3600米以上草已不见了,到处是大大小小的石块。主峰—拔仙台一带都是积雪,我知道这不是永久性积雪,到了最热的7月,这些积雪就会融化。登上主峰后,我们下山,下山就是把我们上山时经历的各种垂直自然带再倒过来经历一遍。
走过了冰缘地貌区,走过了古冰川的遗迹—二爷海、三爷海后,出现了高山草甸。坐在高山草甸上,山下,山起伏,天上,一碧万顷。一瞬间,似乎觉得登山的乐趣就在于冲破
有一年5月我们从太白山北坡的山脚出发,翻越太白山,从暖温带的落叶阔叶林带开始一路经历了落叶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针叶林带,在海拔3400米的高度,我们看到由太白红杉组成的森林结束了,接下来出现了稀稀落落的由红杉与灌丛组成的生态交错地带。在海拔3500米以上是草地,海拔3600米以上草已不见了,到处是大大小小的石块。主峰—拔仙台一带都是积雪,我知道这不是永久性积雪,到了最热的7月,这些积雪就会融化。登上主峰后,我们下山,下山就是把我们上山时经历的各种垂直自然带再倒过来经历一遍。
走过了冰缘地貌区,走过了古冰川的遗迹—二爷海、三爷海后,出现了高山草甸。坐在高山草甸上,山下,山起伏,天上,一碧万顷。一瞬间,似乎觉得登山的乐趣就在于冲破
重重视觉的障碍,获得一览无余的感觉。
离开草甸,很快就又与林线遭遇了。我们先是看到一棵太白红杉,它挺立在一堆乱石上,树冠呈旗形,那是风吹的结果。这棵树远离队伍,冲到了最前面,我知道这就是组成所谓“树线”的那种孤立的树。这棵树让我对组成秦岭林线的树种—太白红杉发生了兴趣,它们高大挺拔,针叶呈金黄,秋天来临时,一树金黄的它,一定很美。
进入郁闭的林线,我发现太白红杉组成的森林郁闭程度并不高,树冠还没有把天空遮住。我当时想,为什么太白红杉没有像我在藏东南地区看到的云杉和冷杉林那样形成密闭的森林呢?后来我看到一篇论文说,太白山的植被还在演替的过程中,太白红杉如果郁闭成林的话,喜阴的树种—巴山冷杉的幼苗就会在林中成长起来,最后成林,取代太白红杉。想到太白红杉最终将被取代,不禁黯然。
翻越秦岭的经历使我得出这样的结论:秦岭是我国欣赏林线的最佳所在。
越过黄河,在雄浑的太行山脉和燕山的一些山峰上,出现了林线。这里的林线高达海拔2600—2800米。
在北京的周边,最值得关注的有林线的山就是河北省涿鹿县境内的小五台山了,这座山的海拔高度为2882米,这个数字十分好记,不仅因为它有对称之美,还因为一个名人结婚时
离开草甸,很快就又与林线遭遇了。我们先是看到一棵太白红杉,它挺立在一堆乱石上,树冠呈旗形,那是风吹的结果。这棵树远离队伍,冲到了最前面,我知道这就是组成所谓“树线”的那种孤立的树。这棵树让我对组成秦岭林线的树种—太白红杉发生了兴趣,它们高大挺拔,针叶呈金黄,秋天来临时,一树金黄的它,一定很美。
进入郁闭的林线,我发现太白红杉组成的森林郁闭程度并不高,树冠还没有把天空遮住。我当时想,为什么太白红杉没有像我在藏东南地区看到的云杉和冷杉林那样形成密闭的森林呢?后来我看到一篇论文说,太白山的植被还在演替的过程中,太白红杉如果郁闭成林的话,喜阴的树种—巴山冷杉的幼苗就会在林中成长起来,最后成林,取代太白红杉。想到太白红杉最终将被取代,不禁黯然。
翻越秦岭的经历使我得出这样的结论:秦岭是我国欣赏林线的最佳所在。
越过黄河,在雄浑的太行山脉和燕山的一些山峰上,出现了林线。这里的林线高达海拔2600—2800米。
在北京的周边,最值得关注的有林线的山就是河北省涿鹿县境内的小五台山了,这座山的海拔高度为2882米,这个数字十分好记,不仅因为它有对称之美,还因为一个名人结婚时
新娘和他的年龄排列起来就是这个数字。这个数字已经超越了这一带山峰林线的高度,因此此山有林线可看。
我国东部高山上的林线以长白山主峰的林线画了句号。在长白山海拔2100米的高度,暗针叶林冷杉组成的森林终止了,矮曲林—岳桦林出现了。这种岳桦林组成的矮曲林分布稀疏,错落有致,紧邻着岳桦林带就是亚高山草甸。6、7月份,亚高山草甸是一片五彩斑斓的花海。
以上说的是东部地区的林线,西部地区的林线总的趋势是比东部地区高。
在西北地区,西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地区,林线的高度在海拔3200米左右;在天山北坡为海拔2800米;在中国西北角的阿尔泰山林线就低一些了,为海拔2400米;在西南地区,林线更高一些,川北的岷山一带,林线高度为海拔3800—4000米;云南境内的横断山区,林线高度为海拔3600—4200米。
因此在西部要想欣赏林线,就要爬更高的山了。
这是因为我国西部远离海洋,大陆性比较强,在树木生长季气温远比沿海地区高。
我国东部高山上的林线以长白山主峰的林线画了句号。在长白山海拔2100米的高度,暗针叶林冷杉组成的森林终止了,矮曲林—岳桦林出现了。这种岳桦林组成的矮曲林分布稀疏,错落有致,紧邻着岳桦林带就是亚高山草甸。6、7月份,亚高山草甸是一片五彩斑斓的花海。
以上说的是东部地区的林线,西部地区的林线总的趋势是比东部地区高。
在西北地区,西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地区,林线的高度在海拔3200米左右;在天山北坡为海拔2800米;在中国西北角的阿尔泰山林线就低一些了,为海拔2400米;在西南地区,林线更高一些,川北的岷山一带,林线高度为海拔3800—4000米;云南境内的横断山区,林线高度为海拔3600—4200米。
因此在西部要想欣赏林线,就要爬更高的山了。
这是因为我国西部远离海洋,大陆性比较强,在树木生长季气温远比沿海地区高。
谁让森林突然停止了脚步?神奇的5.5—7.5℃线
在我们欣赏林线时,也应该知道一点其中的原因。为什么森林在高山的某一高度突然终止
在我们欣赏林线时,也应该知道一点其中的原因。为什么森林在高山的某一高度突然终止
酸奶机制作酸奶了脚步?谁设立了什么障碍?
有人说是人为的原因,是人类的干扰,比如火烧、砍伐、放牧等造成的。但许多林线所在的位置是人类罕至之处,因此这种说法几乎无人接受。
还有人说是降水的限制,但一般林线处的降水量并不是树木生长的最低限。
这就像用一些长短不一的木条做成一个木桶,这个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那根最短的木条。限制森林分布的因素很多,但在林线处,那些因素都不是最短的板,最短的板是谁呢?
有一个明显的事实:林线从亚热带到极地逐渐降低,即林线的高度从南向北逐渐降低(北半球)。这似乎在告诉人们林线是受气温控制的,因为气温从南向北也是递减。
看来把林线形成的原因归结为温度所限的说法,能够为人们所接受,但这种说法太笼统了。对林线影响最大的限制因素的确是气温,我们知道冬季是最寒冷的季节,因此人们很容易想到的是,冬季的极端寒冷气候,限制了森林向上的脚步。其实不然,组成林线的一些树种,如云杉、冷杉等针叶林,能抵御极端寒冷零下30—70℃的气温,而森林终止的位置—林线冬季的平均温度还远没有到达这么寒冷的程度。显然冬季的严寒并不是林线形成的原因。其他一些因素也不是林线形成的原因:高海拔地区强烈的太阳辐射及紫外线照射,
有人说是人为的原因,是人类的干扰,比如火烧、砍伐、放牧等造成的。但许多林线所在的位置是人类罕至之处,因此这种说法几乎无人接受。
还有人说是降水的限制,但一般林线处的降水量并不是树木生长的最低限。
这就像用一些长短不一的木条做成一个木桶,这个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那根最短的木条。限制森林分布的因素很多,但在林线处,那些因素都不是最短的板,最短的板是谁呢?
有一个明显的事实:林线从亚热带到极地逐渐降低,即林线的高度从南向北逐渐降低(北半球)。这似乎在告诉人们林线是受气温控制的,因为气温从南向北也是递减。
看来把林线形成的原因归结为温度所限的说法,能够为人们所接受,但这种说法太笼统了。对林线影响最大的限制因素的确是气温,我们知道冬季是最寒冷的季节,因此人们很容易想到的是,冬季的极端寒冷气候,限制了森林向上的脚步。其实不然,组成林线的一些树种,如云杉、冷杉等针叶林,能抵御极端寒冷零下30—70℃的气温,而森林终止的位置—林线冬季的平均温度还远没有到达这么寒冷的程度。显然冬季的严寒并不是林线形成的原因。其他一些因素也不是林线形成的原因:高海拔地区强烈的太阳辐射及紫外线照射,
实验表明树木能够经受比林线位置更强烈的辐射和紫外线照射;强风、干旱、冻害、繁殖更新障碍等都不是“木桶的最短板”。
终于有科学家发现:林线与最热月7月的平均气温10℃等温线非常吻合。也就是说在最热的7月份的中午,全球任何地方的林线处气温都相差无几。后来的研究更加深入:全球林线与植物生长期的5.5—7.5℃等温线大致重合。
就是说,冬季的严寒并不可怕,生长季节的平均温度却是关键。虽然在冬季针叶林能够抵抗零下30—70℃的严寒,但是在夏季零下5lol英文名字大全℃就能让针叶林受到冻伤而死去。
这一点树木与人何其相像。在敌人面前无比坚强,但由于对亲密的朋友从不设防,因而在他们面前最容易受到伤害。
在树木的生长过程中只能接受逐渐降低的温度,不能接受突然降低的温度。
在秋天来临前,随着气温的降低,树木已经开始抗寒锻炼了,在长期与寒冷的抗争中,树木已经进化出了一整套的适应机制。比如在冬季严寒来临前,树木的机体里会产生一种脱落酸,这种酸使树木的叶子变黄脱落,抑制茎的生长;并且植株的含水量下降,呼吸减弱,直至生长停止,进入休眠状态。
虽然树木有了对抗严寒的适应机制,但容易受欺骗。路灯下的树木迟迟不落叶,是因为秋
终于有科学家发现:林线与最热月7月的平均气温10℃等温线非常吻合。也就是说在最热的7月份的中午,全球任何地方的林线处气温都相差无几。后来的研究更加深入:全球林线与植物生长期的5.5—7.5℃等温线大致重合。
就是说,冬季的严寒并不可怕,生长季节的平均温度却是关键。虽然在冬季针叶林能够抵抗零下30—70℃的严寒,但是在夏季零下5lol英文名字大全℃就能让针叶林受到冻伤而死去。
这一点树木与人何其相像。在敌人面前无比坚强,但由于对亲密的朋友从不设防,因而在他们面前最容易受到伤害。
在树木的生长过程中只能接受逐渐降低的温度,不能接受突然降低的温度。
在秋天来临前,随着气温的降低,树木已经开始抗寒锻炼了,在长期与寒冷的抗争中,树木已经进化出了一整套的适应机制。比如在冬季严寒来临前,树木的机体里会产生一种脱落酸,这种酸使树木的叶子变黄脱落,抑制茎的生长;并且植株的含水量下降,呼吸减弱,直至生长停止,进入休眠状态。
虽然树木有了对抗严寒的适应机制,但容易受欺骗。路灯下的树木迟迟不落叶,是因为秋
天来临是以昼短夜长为标志的,受此引导的树木以此为信号决定是否启动抗寒机制,路灯照耀下的树木以为秋天还没来呢。在早春,气温已经转暖,树木以为春天来了,抗寒能力下降,这时寒潮的突然袭击,树木最容易受到伤害。
因此树木对生长季平均气温就有了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平均气温不能低于5.5—7.5℃。甚至可以说林线是树木生长期的“霜冻线”,越过此线,就会霜冻而死。但中国有些特别,专家测得中国林线的生长季平均气温为8.2℃。
有的科学家研究证明,林线也是一条生长季平均土壤温度大约6.7℃的等温线。就是说,树木在生长期对脚下的土地有一个总的热量要求,低于这个要求,生命活动就无法进行。
为什么郁闭的森林越不过林线?因为郁闭森林的遮阴作用导致树木下土壤的温度达不到树木生长所需要的热量。
在美国西海岸落基山脉高山的东坡上,针叶林组成的林线并不整齐,而是呈斑块状镶嵌在山坡上。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积雪分布的不均匀,树木只能生长在地形隆起的地方,因为隆起的地方积雪融化得较早,而洼地却有积雪,积雪覆盖的时间过长,影响树木生长所需要的最低热量要求,所以没有树木。
为什么乔木终止了前进的步伐,而灌木和矮曲林却继续向高海拔进军,在更高处存活下来
因此树木对生长季平均气温就有了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平均气温不能低于5.5—7.5℃。甚至可以说林线是树木生长期的“霜冻线”,越过此线,就会霜冻而死。但中国有些特别,专家测得中国林线的生长季平均气温为8.2℃。
有的科学家研究证明,林线也是一条生长季平均土壤温度大约6.7℃的等温线。就是说,树木在生长期对脚下的土地有一个总的热量要求,低于这个要求,生命活动就无法进行。
为什么郁闭的森林越不过林线?因为郁闭森林的遮阴作用导致树木下土壤的温度达不到树木生长所需要的热量。
在美国西海岸落基山脉高山的东坡上,针叶林组成的林线并不整齐,而是呈斑块状镶嵌在山坡上。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积雪分布的不均匀,树木只能生长在地形隆起的地方,因为隆起的地方积雪融化得较早,而洼地却有积雪,积雪覆盖的时间过长,影响树木生长所需要的最低热量要求,所以没有树木。
为什么乔木终止了前进的步伐,而灌木和矮曲林却继续向高海拔进军,在更高处存活下来
呢? 因为乔木的高举树冠,遮挡了阳光,对自己的根部和自己的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从而决定了自己在高海拔地区的分布极限。相比之下,低矮的高山植物能够在内部形成更加温暖的温度,因而能够分布在比乔木形成的林线更高的高度。在可可西里等地,专家们测得垫状点地梅的内部温度平均比外面的温度高出2—5℃。
每一个走川藏线的人都穿越了世界上最高的林线
从成都到拉萨,走川藏线,快到林芝时,要翻越一座大山—季拉山。公路爬升的最高点—垭口,海拔高达4618米。驾车者到达垭口时,往往会驻车,站在山顶欣赏风景,如果你运气好的话,没有云雾遮挡,站在这里可以看到两座海拔7000米以上的雪峰,一座是南迦巴瓦,一座是加拉白垒。它们比云朵还高,还要洁白,如晶莹的水晶在云雾中闪耀。但我想说的是森林植被,而不是雪峰,因为季拉山不仅是遥望雪峰的观景台,还是欣赏林线的好地方。
欣赏林线最好从山脚下的鲁朗镇开始,那个小镇坐落在一个有浓绿的暗针叶林环绕,由绿茵茵的草地铺就的河谷中,从这里开始公路两侧都是树干笔直、枝杈对称的如墨似玉一样的云杉、冷杉,如果你是4、5月份前往,那么你会看到冷杉和云杉的林下,有杜鹃花一丛丛、一簇簇地怒放。在幽暗的林中,当一束阳光从云杉、冷杉的枝叶缝隙中射下,恰巧照
从成都到拉萨,走川藏线,快到林芝时,要翻越一座大山—季拉山。公路爬升的最高点—垭口,海拔高达4618米。驾车者到达垭口时,往往会驻车,站在山顶欣赏风景,如果你运气好的话,没有云雾遮挡,站在这里可以看到两座海拔7000米以上的雪峰,一座是南迦巴瓦,一座是加拉白垒。它们比云朵还高,还要洁白,如晶莹的水晶在云雾中闪耀。但我想说的是森林植被,而不是雪峰,因为季拉山不仅是遥望雪峰的观景台,还是欣赏林线的好地方。
欣赏林线最好从山脚下的鲁朗镇开始,那个小镇坐落在一个有浓绿的暗针叶林环绕,由绿茵茵的草地铺就的河谷中,从这里开始公路两侧都是树干笔直、枝杈对称的如墨似玉一样的云杉、冷杉,如果你是4、5月份前往,那么你会看到冷杉和云杉的林下,有杜鹃花一丛丛、一簇簇地怒放。在幽暗的林中,当一束阳光从云杉、冷杉的枝叶缝隙中射下,恰巧照
在一树盛开的胭脂红的鲁朗杜鹃上,你会有一种“惊艳”的体验。
当然这里的杜鹃绝不是一个种,而是若干种,这从花、花形就可以看出来:非红即紫,或粉或白;或瓣分数层,薄如蝉翼;或花蕊紧凑,状如蜂巢。尽管种类不同,但林下的杜鹃,在形态上还是有共同的一些特征:身高过人,枝干分明,花朵大如拳,树叶长似掌。这里的海拔已有3800多米,云杉和冷杉组成的暗针叶林植被在这里占据绝对的优势,用植物生态学的术语说,是这里的顶级落。林下则是杜鹃的落占据优势。沿着公路继续攀升,不知不觉地森林消失了,满目是漫山遍野、花朵烂漫的杜鹃,如果你注意观察,走出林中的杜鹃落,植株变矮了,原来在林中两三米的身高此时变得仅及人胸,本来很明显的主干,现在变得哪是干、哪是枝都分不清了。按照书中的说法,乔木与灌丛的区别,就是乔木有明显的主干,灌丛则没有。那么杜鹃在林中还是乔木,现在变成灌丛了,甚至也难说是灌丛,因为杜鹃主干的消失是逐渐的,专家们到了一种逃避麻烦的说法:矮曲林。不知是原来的杜鹃花此时为了适应高山的环境缩小了,还是换成了另外的种类,抑或二者皆有,总之这里的杜鹃形态变了。
其实这时你已经越过了林线,进入了自然带中的高山带,确切地说是亚高山带,这里正是高山植物的领地。这些植物以低矮、垫状、团聚等形态区别于低海拔地区的植物。继续向
当然这里的杜鹃绝不是一个种,而是若干种,这从花、花形就可以看出来:非红即紫,或粉或白;或瓣分数层,薄如蝉翼;或花蕊紧凑,状如蜂巢。尽管种类不同,但林下的杜鹃,在形态上还是有共同的一些特征:身高过人,枝干分明,花朵大如拳,树叶长似掌。这里的海拔已有3800多米,云杉和冷杉组成的暗针叶林植被在这里占据绝对的优势,用植物生态学的术语说,是这里的顶级落。林下则是杜鹃的落占据优势。沿着公路继续攀升,不知不觉地森林消失了,满目是漫山遍野、花朵烂漫的杜鹃,如果你注意观察,走出林中的杜鹃落,植株变矮了,原来在林中两三米的身高此时变得仅及人胸,本来很明显的主干,现在变得哪是干、哪是枝都分不清了。按照书中的说法,乔木与灌丛的区别,就是乔木有明显的主干,灌丛则没有。那么杜鹃在林中还是乔木,现在变成灌丛了,甚至也难说是灌丛,因为杜鹃主干的消失是逐渐的,专家们到了一种逃避麻烦的说法:矮曲林。不知是原来的杜鹃花此时为了适应高山的环境缩小了,还是换成了另外的种类,抑或二者皆有,总之这里的杜鹃形态变了。
其实这时你已经越过了林线,进入了自然带中的高山带,确切地说是亚高山带,这里正是高山植物的领地。这些植物以低矮、垫状、团聚等形态区别于低海拔地区的植物。继续向
上前行,大叶、大花朵的杜鹃花不见了,代之以植株更矮、枝叶更密的植被,它们几乎覆盖了地面。这种叶子小如枣核,花朵微似米粒的大片大片的灌丛,其实也是杜鹃花属的,笼而称之为“小叶杜鹃”,这是杜鹃对更高海拔地区,更加寒冷气候的一种适应。这种小叶杜鹃在向上攀升的过程中,在某一高度也终止了,并且也形成了一道曲曲折折的线,我曾称之为灌丛线,向上是高山草甸的区域。我不知道季拉山的林线是画在这里呢,还是画在郁闭的云杉、冷杉的森林终止的地方。按照公认的林线的定义,一种是郁闭的森林终止处所形成的那条线,即所谓的“郁闭型”林线;还有一种林线是“过渡型”的。在有些高山上森林终止处所形成的那条线并不明显,有些树脱离了队伍,自己冲到了海拔更高处,有的孤独地一棵,有些成组,形成所谓的树岛,如果把这些孤立的树和树岛所在的位置连成线,也能形成一条线,这条线被称为树线;还有一道线,因为在最勇敢的树停住的地方,所谓的矮曲林和灌丛并没有终止脚步,它们还在向上冲击。当这些更勇敢的好像来自小人国的士兵也被迫停下来时,它们也会形成一道线,这条线被称为—树种线。这三条线:一条郁闭森林终止处所形成的不太明显的林线,一条由海拔更高处离散的树木或树岛组成的树线,还有一条是矮曲林和灌丛终止的地方所形成的树种线,这三条线共同组成了“过渡型”林线,这就不是一条线了,而是一条有宽度的带。
有一种说法,说喜阴的树种形成的林线往往是“郁闭型”的林线;喜阳的树种则形不成整齐的“郁闭型”林线,而是形成“过渡型”林线。想想还挺有道理:喜阴的树种很难冲出团队,暴露在阳光下,单兵作战,因为只有森林里才是阴凉的,才是它适宜的环境;喜阳的树种则恰恰相反,离开团队的“出头鸟”,反而活得很好,因此形成了“过渡型”林线。
但是我们在季拉山上看到的林线,似乎不符合上面所说的理论。因为云杉、冷杉是喜阴的树种,但是当云杉、冷杉森林终止脚步的时候,杜鹃等矮曲林并没有停下,而是继续向上攀升,形成了一条所谓的“树种线”。看来上面总结的两种林线类型并没有穷尽,还有一种林线类型:即郁闭的森林组成的林线与矮曲林组成的“树种线”,中间并没有“树线”。
我们在季拉山上看到的应该是第三种类型的林线。当你从季拉山的垭口下山时,还会遭遇林线。如果你走川藏线,翻越季拉山时,最好不要忘记欣赏林线。因为有一个事实很少有人提起,就是你在季拉山上看到的林线,是世界上最高的林线,高度达到海拔4600多米。想想看,在中国,在海拔4600多米的高山上,还能见到森林,这不是奇景吗?在欧洲,这个高度已经是冰雪的世界了,即使在热带的赤道地区,这个高度已经接近了雪线的位置。
当然这也是全中国位置最高的林线,全世界最高的林线就在中国的青藏高原上,而青藏高
但是我们在季拉山上看到的林线,似乎不符合上面所说的理论。因为云杉、冷杉是喜阴的树种,但是当云杉、冷杉森林终止脚步的时候,杜鹃等矮曲林并没有停下,而是继续向上攀升,形成了一条所谓的“树种线”。看来上面总结的两种林线类型并没有穷尽,还有一种林线类型:即郁闭的森林组成的林线与矮曲林组成的“树种线”,中间并没有“树线”。
我们在季拉山上看到的应该是第三种类型的林线。当你从季拉山的垭口下山时,还会遭遇林线。如果你走川藏线,翻越季拉山时,最好不要忘记欣赏林线。因为有一个事实很少有人提起,就是你在季拉山上看到的林线,是世界上最高的林线,高度达到海拔4600多米。想想看,在中国,在海拔4600多米的高山上,还能见到森林,这不是奇景吗?在欧洲,这个高度已经是冰雪的世界了,即使在热带的赤道地区,这个高度已经接近了雪线的位置。
当然这也是全中国位置最高的林线,全世界最高的林线就在中国的青藏高原上,而青藏高
原上最高的林线就在藏东南的林芝地区,就在工布江达及鲁朗的季拉山一带。为什么全世界最高的雪线在中国的青藏高原上,这是缘于青藏高原的“热岛效应”。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大气层就像一个筛子,它漏掉了短波辐射的阳光,让阳光去晒热地球,被晒热的地球再以长波辐射的方式加热大气,因此地球是热源。青藏高原平均海拔高达约4500米,面积达250万平方公里,这是地表上一个巨大的凸起,既然地球是热源,那么这个凸起是“热岛”就不奇怪了。因为青藏高原的“热岛效应”,所以世界上最高的雪线、林线都产生于此。
全世界最高的林线就在西藏东南角的林芝地区,就在季拉山及工布江达一带的高山上,以此为中心,林线向周边逐渐降低。画一张全国的林线等高线图,你会看到,如果我们沿川藏线旅行,从成都出发到拉萨,我们将穿过从低到高的一道道林线,在季拉山我们将穿过世界上最高的林线。
全世界最高的林线就在西藏东南角的林芝地区,就在季拉山及工布江达一带的高山上,以此为中心,林线向周边逐渐降低。画一张全国的林线等高线图,你会看到,如果我们沿川藏线旅行,从成都出发到拉萨,我们将穿过从低到高的一道道林线,在季拉山我们将穿过世界上最高的林线。
我们说的林线都是高山上的林线,是森林在高山上向上攀升所停止的高度线,其实自然界中还有许多森林遇到自然的障碍而终止的界线。
在新疆的那拉提草原,我看到远处的山坡上,森林呈带状围绕在半山腰上,很明显森林不仅向上遇到了不可逾越的障碍,向下也一样受到了限制。这种情况在新疆很常见,在伊犁河谷,在天山的南北坡,我们都会看到森林如一条腰带系在山腰上。
在新疆的那拉提草原,我看到远处的山坡上,森林呈带状围绕在半山腰上,很明显森林不仅向上遇到了不可逾越的障碍,向下也一样受到了限制。这种情况在新疆很常见,在伊犁河谷,在天山的南北坡,我们都会看到森林如一条腰带系在山腰上。
在河西走廊,我也看到南面的祁连山上有一条墨绿的林带浮现在半山上。因为专家们不研究这种森林的下限,因此森林为什么会出现下限的原因我只好猜想。星座常识
我想原因大概有这样几种。
一是逆温的原因。在一些有雪山和冰川的地区,来自雪山和冰川上的冷空气下沉,汇聚到河谷和盆地的底部,造成了一种山上的气温比山下高的情景,这就是所谓的逆温现象。是这种原因使得森林的林线倒置,出现了下面的林线。
二是降水的原因。在干旱地区,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海拔上升,降水量递增,在一些高山的半山腰出现了所谓的最大降雨带。森林的出现受制于这条降水带,因此也就出现林带缠山腰的现象。
三是地下水和冻土的原因。低处的河谷和盆地地下水位高,排水不畅,有冻土层存在,因此森林无法延伸至此。东北长白山和大小兴安岭有些地区,森林生长在山坡上,河谷和盆地是湿地,没有森林。在荒漠地区情况相反,森林出现在沿河两岸,出现在湖边和盆地。如塔里木河、和田河、克里雅河、黑河等沿岸的胡杨林。
四是焚风的原因。在横断山区,一些河谷是干旱河谷,森林只出现在山顶,这应该是焚风所致。迎风坡把季风带来的降雨都留下了,越过山顶下沉的风又干又热,因此森林无
我想原因大概有这样几种。
一是逆温的原因。在一些有雪山和冰川的地区,来自雪山和冰川上的冷空气下沉,汇聚到河谷和盆地的底部,造成了一种山上的气温比山下高的情景,这就是所谓的逆温现象。是这种原因使得森林的林线倒置,出现了下面的林线。
二是降水的原因。在干旱地区,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海拔上升,降水量递增,在一些高山的半山腰出现了所谓的最大降雨带。森林的出现受制于这条降水带,因此也就出现林带缠山腰的现象。
三是地下水和冻土的原因。低处的河谷和盆地地下水位高,排水不畅,有冻土层存在,因此森林无法延伸至此。东北长白山和大小兴安岭有些地区,森林生长在山坡上,河谷和盆地是湿地,没有森林。在荒漠地区情况相反,森林出现在沿河两岸,出现在湖边和盆地。如塔里木河、和田河、克里雅河、黑河等沿岸的胡杨林。
四是焚风的原因。在横断山区,一些河谷是干旱河谷,森林只出现在山顶,这应该是焚风所致。迎风坡把季风带来的降雨都留下了,越过山顶下沉的风又干又热,因此森林无
法向下延伸。
森林的限制因素还有很多,比如土壤的原因。森林出现在轻质的土壤上,比如沙土、沙壤土、砾石土,不出现在黏土、黏壤土上;而因干旱、排水不畅形成的盐碱地,森林也不会出现。
在西北地区的一些山上,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山的阴坡披满郁郁葱葱的森林,山的阳坡则是青青的草地,一棵树都没有,山的脊线就是森林与草原的分界线,这是为什么?我从来没有到专家的解答,只好猜测:我猜想是因为蒸发量阴阳坡不同所致。在干旱区,降水稀少,山上降水增多,但也在森林生长的临界范围,由于阳坡太阳辐射强,土壤水分蒸发强烈,超过了森林生长所需的极限,因此阳坡成了草地。
对森林最大的自然障碍是低降水量。如果一个地方年平均降水量低于400毫米,森林就终止了脚步,受此限制,在我国出现了一条最大最长的“林线”,就是400毫米等降水量线。这条线是一条草原和森林的分界线,当然也是一条林草交错的地带,这条线还是一条人文现象的分界线—农业和牧业的分界线。这条线在北方基本上与长城吻合,因为长城就是农耕民族修筑的防备游牧民族进攻的,因此它自然地划分了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界线,这界线也是森林与草原的界线。
森林的限制因素还有很多,比如土壤的原因。森林出现在轻质的土壤上,比如沙土、沙壤土、砾石土,不出现在黏土、黏壤土上;而因干旱、排水不畅形成的盐碱地,森林也不会出现。
在西北地区的一些山上,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山的阴坡披满郁郁葱葱的森林,山的阳坡则是青青的草地,一棵树都没有,山的脊线就是森林与草原的分界线,这是为什么?我从来没有到专家的解答,只好猜测:我猜想是因为蒸发量阴阳坡不同所致。在干旱区,降水稀少,山上降水增多,但也在森林生长的临界范围,由于阳坡太阳辐射强,土壤水分蒸发强烈,超过了森林生长所需的极限,因此阳坡成了草地。
对森林最大的自然障碍是低降水量。如果一个地方年平均降水量低于400毫米,森林就终止了脚步,受此限制,在我国出现了一条最大最长的“林线”,就是400毫米等降水量线。这条线是一条草原和森林的分界线,当然也是一条林草交错的地带,这条线还是一条人文现象的分界线—农业和牧业的分界线。这条线在北方基本上与长城吻合,因为长城就是农耕民族修筑的防备游牧民族进攻的,因此它自然地划分了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界线,这界线也是森林与草原的界线。
以上种种,我们看到了森林生长的自然障碍很多,每一种都可能成为限制森林出现的因素,由此我想到了在我们国家受到高度重视的植树造林活动。每年都有植树节,国家也有大型的造林工程—三北防护林。但许多造林计划和行动都没有认真研究对森林的限制因素。三北防护林工程提出的建设跨地区、跨流域的北方绿长城的目标,勇气可嘉,智慧何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