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1.初级生产:指绿植物的生产,即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和固定光能,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生产过程。
2.落:生物落:指生存于特定区域或生境内的各种生物种所组成的集合体。
3.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危害当地的生产和生活,改变当地的生态环境的过程。
4.生态规划:指按照生态学原理,对某地区的社会、经济、技术和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综合规划,以便充分有效和科学地利用各种资源条件,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使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5.土壤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所产生的物质(污染物),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土壤生态系统,其数量和速度超过了土壤容纳的能力和土壤净化速度的现象。
6.种: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特定空间的同意物种(或有机体)的集合体。
7.生物修复:主要是利用生物将土壤、地标和地下水或海洋水中的有毒污染物现场去除或降解的工程技术系统。
8.退化生态系统:一类生态系统,它是指在一定时空背景下,在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或两者的共同干扰下,导致生态要素和生态系统整体发生的不利于生物和人类生存的量变和质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与其原有的平衡或进化方向相反的变化过程。
二、填空题:干果店
1.九大公害事件发生在日本的公害时间分别是四日市哮喘病、 富山骨痛病、 水俣病 、多氯联苯中毒。
2.种的基本特征空间特征 、数量特征 、遗传特征。
3.种密度可分为绝对密度和相对密度。
4.生物落可简单地分为植物落、 动物落 和微生物落三大类。
5.关于顶级落的学说有单顶级学说 、多元顶级学说和顶级落学说。
三、选择题:
1.某地的果园银杏园最近出现了数目生长放慢、代谢率降低、产量下降等现象,多意味着出现了新的(限制因子)
2.对于落和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职务称为(优势种)
3.热带雨林的地带典型土壤类型 (砖红壤)
黄山好玩吗4.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黄土高原)
山东会考成绩查询5.在幼年时期个体死亡率提高,以后死亡率较低且稳定,则该物种的存活曲线属于(凹形曲线)
6.净初级生产量被植食动物取食、枯枝落叶掉落物等以后剩下部分的生物量称为(现存量)
7.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下列元素属于沉积型循环的是(磷)
三、简答题:
1.城市的生态系统调控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e代驾答:(1)生态工艺的设计和改造;它是根据生态系统最优化原理来设计和改造城市生活和还原再生的工艺流程。(2)生态关系的规划和协调;运用系统科学方法、计算机工具和科学家的经验知识,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优势与劣势、问题与潜力,进行辨识、模拟与调控。(3)生态意识的普及与提高;在城市管理部门及市民中普及和提高生态意识,从根本上提高城市的自组织、自调节能力。
2.湿地生态系统有哪些主要服务功能?
答:(1)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湿地是重要的物种基因库,是众多珍稀濒危物种栖息和繁衍的场所。(2)气候和水文调节功能;湿地生态系统在全球和区域水循环中起着重要的调节和缓冲作用。(3)净化功能;湿地具有很强的降解和转化污染物的能力,它吸纳水中营养物,降解有机物,被誉为“地球之肾”。(4)湿地的天然产品;它是许多粮食植物的重要生境。(5)社会功能;湿地是科研、教育、旅游等的重要基地。
3.大气污染物主要有哪些?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答:大气污染物主要有(1)颗粒物;(2)硫氧化物;(3)氮氧化物;
(4)碳氧化合物;(5)碳氢化合物;(6)光化学烟雾。
主要途径有(1)合理布局工业;工业过分集中的地区,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必然很大,不易被稀释扩散,相反的,将工厂合理分散布设,将有利于污染物的稀释扩散。(2)选择有利污染物扩散的排放方式;目前较普遍采用的是高烟囱排放和集合式烟囱排放。(3)区域集中供暖、供热;即在城市的郊外设立大的热电厂和供热站,以代替千家万户的炉灶,这是消除烟尘的有效措施。(4)改变燃料构成;对燃料进行选择和处理,是减少污染物产生的有效措施。(5)发展绿植物,增加自净能力。绿化造林是防治大气污染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因为植物油吸收各种有害有毒气体和净化空气的功能,使气流携带的大粒灰尘沉降。
4.固体废物的处理技术主要有哪些?
答:(1)预处理技术。是指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将固体废弃物转变成便于运输、贮存、回收利用和处置的形态。
(2)焚烧热回收技术。焚烧是高温(800-1000摄氏度)分解和深度氧化的过程,目的在
于使可燃的固体废物氧化分解,以达到减容、去毒并回收的能量和副产品。
(3)热解技术。热解是在无氧或有氧条件下的可燃物高温(500-1000摄氏度)分解,并以气体油或固形炭的形式将热量储存起来的过程。
(4)生物分解技术。利用微生物分解固体废物中可降解的有机物,以达到无害化和综合利用。
四、论述题:
1.论述城市生态系统存在哪些环境问题?
答:(1)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城市化不可避免地影响自然生态环境,例如,高楼大厦代替自然森林,城市输水管网代替了天然水系,沥青、水泥地面代替了自然地土壤表面。人类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却抑制绿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的生存,改变他们之间长期形成的相互关系。城市规模过大、人口过分密集,许多“文明病”、“公害病”产生。
(2)土地变化;城市土地中,由于高密集的建筑物和城市地面硬化,雨水不能向土壤渗漏,
城市地下水位下降。而大量抽取地下水,使地面发生沉降。城市废弃物对土壤产生破坏,对土壤污染严重。
(3)气候和大气环境的变化;城市内由于污染源集中,污染量大而复杂,引起的城市生态环境变化是十分明显的。 城市大气中的颗粒物、一氧化碳、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光化学氧化剂等增加。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一些有毒金属如铅、镉、汞等进入大气,城市大气污染严重。
(4)淡水短缺和水污染;由于城市污染源集中,污染物排放量大,城市地表水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造成城市水资源短缺和水体污染严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水资源短缺已成为世界范围的问题。
(5)人口密集;人口密集是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特大城市的普遍想象。
(6)绿地缺乏;城市绿地具有调节气体平衡、改善小气候、净化空气、消除噪音、美化环境等多种功能,但由于城市人口剧增,住房需求增加,从而导致城市绿地缺乏,城市生态质量恶化。
2.我国湿地生态系统主要存在哪些环境问题?如何做好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答:存在问题:
(1)湿地面积减少、功能衰退: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湿地被开垦为农田或作其它用途,围埂造田、兴建码头,湿地植被被破坏,生态功能衰退,鱼类等水生生物丧失了栖息生存的空间与繁衍的场所,湿地自身的生态功能也在不断衰退。
(2)污染加剧、环境恶化:湿地被肆意侵占,并常成为沿江建筑垃圾、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泄区和承泄地,污染在不断加剧、环境在不断恶化。长期承泄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导致湿地水体污染,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现象严重,危及湿地生物的生存环境。
(3)生物多样性受损:对湿地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湿地日益减少,功能和效益下降;捕获、狩猎、砍伐、采挖等过量获取湿地生物资源,造成了湿地生物多样性逐渐丧失;其生态功能也严重受损。中国现状
作为重要的国土资源,中国总面积达六千多万公顷的湿地正在呈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的趋势。尽管中国在湿地保护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湿地丧失和退化的速度仍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各种湿地资源还处于被严重威胁之中。主要包括:过度和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已经使湿地供水能力受到严重影响,中国正在产生新的用水危机。
盲目围垦和过度开发造成天然湿地面积削减、功能下降。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沿海湿地面积目前已经丧失二百一十九万公顷,全国围垦湖泊面积已达一百三十万公顷以上,因围垦而消亡的天然湖泊近一千个。
中国沼泽湿地近几十年来面积急剧减少,仅东北三江平原沼泽面积就由五十年前的五百万公顷,减少到现在的一百一十三万公顷。
中国红树林由于围垦和砍伐,已由五十年代初的五万公顷下降到目前的一点四万公顷,百分之七十二的天然红树林已经丧失。
湿地地区上游水土流失,导致河床、湖底淤积严重。黄河、长江的泥沙含量不断增加,使河床抬高、航道变浅,极大地降低了湿地的蓄洪能力。水库作为重要的人工湿地,其泥沙淤积令人担忧,中国四分之一以上水库由于泥沙淤积丧失了基本功能。中国湿地污染日趋严重,已经有三分之二的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高营养化污染危害,仅长江水系每年承载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就达一百二十多亿吨。湿地污染不仅使水质恶化,也对湿地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危害。
保护措施
中国政府十分重视湿地生态的恢复和保护工作,并由国家林业局牵头,17个部委共同制定且实施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为湿地保护工作提供了国家行动指南。首先,加强了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为了保护珍稀频危水禽,已将11种水禽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将22种水禽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每个站点都有风景作文600字其次,建立各种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现在中国已建各类湿地自然保护区353处,且已有21处列入了国际重要湿地,面积达303公顷。
第三,开展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加强湿地生态治理和污染控制。
第四,开展湿地调查、科学研究与宣传教育。
北戴河 旅游第五,长江中游实施了“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的湿地生态恢复新举措。98年特大洪灾后,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平垸行洪、移民建镇”的32字方针,国家共投入资金103亿元用于长江及两湖地区“退田还湖”的湿地恢复工作,长江干流水面恢复了1400多平方公里,增加蓄洪容积130亿立方米。这一举措对于中国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为了解决长江中游退田还湖地区移民的生计问题,世界自然基金会协助政府部门开发和推广了“洪水型经济”的湿地替代产业模式:一是堤垸水产立体养殖模式;一是堤垸水产立体养殖模式(如中小水面分层混养);二是堤垸水生经济作物模式(如低湖田两熟藕或茭白);三是堤垸季节性商品蔬菜及大棚蔬菜生产模式(如辣椒、茄子、番茄、黄瓜温室栽培);四是堤垸种草饲养畜禽模式;五是农林牧副渔加复合模式(如农作笔—畜—沼气—渔—加工);六是湿地生态旅游模式(如湿地观光、休闲垂钓、观鸟活动以及湿地采摘等)。替代产业的发展不仅解决了移民的生计问题,增加了湖区人民的经济收入,更重要的是使湿地生态经济系统的恢复能够保持可持续性,维护了全球生态系统的平衡。
生态恢复
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主要采用了生物、生态及工程技术,逐步恢复退化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最终达到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持续状态。因此根据生态学原理,并结合各地成功的经验,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和利用要遵循以下五项原则:第一,在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过程中,严格按照物种引入技术、物种保护技术、种动态调控技术、种行为控制技术、种结构优化配置与组建技术、落演替控制与恢复技术,发展替代产业模式,同时还必须利用生物间的相生、相补、相促的关系,尽量减少替代产业模式中生物种间的相克以及在营养上的相争而降低湿地生态系统生物量的生产。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