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摘要:随着国家的发展,各界对幼儿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幼儿教育的重点不是幼儿在幼儿园学到的知识的数量,而是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也是幼儿教育的首要任务。所以,我们作为幼儿园从教者要紧跟时代的前进步伐,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而生活理念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有效应用,更有助于幼儿习惯养成。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
引言
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极其重要,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幼儿道德品质的提升,规范其语言和动作行为,还能有效促进其发展,提升幼儿交际能力,对幼儿的综合素养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只有通过家园合作,才能完成此项工作。因为幼儿的行为习惯是通过长期的保持而形成的,如果只是依靠幼儿园单方面的教育,就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需要有效实现家园合作,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因此,教师和家长需树立正确的家园合作意识,提升幼儿教育水平,运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效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1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的是通过国家教育部的明确指导,对幼儿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工作,从而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幼儿园教育的地点是幼儿园,具有一定的系统性特点,能够通过系统性的教育对幼儿的德、智、体、美、劳进行全方位教育,为培养综合型人才奠定基础。幼儿园教育工作具有专业性的特点,能够通过专业的教学方法对幼儿进行教育工作的实施,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能够让幼儿全方位地发展,有助于促进幼儿多方面素养的提升。幼儿园教育不仅要对其进行基础性的学习内容融合,还要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幼儿教育,让幼儿在学习中变得更易于接受;还要进行幼小衔接工作,让幼儿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这是学前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2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问题
2.1协同机制缺失
移动交费家园共育工作的起步较晚,因此缺乏先进的经验,协同合作机制不健全,无法真正体现家园共育模式的优势,会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部分教师对幼儿家庭情况、成长环境的了解
鹿晗整容之前这么丑程度不足,因此在教育教学中难以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方法和策略,在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等方面难以达成一致,而且很多家长工作繁忙,难以抽出时间参与幼儿园组织的实践活动,影响了幼儿园和家庭的良好合作。教师未能采取多元化的方式主动与幼儿家长进行交流,不了解家长对幼儿教育的看法,因此难以达到家园共育的目标要求。
2.2教育方法落后
简单机械练习题幼儿的自主能力不强,而且对事物的认知水平不高,因此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引导才能实现发展。但是,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在家园共育中缺乏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也会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造成限制。尤其是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往往以说教为主,不仅难以达到预期教育成效,而且会导致孩子出现逆反心理。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情绪化问题也十分常见,在情急之下采取打骂教育,会对幼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教师在家园共育中往往以家长会为依托与幼儿家长进行交流沟通,缺乏多元化的共育途径,导致无法在幼儿行为习惯培养中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难以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环境。
3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
3.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幼儿阶段的教育主要是启蒙教育,幼儿主要学习一些较为简单的基础的生活常识以及基础性的科学知识,因此,幼儿阶段的教育同样较为重要,具有开好头、起好步的重要作用。首先,在进行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过程中,一方面,可以要求幼儿进行自主学习,或者使用合作以及游戏的方式进行学习,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并培养出幼儿进行合作与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帮助幼儿制订出适合其自身学习特点的学习计划,并要求幼儿根据当前的学习计划进行学习,避免幼儿出现拖延学习或者虚度光阴的不良学习习惯,从而保障幼儿自身的学习效率以及学习效果。其次,在进行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培养中,教师可以使用制订计划以及奖励的方式来帮助幼儿更加快速有效地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制订出当天的教学计划以及教学安排,并对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设置出一定的奖励,幼儿完成该阶段的学习目标时,则可以获得该奖励,从而实现对幼儿的正向激励,促进幼儿在完成任务以及获得奖励的游戏过程中,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习惯的养成。并且在该过程中还能进一步培养幼儿自身进行主动学习的意识,引导幼儿使用更加高效便捷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提升幼儿进行创新性学习的思想意识。
3.2通过生动活泼的故事培养幼儿的习惯
火炬之光2 洗点药水鉴于幼儿的年龄小,其对一定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没有具体的认知。为此,教师要采用幼儿能接受的方式来授课。讲故事是最好的办法之一。教师可以利用立体形象的故事,引导幼儿了解不好的行为习惯会对自身的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例如,对幼儿爱吃零食并且不愿意刷牙的行为,就可以讲“狮子拔牙”的故事给他们听:山里有头狮子,喜欢欺负别的小动物,恐吓它们天天轮班为他送吃的,否则便会要了小动物的命。松鼠、野猪、小鸡都因为没给它送去美味的食物而被狮子给吃了。小动物们非常恐惧,于是请小猴子支招。小猴子为狮子送去了好多的糖果,还承诺天天给狮子送糖吃,过了一段时间,狮子牙疼得趴在地上大吼大叫。狮子请小猴子看看牙齿,发现牙齿都成了蛀牙,最后狮子让小猴子拔掉了全部的牙齿。在那以后,小动物们就不再害怕狮子虎了。利用狮子的故事,引导幼儿了解频繁吃糖便会长蛀牙,牙会痛。尝尝漱口、刷牙能让牙齿白亮还健康。幼儿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也会在平常的生活中尝试着模仿,进而形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3.3健全协同机制
完善的协同机制,可以确保家园共育工作的有序推进,这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途径,为资源高效化整合与利用奠定了基础。教师应该了解家长对家园共育模式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不断调整和优化拉近彼此的关系,真正达到协同育人的目的。定期组织家长会,通过面对面的方式与家长进行互动,更加详细地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行为习惯和特点。同时,在家长会中可以传授更多的教育经验,帮助家长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通过咨询活动提升家长的教育能力,让家长参考幼儿园的相关建议在家庭开展教育活动。在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应该以常规细则说明书的方式通知家长,使家长能了解活动的流程和内容、目的等,以便提高家长的配合意愿,共同构建切实可行的家园共育模式。明确家长的基本职责和义务,严格执行相关细则要求,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成为常态化。在幼儿园开设家长园地,增进教师和家长的沟通交流,及时获取家长的反馈意见,以便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改进和创新。
3.4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在对幼儿进行道德行为习惯培养中,教师可以使用课程讲述以及行为示范等方式,帮助幼儿了解道德的内涵以及道德行为的做法,从而加强对幼儿自身道德思想意识的树立和规范。由于幼儿所处的特殊年龄阶段,幼儿自身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当前教学内容的正确性以及对幼儿的教育效果,及时纠正在教学中出现的错误手段以及错误的内容讲述。
结语
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能促进幼儿自身的发展以及后续学习和生活的进步,同时应该使用科学的方式以及策略,实现幼儿行为与习惯科学有效地形成。
参考文献
吴亦凡116张聊天记录[1]杨慧.浅谈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J].好家长.2016(2):9
[2]朱喆.浅谈幼儿园环境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中的作用[J].新课程(上),2021(3).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