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作拍摄微电影
大学生如何拍好一部的微电影
酝酿了这篇文章很久,出于兴趣学习过很多拍摄电影的方法,也在大二时期拍摄过一部微电影,原本打算继续拍,可能是懒惰导致这样的想法一直流产,所以告诫大家想到就去做!不是电影专业的学生做了这个专业的事,还是有点后悔当初报的专业了。
这篇文章定位是业余学生拍微电影,非商业电影,所以很多资源不是说要就能有的。
一:拍微电影的前提,是需要有拍摄设备。
      不可能用个手机就能拍的。因为穷,所以不求多,只求有个单反+镜头、录音麦克风、三脚架、场记板、手持稳定器、补光灯,这也算是最低要求。
1)单反选购:
入门半幅:
佳能650D、700D,尼康D3XXX、D5XXX。
中端半幅:
佳能60D、70D,尼康D7000、D7100。
旗舰半幅:
佳能7D,尼康D300S。
入门全幅:
佳能6D,尼康D610。
中端全副:
佳能5D3,尼康D800/E。
企业环保标语旗舰全副:
佳能1DX,尼康D4。
2)录音麦克风:
视资金承受能力而定,我买的是 得胜SGC-598 ,差不多300元。最好买个指向性强的录音麦克风。
3)三脚架:
一定不要买那种几十块一百多的纯塑料三脚架,很轻,稳定性极差。
4)手持稳定器:
主要是为了让画面更丰富生动,还是很有必要的。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再入手滑轨。
二:有了拍摄设备,就可以开始构思剧本了。
      不是大电影,所以内容相关的场景、人物、特效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微电影,忌长篇大论,微电影之“微”在于短小、精练、灵活。故事不是一定要跟随主流,能表达自己真实情感的故事才是好故事。虽然我们是业余的,但还是需要在这方面有一定的沉淀,多看微电影、网络剧,不是从观众的角度而是从导演的角度去看,你看到才不仅仅只是故事。
      写剧本,写作能力是关键,所以,所以从小多读书啊!! 虽然你很能构思故事,但是写不出来或者写出来很干涩没文采,最后也只能是一个平民作品。写剧本时要耐得住性子,一朝一夕难以完成。不要指望一次完工,剧本往往都需要经过多次修改之后才能成形,所以在写剧本时不必纠结太多,跟着自己的心走,写完再整改。整改的时候多让人给建议,一个人的想法终究只满足于一个人,认真听取他人建议并适当修改。
三:剧本写好之后,选景。
      有人会说接下来怎么不是画分镜头脚本。NO!一定要先选景,选好了景,你脑海里才有整个场景具体的安排,才能进行分镜头脚本绘画。场景是故事发展的媒介,有些场景需要借用到他人的场地的,就好好发挥你的口才说服对方,场景一定要千挑万选,不能敷衍了事。
四:画分镜头脚本。
家庭作坊式生产项目      不必要求要多深厚的绘画基础,只要画出来自己能轻松辨认,而且尽可能把该场景中需要展现的东西标注清楚即可。分镜头脚本是为了在现场拍摄时可以直观迅速地安排人物
顺丰快递号查询位置、其它陪衬物位置、表情、对话、机位等等。没有分镜头脚本的拍摄工作是很难进行下去的。有些人只用文字描述场景画面不画图,但我个人不支持这做法。
      下面是两张分镜头脚本的示意图,但不限于此:
五:挑选演员。
      演员是重中之重!专业的演员能把故事演绎地淋漓尽致,展现出故事最原始的味道。演员不将就!演员,可以广撒网,也可以靠人脉物。合适的演员,要与故事中的人物相匹配;因为是业余,所以个人时间要安排的过来;最后一点,要有耐心,拍电影花费时间较长,一定要有耐心参与,我拍摄第一部微电影时,一天拍下来,没有任何一个人抱怨,反而整天下来有说有笑,都是在享受这一个过程。这是我非常欣慰也是大家值得回味的。
六:道具的准备。
      道具自己有最好,能借则借,不能借如果你有这个能力还可以相关赞助。
六:微电影开拍。
      以上工作做好之后就可以开拍了。
1)演员整体的形象,故事如果是发生在同一天,那么形象不能变。反之,也最好不要有太大的变化,否则视觉冲击太强烈容易被人挑刺。
2)要注意天气变化,同一个场景或者同一天的故事,天气变化一定不能太明显。我拍第一部微电影时就遭遇了阴雨天,成品里地面一会干一会湿的,认真看着不能直视......
3)每个场景的拍摄最好都隔离出一定范围,一是为了防止路人投眼光,二是为了降低环境噪音。
4)故事不必按照发展的顺序拍,尽可能把发生在同一个场景的故事一次拍完。安排好演员排场时间,这样可以避免让演员等待太长时间。
5)如果有在弱光环境下拍摄的,就要用到补光灯。光线对某些场景的影响很大,场景调衬托的是故事发展的基调。
6)打板很重要,谁都不想在后期剪辑时面对成百上千的视频片段一遍一遍地寻。
7)在拍摄微电影时,我傻傻的把录音麦克风直接插在单反上面录音,出来的音质真心差。后面发现一个方法就是把录音麦克风接在笔记本电脑上,通过用Audition软件与单反拍摄画面配合录音,直接把声音单独录下来保存在电脑上,后期再整合到电影场景里去。这样做的好处一是提升了录音质量,其次是可以现场监听。每个场景的录音保存要重命名成相
关的场次号,以便后期剪辑时更快到。
8)用录音杆将麦克风举在演员头顶录音,录音品质较高。不想配置录音杆的话自己也可以动手DIY。最好给麦克风套个防风罩。
9)在每个场景拍完,不要忘记录一段现场环境音,在后期剪辑时,对录音的补救是非常必要的。
10)作为编剧一定要指导演员表现出适当的情绪,你的剧本在别人眼里不一定和你的想法一致,多和演员沟通。
11)拍摄中每个人都应该融入进来,换机位时演员一定要记住上一个机位自己的表情、动作,不要让前后机位拍出来的效果差距大。细心布置场景,减少穿帮镜头的产生。
12)电影拍摄手法:
      推:即推拍、推镜头,指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前的运动拍摄,取景范围由大变小,分快推、慢推、猛推,与变焦距推拍存在本质的区别。
      拉: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后的拉摄运动,取景范围由小变大,也可分为慢拉、快拉、猛拉。
      摇:指摄影、摄像机位置不动,机身依托于三角架上的底盘作上下、左右、旋转等运动,使观众如同站在原地环顾、打量周围的人或事物。
什么洗发水好用
      移:又称移动拍摄。从广义说,运动拍摄的各种方式都为移动拍摄。但在通常的意义上,移动拍摄专指把摄影、摄像机安放在运载工具上,沿水平面在移动中拍摄对象。移拍与摇拍结合可以形成摇移拍摄方式。
      跟:指跟踪拍摄。跟移是一种,还有跟摇、跟推、跟拉、跟升、跟降等,即将跟摄与拉、摇、移、升、降等20多种拍摄方法结合在一起,同时进行。总之,跟拍的手法灵活多样,它使观众的眼睛始终盯牢在被跟摄人体、物体上。
      升:上升摄影、摄像。
      降:下降摄影、摄像。
      俯:俯拍,常用于宏观地展现环境、场合的整体面貌。
      仰:仰拍,常带有高大、庄严的意味。
      甩:甩镜头,也即扫摇镜头,指从一个被摄体甩向另一个被摄体,表现急剧的变化,作为场景变换的手段时不露剪辑的痕迹。
      悬:悬空拍摄,有时还包括空中拍摄。它有广阔的表现力。
      空:亦称空镜头、景物镜头,指没有剧中角(不管是人还是相关动物)的纯景物镜头。
      反打:指摄影机、摄像机在拍摄二人场景时的异向拍摄。例如拍摄男女二人对坐交谈,先从一边拍男,再从另一边拍女(近景、特写、半身均可),最后交叉剪辑构成一个完整的片段。
      变焦拍摄:摄影、摄像机不动,通过镜头焦距的变化,使远方的人或物清晰可见,或使近景从清晰到虚化。
      主观拍摄:又称主观镜头,即表现剧中人的主观视线、视觉的镜头,常有可视化的心理描写的作用。
七: 视频剪辑成形。
        场景片段拍摄完成之后,就可以开始整理剪辑了。微电影分为片头、主体、片尾。片头如果你已经构思好了,可以先做出来,不过我习惯剪辑好主体再构思片头。片头很重要!能不能吸引观众看下去,片头肩负了很大的责任。剪辑一定要耐心,面对成百甚至可能上千的视频片段,给谁都压力山大,So,静下心来,享受这个剪辑的过程。剪辑这样的事情最适合处女座了~虽然我不是处女座,但是真正剪辑时,真的是细致入微,一点点不满意的地方都不妥协。往往是两个镜头之间的转换我就要重复调整好多次直到自己满意,而且这一过程完全感受不到烦躁,全身心投入一件事是非常难得的。
菜单设置        我推荐的剪辑过程是:视频片段剪切合成+特效处理+调+整合录音——有需要的场景加背景音乐——加字幕——构思片头并制作整合片头到主体前面——制作演员职员各种员集合表作为片尾整合在主体后面——成形。
        从主体的剪辑可以看出整个微电影的精细程度。剪辑不要被固定思维套路禁锢了,天马行空的剪辑方式也未必不可,说不定还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剪辑微电影要精细到帧,每秒涵盖的内容还是太多。既然我们没有资金拍大片,那我们就细心拍小而精的好片。
过冬        片头类型要视微电影的整体基调而定,可阳光可深沉。片头可以是一个预热故事,也可以是演员介绍,还可以是滑稽表演。片头是整个微电影的一个缩影,要有吸引观众继续看下去的潜质。
        片尾一般作为演员职员各种员的集合表,微电影参与人员、部门最好都写上去。花絮不是一定要,如果你认为花絮非常值得一看,那可以适当加在片尾。很多时候还是要视微电影类型来确定加不加花絮。
        剪辑后期补救:在剪辑时可能会发现有些场景没有拍好、漏拍、甚至冒生新想法,如果剪辑师能够通过剪辑来弥补,那就尽然这样做。如果不行,为了让微电影趋于完美,那就只能现场补录。我相信剪辑师结合整个剧情多想想,一般可以想到弥补的剪辑办法来,只是可能会比目标稍差一点。补录是件比较麻烦的事,所以我倾向于通过剪辑来弥补。
        剪辑需要用到的软件:
1)视频处理类:会声会影、AE、PR。
      如果微电影没有特效展示,剪辑就用会声会影,因为会声会影简单而且功能齐全为什么不用。如果特效多,比如科幻类电影就必须AE+PR配合处理。单纯剪切合并视频我个人推荐会声会影。
2) 音频处理类:Audition
      录音整合,背景音乐的穿插都需要进行一定的处理,处理录音时,不同段的录音一定要用好淡化等效果,不要让两段音频之间太突兀。背景音乐音量不可以超过人声。背景音乐的进入要缓。背景音乐要靠平时多积累,关键时刻才有头绪,当初我为了匹配恰当的背景音乐花了好多心思。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