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考察学习乡村旅游及休闲农业发展的报告
考察学习乡村旅游及休闲农业发展的报告
健康码申请二维码黄焖鸡米饭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以农业生产模式和农村生活方式为要素,以自然资源和地域文化为载体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农业和旅游服务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产业。尤其“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论述为农村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乡村旅游发展将有助于实现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成为乡村振兴、实现乡村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联动发展的一种新载体。为此,为加快推进惠农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提质增效,3月1日-4日,赴固原市原州区、隆德县、泾源县、西吉县等地考察学习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发展先进经验,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
近年来,固原市以深厚的乡村旅游资源为依托,以全域旅游为统领,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深挖乡村生态资源、民俗文化资源和特农业资源,乡村旅游与农村、农民和农业紧密结合,通过重点旅游项目带动、典型示范引领、标准化建设、品牌化推广,使固原乡村旅游成为新兴产业和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仅春节假期,固原市就接待游客11.3万余人次,景区和农家乐经营性收入340.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7.92%和10.66%。先后涌现出了隆德县老巷
子、泾源县全域旅游、西吉县龙王坝等一大批乡村旅游发展典型,乡村旅游已成为新常态下固原旅游的“新名片”和经济增长的新路径。
(一)原州区河川乡
河川乡“黄土情休闲农业示范园”推行以“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第一产业以油用牡丹、元宝枫、文冠果、中药材种植为基础,第二产业以牡丹香料、精油加工为拓展,带动第三产业吃、住、行、游、娱快速发展,推进一二三产业的齐头并进,既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也有很好的生态效益。公司目前已投入4000余万元,按照1亩1股,每股240元标准采取“公司经营、农户入股”的形式,打造万亩油牡丹布局田园景观,搭配特餐饮、窑洞民宿、山间娱乐等项目,通过平台、旅游网等媒体推广,辐射吸引周边300公里范围内客源,2017年6月至10月共接待游客2万余人,品牌推广初现成效。公司规划2年内发展种植油用牡丹规模达到10万亩,带动周边500余农户脱贫致富。
(二)隆德县老巷子
隆德县城关镇红崖村老巷子分三期规划建设,依托红崖村厚重的文化、独特的建筑风格,
突出老树、古钟、枯井、百家姓砖雕、红军墙、拴马槽、戏台以及别具一格的建筑风格,以“千古隆德县,百年老巷子”为主题,开发建设的六盘人家红崖老巷子惠农文化名村。老巷子长近300米,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有10多个“农家乐”院落,建有老戏台、老磨坊、老水井等古乡村建筑,主要开展戏曲展演、农家餐饮(特菜肴、地方小吃等)、家庭客栈、茶馆、酒吧等经营活动。老巷子建设采取“政府引导、部门建设、客商配合、共同打造”等形式,目前已投资1亿元以上,由隆德县成立旅游公司专门运营,动员农户以每户10万元投入自发改造民居,形成统一风格,吸引社会投资建设3处民俗美术馆及画廊,配套市场价格600元左右的中高端民宿客栈,突出层次化,丰富游娱选择。并以独具特的社火民俗文化形成品牌推介,仅元宵节当天由隆德县各部门、各乡镇组织的民俗社火展演就吸引包括甘肃、陕西在内的游客5万余人,别具特的马社火、华州老腔、彩扇舞龙等民俗文化让游客应接不暇。
查车辆违规
车展买车便宜吗(三)隆德县民俗收藏馆
隆德县民俗馆存放了民俗收藏者高小山收藏的十余万件藏品,分为28个大类,其中砖雕、木雕、石雕有2万多件,官帽、香包等刺绣作品有2万件,烟具、茶具有3万件,古牌匾300
0多块,当中不乏许多难得一见的珍品。同样引人关注的,还有3000多册家谱和上万件地契,这些家谱,既有印刷品,又有手抄件,是研究家族史和社会发展史的重要资料。更为珍贵的是5000多册古代医书和20万个古代医方,以及从各地收置的古建筑门楼等。
清算组成员(四)隆德县新和村
隆德县陈靳乡新和村建立“旅游+贫困户+产业”的发展模式,全力实施美丽村庄和旅游乡村建设,努力改善村容村貌,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台马社火民俗文化为依托,开发生态文化旅游、农家乐、休闲农庄为一体的美丽村庄建设。该村立足资源优势,开拓18公里越野自驾游旅游观光线路、景观河道3.5公里、多功能景观水系垂钓中心1处,建设农家乐修建文化长廊300米,修建慢游步道及水上乐园等娱乐基础设施。利用扶贫开发资金整村推进以仿古建筑为特点的农家院,采取农户自主经营的方式,动员改造自家院落经营增收。充分发挥“两个带头人”功能,成立西海固新和民俗风情旅游开发公司,村民采取自愿入股的形式参与公司发展,每股10000元。截止目前,公司已有入股农户73户290股,150多万元,去年每股分红650元。2017年共接待游客4万余人,旅游公司收入达到16万元,农户自营民宿年均收入超过1万元。
(五)泾源县新月村
泾源县新月村是泾华路20公里旅游服务带新建综合型旅游度假示范村,该项目采用PPP模式,项目采取公司合营理念,由企业负责运营,逐年分期付款,协议一定年限后无条件移交。该项目涵盖新月风情堡、新月花海等景观节点,其中,新月风情堡概算投资2.57亿元,依托水系、带状田畦和自然山脉构成,借助传统的堡子、寨子建筑形式,以三进院、四进院、曲尺形为布局形式,原木、青石、土墙、灰瓦凸显自然田园。结合泾源各类文化资源互相交融的特,以古朴的苏州园林式建筑、现代简约内装饰和完善的通讯网络服务,展示回乡民俗特。项目突出打造27栋中高端风情度假星级民宿,修建5个生态停车场、2个交通换乘站及500亩花海景观,为游客提供完美的旅游度假体验,提高旅游服务口碑。
(六)泾源县冶家村
    泾源县泾河源镇冶家村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农家乐村”,全村常驻人口不足200户,其中114户发展农家乐产业,共设床位1800余个,农家乐数量占全县48%。根据冶家村地处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老龙潭旅游景区核心门户区的有利条件,组织当地村民统一规划,集
中移地改造,实施农家乐安居工程,引导众发展旅游服务业,开办农家乐增加收入,开启了冶家村“靠山吃山”的致富之路。冶家村农家乐经营由协会、村委会、旅游部门、乡镇分类协同管理,主要客源来自六盘山森林公园、老龙潭等景区游客及旅游团队,户均年收入超过10万元,最高达到70万元。沿途还考察了泾源县梯田观景台、投资14亿元的六盘山国际滑雪场等在建旅游项目。   
(七)泾源县杨岭村
水滴筹申请条件
    泾源县大湾乡杨岭村位于六盘山脚下,全村共有6个村民小组319户1226人,2016年建档立卡户87户341人,经过一年的发展,2017年杨岭村未脱贫户仅剩12户,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300元,同比增长15%。高速的发展得益于杨岭村按照新农村建设样板村的目标,采取PPP模式,投资1.7亿多元,实施基础设施、民俗改造、生态农业和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等工程,坚持因户施策、产业到户,鼓励村民发展养殖、苗木、旅游三大产业,采取“入社自养”和“入社托养”的方式,将全村460头肉牛集中养殖,将劳动力从养殖中解放出来,增强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动力。围绕乡村旅游培育旅游产业,以土地流转形式建设生态观光牧场,着力培育以生态观光、农事体验、田园采摘为主的乡村休闲旅游产业。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