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农业委员会、湖南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扶贫的指导意见
湖南省农业委员会、湖南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扶贫的指导意见
四大美人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湖南省农业委员会,湖南省扶贫开发办公室
【公布日期】2018.09.15
【字 号】
【施行日期】2018.09.15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祝自己生日快乐∙【主题分类】扶贫、救灾、慈善
正文
 
好的qq名湖南省农业委员会、湖南省扶贫开发办公室
  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扶贫的指导意见
 
各市(州)农委、扶贫办,各县(市、区)农业局、扶贫办:火灾分类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产业扶贫工作,将其作为脱贫攻坚七大行动之首,探索出“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新路径,带动200多万人通过发展产业实现脱贫。随着产业扶贫工作的深入推进,有的地方存在对产业扶贫不够重视、产业选择不够精准、利益联结不够紧密、帮扶措施不够有效、贫困人口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有效解决产业扶贫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做好产业扶贫工作,促进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发展产业脱贫致富,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
为指导,按照“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思路和扶贫产业发展目标,紧紧围绕贫困人口产业发展,因地制宜选准特产业,因户施策落实帮扶措施,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作用,调动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建立长效利益联结机制,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把发展产业作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长久之计和根本之策。
口袋妖怪红宝石神兽  (二)目标任务。到2020年,培育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带动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能力强的扶贫产业,初步形成扶贫产业体系,力争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有1个以上产业增收项目、有培训意愿的贫困户掌握1门以上就业创业技能,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产业扶贫对象如期实现脱贫。
  二、着力选准扶贫产业
  产业扶贫要在资源高效利用上下功夫,在产业振兴上做文章,按照资源禀赋、市场需求、众意愿,坚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精准选择贫困人口能广泛参与的产业作为扶贫主导特产业。
  ——特种植业。发展延季蔬菜、设施蔬菜、高山蔬菜,建设绿精细高效特蔬菜标准
化生产基地,配套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强化商品化处理,做好产销对接。发展“名优新特”水果,打造特水果品牌,建设优质水果种苗繁育基地,加快生产基地和标准园、产地集散中心、产地初加工及精深加工和冷链物流建设。加快绿有机生态茶园建设,重点打造“五彩湘茶”区域品牌,建设产地批发市场,完善流通体系。引导省内外种子企业在适宜种子生产的贫困村成片建立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引导贫困户利用房前屋后空坪隙地发展特种植庭院经济。利用山洞资源种植食用菌,储藏生鲜农产品,发展洞穴经济。发展油茶、楠竹和特经济林,积极建立国家级或全省性油茶、林下经济产品、竹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及综合交易市场,同时推进现有市场升级改造,提升服务功能。发展道地药材,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进行农业GAP认证,保障药材质量;扩大邵东、靖州等药材市场的市场功能,健全营销网络体系,培育一批购销大户;推进产地趁鲜切制和初加工,建设初级加工和贮藏交易点;在生产集中区域,建设加工产业园区,开展中药饮片和医药中间体提取,促进药化工业发展。
阴阳合同  ——健康养殖业。以武陵山区、雪峰山区、罗霄山区、南岭山区等适养区为重点区域,以畜禽、草食动物地方优良品种为依托,培育畜禽特区域品牌,推广“龙头企业+规模养殖基地+贫困户”的生产模式,发展特畜禽养殖。在水资源丰富的适养地区发展高效水产健
康养殖,因地制宜推广“稻田养鱼(虾)”等综合种养模式,或利用山洞资源养殖冷水鱼类,发展洞穴经济。依托龙头企业开展畜禽水产品分割销售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发展林禽、林畜、林蜂、林蛙为主的林下养殖业。
  ——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强贫困地区现代农业产业集聚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省级示范片建设,引导农副产品加工向现代农业产业集聚区、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核心区、现代农业科技园、现代农业创新创业园聚集发展,就地就近加工转化增值。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向前端延伸,在贫困地区建设规模种养基地,向后端拓展建设物流营销和服务网络,统筹推进农副产品规模生产、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和主副食加工协调发展。引导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强化品牌创建意识,弘扬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推动农副产品加工业优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增效益。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结合美丽乡村和现代农业特产业园、特小镇建设,在贫困地区通过“旅游+山水田园+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特餐饮”“旅游+民族风情+民俗体验+特农业”“旅游+特风情小镇+非遗展演+特民宿”“旅游+特产基地+土特产品购买”等形式,盘活贫困村特旅游资源,加快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选择森林覆盖率高、景观优美、民风淳朴的贫困村,建设一批森林康养基地,提供森林康养、森林度假服务。
  ——电商冷链物流业。加快贫困地区宽带网络建设,推进邮政、商务、供销合作等系统在贫困村建立服务网点,支持电商、快递、物流企业拓展农村业务,推广“互联网+特农产品”电商模式,打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的通道,解决农资购买贵、农产品销售难问题。依托贫困地区现有的传统冷藏设施,将其转换为适应电商发展的“冷链物流配送型”冷藏设施,或依托现有的物流基地发展新的冷链物流设施,满足生鲜农产品、冷藏冷冻类食品和电商发展对冷链物流市场的需求。
  ——农业生产服务业。鼓励贫困村村委会或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在尊重贫困众意愿基础上,共同组建现代农机生产服务社,为农民众提供代耕、代插、代管、代收、代烘干、代储藏、代加工、代销售等一条龙生产经营服务,或向“土地托管”“农业共营制”等各种类型的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领域发展,长期稳定增加贫困户和贫困村集体的收益。
  ——农村公共服务业。结合实施河长制、农村保洁和垃圾清运、农村道路维护、植树造林、森林管护、治安防控等工作需要,在贫困地区率先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创设管水员、护林员、保洁员、治安员等乡村公共服务岗位,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签订劳务聘用协议,优先保障符合条件的、只有半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业,增加贫困户家庭收入,实现稳定脱贫。
  ——“扶贫车间”式加工业。推动贫困地区承接沿海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积极引导工业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返乡下乡人员到贫困地区利用农户或村集体的闲置民房、学校、会场等场地,建立“扶贫车间”,开展来料加工、产地初加工和手工制作,发展传统民俗民族工艺、手工编织、乡村特制造等,优先安排贫困户有就业愿望但难以外出打工的农村妇女、只有半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残障人员在家门口就地就业,既实现贫困人口“挣钱顾家两不误”,又为村集体、农户增加“扶贫车间”房租等收入,实现多方共赢。
  三、着力创新帮扶模式
  产业扶贫要充分发挥基层干部众的首创精神,在直接帮扶、委托帮扶和股份合作等帮扶模式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贫困人口,不断完善和创新帮扶模式,将贫困人口的生产要素合理融入扶贫产业中,让贫困人口获取多元化的生产经营、租金、薪金、分红等收益。
  ——园区带动模式。以园区为平台,集聚集约发展扶贫产业,共同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提升特产业的价值链,提高贫困户发展特产业的附加值。
  ——集体带动模式。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其收益主要用于设置扶贫公益性岗位、小型公益设施建设和资助村内缺乏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
  ——龙头带动模式。引进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利用主体的市场和技术优势统一组织帮助有劳动能力和发展意愿的贫困户直接发展产业,带领贫困户增收。
  ——股份合作模式。将贫困户的政策扶持资金、土地、房产、林地和水面等生产资料折价入股,由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统一经营和管理,结成利益共同体,同股同利。
  ——自主发展模式。对有劳动能力、有产业发展意愿但缺少资金、技能的贫困户,通过提供扶贫小额信贷资金和产业发展帮扶资金,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帮助贫困户自主发展扶贫产业实现持续稳定脱贫增收。
  ——资产托管模式。政府将自然资源、公共资产(资金)或农户权益资本化,赋予贫困户产权,相关经营主体利用这类资产产生经济收益后,贫困户按照特定比例获得合理的收益。
  ——务工就业模式。到贫困地区建立工商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基地、据点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大对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贫困人口的就业培训,让他们由传统农民变成产业工人或新型职业农民,实现贫困户就地就业。
  ——公益就业模式。在贫困地区率先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创设管水员、护林员、保洁员等乡村公共服务岗位,优先贫困户就业脱贫。
  ——混合推进模式。将贫困户参与生产、就业与资产收益结合起来,使贫困户既有资产性收益,又能通过参与生产或就业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充分激活贫困户自身发展动能,克服等靠要的政策依赖性。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