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大社会心理学17春平时作业
一、单选题(共15道试题,共30分。)V1.我们认为日本人勤俭、聪明、注重礼仪,当我们见到一位日本人时,就会无意识地将这些特征赋予他,这属于社会心理学中的
A.A.首因效应
B.B.相似假定作用
C.C.类化原则
D.D.光环效应
2.社会学习论关于侵犯行为的解释是
A.侵犯冲动作为一种心理能量必须宣泄出来
B.侵犯是性本能的一部分
C.侵犯行为是习得的,学习是侵犯的主要因素,个体通过学习学会侵犯,也可以通过新的学习消除侵犯
D.侵犯是具有生物保护意义的本能
3.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根据社会心理学对人际沟通的阐述,这句俗语说明
A.A.职业的不同可能会引起沟通的鸿沟
B.B.处于不同层次的组织成员,对沟通的积极性不同,也会造成沟通障碍
C.C.文化背景的不同会给沟通带来障碍
D.D.人们不同的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会造成沟通障碍
4.社会学习理论大师()认为,当人们得到他人的第一次奖励之后就会对自己的利他行为进行强化,他们开始自我欣赏自己的这种行为。因此,强化也包含做成一件好事之后的满足感。
A.A.斯金纳
B.B.班杜拉
C.C.洛伦兹
D.D.威尔逊
5.“9.11”之后,大多数美国人对阿拉伯裔的偏见加深,在一家公司中一位阿拉伯裔职员觉得越来越难与白人老板进行沟通。这可能是由于()造成的。
A.A.地位障碍
B.B.结构组织障碍
C.C.文化背景障碍
D.D.社会心理障碍
6.下列哪一项不是婚姻的动机
A.经济
B.符合道德规范
C.繁衍
D.爱情
7.态度的形成是下列哪三个阶段
A.认同—内化—服从
B.认同—服从—内化
C.内化—服从—认同
D.服从—认同—内化
8.霍尔提出的人际距离中的个人距离
A.12——25尺
B.4——12尺
D.0——18寸
9.以下属于观察法的缺点的是
A.A.由于对自变量缺乏控制,所以难以得出因果关系的结论
B.B.所得结果外在效度较低
C.C.与现实条件相去甚远
D.D.难以消除被试的反应倾向性和研究者对被试者的影响
10.主从—竞争型人际关系是指
A.双方相处中,有时是主从型、有时是竞争型的人际关系
B.一种互补与对称的混合型人际关系,双方在其中能合谐共处
C.一方处于支配地位,另一方处于从属地位
D.双方有共同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彼此能配合和容忍对方
11.根据班杜拉(A.Bandura)的自我效能理论,下列不属于自我效能感形成和改变的途径有
A.A.个人的直接经验
B.B.替代性经验
谷雨的来历和风俗C.C.社会环境的影响
D.D.自我表现
12.下列哪个观点不是精神分析理论的观点
A.力必多(性本能)是人类生命力的根源
B.个体行为受其自身对情境的定义制约
C.个体的初级心理系统顺从冲动、追求快乐
会计学专业课程D.人格结构有三个层次:本我、自我与超我
13.泰勒(Taylor)和克劳克(Crocker)把社会认知图示分为人的图示、自我图示、角图示和社会事件图示四种。人们通常认为女人“感情丰富”,“心肠软”,这属于
A.A.人的图示
B.B.自我图示
C.C.角图示
D.D.事件图示
14.很久以前,有一个放羊的孩子,由于顽皮,明明没有狼出现,他偏喊:“狼来了,狼来了!”村里的那女老少听到他的呼喊都赶来帮忙,结果发现上当了,都十分恼火。之后这孩子故伎重施,又一次戏弄了村民。最后,狼真的来了,可任凭这孩子再怎么呼救都没有人赶来,大家都不再相信他的话,最后他被狼吃掉了。从人际沟通的角度分析,这则故事中惨剧的发生与沟通障碍有关,按照社会心理学的观点,这种沟通障碍是由()导致的。
A.A.地位障碍
B.B.个性障碍
C.C.社会心理障碍
D.D.文化障碍
开荒保洁收费标准
15.下列哪一项不是影响态度转变的传递者因素
A.说服的意图
B.威信、与接受者的相似性
C.吸引力
D.信息差异
二、多选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V1.态度转变的模型包括下列
A.信息
B.接受者
C.沟通信息
洛克王国宠物大全图片D.障碍
C
2.J.多拉德和N.E.米勒认为,各种学习应包括以下四种基本因素
A.内驱力
B.情感
C.线索
D.反应
E.奖赏
CDE
3.在印象形成中,信息出现的顺序对形成印象有重要作用,正确的表述是()
A.近因效应是第一印象的机制
B.首因效应是第一印象的机制
C.最初出现的信息影响最大,称为首因效应
D.最近出现的信息影响也较大,称为近因效应
CD
4.符号互动论源于学者
A.霍曼斯
B.布劳
C.米德
D.詹姆斯
D
5.暗示是指
A.暗示是在无对抗条件下,人们对接受到的某种信息,迅速无批判地加以接受,并依此而作出行为反应的过程
B.暗示是一种刺激
C.暗示是一种直接或间接的提示
D.暗示有别于指示,不同于感染和模仿。
女炮加点BCD
6.下列指标可以用来衡量动机强度的有
A.选择行为的自觉性
B.能量高低
C.可以测查的语言行为
D.持续性
E.内隐性
D
7.使用讽刺、诽谤、谩骂等方式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这属于
A.反社会侵犯
B.亲社会侵犯
C.被认可的侵犯
D.言语侵犯
E.动作侵犯
D
8.课堂上,历史老师正义愤填膺地讲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历史,忽然发现一个学生趴在桌上睡着了,就提问这个学生:“李晓明,圆明园是谁烧的啊?”这个学生迷迷糊糊地答道:“反正不是我烧的。”在这个小幽默里存在着
A.单项沟通
B.双向沟通
C.语言沟通
D.非语言沟通
E.假相倚
C
9.在韦纳(B.Weiner)的归因理论中概括出原因的一些对应特征,这些特征包括
A.单一的—多样的
B.外部的—内部的
C.可控的—不可控的
D.直接的—间接的
E.稳定的—不稳定的
CE
10.乔治?米德思想的形成,主要受到了以下学者的影响
A.库利(H.Cooly)
中国有多少航母
B.威廉?詹姆士(W.James)
C.杜威(J.Dewey)
D.赫伯特?布卢默(H.Blumer)
E.冯特(W.Wundt)
BCE
11.影响暗示效果的因素
A.受暗示者的特征
B.被暗示者所处的情境、身体状况和精神状况
C.暗示的来源问题
BC
12.新弗洛伊德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有
A.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dler)
B.卡尔?荣格(G.Jung)
C.凯伦?霍妮(K.Horney)
D.哈里?斯塔克?沙利文(
E.艾里克?弗洛姆(Fromm)
BCDE
13.下列有关个体行为动因的基本观点,正确的是
A.个体行为的动因是个体素质的各个要素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B.先天的某些本能和个体的生理变化是动机产生的一个前提,但是它本身并不是个体行为直接原因
C.个体周围的社会环境是构成行为动因的又一个前提条件,如果缺乏社会环境因素的刺激,动机也不会产生
D.个体的行为动因是在个体实践过程中生理上的无定向的需要和在外界环境中某些能够缓和这种生理欲望的事物目标相互作用以后才出现的
E.某种意义上说,个体的社会实践是行为动机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基础及动力
BCDE
14.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A.微观的个体层面
B.中观的体层面
C.宏观的社会层面
D.具体的社会层面
BC
15.根据韦纳(B.Weiner)的归因理论,下列哪种归因会弱化主体进一步活动的动机
A.成功被归于稳定的、内部的、不可控的原因
B.失败被归于稳定的、内部的、不可控的原因
C.成功被归因为稳定的、外部的、不可控的原因
D.失败被归因为稳定的、外部的、不可控的原因
E.成功被归于不稳定的、外部的、不可控的原因
E
16.时尚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分为
A.阵热
B.流行
C.时狂
D.时髦
BC
17.人们的价值观念、社会的规范和个人的信仰等等,都会影响人们的利他行为。单就社会规范而言,就有()等规范会促使人们去帮助他人。
A.社会等级规范
B.社会责任规范
C.平等规范
D.交换规范
E.互惠规范
CE
18.影响人们利他行为的个人因素有
A.家庭中的社会化和榜样的作用
B.人格因素
C.利他者的性别差异
D.利他者心境的作用
E.旁观者的数量
BCD
19.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潜能学说是国外有关动机的理论之一,下列几种说法相对于这种理论来说正确的有
A.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行为主义解释个体行为产生动因的机械论观点
B.认为动机系统包括兴趣、信念、意图的意识成分和定势、意向的无意识成分
C.为批判本能论的先天决定论观点做出了贡献
D.重视人内在价值与潜能,认为正是天生的内在价值驱使人通过各种渠道去实现目标,达到自我实现
E.缺乏严格的科学性,带有许多主观臆想,是一种反历史主义的动机观
CDE
20.去个性化的原因是
A.匿名性
B.自我意识下降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