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
2.2.3.4 对病区护士合理安排管理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病区的住院患者较去年同期减少了30%~50%,故病区有闲置的医务人员;护理部在安排防疫工作的同时,落实“三基三严”继续教育培训计划,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培训的考核,确保培训有效落实。同时,加强优质护理回访服务,要求科室回访率由65%指标提高到95%以上,科室对前1~2月出院的患者进行电话回访,原则上回访患者覆盖率为100%,电话回访时除了进行疾病知识的宣教外,同时还对个人防控进行指导。2.2.4 人员培训与管控同质化管理 护理部制定了《新冠护理防控手册》,内容包括组织管理、检诊分诊流程、患者转运流程、疑似患者陪检、一二级检诊职责、发热门诊职责、隔离病房管理、普通病房管理等,目的是每位新进护士能从手册中全程了解疫情防控运作与制度规范。同时,护理部定期组织人员进行相关制度落实的日常监控,持续改进。3 结果
妥善安置需隔离救治的患者94人次,安全转运/送检隔离患者2
50余人次,一、二级护士检诊2000余人次/日,普通病区初筛进出人员千余人次/
日。紧急调配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护理骨干到三水隔离病区、本部感染科示教动脉血气监测机、呼吸机的使用2次。全院无感染暴发与聚集性发病等不良事件发生,医院各项工作良性运转,安全复工
复产。4 讨论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护理部管理者要有敏锐的预判力,对
各科室的工作量要有准确的判断,对人员调配库进行科学的评估与调配;统一调配以工作负荷少的科室为首批储备人员科室,注重重点专业科室人员的合理调配。由于医院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对住院患者实行了适当管控,择期手术患者预约的手术推延,因此外科病区工作量相对减少,应将外科病区的护理人员作为首批调配对象,调配到普通门诊一、二级检诊和住院病区出入人员管控岗位。同时,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专业特点,感染科、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为重点岗位调配范围,此类人员主要调配到发热门诊、隔离病房负责护理工作。管理者根据防控科室的工作量,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特殊时期,以节约防护物资、减少交班次数为原则,合理进行弹性排班。
另外,管理者对医院重点卡位的工作量要有充分的、动态的评估,优化管理流程与方式,及时、动态、精准地调配人力资源,完善相关制度,加强对制度落实措施的监管。医院在做好传染病管理工作和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也要确保普通患者的救治服务。
欧美签名参 考 文 献
[1]王庸晋.急救护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2002:
253.
[2]张建芳,冯绮,林依青,等.病区应急疫情管理在新型冠状
病毒肺炎防治中的实践[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27(11):178 180.
(本文编辑:曾丽琼)
DOI:10.19791/j.cnki.1006 6411.2021.13.074工作单位:300270 天津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医院刘桂菊:女,本科,副主任护师收稿日期:2020-07-31
安全标准化模式在突发新冠肺炎疫情下门诊护理
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刘桂菊
摘要 目的 针对突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公共卫生事件,通过引入安全标准化模式,提高疫情期间门诊疫情防控与护理安全工作质量,并加以评价。方法 参照国家卫健委有关规范,结合临床工作实践,
围绕门诊医护人员、患者、诊疗流程、设施设备、环境等要素,制定护理安全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操作流程和应急方案,编制任务、责任、问题、整改清单,建立隐患检查、发现、建账、整改、销号的闭环管理程序,采用PDCA(策划、实施、检查、改进)动态循环模式实现持续改进。结果 安全标准化模式实施后,护理缺陷和差错率低于实施前(
P<0.01),医护人员和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P<0.01)。结论 引入安全标准化模式,可在短时间内迅速建立起一套高效、规范的门诊护理安全管理体系,降低了各类护理缺陷和差错检出率,提高了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满意率,从而提高了疫情期间门诊疫情防控与护理安全工作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门诊护理安全;安全标准化模式;PDCA循环 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disease2019,COVID 19)疫情迅速在全国蔓延。作为发热门诊定点医院,本院同时又是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及地区级医疗中心,承担着救治区域内各类病患的重要任务,每日需接诊大量患者来院就诊,疫情期间日平均门诊量达2000例次。医院门诊预检分诊是直接面对患者的第一道窗口,对门诊患者加强预检分诊管理,有效分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是确保门诊患者和医护人员安全、抑制疫情在院内传播的重要保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已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并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由于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极强且变异性
极高,给临床救治和防控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和挑战。而门诊护士体的整体业务素质相对不高,专业背景和业务能力参差不齐,部分护士缺乏应急管理经验,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意愿和能力不强,特别是高年资护士占比高,其身体条件较差,为了在短时间内迅速建立起一套高标准的门诊护理安全管理体系,本院参照国家卫健委诊疗防控规范和技术指南[1],针对安全管理的共性基本要求,尝试运用安全管理标准化模式,按照目标职责、制度化管理、教育培训、现场管理、安全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应急管理和持续改进等核心技术要求,采用PDCA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自我检查、自我纠正、自我完善的动态循环管理模式,建立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常态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借鉴,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门诊从事预检分诊和导诊的护士共27人,均为女性,年龄30~54岁,平均年龄45岁;工作时间为5~30年,平均工龄23年。学历:本科及以上5名,专科及以下共22名。职称: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8人,护师18人,护士1人。在原有门诊护理人力的基础上加入全院重点部门的工作人员,涵盖的人员以门诊护士为主体,还包括医院医技、行政科室下沉协管人员及物业保安、保洁人员等辅助工作人员,形成3个梯队,共计50人。1.2 方法 在观察期实施安全管理标准化模式,通过制订计划、组织实施、进行检查及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的PDCA循环,不断提高门诊疫情防控和护理安全工作质量。
1.2.1 计划阶段(P)
1.2.1.1 明确目标职责 根据疫情期间门诊预检分诊和导诊业务工作的实际情况,把“防止在门诊诊疗区域内发生交叉感染和确保医护人员零感染”作为基本目标。为此,门诊成立门诊疫情防控与护理安全专项工作小组,门诊护士长担任总指挥,小组成员包括各科室医生、主管护师和感控护士,其职责为及时组织科室人员学习医院及上级部门下发的有关文件和通知,研究制定相关制度措施、流程及安全管理标准化工作方案,开展监督检查,加强培训宣传和信息沟通,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高标准建设感染控制体系,及时做好门诊防控应急管理和突发事件处置工作。
1.2.1.2 落实制度化管理 防控管理小组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护与管理,通过循证方法,搜集、汇总和分析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及门诊感染防控与处置的最新规范要求,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结合门诊诊疗业务特点以及护理岗位作业风险、临床护理管理实践经验,及时识别和获取适用、有效的疫情防控技术规范和标准指引,围绕工作人员管理、预检分诊和导诊作业、患者管理、个人职业防护管理、环境和空间管理制定相应的防控工作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具体如下。
⑴制定《门诊诊区工作人员体温监测与流行病学史筛查制度》。要求所有工作人员及时报告身体健康状况、外出情况及疑似或确诊病例接触史;对有流行病学史的工作人员严格执行居家隔离14d,期
满无特殊者方可返回工作岗位。每日上下岗前监测体温并对相关症状进行登记,工作中有发热或出现呼吸道症状等可疑临床表现时,立即停止接触患者,到发热门诊就诊,根据就诊结果进行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或住院,并及时向门诊报告发热门诊检查结果,杜绝带病上岗。
⑵制定《门诊工作人员个人职业防护管理规定》。参照WS/T511 2016卫生行业规范分级防护的三个等级[2],要求所有工作人员严格落实标准防护,依据国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中常见医用防护用品使用范围指引》绘制防护用品使用方法、使用范围和使用原则示意图,规范N95口罩、防护眼镜、面屏、防护衣[3]的使用。
⑶参照WS/T311 2009《医院隔离技术规范》严格划分“三道”“三区”“两带”[4],“三道”即患者通道、员工通道、污物通道,“三区”即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各诊区将科室内走廊尽头或是人员活动较少的诊室设置为应急隔离病室,作为特殊患者应急专用诊室和专用等候区,与普通患者分开就诊。制定就诊路线并绘制诊区及通道分布示意图,并将其张贴于各区(道)入口处,根据患者就诊路线,制作并张贴精准标识,指引患者规范就诊,使患者明白在什么位置、配合做什么。
⑷参照医院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应急响应要求,绘制预检分诊和导诊流程图,实施患者门诊预检分诊处、专科分诊台和诊室接诊医生[5]三级防控筛查,按照国家卫健委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中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及疑似病例诊断标准的相关规定[6],规定预检分诊
护士要询问患者呼吸道症状、2周内是否有疫区旅行或居住史以及与疑似或确诊病例的接触史,核查患者身份证,监测体温并做好电子健康登记。若患者有发热(体温>37.3℃),则要用水银体温计复测体温,将体温异常的患者引导至发热门诊就诊。
⑸在门诊大厅和各诊区入口处进行位置分区,使用地标指引所有工作人员按照工作流程在清晰、准确的标识区站位,使用外放音响播放导诊询问语及疫情期间来院就诊的注意事项,利用电子屏宣传引导患者就诊,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知识宣教,指导患者及家属在院就诊期间正确佩戴口罩、正确咳嗽、做好手卫生等个人防护;不得随意到其他诊区,不在公共区域逗留,与其他患者保持安全距离;如实报告流行病学史,自我监测呼吸道症状及其他不适症状,及时告知医务人员等。明确就诊位与医生之间的间隔>1m,各候诊区和诊室严格控制诊疗患者的人数,避免集中聚集。
⑹制定《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若遇到患者就诊期间出现发热、咳嗽、胸闷及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则医护人员立即进行专科就诊排查或立即启动专用通道安排患者就诊。科室内设立院感应急处置箱,箱内备多套N95口罩、防护服、一次性手术衣、外科口罩、防护目镜。
⑺制定《门诊空间环境及物体表面日常消毒管理规定》,规定每日对洁净区域消毒2次,使用含有效氯1000~2000mg/L的消毒液对物表、地面进行消毒;室内家具等物品表面用500~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或喷洒消毒,听诊器、心电监护仪、血压计听诊器、体温等
诊疗器械及键盘、鼠标、对讲机、移动查房车等器具、常用物品每次使用后均用1000mg/L含氯
消毒剂或75%乙醇进行消毒,体温计每次使用后用75%乙醇浸泡30min后备用;有人房间每日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min,无人房间每日用紫外线灯照射1次,每次1h以上[7]。每日对患者污染过的诊室环境实施1次全面终末消毒,用2000mg/L过氧化氢或者30g/L过氧化氢溶液按10ml/m3进行喷雾消毒[8],每个诊室门口都配有免洗手消毒液,便于工作人员随时实施手卫生;医疗废物逐层登记交接,运送人员着二级防护装备[9]。
1.2.2 实施阶段(D)
1.2.2.1 制定实施方案 防控管理小组对门诊现状进行评估。门诊护士承担医院所有门诊预检分诊、医生出诊服务、患者咨询、诊区管理。对医院门诊6个楼层、37间诊室、15个诊区进行评估,包括评估每日就诊患者及陪护人员的数量;梳理各出入口、诊室及候诊区分布、电梯位置、患者流动走向及可管控关键点;评估护理所需岗位及人力,疫情期间所需的物资种类、数量,制定门诊疫情防控与护理安全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主要工作任务的实施、检查、考核、评估等环节要求,确保方案落实到位。1.2.2.2 进行任务分解,建立责任制 编制“任务、责任、问题、整改”四清单,将上述制度、职责、流程和预案中涉及到的工作任务逐条梳理并分解为具体的操作事项,如检查
患者口罩佩戴情况,详细解答患者及家属的提问,指导患者扫码、填写初步信息,做好患者的分诊与指引、测量体温、询问流行病史工作,核实来院信息登记内容、检查患者信息校验码、复测发热患者的体温、指导患者在就诊区等候就医、为明确原因的发热患者佩戴腕带并指引患者就诊、护送疑似发热患者至发热门诊就诊、发放新冠肺炎健康宣教手册等,形成“任务清单”;区分不同的诊区、岗位,如咨询岗、分诊岗、巡回岗、登记岗等,将“任务清单”中列出的工作事项落实到人头,横到边,纵到底,覆盖全部岗位和工作任务,建立起责任链条和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全员参与的网格化管理结构,形成“责任清单”;对照“责任清单”,将历次各类检查中发现的不达标问题进行梳理登记,形成“问题清单”;针对问题清单,进行任务分解,明确整改时限,牵头人和配合人形成“整改清单”。
国债最新利率2022王者荣耀实名认证1.2.2.3 开展全员培训 对门诊各类工作人员开展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操作技能、应急处置措施的全员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新冠肺炎疫情的流行病学知识、诊疗指南、预检分诊的导诊询问语、疫情报告要求、症状自我管理,防控知识、防护标准与防护口罩、面屏、防护服、隔离服、手套及鞋套等防护用品使用的技术操作规范,门诊应对新冠肺炎的工作流程、环境及物品的清洁与消毒、医疗废物的规范分类处理等,确保培训全员参与、全员考核、全员达标[10]。
在编制“四清单”的基础上,组织全体工作人员认领工作事项和责任,将所有诊区和岗位的管理制度、责任分工、业务流程、应急预案及相关责任人公布在宣传墙上,各诊区及岗位张贴防护服穿脱流程、预检分诊流程、消毒流程、患者就诊流程及实施路线,实行责任事项的“户籍化”和“标识化”管理。
1.2.3 检查阶段(C) 开展滚动式检查。强化门诊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的三级管理架构,将门诊27名护士分为3个小组,每组7~9名护士,实施小组长负责制,组长对本组每班的工作进行检查,督查工作人员消毒隔离防护规范及操作流程的遵守情况,发现医护人员违规时要及时提醒,及时纠正其不正确的行为,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梳理;门诊护士长每日开展现场督查,检查核心制度的落实情况,对存在的问题现场进行纠正,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每班选择具有丰富感控经验的高年资护士作为安全督导员,负责对本诊区内本班次工作人员的消毒隔离及防护用品使用情况、防护装备穿脱规范等进行监督检查,一旦发现工作人员违反操作常规,则立即指正,并采取补救措施。整体上使督导员岗位时查、组长班查和护士长日查分层、滚动开展且相互衔接,针对诊前、诊中、诊后各个关键环节,及时督促解决流程运行中发现的问题。
1.2.4 处理(A) 建立“检查、发现、建账、整改、验收、销号”闭环管理循环。将各诊区岗位各种检查发现的问题(重点是因受条件限制没有得到立整立改的问题)所涉及到的事项、岗位、整改时限、牵头人和配合人、整改进度和结果、验收和销号等信息归类汇总为工作台账,据以追溯进度、跟踪效果,沿时间轴形成“检查、发现、建账、整改、验收、销号”闭环管理循环。同时在每周工作例会上对各级各类检查出的结果进行处理,明确效果,出问题,对成功的经验予以肯定,并形成制度予以标准化;对于反复出现的各类缺陷、差错和不良事件或没有解决的问题,根据有关证据和资料分析其存在的直接、间接原因,总结应吸取的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和处理建议,客观分析安全标准
化管理体系的运行质量,及时调整并完善相关制度文件和过程管控措施,制定作业指导书,并融入下一次PDCA循环中加以解决,持续改进。1.3 评价指标 ①各级各类检查中检出及不良事件报告中报出的各类疫情防控与护理安全缺陷和差错率。②医护人员满意率:自制医护人员满意度调查表,让门诊医护人员对门诊诊疗工作环境进行评价,设置满意与不满意两个选项,满意率=满意人数/总人数×100%。③患者满意率:自制门诊就诊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设置满意与不满意两个选项,满意率=满意人数/总人数×100%。指标统计比较期间皆为安全管理标准化模式实施前后各4周。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进行统计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安全管理标准化模式实施前后护理安全缺陷及差错率比较 安全管理标准化模式实施后,护理安全缺陷及差错率低于实施前(P<0.05),见表1。
表1 安全管理标准化模式实施前后护理缺陷
及差错检出率比较 项次数(%)
时间
各类检查及
报告覆盖的
事项项次数
检出及报告
护理缺陷及
差错项次数
χ2值P值
实施前1561167(10.70)
实施后176833(1.87)
114.514<0.0012.2 安全管理标准化模式实施前后医护人员和患者满意率比
京东是多少
较 安全管理标准化模式实施后,医护人员满意率和患者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和表3。
表2 安全管理标准化模式实施前后医护人员满意率
比较 例(%)
时间受访医护人员
人数
医护人员
满意人数χ
2值P值
实施前133110(82.71)
实施后137133(97.08)
15.491<0.001表3 安全管理标准化模式实施前后患者满意率比较 例(%)
时间受访患者
人数
患者满意
人数χ
2值P值
实施前93328368(89.67)
实施后11238 11050(98.33)
722.755<0.0013 讨论
3.1 安全标准化模式的实施能降低护理安全缺陷及差错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染性极强,人普遍易感,无症状的人员也可能成为传染源。医院在应急管理中存在诸多不足,非传染病医院存在未常规设置隔离病室、病房布局多为单通道、医务人员对防护知识知晓不全、人力资源不足等问题[11],给门诊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涉及环境控制、人员管理、防护规范、消毒和医院物品使
用等常规诊疗、护理中并不熟悉的内容,一时难以完全掌握。因此,本院门诊在循证基础上从制度、培训、检查、整改入手,通过安全管理标准化模式,在短时间内迅速建立起质量标准较高的门诊预检分诊和导诊护理安全管理体系。在参照国家卫健委的相关规范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本院门诊实际情况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与防控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和应急预案,内容涉及工作人员管理、空间管理、预检分诊管理、患者管理、消毒管理,使各类人员疫情防控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12],并通过培训、检查、整改,提升了感染防控标准化行为,使各项工作能有条不紊地进行。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后,各类安全护理缺陷、差错及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实施前减少(P<0.01),这说明实施安全标准化模式能有效提升门诊疫情防控和安全护理的整体质量。
3.2 安全标准化模式的实施能提升医护人员的满意率 防控工作各项规范标准细致、琐碎,参与人员多、处置隐患多,需要跨部门协同合作,对疫情防控管理能力和水平要求较高。门诊工作人员多,学历差异大,医院根据诊疗人数和留观患者的情况分批次抽调人员到门诊预检分诊工作,抽调人员包括医疗、护理、药剂、收费、行政、后勤等部门人员,因人员结构层次参差不齐,对于传染病防控这些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个人认知差异也较大[13]。面对突发公共卫生灾害事件,在明确工作措施、标准、流程的基础上,依据岗位职责确定针对性培训内容,加强包括护士、辅助后勤人员在内的全体工作人员对诊疗指南、防护标准和技术操作规范的理解,强化其防控意识,增强其自我防护能力。通过实施“四清单一循环”模式,促进灾难救援护理管理更及时、科学、规范,迅速提升了工作人
员各方面的能力,使其能快速反应并及时加入到疫病防控工作中。通过层层压实责任,强化细节防控措施,增强预检分诊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实现了医护人员零感染的目标,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心理压力。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后,医护人员满意度较实施前显著提高(P<0.01),这说明安全标准化模式能有效提升门诊医护人员对工作的满意率。值得注意的是,门诊护理人员的工作任务重,感染风险高,易产生心理应激障碍,影响临床工作,故应进一步关注门诊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及时给予安慰与支持,帮助其调适自我心理。3.3 安全标准化模式的实施能提高患者满意度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形势复杂、严峻,加上对相关防控知识了解不多,患者及家属大多会出现紧张、焦躁、抑郁、恐惧等负面情绪。严格落实管理制度,保证关键措施的规范实施,各项流程均严格按照传染病的防治要求无缝隙对接,设专人全程指导患者就诊,通过操作性程序标识逐步引导患者及家属完成挂号、收费、检验、诊疗过程,改善了患者的就医感受,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后,患者满意度较实施前提高(P<0.01),这说明安全标准化模式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满意度。特别是利用各种方法和媒介为患者推送权威、正确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知识、防控措施及注意事项,帮助患者掌握正确的知识,并关注患者的心理、情绪变化,及时鼓励和安慰患者,减轻患者的恐慌,有效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方便了医务人员管理,减少了护患冲突。
惠普打印机驱动下载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S].
2020,1:1 25.
[2]袁涵辉,刘秋秋.临时组建新冠肺炎重症病房的管理难点与对策[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27(8):183 185.[3]刘坤,刘争,黄浩,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普通病房的护理管理策略[J].护士进修杂志,2020,35(7):619 621.[4]张帆,杨凌艳,王颖,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的产科病房紧急应对策略[J].护士进修杂志,2020,35(11):1012 1015.
[5]王贤华,费军,杨秀华,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综合医院发热门诊的防控管理[J].护士进修杂志,2020,35(8):729 731.
[6]唐炜,糜丽梅,邹小华,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手术室管理策略[J].护士进修杂志,2020,35(8):731 734.[7]高元芝,范小艳,夏友,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救治医院的感染防控策略[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27(12):168 169.
[8]王凤玲,许晨耘,黄惠芬,等.非定点收治中医院脑病科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策略[J].护士进修杂志,2020,35(7):622 623.
[9]李蕊,朱华,周倩倩,等.发热门诊与隔离病房无缝隙对接在疑似新冠肺炎患者管理中的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20,35(10):905 906.
[10]何芳,杜宁莉,薛小静,等.SPSS C模式在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人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
志,2020,35(9):814 816.
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
[11]米元元,朱丽,张淑梅,等.ICU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
及管理的最新文献评价及汇总[J].护士进修杂志,2020,35(6):525 533.
[12]胡志萍,黄瑞哲,代泉,等.针对COVID 19的电子预检分
诊系统在口腔专科医院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护士进
修杂志,
2020,35(10):902 904.[13]任怡,贾敬波,孙燕.“护理应急管理”在新型冠状病毒肺
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用[J].天津护理,2020,28(2):171 173.
(本文编辑:曾丽琼)
DOI:10.19791/j.cnki.1006 6411.2021.13.075
工作单位:210008 南京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李静:女,本科,护师收稿日期:2020-04-19
护理安全管理在使用血管活物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李 静 苏云艳 伍梦雅
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安全管理方法和干预措施在经静脉泵入血管活物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12月在本科室进行静脉泵入血管活物的12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将2019年1月—6月的6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7月—12月的6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目标心
率和血压达标时间、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目标心率和血压达标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在经静脉泵入血管活物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能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关键词:护理安全管理;血管活物;输液不良事件;满意度 血管活物是通过调节血管舒缩状态、改变血管功能和改善微循环血流灌注而达到抗休克目的的药物,包括血管收缩
药和血管扩张药[1]
。血管活物一方面具有改善血压和心
率等作用;另一方面血管活物因本身渗透压高、浓度大等原因对血管刺激性较大,极易发生静脉炎和药物外渗,药物外渗严
重时甚至会造成组织坏死[2]
。同时有研究表明,即使是微小剂量的改变也有可能使患者的心率和血压产生波动[
3]
。
因此做好静脉泵入血管活物患者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在使用血管活物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提升护理质量和满意度提供必要的临床参考,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自2019年1月—12月南京鼓楼医院心胸外科经静脉泵入血管活物的1
26例患者。纳入标准:①大于14周岁所有使用血管活物患者;②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③使用血管活物时间≥30min。排除标准:①曾经做过化疗者;②依从性差者。其中将2019年1月—6月的6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7月—12月的6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中男4
5例,女18例;年龄27~61(59.98±12.42)岁。观察组中男4
9例,女14例;年龄30~83(60.63±12.32)岁。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所有资料均由同一个人收集,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及健康指导。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具体方案如下。
1.2.2.1 成立专业的护理安全管理小组 ①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科内工作经验丰富的医生和护士。护士长作为组长,定期组织小组工作的开展,共同制定静脉血管活
物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和规范相关流程[4]
,所有规章制度均形
成书面材料,制作成册,便于护士随时查阅。②每日晨会由医生和护士共同确定每位患者的目标心率和血压,分析并讨论其存在的风险,提出改进措施。③每周二学习不良事件的应急预案和有关的法律法规,提升护士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增强其法律意识和责任心。④每周五由1名小组成员进行关于静脉穿刺、微量泵使用的操作演示和血管活物理论知识的讲解,对每位护士进行考核,考核通过后方可进行此项操作。⑤每月所有成员集中讨论并分析一个月内血管活物的使用情况,收集护士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例如与患者沟通方面欠缺,由组长请专业人士为护士讲授与人沟通方面的知识。
1.2.2.2 实施精细化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
⑴安全管控静脉留置针。所有血管活物尽量从深静脉泵入,因特殊情况不能建立深静脉通道的患者选择外周静脉。留置外周静脉针时必须由通过考核的N2能级以上的护士为患者进行穿刺,穿刺前
与患者及家属进行详细的沟通,并保持环境清洁、舒适。穿刺时尽量选择粗直、易固定且血流量大的前臂静
脉[5]
,使药物进入血管后能以最快的速度被稀释,减少对血管的刺激。选用康惠尔水胶体透明敷贴固定留置针[
映山红的歌词6]
,留置时间不超过72h[7]
。对于胺碘酮类等对血管刺激性较大的药物要
采用两条静脉通路交替使用,每隔12h更换1次,使血管内膜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和修复。患者一旦出现静脉炎、药液外渗等症状,则立即拔除留置针,进行5
0%硫酸镁湿敷、喜疗妥涂抹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