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与管理(上)
张其成
著名易学家
管理哲学家
二十一世纪,大量西方的现代管理理论涌入中国,而此后不久,中国企业界掀起了一起国学管理热,其原因何在?
张其成:第一个原因:西方的管理在中国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现象; 第二个原因:的的确确在国学里面到管理的精髓。
(旁白)一部《周易》 有人在从中看到了占卜,有人看到了哲学。
张其成:而这六十四卦呢,就是展现了一种治国之道、管理之道。
(旁白):国学是文明的积淀、智慧的精华。本期前沿讲座特邀张其成先生为我们解读国学的源头《周易》,敬请关注。
(旁白):他是国学管理理论的开创者。【国学的管理最核心的是教化人心】他将传统文化的思维和智慧运用到现代企业管理之中【国学管理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最关键的是改变人的思维方式,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是用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第三点是用在建立企业文化方面。】
张其成,著名易学家,管理哲学家,从哲学博士到国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其成先生潜心研究国学管理理论,为中国企业的管理实践开启了新的视野。张其成先生先后为蒙牛集团、华为集团等知名企业做了几百场培训,为中国传统文化在企业界的传承和应用做出了突出贡献。
张其成:现场的企业界家大家好,很高兴来到前沿讲座。今天我讲的题目是《周易》与管理。国学的精髓是周易,所以今天要讲的是《周易》与管理。一提起《周易》,大家都有很多联想,很多人把《周易》看成是算命的书,用我的一句话来说,这是中华五千年文化史上第一桩冤假错案。《周易》作为中华文化的源头,易道作为中华文化的主干,这是刻在中华民族的心坎里的。有人又会问,《周易》和管理又会有什么关系呢?甚至有人提出把《周易》和国学搭上管理这趟车这可能用心不良或者是有什么财务方面的需求,这种说法是片面的。 因为国学作为我们中华民族学术的精髓 它当然在管理的领域能发挥作用。
过年的传说在中国的古代不叫管理,叫治理,这一字之差,就体现了东西方管理的一种差异。管理的管是竹字头,而中国古代叫治理,治是水字旁,可以说西方的管理强调的是一种硬性的管理,像竹子一样,把人们限制住,中国的治理是一种柔性管理。
那么为什么从本世纪初开始,出现了这股国学热,在管理界在企业界有了这个国学热,甚至于有这六个字,叫做打“飞的”听国学,成为企业家企业精英的一种时尚,为什么呢?我认为有这么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西方的管理在中国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现象;第二个原因就是的的确确在国学里面到了管理的精髓。
下段精彩提示:一部《周易》有人从中看到了占卜,有人看到了哲学。
张:这六十四卦呢就是体现了一种治国之道管理之道。
一、《周易》的历史形成
我们今天讲的是国学的核心《周易》,所以必须要先了解周易的精神,然后我再讲周易的管理。我们先来看周易的精神,大家都知道一句话叫做,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这是中国的非常光辉的文明史。三皇五帝这个说法很多很多,我们这里只说一种说法,
杨洋回应与郑爽恋情三皇:伏羲氏、神农氏、黄帝,大家都有这个说法叫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中华儿女都是炎黄的子孙,这句说法当然也没有错。可是严格的说,应该说我们都是伏羲的子孙,因为从周易上记载,第一位圣人是伏羲氏,其次第二位才是神农炎帝,神农氏又称炎帝,第三位是黄帝,这就是三皇。五帝就是在三皇的基础之上,再加上尧和舜。
三皇和《周易》都有关系。传说伏羲氏做八卦,神农氏也就是神农炎帝做了第一步《易经》叫《连山易》,黄帝(轩辕氏)做了第二部《易经》叫《归藏易》,到了周文王的时候,周文王做了一部《易经》叫《周易》。前两部《易经》都失传了,《连山易》和归藏易》都失传了,现在只剩下《周易》。
《连山易》和《归藏易》据说分别成书于夏代和商代,中国的朝代第一个朝代是夏代,第二是商,第三是周,这三代称为上古三代。《连山易》据说是夏代成书,但是已经失传了。所以从我们所知,现在只知道它的第一卦排列,第一卦还知道,后面的怎么排列都不清楚了。
第一卦是什么卦呢?叫艮卦。《连山易》的第一卦叫艮卦。
炖鸡腿的做法它有什么大的影响呢?它就影响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家墨子,我们可以来假设一下,假设墨子的学说在汉代以后没有衰亡,中国现在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当然历史是不可能假设的,我们来假设一下,假设墨子的学说后来占了主导了,而不是下面所说的道家和儒家占了主导,中国该是什么样的呢?很可能中国就是一个基督教的国家。但历史毕竟没有按照假设的发展,墨子的学说后来衰退了,后来占主导的是什么呢?就是老子和孔子的学说。
就是第二部《易经》神农炎帝所做的《归藏经》。第二部《易经》《归藏易》,这个《归藏易》的第一卦是什么卦呢?是坤卦。《归藏易》据说是商代成书的,影响到春秋战国时期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就是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李耳就是老子。《道德经》的这种思想主要来源于坤卦,也就是《归藏易》,但是这两部《易经》都已经失传了。
现在我们所能看得见的就是《周易》,《周易》它的第一卦就是乾卦。这就是《周易》的第一卦。当然第二卦第三卦一直到第六十四卦都知道,因为这本书还存在。
《周易》这本书它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我们从现在存世的这本《周易》来看,它至少经过了三个圣人:一个圣人是伏羲氏,伏羲氏作八卦;第二个圣人就是周文王演六十四
卦。伏羲氏作八卦,这个作是什么意思?就是创作,就是说他以前没有人作出八卦,是从伏羲氏开始的,伏羲氏是第一次,周文王演六十四卦是什么意思呢?这个演就是推演,就是说明有了一个现成的东西,他在这个东西的基础之上做一个推广,一种发挥一种推广,所以他推演出六十四卦。
当然这里有一个故事,说周文王当时他还没有当上王,说周文王叫姬昌,他被商纣王囚禁在现在河南省安阳市的一个地方叫汤阴。
汤阴过去叫什么呢?这个地方叫羑里,羑里这个地方就是世界第一座监狱,是商纣王囚禁姬昌的地方。当时囚禁在这里这个姬昌他就日思夜想,他就想我怎么样把这个商纣王给推翻呢?这就是最大的治理最大的管理。我怎么样来治理我这一族,然后把商纣王给推翻呢?怎么样走出这座监狱,当时已经有了伏羲八卦,他就意识到这个伏羲八卦。
ultimateaerott这个里面这个卦爻,再把它推广出八卦再加八卦进行推广就变成六十四卦,而这六十四卦呢,就是展现了一种治国之道管理之道。于是他日思夜想,后来在伏羲八卦的基础上作出了六十四卦,并且把这六十四卦写上了卦爻辞,就是写上了文字,就是他自己的解释,所以说从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实际上这个六十四卦是周文王在当时怎么样的为了要
推翻商纣王,走出这个监狱走出大牢是在这么一种状态之下写成的, 所以这里面包含有很多很多的智慧。
包包货源旁白:周易世代流传,不断被后人解读的同时也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其中孔子的易传让周易的思想得到了升华。
二、《周易》的发展
张其成:第三个圣人就是孔夫子。因为周文王的这个周易到了孔夫子这个时代,很少就有人看得懂了。所以好多人把周文王做的这个周易当成是有字天书,这个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好多人看不懂了,当时就有人觉得这个就是讲算命的了。这个里面有好多词讲了吉、凶、悔、令、无望、无咎等等,这就好比是对事情的一种判断,好多人就看不懂了,可是我们的孔夫子他看懂了。他是什么时候看懂的呢?也不是一下子看懂的,孔夫子看这个易经是到快五十岁的时候才看懂的,一直看不懂。然后他看易经的时候下了一个功夫,这个就是一个成语叫韦编三绝。孔子下了这么大的功夫才把这个易经看懂。韦编三绝是什么意思?韦就是那个牛皮绳,原来那个书是用竹简写在竹简上的,那个竹简是用牛皮绳穿起来的这个牛皮绳都断掉了三次,三绝三次断掉,这个韦就是牛皮绳,三次断掉实际上是指多
次的断掉,三表示多次,你看下了这么大的功夫所以快到50岁的时候他突然明白了,看懂了,看懂了周易,原来是讲什么的呢?原来周易是讲一个天道的是讲天命的。
所以有一句话是孔子自己说的,他在70岁以后 孔子死于73岁 在这个时候他就为自己的一生做了一个总结:“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在这七十年当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是什么阶段呢?是50岁,50岁知天命,知天命就是知道天道了,知道天道的大法则、天地的大规律,然后人就按照天地的这个大规律大法则来做就可以了,所以他一下子明白了。我问大家为什么他50岁才明白呢?孔夫子这么一个圣人为什么到五十岁才明白这个道理?就是因为看易经。因为论语上记载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我五十岁学易经可以无大的过错了, 而五十岁他知道天命,那就是易经,他看出来原来易经不是讲算命的 而是讲什么的呢?是讲一个大规律的,所以他就把自己的这种体会就写出来来了,这就叫《易传》。
《易传》就是孔夫子对易经做的解释,这个解释一共有十篇,所以就叫十易,十易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插上了十个翅膀,的的确确孔夫子做了易传 就为易经为周文王的这个易经插上了十个翅膀 易经一下子飞起来了。
下端精彩:旁白:一部周易为儒家和道家共同尊宠,成为中华文化发展的主干。张其成:这本书在中国文化史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儒家把它当成五经之首,道家把它当成三玄之一。
三、《周易》的地位
肤偏黄穿什么颜张其成:所以易经一下子就从迷信上升为理性,从巫术上升为哲学,这里应该说孔子的功劳功不可没。当然学术界对他们究竟是谁作的有不同的看法,我们暂时不论,你记住周易这本书是经过了伏羲氏、 周文王、孔夫子这三个圣人,所以形成的过程非常漫长,进过了几千年,如果说伏羲氏是七千年的话,那么从七千年以前到孔夫子是二千五百年以前经过了这么长时间,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8月27日,公历9月28日,这一天应该是我们中国人的“圣诞节”。
好,那我们就来看经过了这么漫长一个过程形成的周易这本书,它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作用?它有什么地位呢?《周易》这本书,我把它用两句话来概括它的地位,这两句话实际上是两个唯一:第一个唯一,周易是在世界文化期史轴心期时代唯一的一本由符号系统和文字系统共同构成的书。只有这一本没有第二本。什么叫世界文化史的轴心期时代呢?请
大家记住这个时间段:公元前500年左右。这是世界文化的轴心期时代,我把它称为世界文化的高峰期。这里大家应该纠正一个基本错误,不是说文化总是越来越进步,一些原创性的文化,比如说像宗教、《论语》等等都是在公元前500年左右形成的。
那个时候西方是古希腊时代。古希腊时代有一批原创性的文化、原创性的经典,现在有没有超过它呢?这些原创性的东西西方仍然没有超过它,比如说当时有古希腊神话、古希腊史诗、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
有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他们三位为代表,至今我们还无法超越。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