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我爱家乡的竹
谈话活动:有趣的竹子
一、设计意图:
《纲要》指出:“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开展教育活动。”幽禽指的是什么鸟“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活动。”靖江有着“淡竹之乡”的美誉,是江苏有名的竹乡。靖江的竹编制品、工艺品闻名世界,一些竹玩具、竹乐器更是为孩子们所喜爱。结合这一有利的本土资源,充分挖掘其教育功能,生成了谈话活动《有趣的竹子》,将其设置在新竹破土的阳春三月,我们将竹子、竹笋及竹制品作为幼儿游戏、学习和探索的工具,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各种活动,体验竹所带来的乐趣,同时萌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活动目标:
1、了解竹子的生长过程,知道竹子的用途。
2、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大胆的表述自己的想法,萌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三、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
大部分幼儿生活在农村,有着得天独厚的竹资源,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各种各样的竹竿、竹扁担、竹筐、竹席子等为人们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竹笛、竹制品、竹玩具等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乐趣。
2、物质材料:基金分红
淘宝怎么开网店(1)竹子生长过程的图片。
(2)搜集各种竹制品实物和图片。
(3)事先带领幼儿参观竹林。
于震电视剧大全四、活动过程:
一、师:“前几天,我们一起参观了竹林,你们玩得开心吗?”(开心)
“大家说说你在里面干什么了?发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吗?
(幼儿回答:有的在捡竹叶,有的在爬竹竿,有的在捉迷藏,有的在看竹笋。并让孩子们提出了许多关于竹的问题:
1、为什么竹子是一节一节的啊?
2、有的苹果手机qq竹子好高啊,它有多大呀?
3、为什么竹子小时候叫竹笋,长大了又叫竹子呢?
4、种了这么多竹子有什么用啊?----)
师:原来你们发现了这么多的问题啊,现在我们就来一个个解开谜底吧。首先,我邀请到了竹林的管理员叔叔向大家讲解:竹子的生长过程。
(管理员向幼儿介绍竹子的生长过程。)
二、教师锯开竹子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感知竹子的形状特征、结构。
师:“我这有一根锯开的竹子,我们来看一看它是什么样的?谁来用手摸摸是什么感觉?”
(幼儿通过观察,触摸进一步感知竹子的外形特征)
三、介绍竹子的用途。
1、师:“小朋友们,介绍了这么多,我们对竹子也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你们知道种这么多竹子有什么用吗?在生活中我们什么地方需要竹子?”
圣杯之战(幼儿自由讨论,说出自己印象中的竹制品,教师适当的补充,并提供一些实物和图片让幼儿加深印象。如:竹竿、竹篾圈、竹筒、竹椅子、竹筷、竹筏等)
教师总结:竹子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息息相关,随处可见。如:竹竿可以做鱼竿;竹地板可以用来装修房子,防蛀防潮,经济美观;竹子还可以用来做竹笛,吹起来非常好听;有些地方竹子还可以用来做竹筏当小船在河里行驶;竹子还能做成竹筒,蒸笼,碗,锅,杯子等。
四、介绍竹玩具,结束活动。
师:“刚才这些竹制品都是我们在生活中看到过的,在我们平时的游戏中也能用到竹子做成的游戏材料,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它们怎么玩?”(出示图片,让幼儿认识各种竹玩具。如:长竹竿、竹推车、竹高跷、竹木马等)
师:“看来这些图片,你们想玩吗?”(想)“那我们一起出去玩起来吧!”
五、活动延伸。
结合本次活动,紧扣“家乡的竹子”这一课程目标,围绕孩子们的兴趣点和实际发展水平,在班级内设置美工区“竹艺坊”、益智区“竹趣屋”、语言区“竹语轩”、表演区“竹韵苑”、体能区“竹竿乐”等,在其中投放大量幼儿感兴趣的竹制品,竹半成品以及一些废旧材料,让孩子在与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六、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教师留给幼儿充分的活动空间,引导、鼓励幼儿观察、讨论、操作,让每个幼儿都有看、说、做的机会。在这样的情境下,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丰富了经验,拓展了思维,提高了口语表达和操作能力,整个活动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