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1997年6月,世界旅游组织、世界旅游理事会与地球理事会联合颁布了《关于旅游业的21世纪议程》,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业必须把居民作为关怀对象,保证妇女、本地人、年轻人、老年人都能参与旅游开发决策,享受旅游发展带来的益处.
它首次提出了对社区居民的关注,标志着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研究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总的来说,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Butler等(1974)认为旅游的影响主要是对主客关系的影响,如示范效应、犯罪、、文化结构等。旅游对社区资源和设施造成压力,外来劳动力对地方造成压力,当地语言、文化及生活方式也受到影
原纱莉央响.MariaKousi(l989)以希腊Ceret的案例说明旅游发展在妇女地位、结婚年龄、性观念、家庭领导权等方面对当地居民有着直接而明显的影响.Perace(1991)认为旅游作为一个文化使者,能使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人们相互了解对方的习俗、交流信息,促进了国家、地区之间的友谊、理解和和平.Lindberg(1994)等揭示了生态旅游对当地社区经济和文化方面的积极影响.brainArcher等(1996),黄瓜的功效与作用
K.Ragnraman(1997)认为旅游对社区的税收、就业、价格、收支平衡方面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总的说来,国外学者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主要
集中在旅游对社区的负面影响上,对旅游给社区带来的正面效益关注较少.LisaM.Campbell(1999)对哥斯达黎加Ostional社区居民在缺乏政府规划介入且由于自身素质问题只获得极为有限的旅游效益的原因进行了分析.Tosan(2000)认为旅游社区参与在具体操作上、组织结构和文化上存在着障碍,而社区居民的文化取向、旅游发展类型和规模则是社区无法选择的。ChrysHorn(2002)对新西兰两个着名生态旅游胜地的社区参与情况进行对比研究,认为社区参与以来于旅游目的地历史、地理状况及当地的控制水平.
(二)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利益分配。Arthur.C.Lemhna(1980)通过对哥伦比亚SantaMarta的实例研究,认为旅游影响随着居住地与旅游区距离的增加而减弱,旅游所带来的利益分配随着旅游区距离的增加而减弱,并因居民的社会经济状况而异,越低阶层得到的绝对数越少,但相对重要性却越大。J.E.brougham等(1981)指出,旅游带来的收益不可能覆盖所有的居民。JoAnnM.Fare(1984)通过对冈比亚旅游业的分析,认为旅游收益没有均等地分配给每个居民,处于经济、政治优势地位的体较轻易地获取了大部分利益,而弱势体则一无所获,由此加剧了强弱失衡的社会结构.
送别诗有哪些(三)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模式。C.L.Jenki等(1982)分析了发展中国家政府过度介入旅游业所产生
的积极、消极影响,具体提出了政府着眼长期、宏观发展目标,民间运作具体事务的“政府---民间”合作模式。Rita-Jeanbrowne等(1989)揭示了美国西部印第安人保护区在政府资金支持下逐步实现自我所有、自我经营、自我管理并取得
良好效果的社区旅游发展模式.Ikeep(1993)认为社区参与包括象征式参与、被动式参与和伪参与,并表示目前没有事实表明发展中国家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突破了社区咨询和象征式参与这两种形式.Petty (1995)根据动机、方式等特征的不同,把社区参与形式分为7种形式,即象征式参与、被动式参与、咨询式参与、因物质激励而参与、功能性参与、交互式参与和自我激励式参与,并指出目前的社区参与多数停留在咨询式参与上.
如何改装汽车音响二、国内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国内学者对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研究起步较晚,9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有学者关注旅游对社区的影响.到了90年代后期,越来越多的学者从不同的学科角度,不同的方面探讨这个问题,使社区旅游成为一个涉及社会学、人类学1地理学及经济学的交叉性学科.国内学者对社区参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研究。黎洁、赵西萍等(2001)运用经济学理论对居民参与旅游发展作出了分析.唐顺铁(1998)、王莜春等(2002)都指出了社区参与在实现我国旅游可持续发展中的
重要作用。刘纬华(2000)认为社区是旅游发展的依托,“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是旅游可持续发展宏观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机理”.刘纬华(2002)针对社区参与的动力、决策机制及利益分配等问题提出了尝试性的解决方案.张建萍(2003)从经济、旅游吸引力、社会发展、环境保护4个方面分析了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优点。
(二)社区参与的方式、层次及类型。
徐永祥(2000)认为社区参与的类型有4种划分方式:(l)根据参与体的意愿分为被动型和主动型参与;(2)根据参与主体的组织形式分为组织参和非组织参与;(3)根据参与渠道的制度化水平分为制度化参与和非制度化参与;(4)根据参与客体分为社区社会参与、社区经济参与、社区文化参与、社区政治参与。刘纬华(2000)认为应该把社区作为主体进入旅游规划、开发决策、旅游利分配和旅游知识教育培训中。胡志毅等(2002)分析了社区参与的阶段性特征,将社区参与分为个别参与、组织参与、大众参与、全面参与四个层次。
郑向敏(2002)将社区参与旅发展分为初级参与、积极参与、成熟参与3个层次。苗红(2003)提出民族地通过组建社区旅游发展咨询中心、以多种形式代替资金入股、保证社区成员的先就业权等途径加强社区参与。张建萍(2003)提出实现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种方式:(l)居民参与开发与规划;(2)居民参与经营与管理;(3)让居民成为境保护的主体。陈金华等(2005)研究武夷山生态旅游
社区时发现当地社区参在某种程度上处于被动参与状态,提出可以通过成立保护区生态旅游股份公司社区参与旅游规划和决策、培训社区居民、加强旅游信息传播等方式提高社区与程度.
(三)关于社区参与中的利益分配。
张建萍(2001)认为社区利益体主要由当地居民、游客、旅游产业的参与研究者和政府构成.张伟等(2002)应用利益主体理论对旅游幼儿园老师寄语
京东人工号码是多少?社区不同利益主体的旅游意识和利益表达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提出了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具体操作途径.保继刚等(2003)认为游客、外地旅行社、商业部门、当地居民和政府管理部门是旅游发展的主要利益体.
(四)社区参与的影晌因素。
黎平(2005)认为影响山区旅游社区参与的因素有:(l)传统观念抑制居民的参与意识;(2)对旅游认识不足;(3)不适应新的生产生活方式;(4)经济落后;(5)居民的自卑感;(6)相关组织对居民参与的漠视。刘纬华(2000)认为民主意识薄弱、经济落后、管理观念滞后、居民对社区第二章研究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与缺乏认知等因素是社区参与的障碍。蒋艳(2004)分析了欠发达地区社区参与意识薄弱的原因、表现及对策。张洁等(2005)研究得出影响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积极性的五个
因素,即社区经济和旅游业发展水平,景区优势旅游资源,社区居民对旅游开发的认知,对政府的信任度以及民族传统习俗。
(五)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模式。
王瑞红等(2004)认为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应包括参与决策、参与经济活动、参与资源环境保护及参与培训。佟敏等(2004)提出建立社区参与开发和规划决策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及旅游技能培训和环境知识培训机制的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模式。郑明等(2004)提出了“公司+农户”模式、“政府+公司+农村旅游协会+旅行社”模式、股份制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