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质项目培育研究
第13卷第3期
V ol.13No.3
2022年6月CHUANGXIN YU CHUANGYE JIAOYU Jun. 2022“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质项目培育研究
齐松
(贵州师范大学创新创业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摘要]  选择和培育优质项目是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实现育人本质和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如何科学地甄别有潜质的项目,源源不断地挖掘优质项目,进一步做好优质项目的培育工作,是高校竞赛管理部门和项目团队面临的难点。结合大赛组织管理和项目培育工作实际,运用“抽象与具体”的研究方法分析大量国赛金奖项目,并从科学甄别优质项目、深度挖掘优质项目和精准培育优质项目
等三个方面提出备赛策略,希望为高校和参赛团队取得优异成绩提供学理支撑和有益借鉴。
[关键词]  “互联网+”大赛;备赛策略;优质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22)03−0053−07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持续加强顶层设计,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举措,作为应对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的有效手段,作为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引擎。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为“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旨在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军;推动赛事成果转化,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形成,服务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
在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应当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高尚的品德、创新的思维、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审美、劳动的习惯。”[1]这标志着我国人才培养教育体系进入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阶段。教育部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重要精神,从第五届大赛起提出“五个更”的新要求,即更全面、更国际、更中国、更教育、更创新,其中“更教育”便是大赛要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德育)、专业教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紧密结合,把大赛打造成为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五育平台”。由此来看,参赛项目贯彻落
实五育并举人才培养理念是大赛的初心使命,也是提升项目质量的有效路径。
一、梳理“三个方面”,剖析大赛备赛难点
经过七年发展,“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已成为全球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盛会,是国内办赛规模最高、参赛范围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创新创业类竞赛。当前各高校对大赛备赛非常重视,希望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异成绩。本研究梳理众多学者前期成果并结合实证研究,将备赛难点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 竞争激烈,优质项目来源比较单一
从历届大赛获奖比例和获奖概率来看,竞争非常激烈,项目入围国赛的概率达到万里挑一的程度,大赛可谓是创新创业竞赛中的“奥林匹
[收稿日期]2021-12-23;[修回日期]2022-05-30
[基金项目]教育部2021年(第一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基于校企协同的‘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项目培育实践研究”
(202101089036)
[作者简介]齐松,男,贵州贵阳人,贵州师范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副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联系邮箱:
2022年第13卷第3期
54
克”;从成绩来看,国赛金奖项目呈现向部属高校和“双一流”高校聚集的趋势[2]。大赛结果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的学科实力和办学质量,反映出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多年沉淀和前期投入程度。学者杨利琴对大学生的参赛难点和需求调研进行分析,发现在寻优质项目的难易程度上,认为选择“比较困难”的人数占比 56.21%,需要接受学校培育和孵化的人数占比约为60%,因此如何到优质的创业项目,是大部分创业者和参赛团队面临的第一大难点[3]。2023年闰几月
(二) 要素繁多,项目培育研究成果较少    大赛竞赛要素繁多,从硬件上看项目BP 、路演PPT 、1分钟
VCR 是必选项,科技类、文创类的项目提供产品原型或者实物展示是成绩的加分项。从软件上看陈述(答辩)人、路演稿、专利库、合作协议和信任背书是决定项目是否展示充分、呈现应有亮点的关键要素。当前学界研究主要集中在大赛的师资培训和团队组建方面,停留在从人(指导教师和项目团队)的角度出发展开研究,而明显缺乏从项目成长视角进行研究的成果。项目的商业机会如何挖掘,商业逻辑如何梳理,商业模式如何提炼,商业故事如何呈现,是需要实践检验和市场验证的,这是项目可行性、成长性和复制性的关键要素。
(三) 实践性强,项目培育质量差强人意    培育项目的实践性强,不同类型、领域的项目覆盖多个学科专业或者交叉学科。一般而言,长期在高校工作的老师擅长个人所属学科专业领域,对市场痛点和商业模式的关注较少;而熟悉孵化转化或投资融资的经理人洞悉市场痛点、营销策略和项目运营,但系统性、学理性的归纳和提炼能力又比较弱。因此,围绕大赛育人本质,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特别是提升项目培育策略,从实践的角度助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    二、聚焦“五个好”,科学甄别优质项目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一堂最具特的创新大课,实现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贯通[4]。项目团队在近一年的参赛过程中,历经千锤百炼,成就烈火真金,创新创业的种子生根发芽。高校赛道,优质项目万里挑一,
历届大赛的金奖项目如OFO 小黄车、翱翔系列微小卫星、Insta360全景相机、编程猫、全息3D 智能炫屏、荔枝微课、智网云联、清航装备、星网测通等等都是优质项目中的佼佼者。如何甄别优质项目?
笔者深度分析5 000多个项目,归纳为“五个好”。    (一) 好名字是前提
好名字具有逻辑清晰、表述简洁的特征,要最直接地反映出项目聚焦的领域、特特点、市场定位等,如“OFO —— 共享单车的开创者和领骑者”项目,“开创者”很好地反映出项目首创共享单车模式,“领骑者”体现项目服务短程出行,并在此细分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又如“智网云联—— 无限共算全球算力交易平台”项目,聚焦人工智能的三大前沿领域之一的计算算力,通过搭建无限共算全球算力交易平台,促使算力价格大幅降低,从而打开广阔的应用场景,为有算力需求的政用、商用以及民用的长尾部分等各方提供廉价的算力服务。再如“荔枝微课—— 大众知识分享平台”“90后女孩有点‘田’”“人工智能影视制作—— 聚力维度”等项目,通过名字既能初步了解项目服务领域,又能引起评委的好奇心。
(二) 好创意是核心
创意反映出项目最想解决或缓解什么市场痛点,满足什么市场需求。正如彼得·德鲁克指出:“变化提供了人们创造新颖且与众不同的事
物的机会。”[5]
机会源于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
新模式的突破、重组、再造,源于高校重大科研项目的成果转化,源于一定区域场景的高频次、强稳定的需求,还源于对原有热门领域的细分市场的深度耕耘,这些都是好创意的来源,经过论证不断演变成为可实施的商业机会。    (三) 好产品是目标
产品需要彰显项目的价值主张。项目应当聚焦产品、技术、服务的创新,或者提供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优质项目会依托学科专业特优势,体现区域产业特或者民族元素特点,具备一定的技术壁垒和较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在高教赛道中对创意组、初创组、成长组和师生共创组等不同组别的项目考察要点也不尽相同[6],创意
教学研究齐松:“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质项目培育研究55
组关注产品原型实现,能够获得天使用户的青睐,有一定的盈利潜力;初创组考察产品与市场的匹配度,要有市场数据支撑;成长组聚焦项目的可复制性、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以及在行业市场是否能打开局面;师生共创组凸显项目的科技含量和技术壁垒,重大科技创新和技术成果产业化类项目在此赛道比较多。同时,青年红筑梦之旅赛道关注项目的社会与经济效益,以及在推进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城乡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是否有创新性、实效性和可持续性等。职教赛道侧重于工艺创新和岗位创业,项目带动就业情况要有数据支撑。
(四) 好团队是支柱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7]。虽然指导教师起主导作用,但参赛学生才是主体,好团队至少由三方面人员构成,一是项目执行团队由参赛项目的学生或毕业校友组成;二是项目指导教师团队由擅长技术的老师、钻研竞赛的老师、校外企业导师等组成;三是项目顾问团队可聘请相关领域的院士、杰青、著名教授、知名人士、大国工匠等。三个方面的团队要协调,实现专业互补、结构合理。
(五) 能执行是关键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再好的创意、再优秀的团队都是需通过实践进行检验的。执行是对项目团队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最关键的检验。项目有没有实实在在的执行进展,落地成效是否通过数据和图表进行佐证,这事关成败。同时项目BP、路演PPT、一分钟VCR和陈述答辩等都离不开好的执行能力,没有执行力都是空谈。
综上所述,优质的参赛项目是清晰简洁的名称、洞察现实的创意、满足需求的产品、专业互补的团队和坚强有力的执行等五个维度组成的。
三、聚焦“十大来源”,深度挖掘优质项目
七届大赛共有600多万个项目参加比赛。备赛的关键是项目来源,如何宣传组织大量项目报名,如何
打造优质项目脱颖而出,这是困扰高校竞赛管理部门和参赛师生团队的第一难点。如何深度挖掘源源不断的优质项目?可以从以下十个方面进行探索。
永恒岛
(一) 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大赛在高教主赛道中设立了师生共创组,鼓励和引导高校老师将其承担的国家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的科研成果进行转化,此类项目是大赛高质量项目的重要来源。如来自四川大学重点实验室的“Niceky自抗凝性高通量血液透析器”项目,该项目拥有全球首创技术,成功控制了成本,具有低价优势,推向市场有望挽救上百万名透析中的肾病患者的生命,同时可与国内市场上“技术最优、市场份额超过50%”的国外产品费森尤思、尼普洛等一较高下。
(二) 创业校友运营项目
大赛允许毕业五年内的校友参赛,运营良好的校友企业具有创业实践成果和丰富的社会资源,以校友作为法人的企业主体参赛具有相对优势。创业校友提供项目、实践指导,借助大赛平台拓展业务资源;学生团队得到实践锻炼、市场检验的机会;校方拓展项目来源渠道,增加优质项目基数,可谓是一举三得。比如东南大学校友“全息3D智能炫屏——南京万事屋数字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利用人类大脑的“视觉暂留”效应,应用显像算法与现代技术开发智能炫屏,手持屏幕内置转化程序可将2D图像转变为裸眼3D 影像,智能炫屏应用场景丰富,可广泛应用于现有2D的任何屏幕,可在地铁、机场乃至
小店铺投放广告和展示产品等。
(三) 在校学生创意项目
大学生体充满无限的创造力和可能性,要引导学生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学习圈和生活圈发掘商业机会,利用专业知识创造解决方案。在校学生创意项目是每年新增海量项目的主要来源,这些项目比较稚嫩,创意居多,可行性论证不足,但随着技术和产品的迭代,项目经过打磨、完善后是很有竞争力的。北京大学“OFO——共享单车的开创者和领骑者”项目就是来源于一大学生把握校园短途通行痛点,首创无桩共享模式,在校园内创业运营并不断完善后服务社会的典型。
(四) 家族企业传承项目
中国越来越多的家族企业面临技艺传承和
2022年第13卷第3期
56
动态图片怎么制作
管理接续的问题,“创二代”普遍接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熟悉“产业+互联网”的升级跨越发展模式,通过大赛实践锻炼,可以更好地发展家族事业。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翟家大院第六代传承人翟天麟撕纸艺术”项目,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90后女孩有点‘田’”,贵州师范大学“叶创坊—— 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破局与新生”等项目就是典型代表。    (五) 新兴技术驱动项目
大赛中出现了众多应用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创业项目,这些项目高度契合当代新兴技术,如VR/AR 、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区块链等技术,有相关专业背景的老师、同学可以在此方面发力。国赛金奖中的南京大学“Insta360全景相机”、北京邮电大学“聚力维度—人工智能影视制作”、江南大学“国内最大的VR 影像内容公司—— 兰亭数字”等项目均是此类项目。第六届大赛冠军是来自北京理工大学的“星网测通”项目,该项目团队针对卫星互联网现有产品测不准、测不快、测不了、测不起的痛点问题,历时12年,发明了系列测量仪,打破了长期以来国外对我国航天领域测量技术的封锁,解决了制约我国通信卫星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实现了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产品支持了北斗、天通、中星等多颗卫星的研制工作。    (六) 公共公益服务项目
随着中国政府的简政放权,越来越多的政府职能将通过面向社会采购服务的方式施行,这存在巨大的创新创业空间。大学生参赛团队应该主动作为,将专业知识技能与社会服务需求结合,填补公共服务的短板,扩大公益服务的范围。比如贵州师范大学“新时代儿童之家”项目,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以社区儿童之家为载体,以家庭和儿童发展为服务终端的社区儿童教育关爱体系,三方联动,涵盖思想品
德教育、优秀中国传统文化传播、艺术熏陶、STEAM 科创教育、健康教育、社会公益、网络素养等多种儿童成长服务,贵州省妇联、团省委等单位实地考察并宣传推广该项目。
(七) 产教融合创新项目
充分发挥高校科技园、孵化园聚焦技术成果
孵化、转化的职能,推动高校智力资源和属地产业紧密融合,实现产学研用创新对接,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助力属地企业转型升级。贵州师范大学的“玛瑙红樱桃保鲜”、沈阳农业大学的“大果榛子”、内蒙古农业大学“犇牛”等项目是此类项目的典型。    (八) 国家政策指引项目
爆米花的做法
大赛已成为一场“百国千校”的全球双创盛会,引导大学生立足“一带一路”倡议和着力打造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建议高校围绕已有的学科专业优势或区位优势进行项目设计,可以邀请国际学生担当项目负责人或参与国内学生创业项目。如新疆大学的“语言+”项目,实现语音转换,搭建语言的“一带一路”。    (九) 基于平台经济的项目
基于平台经济的项目紧紧依托直播带货平台和在线社平台,具有较强的经济带动性和实时互动性。第六届大赛上青年红筑梦赛道的广大青年学生全面聚焦52个未摘帽贫困县的实际需求,掀起了一场以电商直播带货为主基调的扶贫战役,参加直播带货活动的学生达60万人次,销售金额超过4.3亿元。
(十) 其他学科竞赛和科研计划转化项目    大赛参赛项目类型非常广泛,涵盖现代农业、制造业、信息技术服务、文化创意服务、社会服务等五个大类。对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意、创新、创业”挑战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等竞赛的优质项目可以按照“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参赛规则进行打磨,这也是参赛项目的重要来源之一。本科高校支持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部分高校设立的大学生科研计划项目等也是很好的来源。
中国瓷器优质项目来源并不只有以上十个方面,如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新增了产业命题赛道,采用“企业出题、高校揭榜、学生答题”的模式,这种模式也提供了很好的项目来源,同时由于参赛团队不多,获奖几率较大。不同办学特点、不同学科特、不同地域的高校可
教学研究齐松:“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质项目培育研究57
以兼而用之,既填充项目“蓄水池”,又打造项目“种子队”。
四、把握“六个原则”,精准培育优质项目
有了稳定的、丰富的项目来源,接下来应结合大赛评审要点遴选和培育优质项目。一般来说,在遴选方面有六个总体原则。
(一) 对标遴选原则
项目遴选可以从参赛项目团队、高校组织管理、评委竞赛评审等三个维度剖析,本研究基于大赛评审要点提出遴选项目应具有的总体原则和基本方向。
1. 学科优势原则
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和重大项目成果参赛,参赛项目质量会站在较高起点上。比如,师范类高校的项目选择教育培训领域或者社会服务领域会更容易发力,综合类高校和理工类高校的项目要体现原始创新性和技术先进性。
2. 政策支撑原则
选择项目应紧扣国家政策、产业政策和地方政策,这样的项目更容易获得资金和资源的支持,项目启动和成功的机会更大。比如,国家和产业政策都支持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那么无人机服务农业的项目就比较符合政策指引。还可以结合高校所在地特点、民族特等进行项目设计,如内蒙古的高校项目可以围绕生态畜牧、风力发电等,贵州的高校项目可以围绕苗绣、酒糟循环利用等,这些项目有地域特点,地方政策支持力度大,也会有较强的竞争力。
3. 市场需求原则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过一句名言:“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8]项目以目标用户需求为导向,特别是刚性需求具有培育潜在市场的可能。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银发经济”“一人经济”“夜间经济”等服务需求越来越大,蕴含大量创业商机。
4. 价值实现原则
同志指出:“革命是在物质利益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9]无论在哪个赛道、哪个组别,参赛项目都应具有真实价值,即为社会发展创造财富和效益。公益项目以社会价值为导向,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但也应当兼顾经济价值维持自身运营。商业项目以创造经济价值为主,以实现价值增值为导向,也必然蕴含着合理的社会价值。
5. 创新竞争原则
创新既体现为项目团队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敢为人先,又突出在项目产品、技术和服务模式上的创新[10]。我们应当选择蓝海市场,项目才有赢得市场份额的可能性,如果进入竞争对手林立,领军企业稳固,市场接近饱和的行业,那很难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6. 商业可持续原则
在校大学生的项目要满足投资规模不大、投资周期不长的基本条件,重点关注成本支出、投资回报、
回报周期、投资风险等因素。如果项目属于产业链条长、投资规模大的领域,会立即陷入可持续性弱、可复制推广性差的境地,这是难以启动和不能驾驭的项目。
(二) 分类培育项目
对于优质项目而言,培育和迭代都非常重要,不同领域的项目有着不同的培育策略。
1. 科技产业项目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端智能制造给项目培育带来了很好的机会。一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应用。围绕小程序、小游戏、、网店、H5来设计创业项目,一些跨平台开发的小程序、小游戏容易做成“引流”的爆款,利用“粉丝经济”快速变现[11]。二是基于物联网的技术应用。如智能家居打造贴心体验,实现从灯光、窗帘、电视、扫地机器人等“智能单品”逐步延伸到影音、安防、通信等,最终跨入“全屋智能”,产业前景十分广阔。三是基于无人机的技术应用。随着无人机载重、续航、避障和识别等技术的成熟,无人机在民用和军用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民用领域,无人机可以完成勘探、侦查、救援、快递、播种和表演等任务;在军用领域,可以应用在高空侦察、空中预警、反恐应用、信息干扰和对抗作战等方面。四是基于3D打印技术的应用。目前3D打印在打印效率、打印精度和打印材料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这也给解决痛点、培育项目提供了机遇。五是基于位置定位技术的应用。
>广州手机专卖店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