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区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年级二模质量教研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2021年4月
【考生注意:本卷共有25题,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
一.文言文阅读
(一)默写(16分)
1. ,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黑武士
2.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鱼我所欲也》)
3.知不足, 。(《虽有佳肴》)
4.庭下如积水空明, ,……(《记承天寺夜游》)
5.春天来了,小明望着活跃起来的鸟儿们,禁不住想起《钱塘湖春行》中“ , 。”
【答案】
1.零落成泥碾作尘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者
3.然后能自反也
4.水中藻荇交横
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默写,包含直记型默写和理解型默写两种形式,答题时注意不写错别字。第5题可从题干关键词“活跃起来的鸟儿们”得到答案。
(二)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6-9题(12分)
【甲】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乙】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6.甲诗作者为 代诗人 。乙词作者为 代著名词人 。(2分)
7.下列对诗词中画线句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热闹的练兵场上),的卢战马飞一样地奔驰,箭射出去,弓弦震响如霹雳。
B.(热闹的练兵场上),战马像的卢马一样飞驰,箭射出去,弓弦震响如霹雳。
C.(两军对垒的战场上),战马像的卢马一样飞驰,箭射出去,弓弦震响如霹雳。
D.(两军对垒的战场上),的卢战马飞一样地奔驰,箭射出去,弓弦震响如霹雳。
8.下面对古诗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诗是作者经过当年赤壁之战的古战场时,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作。
B.甲诗后两句强调周瑜在特定自然条件下偶然取胜,含蓄表明机遇垂青的重要。
C.乙词在梦境中回忆军营餐肉、演奏军乐、沙场点兵等三个昔日军旅生活片段。
D.乙词虚实结合,上片描写,下片抒情,符合词作常规写法,是词作中的经典。
9.甲乙两首古诗词中都有一个英雄的身影。甲诗中,作者除感叹“东风”成就了周瑜英雄之名,也暗含了对自己 的意味。乙词最后“可怜”一句,道尽了词人 的英雄之悲。
【答案】
6.唐代 杜牧 宋代 辛弃疾(2分)
7.C(3分)
8.B(3分).
9.怀才不遇(对自己不被重用)的不平 报国无门 壮志难酬(4分)
【解析】
6.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具体是诗歌的作者及作者的朝代,平时注意积累记忆即可。
7.本题考查对诗句意思的理解。此处是指战争过程中,故排除A和B;并且战马并不是三国时期刘备的的卢马,排除D。故选C。
8.本题考查诗词内容理解。A选项中“经过当年赤壁之战的古战场时”表述有误,这并不是赤壁之战的战场;C选项中“等三个昔日军旅生活片段”表述有误,还缺少“征战沙场”这一内容;D选项中“上片描写”表述有误。
9.本题考查诗歌主旨的理解。【甲】诗是诗人经过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又想到自己的遭遇,有感而发而写下的。杜牧借史事以吐其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抑郁不平之气。【乙】这首词抒发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体现作者壮志难酬、心中愤懑不平的感情。整首词抒发了作者想要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却已年老体迈的壮志未酬情感。
(三)阅读下文,完成10-12题 (12分)
候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进士及第①,调宝鸡尉、知柏乡县。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浞闻其名,将推毂②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浞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曰:“君真能吏也。”率诸使者合荐之。
【注释】①进士及第: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②推毂(gǔ);荐举。
【注释】①进士及第: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②推毂(gǔ);荐举。
10.解释加点字。 (4分)
(1)民讼皆公务员级别工资档次对照表决于庭 决( ) (2)召2021年牛年吉祥话牛气冲天诣行台白事 诣(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
12.从全文看,文中黄浞最终能“率诸使者合举之”既因为候蒙是个 、 、
奥力给意思是什么意思 的人,也因为 。 (5分)
【答案】
10.(1) 决断,判定(2 分)
(2)到,到......去 (2分)
11. (侯蒙)不满二十岁(或未成年)的时候,就(已)有好名声,急于做合乎道义的事,喜欢施舍他人,(为此) 一天就花掉许多钱财。(3分)
12.急义好施、有才干、不媚上(为官公正、正直不阿、讲原则亦可) (3 分)
黄浞爱惜人才、宽容有气度(2分)
【解析】
书店名字
10.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解释。平时注意积累《考纲》中要求的 150 文言实词,翻译 时注意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11.重点字词:冠(加冠,行冠礼,指古代男子二十岁成年);俊声(好名声)
1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先了解文章内容,再掌握分析人物形象,从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 最后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答题即可。分析侯蒙和黄浞这两个人物在该事件中所体现出来的品质特征。
二.现代文阅读 (3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3一16题 (16分)
做一股清流
徐文秀
徐文秀
①时下,清流成了一个流行语,成为人们的一种向往。比如不久前,电视上《朗读者》《
中国诗词大会》等几档节目“火”起来,受到大家热捧,“清流综艺”和“清流文化”成了观众追求的时尚。
②文化如此,人生亦然。过清流般的生活,不失为人们的一种理想选择。然而;一些人的生活却过得混浊而灰暗。有的习惯于搞“假大空”那一套,特别会装,喜欢背“台词”,有的还入戏很深,成了“戏精”;有的热衷于走“虚浮夸”的路子,急功近利、心浮气躁,时时想走捷径;有的满足于过“庸懒散”的日子,表现出懈怠、疲沓的样子,工作往往干点“意思意思”,奉行“既不出风头,又不落后头”;有的甚至迷恋于“邪恶丑”的法则,搞厚黑学、行潜规则,拜码头、结圈子等等。
③清流生活,既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人生价值。清代学者顾炎武说:“读书通大义,立志冠清流。”革命先驱李大钊赞叹:“社会上有一二清流学者,很得大众的信仰。”古往今来,做一股“清流”是不少人的价值追求,活出“清流”范儿的人也备受世人尊崇。从洁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的周敦颐,到淡泊名利,留下“不要人夸颜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王冕;从毕生追求真理、“浑身是刺”的张爱萍,到铁骨铮铮持正义、横刀立马的彭德怀……一股股清流,以它的清澈、洁净,汇入历史的大江大河,展示出绚丽夺目的画卷。
④清流人生,就是要活出清流的样子。活出清流样子,就是拥有超然脱俗之气,言行有格调,身上散发出与众不同的魅力。活出清流样子,就是活出真实的自我,说真话,道真心,做真事,有所坚守。活出清流样子,就是活出做人的骨气,肩膀硬、腰板直,绝不随波逐流。
⑤欲成清流之人,得正本清源。古人云:“源洁流清。”做人的本源,就是做人的本、本真和本来。一个人的身份、岗位,职务和财富可以变,但做人的本不变。本真不丢、本来不忘,多问问初心是什么,初衷在哪里,多看看当初的模样是什么,如今变得怎么样,偏了则纠一纠,歪了则正一正。源头清,人生这潭“池水“自然也就清澈了。
⑥欲成清流之人,得胸怀大志。有大目标和大志向的人,总是不会被路边的碎石绊倒。他们内心有强大的定力和自制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做得住冷板凳,不生活在别人的阴影里,朝着既定的方向砥砺前行。胸有鸿鹄之志,便有过清流生活、活出清流样子的勇气和毅力,有远大志向在鼓舞,生命就会翩翩起舞。
⑦莲花,以其高洁品质让世人“独爱”。清流如莲,清流之人以其真善美的品格而被世人称
羡,更让自己行稳致远。
13.第②段加点词语“台词“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14.下方列对本文思路结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15.请简述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 (6分)
16.第③段横线上列举了同为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的张爱萍、彭德怀的事例,是否重复?为什么? (6分)
【答案】
13.“假大空”的说词。
14.B。
15.①例举了一些人混浊而灰暗的生活现象,从反面论证了“清流生活,是一种人生态度”的观点,强调了“做一股清流"的必要性;②和第三段中把清流生活当做人生价值追求的名人们形成对比,更好突出“做一股清流” 的意义;③结构上,承上启下,自然地由大家崇尚的“清流文化”过渡到本文话题“过清流人生”上来。
16.不重复。以铁骨铮铮持正义、横刀立马的彭德怀为例,论证了清流人生追求的是活出做人骨气的人生价值;以毕生追求真理、“浑身是刺”的张爱萍为例,论证了清流人生追求的是活出真实自我的人生价值。两个例子和前面周敦颐、王冕事例一起,共同照应了第④段论述的清流人生的三种样子。形式上也与本段中两个古代论据形成古今对应。
【解析】
13.解释加点词语词义,注意结合上下文分析即可。原文中“台词”指“假大空”的话,结合原文就能解释出来,考生要注意仔细阅读原文。
14.段落划分,考查议论文结构分析,出中心论点及分论点划分即可。第段引出论点,第段到第段阐述分论点“清流人生,既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人生价值”, 段阐释过“清流人生”的方法,第中国有几个军区段总结全文。因此,将化为一起, 化为一起, 独立划分。
15.考查议论文段落作用。段落作用题型可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来进行分析。第段内容上通过例举一些“反例”来论证“清流生活,也是一种生活态度”的观点,引出第段对“过清流人生”的论证上。结构上,承上启下,自然引出第段的论述。注意学生答题时要言之有物,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