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2
XXXXXXXXXX学院特专业建设点
申 报 书
系 部 名 称 XXXXXXX系
专 业 名 称 计算机应用技术
专 业 代 码 590101
填 报 日 期 二〇一一年六月八日
XXXXXXXXXXXXX学院
二○一一年六月
一、简表
专业名称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专业代码 经典爱情格言 | 590101 | ||||
学科门类或专业大类 | 电子信息类 | 本专业设置时间 | 2006.9 | ||||
本专业累计毕业生数 | 162 | 首届毕业生时间 | 2009.7 | ||||
本专业现有在校生数 | 158 | 拟申报专业建设类型 | 院级特专业 | ||||
项目负责人基本情况 | |||||||
姓 名 | 性 别 | 出生年月 | |||||
学 位 | 学 历 | 所学专业 | |||||
毕业院校 | 职 称 | 职 务 | |||||
京东商城购物流程 | |||||||
二、建设目标、思路、方案及成果预测 液晶显示器不亮
2.1“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作为特专业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深入调研、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努力拓宽本专业的建设思路,逐步形成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宗旨,引入企业合作建设,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打造“能力本位、实训仿真、工作过程考核”的专业特。使本专业的学生逐步达到人才层次的高级性,知识能力的职业性,人才类型的技术性,毕业去向的基层性,培养手段的多样性,使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形成了具有高职教育的特专业。 净化空气的室内植物2.1.1专业建设的背景 信息技术产业是我国面向21世纪生存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它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近十年来,信息技术产业保持着超过25%的增长率,已进入高速发展期,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增长点。电子信息产业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根据信息产业部分析,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将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预计电子信息产业仍将以高于经济增速两倍左右的速度快速发展,产业前景十分广阔。未来的发展重点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等产业;新兴通信业务如数据通信、多媒体、互联网、电话信息服务、手机短信等业务也将迅速扩展;值得关注的还有文化科技产业,如网络游戏等。目前,信息技术支持人才需求中网络的管理和故障排除以及网络安全、网站建设与维护、网页平面设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安装以及配置更新等四类人才最为短缺。 2.1.2专业建设的意义 建好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是本地区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近年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猛,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在这些普遍推行现代化管理的企业中,计算机应用技术已经渗透到企业的各个方面。2009年初,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问题的复函》,批准北京、合肥等20个城市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并在示范城市实行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措施。合肥把握这一发展机遇,大力发展合肥市服务外包业。目前,科大讯飞、科大恒星、亚息、英图微电子等一批服务外包提供商已具备相当实力,产业集正在快速壮大。同时,IBM、通用电气、埃克森美孚、摩托罗拉、三菱重工等数十家世界500强企业也相继将其部分外包业务转移到合肥。随着IT业的快速发展和IT技术向传统产业的不断渗透,合肥对IT人才的需求将继续增长,但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加快专业改革,尽快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综合以上分析,该专业的发展前景非常乐观,但困难和挑战也同样存在,因此,必须下大力气进行特建设,以在激烈竞争中彰显特,形成优势。 2.2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文件精神,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为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输送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加强课程建设与改革,积极推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师资团队建设,引入企业进行校企合作,改善实习实训条件,提高教学质量。 2.3专业建设目标 根据当今社会对计算机类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快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步伐,充分发挥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优势,积极促进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和IT行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大力推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在专业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水平、人才培养模式、质量保障监控等方面形成优势和特,在高等学校同类或相关专业建设和改革中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具体目标如下: 1、建立适应IT产业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培养出一大批高技能型人才。 2、造就一支教学水平与专业业务水平高、结构优化、锐意改革、充满活力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3、深化教育教学领域的改革,形成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的成果。 4、加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管理,建立专业教学质量保障监控体系。 2.4专业建设思路 2.4.1适应岗位()需求,改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为使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适应不同工作岗位()对计算机应用技能型人才的不同需求,按照“宽基础、强方向”的原则,构建人才培养的新模式。通过我们对社会与岗位需求的调查分析,在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程序设计技术、网页设计技术、计算机维护设计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等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空间并非常适合高等职业教育。为此,在我院信息服务系总体专业建设规划的基础上,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定位为网页设计(程序设计)、平面设计两个方向模块,学生在第一学年学习完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之后,在第二学年可根据自己的基础、特长、兴趣进行选择相应的方向模块。 2.4.2基于岗位能力分析,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以需求为目标,以遵循技术岗位所必须的知识、素质和能力为依据,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为培养途径,建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进行的课程体制,使学生在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管理知识的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和适应工作环境的能力,课程体系设计充分体现“就业导向、能力本位、工学结合、紧跟时代、推行双证”的指导思想。 1、通过职业岗位分析,对职业岗位()进行细化分解,结合国家标准和有关行业标准,得出职业的功能、工作内容、能力要求和专业知识要求,明确职业核心能力,并对此进行系统化的归纳整理,由此开设相应的课程。 2、在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方案时,围绕素质目标、知识结构、核心能力培养,形成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明确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与配合,合理分配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比例关系。 3、加强校内实训室与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努力构建课程实验、综合实训、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四级实践教学体系,采用链式结构,对能力的培养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最终形成相应的职业能力。 2.4.3加强“双师”结构与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 以“专业带头人为主导,骨干教师为主体,双师培养为重点,企业兼职教师为补充,提高素质为核心”的指导思想,改善现有教师知识结构,加强“双师”教师的培养和建设。一方面,每年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社会实践,提高“双师”的素质和技能,并经常派教师参加各类专业教育教学研讨会;另一方面也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精英与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优化教师整体结构,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在未来2-3年内,培养“双师”素质教师5--10名。 2.4.4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精心打造优质专业核心课程,注重实践环节的教学,对一些具有一定积累、形成自我特的课程进一步做好课程开发,从大纲、教材、课程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研究,努力做优、做精。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不断加强对课程的改革力度,并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优势,将各类教学资料上网,供教师与学生随时随地的学习访问,真正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作用。 2.4.5加强基于工学结合的教材资源建设 本专业在选用教材时,充分采纳教师和学生的建议,对于主干课程教材注重选用国家和省部近三年出版的优秀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实践课程多选用由行业开发的实践性强的特教材。在选好教材的同时,还加强自编教材工作,并注意将与企业人员一起研讨的具体案例引进教材。自2004年以来,该专业已由校内教师主编或参编了如《计算机应用基础》、《办公自动化技术》、《Visual Basic程序设计》、《Photoshop CS2图像处理实用教程》、《ASP与网络数据库》等多门教材。本专业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再开发《动态网页设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C#程序设计》等2~5本专业特教材。 2.4.6推进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学院计划对本专业在现有实训室条件的基础上,再新建一个多媒体技术应用实训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网页编程实验室。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方面,加强联系信息技术公司、网络科技公司、广告设计公司等IT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签订教学实践基地协议,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目前已经同安徽金长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江苏昆山安博教育集团、合肥茵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电脑知识与技术》杂志社、安徽天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在未来2-3年的建设期内,信息服务系计划与10家以上的企业共建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创造条件。 2.4.7加强教学研究,增强社会服务力度和影响力 坚持以“教研促教学”的办学方针,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学研究活动,积极组织和动员教师申报各级各类研究课题,如,院级科研项目、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省级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等。争取在2015年底累计成功申报2项省级以上教研课题。 加强与企业的联系,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技术服务合作,促进技术成果产业化,加大社会服务力度和影响力。建设期内,每名专业教师每年至少主持或参与完成1项服务项目,形成一批产学合作成果,产生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5建设方案及成果预测 2.5.1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人才培养采用2+1的模式,前两年学习基本知识,进行课程的实践练习,在最后一年集中进行专业实训、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在设计人才方案时充分考虑以下几点: 1、理论够用,强化实践。删除高深的原理类的课程,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选择适用够用的理论为实践教学而服务,突出能力本位的原则。 2、课程模块化。根据能力培养的需要将课程划分为相应的课程包,每个课程包侧重培养一种主要能力。 3、大专业小方向。将专业划分为计算机管理和网页设计(程序设计)两个方向,学生在完成基础课程学习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相应的方向。 4、开发该专业的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方案。 预期目标:形成具有创新和特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形成具有参考价值的高质量论文和课题。 2.5.2根据职业资格选择教材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才市场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讲究“适用”、“效率”和“效益”,要求应职人员职业能力强,上岗快。这就要求毕业生在校期间需完成上岗前的职业训练,具备独立从事某种职业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 1、采用订单式培养,和企业建立联系,签订合同,根据他们的需求设置课程体系。 2、考察和分析社会上针对职业培养而开设的各种企业培训项目,包括劳动部各种职业资格认证,计算机等级考试、计算机应用水平测试、计算机维护工程师考试和各种国外著名大计算机公司组织的计算机相关证书考试等。 预期目标:学生具有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再学习能力和职业素质,不但具有本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还具有相关专业的职业证书,使其进入社会时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2.5.3进行校本教材的开发。 在借鉴优秀教材的基础上,与企业行业专家交流合作,充分考虑我院实际情况,开发具有我院特的校本教材,特别是校内实训手册。 1、召开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专家委员会会议,研究和拟定教材编写的计划和体系。 2、深入行业企业进行调研,搜集相关信息。 3、利用学院现有资源,进行课程实训模块的开发。 预期成果:形成校内《计算机网络建设实训手册》和《计算机网站建设实训手册》,涵盖课程实训和综合实训内容,并切实执行取得预期效果。 2.5.4建立计算机应用技术校内实训室。 充分考虑我院现有资源情况,结合专业特点,厉行节约,创办专业校内实训室。 1、剖析专业,按照二个岗位、三种能力设置实训室项目。 2、实训场所模拟工作环境。 如何下载电视剧3、实训内容模仿工作项目。 4、实训考核借鉴工作考评 预期成果:建立综合实训室,形成实训教材和特实训成果。模拟职业环境提高实践技能,形成高仿真环境。 2.5.5校企合作培养合格毕业生 在学院依托行业,校企合作,走产学研结合办学的总体思路指导下,结合本专业自身的特点,形成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主动地为IT类和商贸类等行业企业服务,行业企业积极参与的校企合作办学的体制、机制,成效明显;同时,本专业在为企业提供业务指导、人员培训、技术推广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效益。 1、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2、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 3、与实习基地合作,开展“工学交替”办学试点。 4、企业参与毕业生就业工作。 梦见自己好朋友死了预期成果:每年发展2-3家校外实习基地,进行毕业生就业和“工学交替”办学试点。 2.5.6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根据“校企互通、专兼结合、动态组合”和“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并重”的原则,加强本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实现从注重学历为主向注重具备实践经验的真才实学过渡,努力建立一支学历、职称、学科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预期目标: 1、从企业行业引进优秀人才1-2名,充实和壮大队伍。 2、鼓励不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青年教师,参加在职研究生进修学习,力争至2014年90%专任教师取得硕士学位。 3、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 4、支持并创造条件让教师顶岗实习。 5、加大双师型培养力度,力争2014年全部达到双师标准。 6、加强师德教育,本专业教师师德、职业素养高尚。 2.5.7推行“工学结合”,创新教学方法。 在专业内部加强教学法的研究和学习,并在教学中广泛推广和使用,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大力推行课堂改革,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预期目标:到2014年,成功申报院级精品课1门,形成专业教学特。 (可另附页) |
三、基础与改革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