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航校史——精选推荐
1949年8月,已确定担任空军司令员的刘亚楼受命率领代表团赴苏联商请援建中国空军有关事宜,8月24日与苏联政府达成协议,由苏联帮助中国创办6所航空学校,其中轰炸机航校2所、歼击机航校4所,并卖给中国各型飞机434架,派出专家878名来华协助工作。
据曾赴苏参与当时谈判的沈空原副司令员吕黎平回忆,苏联空军总司令维尔希宁元帅在谈判中提及,按照当时中国的设想,训练350名至400名飞行员,应当组建6所航校,1年速成毕业,每个毕业学员在初、中、高级飞机上各飞50至60小时,总飞行时间150至180小时即可毕业。前半年使用1个机场,后半年可用2个机场平行训练。中国原有的长春航校是日、美式飞机,必须改装训练,否则使用三个国家制造的飞机型号过于杂乱,不利于保证训练进度和质量。中国自己已经训练出来的110名飞行员可编到6所航校去,经半年改装和战斗科目训练即可组建1个能担负作战任务的混合师。1年以后,6所航校的学员全部毕业,又可组建歼击机师2个、轰炸机师1个(均为3团制),飞机总数可达350至400架。关于航校飞机的配备问题,维尔希宁提出,每所航校配备雅克-18初教机15架、雅克-11/乌特伯中教机15架、乌拉-9、乌拉-2高教机15架。6所航校共配备教练机270架,其中每所歼击机航校配备拉-9战斗机30架,每所轰炸机航校配备杜-2轰炸机20架,共计作战飞机160架,另配运输机4架,首批援助苏方总共提供飞机434架。关于专家的数量,苏方提出,按照每所歼击机航校100名、每所轰炸机航校120名配备,其中校级军官、飞行教员等飞行干部20名,其他则为地勤人员、理论教员、航医、后勤保障人员,另有少量派驻空军司令部及空降旅的专家,共计878名。10月19日,苏联派出的首批专家来华,与人革军委航空局负责
筹建航校的吴恺(后任武空顾问)、陈熙(后任空军学院政委)、吴元任(后任福空副司令员)、刘风(后任国家体委航空司司长)等前往东北、华北、山东地区实地勘察,为即将组建的各航空学校选址。
腊八节诗句10月30日至11月1日,经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以下简称人革军委)批准,第1轰炸机航校在黑龙江哈尔滨,第2轰炸机航校在吉林长春,第1歼击机航校在辽宁锦州,第2歼击机航校在辽宁沈阳,第3歼击机航校在山东济南,第4歼击机航校在北京开始筹建。(初时轰炸机航校名称为“飞行机械轰炸学校”,歼击机航校名称为“飞行机械驱逐学校)。
为了迅速组建新的航校,原东北老航校部分人员分别编入新组建的各航校,以加强技术力量。同时,为充分发挥原老航校留下的人员和装备的作用,11月18日,人革军委批准以原东北老航校驻黑龙江牡丹江旧址为基础,组建第7航空学校,主要培养运输机空地勤人员。
11月中旬以后,聘请的870名苏联专家陆续到达各航校,进口的飞机、装备、器材也开始陆续抵达。至1949年底,共进口各型飞机145
架,其中乌拉-9高教机60架、雅克-11中教机17架、雅克-18初教机68架,分别分配给第1至第6航校使用,第7航校仍继续使用原有的23架日式飞机。
1949年12月20日,人革军委正式颁布命令,将上述7所航校依次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至第7航空学校,均为师级建制单位。
为了集中力量办好航校,人革军委和空军确定,各航校校长人选全部由东北老航校抽调有飞行经验的干部担任,政委则由各野战军陆军步兵师政治委员中择优挑选。各航校首任校长、政治委员分别是:第1航校校长刘善本(原东北老航校副校长)、政治委员姚克佑(2野第10军28师政委);第2航校校长刘风(原东北老航校教育长)、政治委员李世安(4野第42军11师政委);第3航校校长陈熙(原东北老航校2大队大队长)、政治委员王学武(3野第34军101师政委);第4航校校长吕黎平(原东北老航校训练处长)、政治委员李发应(1野第1军3师政治部副主任);第5航校校长方子翼(原东北老航校飞行科长)、政治委员王绍渊(3野第21军63师政委);第6航校校长安志敏(原东北老航校1大队副大队长)、政治委员张百春(4野第47军141师政委);第7航校校长魏坚(原东北老航校1大队副政委)、政治委员罗野岗(2野第18军54师政委)。
1950年12月1日,经过50多天的紧张筹备,第1至第6航校同时开学。第7航校也于1950年1月5日开学。
原东北老航校培养的已有一定技术基础的89名空勤飞行学员个20名空中、40名空中通信和射击员、132名地勤学员和395名新地勤学员被分别分配到新成立的各航校,组成速成班,开始为期半年的
改装苏式作战飞机训练。同时,从陆军招收的第1期甲班930名飞行学员,1436名地勤学员同时开训,进行为期1年的突击速成训练。1950年5月,第1批航校速成班学员毕业。10月,1期甲班歼击机学员提前毕业。1951年1月,1期甲班轰炸机学员也大部毕业。到1951年5月,空军7所航校突击培训的各类空、地勤人员2370名,保证了空军在较短的时间内连续组建了17个航空兵师、34个航空兵团。
从1950年1月开始,为选拔培养空、地勤人员,在原入伍生大队基础上,空军先后在长春、杭州(笕桥)、成都、张家口、汉口(后调驻衡阳、孝感)、杭州、西安等地组建了一批航空预科总队。1951年7月13日,经人革均为批准,空军统一将驻长春、西安、成都、笕桥(后迁徐州)、杭州、孝感的航空预科总队整编为空军第1、第2、第4、第5、第6、第7航空预科总队,同时将培训地面通信技术人员的西安通信总队改编为第3航空预科总队,撤销张家口航空预科总队。1953年6月,又在河北保定组建第8航空预科总队。每个航空预科总队在训学员1400至1800名。1954年5月,空军所属8个航空预科总队统一整编为第1至第8航空预备学校。
1951年开始,为进一步满足航空兵部队迅速发展的需要,空军开始改、扩建既有航校,将原空、地勤学员混训的7所航校扩建为7所单一的空勤航校和3所地勤航校,第1至第7航空学校为空勤航校,新组建第8(1951年5月1日)、第9(1952年8月1日)、第10(1952年8月1日)等3所地勤航校,分别驻辽宁沈阳、吉林长春和山西太原,原驻沈阳的第4航空学校校部搬迁至河北石家庄。
1952年7月,空军干部学校在河南洛阳成立,执行军级权限,归空军建制领导,刘镇(后任兰空政治委员)任政治委员,9月,该校改称空军政治干部学校。同月,第6航空学校校部由北京南苑机场迁至河北涿县。
1952年12月,以原陆军第3军军部为基础,在陕西户县组建第11航空学校,空19师师长杨思禄任校长,陆军第22兵团骑兵7师政治委员于春山任政治委员;同月,以原川南军区所属机关为基础,在山西临汾组建第12航空学校。两所新建航校均担负歼击机空勤学员训练任务。
1953年2月19日,为培训大队长以上飞行指挥干部,以原陆军第25军75师领导机关为基础,空军抽调人员、装备,在北京南苑机场组建空军中级指挥员训练班,隶属空军司令部建制领导,第4航校校长吕黎平任班主任。3月,改称空军指挥员训练班。
1954年9月,以驻洛阳的空军政治干部学校为基础,组建空军政治学校,担负培养基层政工干部的任务,空军政治部主任王辉球兼任校长。同月,在山西太原组建空军后方勤务学校,培训基层后勤干部,尹捷峰任校长,丁植民任政治委员。
1955年8月,国务院决定,将隶属高等教育部的北京气象专科学校(其前身为军委气象局气象干部学校,1953年8月1日转隶政府建制)划归空军建制领导,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气象专科学校,负责培训全军气象专业技术干部,郭家洛任校长,董涛任政治委员。1956年3月8日,空军决定,将驻四川成
都的第4航空预备学校改编为第13航空学校,主要担负歼击机地勤机务各类“员”培训,第8、第10两所航校的任务调整为专门培训歼击机地勤各类“师”,第9航校培训轰炸机各类地勤人员的任务不变。同年9月22日,根据国防部命令,驻四川新津的民航局航空学校更名为第14航空学校,其主要任务是为中国民航培训空地勤人员。
1957年5月空防合并后,原隶属防空军的高级防空学校(1953年6月成立,驻北京,军级)、高射炮兵学校(1952年10月成立,驻上海,师级)、雷达学校(1952年10月成立,驻江苏南京)、技术学校(驻吉林长春,师级)、防空学校(1952年6月成立,驻湖北武汉,师级)全部划归空军建制领导,其中雷达学校改称空军雷达技术专科学校。同年9月12日,驻西安的第3航空预备学校改编为空军通
信学校,执行师级权限,于德甫任校长,徐宗华任政治委员。
望洞庭的诗意1958年5月,空军后方勤务学校由山西太原迁至江苏徐州。
1958年6月,空军精简整编,撤销第5、第6、第7、第8等4所航空预备学校和1所技术学校(原防空军),保留第1航空预备学校,仍驻长春。同时以原第3、第4预校为基础,于同年10月7日在江西南昌组建新的第2航空预备学校。原技术学校培训高炮技术干部的任务并入空军高射炮兵学校,由其统一培训高炮部队连、排指挥和技术干部,该校校址由上海迁至河南信阳。原防空学校与雷达技术专科学
校合并,于9月29日正式组建新的空军雷达兵学校,校址湖北武汉,主要负责培训雷达兵、探照灯兵部队站(连)、排长和技师。驻北京的高级防空学校保留,继续担负培训高炮、雷达部队营以上指挥干部的任务。空军指挥员训练班扩编为空军高级航空学校,辖2个飞行训练团和2个学员队,执行军级权限。
此次整编,空军还新建导弹(亦称特种武器)学校1所和领航学校1所,以第8预校和空军技术学校为基础,在河北保定原8预校旧址成立空军导弹学校。9月29日,根据国防部命令,该校正式定名为第15航空学校,执行军级权限,直属空军建制领导,南京军事学院空军系高级速成班学员、广空原参谋长王定烈(后任空军副司令员)任校长,空军政治学校第一副校长魏志明(后任兰空政治委员)任政治委员。9月12日,以第3预校和第1、第2航校部分人员、兰空西安户县场站为基础,在陕西户县组建第16航空学校,主要培训轰炸机、运输机部队和通信射击员。
惊蛰节气的风俗是什么?为加强空军中、高级指挥干部和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培训,根据国防部命令,1958年9月12日,以原南京军事学院空军系为基础,在北京组建空军学院,执行兵团级权限。空军副司令员刘震上将兼任院长和政治委员,空军副司令员常乾坤中将兼任副院长,空军军训部部长沙克少将、原南京军事学院空军系主任沈启贤少将任副院长。该院主要负责培训空军航空兵部队团(营)级指挥员、大队以上领航主任和参谋人员,同时负责轮训空军师以上指挥员、参谋人员和团以上机关政治、后勤干部。
中国汉朝历史
1959年2月至5月,第15航校分批由河北保定迁至陕西三原原第11航校校址。当年7月,根据军委决定,空、海军和炮兵分办导弹学校,15航校一分为三:地地导弹培训任务划归炮兵西安炮校,岸舰导弹培训任务划归海军烟台炮校,地空导弹培训任务仍由该校负责。次年1月,第15航校更名为空军高级专科学校。
第15航校西迁后,第2航空预备学校由江西南昌迁至河北保定。原驻陕西阎良的也于同年6月第11航空学校东移至河北沧县。
刀剑乱舞刀装公式1959年9月,在吉林省吉林市组建第17航空学校,负责歼击机机械员培训。
为了加强对空军所属院校的组织领导工作,1959年11月,空军党委做出《关于学校领导关系的决定》,规定所有院校在建制上都直属空军,在管理上由空军与军区空军分工领导,空军主要负责确定训练方针、任务、学制、计划,掌握学员补充、分配和干部的选拔调配,以及日常训练工作;军区空军主要负责学校地区性的党政工作、日常行政工作和后勤、机务等保障工作。
1960年1月1日,根据空军党委决定,第14航空学校移交民航局领导,校部由四川新津迁至广汉,专门担负民航空勤人员训练任务。1960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气象专科学校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气象学校,仍归空军建制领导。7月,空军后方勤务学校改名为空军后勤学校。
1961年2月,经国防部批准,在陕西西安成立空军工程学院,执行军级权限,直属空军建制领导,负责培训中队以上航空工程机务干部、机场建筑工程技术干部和气象工程技术干部,分管装备技术和科研工作的空军副司令员常乾坤中将兼任院长和政治委员。
1961年4月,空军卫生学校在吉林长春组建,负责培训空军部队中级医务人员。
1962年7月,空军政治学校由江苏南京迁至上海。
1963年3月16日,经总参谋部批准,空军高级航空学校、高级防空学校、气象学校和高级专科学校(原15航校)统一改名为空军第1、第2、第3、第4高级专科学校,其中第3高专(原气象学校)当年1月已由北京迁至江苏南京。
祭奠英烈的话语同月,民航院校也开始进行编制体制调整,第14航空学校与民航机械专科学校、民航高级航校、民航第4航校合并组建中国民航高级航校,仍驻四川广汉,原14航校撤销。
从1963年3月开始,第5航空学校及所属2个飞行训练团开始陆续由山东济南西迁至甘肃武威、张掖。1966年3月29日,5航校校部进驻甘肃武威。
经过1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到1965年底,空军共拥有各级各类院校29所,其中:空军学院1所,空军工程学院1所,高级专科学校4所,空勤航校10所、地勤航校(机务学校)5所,政治、后勤、高炮、
雷达、通信、卫生学校各1所,航空预备学校2所。
与此同时,空军各类干部培训体制得以明确:航空兵指挥分三级培训,即空勤航校培训飞行员,高级航校培训飞行大队长,空军学院培训航空兵团和师以上指挥干部;航空机务干部分两级培训,即地勤航校培训各类“师”,空军工程学院培训团以上机务主任/机务大队长等。为加强飞行教员队伍建设,空军还抽调6航校1个初教机团和1高专1个歼击机团,专门训练航校飞行教员,采取“边组建、边扩建、边改装、边训练”的办法,在短期内突击培训新教员938名,其中飞行教员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