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将领
父亲节信息
 空军少将
    黄光锐,1937.8.16 授
    黄秉衡,1940.5.25 授
    毛邦初,1940.5.25 授
    陈庆云,1940.5.25 授
    沈德燮,1940.5.25 授
    王立序,1948.9.22 授
    刘牧,1948.9.22 授
    张廷孟,1948.9.22 授
    晏玉琮,1948.9.22 授
    王叔铭,1948.9.22 授
    黄光锐(1899-1986),广东台山市白沙镇龚边村委会田心村人,幼年时随父亲去美国,16岁时学习飞行,后考取飞机驾驶执照。
    1917年9月1日,孙中山在广州就任军政府大元帅。为筹建空军,孙中山派遣林森和杨仙逸去美国招收和培训航空人才。黄光锐于1920年参加杨仙逸组织的飞行训练队,一边学习,一边准备回国投身革命。由于陈炯明叛变,孙中山一度被迫退出广州。延至1922年底,黄光锐才携带飞机器材回国,任大元帅府航空局飞机队队长。从此,他为实践孙中山的“航空救国”思想,献出了毕生的精力。
1923年,黄光锐协助航空局长杨仙逸研制出一架飞机。7月,在广州隆重举行这架飞机的试飞典礼,孙中山和夫人宋庆龄莅临参加。孙中山命名这架飞机为“乐士文号”,乐士文是宋庆龄的英文名Rosamond的译音。试飞时,宋庆龄女士以超人的勇气登上飞机。在数万人的欢呼声中,黄光锐驾驶飞机,运载宋庆龄女士在广州上空飞翔,无数市民仰首观看,这是中国航空史上一段动人的佳话。当年8月,黄光锐驾驶战鹰,轰炸和扫射盘踞在东江的陈炯明叛军,立下赫赫战功。孙中山有意在黄埔划一块地给他以作嘉奖,他坚辞不受。
    1924年,黄光锐任广东航空学校飞行教官,后任校长。1927年任广东空军参谋长,后升任广东空军司令。在此期间,他为培训航空人才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他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抗日战争时期血战长空,夺得辉煌战果。抗战期间,我国空军共击落日寇战机63架,其中39架是他的26名学生击落的。
    1936年,黄光锐率领广东空军归附南京政府,促使陈济棠下野。他任笕桥航校校长,肩负培训全国航空人才的重任。1938年,黄光锐升任航空委员会副主任。8月17日授空军少将,他先后创办空中射击训练班、空军军士学校、空中摄影器材保修所、无线电器材修造厂,从而在抗战时期保障了空勤、地勤的人才和器材的供给。
    黄光锐在1937年创办了中央航空研究所,集中了一批航空科研专家,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开展航空军事科学研究,他们设计并制作了3个型号的教练机;研制了用竹木制作的飞机构件以及竹制副油箱。这些成果当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6年,黄光锐在全面内战一触即发之际辞去一切职务去美国。在他的下属和朋友为他举行的惜别会上,他发表了演说:“余三十年来,深信国父(孙中山)‘航空救国’名训。故专力学飞行技术,由美国回国投效。经过东征北伐,不管在飞机队或在航校,从来不顾危险,不厌辛劳。凡属航空事业,没有不乐于担任。凡经手买飞机、买汽油和一切航空器材,以及建筑飞机场、工厂一切土木工程等,从来不讲扣头,不要送礼,不屑作弊,不屑贪污。自信忠心赤胆为国,两袖清风,而上方犹是不甚相信。当今抗日战争已是胜利,已还我山河,初愿已偿,应该退位让贤了。”这席话使同仁们感动不已,称他为“功成身退一将军”。
    1986年7月8日,黄光锐在美国洛杉矶逝世,享年87岁。
    毛邦初(1904—1987),字信诚,浙江奉化岩头乡岩头村(今属班溪镇)人。1925年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科,学习期间参加第一次东征,平定滇、桂军阀叛乱。次年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9年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航空班飞行组长。次年奉命在杭州笕桥筹建航空学校,1931年初航校成立,历任副校长、校长。1934年出国考察,率部分毕业学员赴意大利深造。1936年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委员,次年任空军指挥部副总指挥。1937年11月,国民政府迁移重庆,任空军总司令部副总指挥。1940年5月25日授空军少将,次年任航空委员会副主任。1945年5月,选任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驻美国代表及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军事参谋团中国代表团成员。1946年任国民政府参谋本部空军总司令部副司令,曾代表国民政府常驻美国,后授空军中将。1949年去台湾,1951年受命赴美国购置飞机,遂携眷属定居墨西哥,继迁居美国。逝于洛杉矶。
    沈德燮(1895-1947),福建福州人。1917年3月毕业于南苑航空学校。1924年4月供职于北洋政府中央航空司令部第二航空队,不久便出任保定中央航空教练所所长(后改为国立保定航空学校校长)。1925年1月任国民第三军航空司令。1927年10月起,先后任国民革命军海军航空处处长、国民政府军政部航空署军务处处长、航空署上海航空工厂厂长。该厂仿制成功法国高德隆-59教练机,取名“成功第一号”,性能达到原型机水平,由沈试飞。1932年任航空委员会技术厅厅长,1935年授衔空军上校。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空军(西北兰州)第×战区空军司令,负责接收苏联飞机。1941年任航空委员会第一处处长、航空委员会训练总监部总监、航空委员会副主任,1940年5月25日授衔空军少将。1945年2月起任“中航”第十任总经理。同年10月15~18日参加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在蒙特利尔举办的第一届年会。1946年5月上旬,“中航”机航组华籍职工罢工3天,要求调整工资待遇,沈与之几经谈判方告平息。但其时法币贬值甚速,机航组华籍职工再次与沈谈判,双方意见相左,职工于5月23日宣布自次日起实行罢工。沈态度强硬,并采取高压措施制止罢工。7月2日罢工虽然结束,但员工心中不服。是年12月25日,“中航”两架飞机同一天坠毁,引起社会极大关注。1947年5月刘敬宜出任“中航”总经理,沈受聘任“中航”高级顾问。1947年病逝。
立陶宛回应中方降级外交关系    陈庆云(1897-1981),字天游。翠微南溪人。3岁时随父母侨居日本,后于横滨结识孙中山。民国3年(1914)得孙中山与廖仲凯推荐,赴美国寇提斯空军学校受训。民国6年(1917),陈毕业归国,任孙中山侍从武官,协助孙中山创建革命空军,开辟广州东效珠江畔的大沙头为水陆飞机场。接着,孙中山成立航空局,陈庆云任航空大队长。民国7年(1918)4月,奉孙中山之命,到福建组织援闽粤军飞机队,复被派赴日本大阪购买飞机,归国后任援闽粤军飞机队长。国共合作后,孙中山于民国13年(1924)冬创办广东军事飞行学校,成立总教官。民国16年(1927)后,陈庆云历任航空学校教育长、航空处副处长、广东省航政总局局长、虎门要塞司令兼广东海军副司令、广州市公安局长、中央航空委员会主任等职,选为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抗战前夕,陈庆云被任命为中央航空学校校长;抗战爆发后,改任空军募款委员会主任委员及国民党海外部部长。1940年5月25日授空军少将。民国38年(1949),陈庆云辞去海外部部长职务,退出军政界,侨居美国,1981年12月14日逝于纽约。
    黄秉衡(1900-1989),浙江余姚人。早年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十期步兵科学习,毕业后赴美国航空学校学习。1923年任孙中山侍从。1924年任广东航空学校教官幕飞机队队长。并一度代理航空局局长.1926年任北伐军总司令部航空处处长。1929年秋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航空队队长。同年9年20日任军政部航空署署长。1932年4月13日任军事委员会空军事务处处长。1933年2月16日任国民政府参军处参军,4月29日被聘为全国航空建设委员会委员。同年任中央航空学校教育长。1934年任航空委员会总务处处长。1937年任航空委员会第三厅厅长.1940年5月25日任空军少将。1941年任驻美国大使馆空军武官。1945年1日复任国民政府参军处参军。1948年5月任总统府参军,空军中将。1949年初去美国.1989年1月,病逝于洛杉矶。
 
看来国民党似乎真的很不重视空军职务,自抗日战争、国共内战以来(1935-1945),国民党军方上将授晋人员:特级上将一名、一级陆军上将十六名、一级海军上将一名、二级上将三十四名(全为陆军衔位)、陆军上将五十一名、海军上将三名、中将加上将衔五十五名(全为陆军衔位)。。。作为最高级军衔竟没有空军哪怕一席之位,包括战时的空军总司令还是由陆军中将周至柔兼任(51年晋升陆军上将),空军最高军衔仅为中将,看来下面这十七位将军真算是当时中国空军凤毛麟角的人物了。
空军中将(三名)学生会演讲稿
黄光锐(1899-1986)蔬菜种子 广东台山人,幼年时随父亲去美国,16岁时学习飞行。参加中国同盟会,任同盟会采购军火委员会技师。1917年9月1日,孙中山在广州就任军政府大元帅。为筹建空军,孙中山派遣林森和杨仙逸去美国招收和培训航空人才。黄光锐于1920年参加杨仙逸组织的飞行训练队,延至1922年底,黄光锐携带飞机器材回国,任大元帅府航空局航空队队长。1923年7月,黄光锐协助航空局长杨仙逸研制出一架飞机。孙中山命名这架飞机为“乐士文号”。当年8月黄光锐驾驶战鹰,轰炸和扫射盘踞在东江的陈炯明叛军。1924年,黄光锐任航空局局长。1926年任教于中央航空学校,后接任校长。1929年任广
东第八路军航空处处长。1931年任广东空军司令部参谋长、司令。1936年6月,两广事变时任抗日救国军空军司令。后率领广东空军归附南京政府,促使陈济棠下野。8月6日任中央航空学校校长。12月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委员。1937年5月任航空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第二厅厅长。1937年8月16日叙任空军少将。1938年3月升任航空委员会副主任兼技术厅厅长。1939年1月兼任中央航空研究所所长。1943年1月21日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副主任及航空研究所副所长。1946年1月10日晋升空军中将。11月当选为制宪国民大会代表,旋转辞去一切职务去美国。1986年7月8日,黄光锐在美国洛杉矶逝世,享年87岁。
汪强(1893-1957) 号伯平,上海人。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炮科。曾留学美国。回国后任长沙市青年会总干事。1934年任上海中国银行总务处处长。1936年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体育总教官。1937年7月任苏州地区炮兵中将总指挥。1938年任湖南省伤兵管理处处长。1940年任幼年空军学校教育长。1946年7月31日晋升空军中将衔,同年退役。1957年5月17日在南京病逝。
药师考试报名条件
黄秉衡(1900-1989) 浙江余姚人。早年就读宁波崇信中学,后入烟台海军学校,1920年赴美国航空学校学习航空技术。1922年回国任孙中山侍从,不久即受命組建航空学
校。1924年任广东航空学校教官及飞机队队长,校长。并一度代理航空局局长。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航空处处长。1929年秋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航空队队长。同年9年20日任军政部航空署副署长。1931年7月6日升任航空署署长。1932年4月13日任军事委员会空军事务处处长。1933年4月29日被聘为全国航空建设委员会委员。同年任中央航空学校教育长。1934年任航空委员会总务处处长。1935年9月7日叙任空军上校。1936年5月1日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委员兼教育处处长。1937年5月任航空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第三厅厅长。1938年3月兼任航空委员会总务厅厅长。1940年5月25日晋升空军少将。1941年1月19日出任空军第三路司令,后调任驻美国大使馆空军武官。1945年1日复任国民政府参军处参军。1948年5月任总统府参军,晋升空军中将。1949年初去美国。1989年1月,病逝于洛杉矶。
空军少将(十二名)
毛邦初(1904—1987) 别号信诚,浙江奉化岩头乡岩头村(今属班溪镇)人。1925年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科,学习期间参加第一次东征,平定滇、桂军阀叛乱。次年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9年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航空班飞行组长。1930年奉命在杭州笕
桥筹建航空学校,次年任校长,1933年7月17日任中央航空学校副校长。1934年出国考察,率部分毕业学员赴意大利深造。1935年9月7日叙任空军上校。1936年12月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委员,次年5月任空军南昌第三军区司令。1938年3月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军令厅厅长。1940年5月25日晋升空军少将,同年8月19日升任航空委员会副主任兼军令厅厅长,并出任空军第一路司令。1941年3月26日增设空军总指挥部,毛邦初任总指挥。1943年1月21日复任航空委员会副主任。1945年5月,选任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驻美国代表及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军事参谋团中国代表团成员。1946年6月29日任国民政府参谋本部空军总司令部副司令,曾代表国民政府常驻美国,后授空军中将。1949年去台湾,1951年受命赴美国购置飞机,遂携眷属定居墨西哥,继迁居美国。1987年逝于洛杉矶。
陈庆云(1897—1981) 字天游。广东香山人。3岁时随父母侨居日本,后受教育于横滨。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得孙中山与廖仲凯推荐,赴美国寇提斯空军学校受训。1917年毕业归国,任孙中山侍从武官,协助孙中山创办空军,后任航空局航空队队长。1918年4月,奉命到福建组织援闽粤军飞机队,复被派赴日本大阪购买飞机,归国后任援闽粤军飞机队长。1924年冬任广东军事飞行学校总教官。1927年后,陈庆云历任航空学校教育长,
航空处副处长,广东全省航政总局局长。1929年兼虎门要塞司令,嗣又兼广东海军副司令。1931年11月当选为国民党第四届候补中央执委,同年任广东省政府委员兼广州市公安局长。1934年5月任中央航空委员会办公厅主任兼教育处处长,航空教导总队总队长。1935年9月7日叙任空军上校,是年11月当选国民党第五届候补中央执委,后升任中央执委。1936年12月任航空委员会委员,1937年3月30日任中央航空学校校长。1938年改任空军募款委员会主任委员。1939年1月任航空委员会首席参事。1940年5月25日晋升空军少将。1941年4月任国民党中央执委会海外部副部长,旋升部长,后兼中国航空建设协会总干事。1946年11月当选制宪国民大会代表。1949年辞去海外部部长职务,侨居美国,1981年12月14日病逝于纽约。终年84岁。
沈德燮(1895-1983) 字少悦,福建福州人。初考入烟台海军学校第八届驾驶班,1913年7月毕业后入北京南苑航空学校学习飞行,1917年3月毕业后即被保送到英国皇家空军学院深造。1924年4月供职于北洋政府航空署第二航空队,不久便出任保定中央航空教练所所长(后改为国立保定航空学校校长)。1925年1月任国民第三军航空司令。1925年12月6日被北洋政府授为陆军少将。1927年南下转投国民革命军。1930年4月1日任国民政
府海军部航空处处长。1932年春出任空军第八队队长。1933年7月17日任国民政府军政部航空署军务处处长,航空署上海航空工厂厂长。1934年5月任航空委员会参谋处处长。1935年9月7日叙任空军上校。抗日战争爆发后出任空军南京第一军区司令,后迁兰州,负责接收苏联飞机。1939年1月出任航空委员会训练总监。1940年5月25日晋升空军少将。1941年3月26日接任任航空委员会副主任,驻美空军代表。1943年,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会议,沈德燮作为中国空军代表参加会议。抗战胜利后,沈德燮离开军界。1945年2月起任“中航”第十任总经理。同年10月15-18日参加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在蒙特利尔举办的第一届年会。1947年5月沈受聘任“中航”高级顾问。1950年3月在香港经营珠宝店,后定居台北。1983年病逝于台北。
高志航(1907-1937) 吉林通化人,生于1907年5月1日。1924年,高志航十七岁,考入东北陆军军官教育班,研习炮科。1925年毕业。8月赴法国牟特拉民航学校。1926年7月毕业,再转入伊斯特陆军航空学校驱逐专科习高级飞行。毕业後在法国空军见习。1927 年1月返国任东北航空处飞鹰队队员。1928年升任东北航空队少校中队长。1929 年春调任东北航校飞行教官。1931 年10月,任国民政府军政部航空署第四队飞行员。1932 年2月入中央航校高级班肄业。6月调中央航校任飞行教官,12月兼任该校暂编驱逐队队长。1934
年7月调任第六队队长。1935 年8月派赴意大利考察,9月7日叙任空军少校,翌年4月返国,任空军教导总队副总队长,7月调升第六大队大队长,12月调任第四大队大队长。1937年8月13日淞沪战役爆发,次日,四大队奉命由周家口调防杭州笕桥。当天四大队人员甫抵笕桥,即闻警报。日军鹿屋航空队九六式重轰炸机十八架来袭。高志航率机起飞迎击,首开记录,击落一架,全队先后共击落日机十三架。9月7日以功晋升空军中校。10月初,升任空军驱逐司令,仍兼四大队大队长。11月21日在周家口机场遭日机袭击遇难。国民政府为了表彰他的卓越功绩,1941年4月10日追赠为空军少将。
林伟成(1902-1947) 广东博罗人。1920年底在美国学医的林伟成,弃医随杨仙逸在檀香山华侨集资创办的图强飞机公司下属飞行科学习飞行技术。学成回国后,于1923年在大元帅府航空局组建的中山航空队任第二飞机队长。1924年出任航空学校校长,是年11月受命与陈卓林一起去苏联考察航空和洽商支援飞机事宜。1925年任航空局军事处处长并兼任总务处处长。1926年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航空局缩编为航空处,任处长。1931年初,林伟成赴广西办航空,是年冬任广西民航局长。同年10月广西民航局改为第四集团军总司令部航空处,改任处长。1934年4月,航空处另成立广西航空学校,林兼副校长,9月任校长。1936年6月任空军第二路军副指挥官,不久调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参事。1937年5月
19日受任“中航”副董事长兼第五任总经理。上任不久,爆发了七七事变,发生了八一三淞沪抗战,负责担负抗战期间的军用物资运输。同年8月16日叙任空军上校。1938年3月回航空委员会任训练处处长。1939年1月任航空委员会训练副监兼教育处处长。后任航空委员会参谋处处长,驻印度办事处处长。1943年任航空委员会参事。1945年6月28日晋升空军少将。1946年6月任空军总司令部咨议室首席咨议官。1947年11月28日,林由杭州空军学校乘吉普车去潜山打猎,因车祸去世。 高速免费是按上高速时间还是下高速时间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