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航机务维修人员培养和培训的探讨
摘要:新时期航空产业进入快速发展的机遇期,对高技能人才、复合型人才、工匠型人才的需求量激增,需要职业院校为航空产业发展培养工匠型人才。目前,航空工匠型人才培养成为制约航空产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因素。航空产业呼唤职业院校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即航空工匠型人才。职业教育作为与航空产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服务最为直接有效的教育类型,主要功能在于面向航空产业生产服务一线培养各种各类工匠型人才,为航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智力支撑。职业教育在航空工匠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是服务航空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民航;机务维修人员;培养培训;探讨
引言
随着航空业高速发展,航空器设计制造不断改进,可靠性逐步提高,由飞机故障所引起的飞行事故概率下降到了今天的3%,而由人为差错导致的事故却呈上升趋势。尽管在减少差错方面投入了资源,但人作为飞机维修中最为积极的因素,尽管其特性相对稳定,但人为原因导
致的维修差错,却是导致航空安全事故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聚焦维修工作中的人为因素研究,减少人为因素影响,是提高航空安全的重要途径。
1飞机维修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据中国民航局维修执照考试管理中心数据,过去9年平均每年发出CAAR66部执照数为3431本,每年增长率平均15%。截至2020年年初,民航飞机维修人员约10万余人,5万余人持有执照,占比46.5%,潜在执照缺口约为6万人。另外是航空运输发达地区,是飞机制造业较为集中的地区,同时也是通用航空业需求量较大地区。这些因素必然引起大湾区对于飞机维修人才,特别是持有执照人员的极度渴求,且增长势头将维持相当长时间。中国民航局于2020年7月1日发布新修订的《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管理规则》(CCAR66R3),新的执照培训政策允许学历教育学生在大学期间按照大纲要求参加飞机维修课程培训,评估合格后可获得维修人员基础执照。此次改革后每年将增加持有执照人员5000人以上,这将快速增加飞机维修人员的培养速度和供给规模,有力缓解对飞机维修人才的需求。
耳机没声音2航空维修人才培养现状与问题
2.1航空维修类专业/专业集尚未形成
国内职业院校航空维修类专业以飞机机电设备维修(飞机维修技术)为核心专业,面向民用航空、军用航空和通用航空的固定翼飞机和旋翼机中机电、电子、飞控、动力、导航等技术领域的航空维修技术技能岗位,以航空器基本维修技能为基础,组建形成一个专业,服务于航空维修产业。专业共用公共基础课程平台、共享课程资源、共享双师型师资、共用基础技能实训平台,而区域内/行业内的专业集约化管理没有实现,集约性不足,专业内部各要素、专业与产业之间协同共生关系依然疏松。可见,航空维修类专业已在国内各职业院校形成,而集约性、协同性不足,以至于“政、行、企、校”全面参与的航空维修专业集还没有形成。
2.2现代学徒制的发展现状
“学徒制”是古代技能教育的一种传统模式,突出“做”和“密”两大特点。“做”体现在师父带徒弟于做中学,既能保证徒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效果,还能提高整个作坊生产效率,“密”则体现在对技术的保密作用。工业革命后,传统学徒制随着手工作坊的生产方式而没落,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学校教育和职业教育。过去学校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劣势,是近代以来
教育工作者和教育学家聚焦的问题,特别对于一些重实践的专业,纯理论的教育并不能满足行业的需求和发展,现代学徒制便在一些工业起步早的国家被提出和运用,形成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模式,例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英国的“工学交替”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等等,现代学徒制在西方国家的发展说明,这是一种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动手能力、就业率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以国家政策为主导、以校企合作为主轴、以法律,学制为保障、以职业资格认证为标准”的经验值得我国借鉴,但需要注意的是,西方各国现代学徒制的发展都是建立在自身国情之上的,我国不能简单地照搬照抄,需要结合我国自身学校教育、工科教育、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发挥出我国的制度优势,逐步建立起一套有中国特的现代学徒制。
3产教融合背景下航空维修人才的培养实践探索
3.1打造航空维修专业集
火灾中谁是最致命的杀手专业集内基于集约化思想,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合作共建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国家资源库、航空维修培训中心(CCAR147机构)、世赛飞机维修项目集训基地,使内部资源配置合理,提高师资和设备利用率,实现跨区域、跨院校、跨组织的合作,建设育训并重的开会发言
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该资源累计有10000余名学生使用,使院校之间建立起竞争又合作的关系。成都华太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购买资源库网络资源用于员工技术技能提升培训,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选送员工到世赛飞机维修项目集训基地进行赛前培训,使院校与企业之间建立起公共机构与经济组织相互依存的关系,使集内部的组织共生发展、协同衍生,专业集内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的共享,打破了组织之间、院校之间、区域之间各自独立分散建设的现状,形成更加密切高效的专业集式发展机制。
3.2促进校企师资双向交流
一方面,学校应定期抽调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等各级教师队伍,到合作企业维修一线考察调研,了解行业的最新情况,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能与行业对接,鼓励教师在一线顶岗,争取“上能到讲台,下能进车间”,企业应选派受聘为师父的一线技术人员,到学校参加师范教学技能培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把专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两条主线重点强化培养,形成专职教师教学能力进一步提升,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同时兼职教师实践能力充分发挥,教学能力显著提高的良好态势”,鼓励兼职教师们做到“干得了一手好活,讲得了一堂好课”;另一方面,校企双方可以通过名师工作室、科研工作站等形式组成
教研团队,作为双方交流的平台,互相提供意见与建议,不断挖掘优质教育资源,设计与航空维修有关的精品课程。
3.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锻造“匠技”。
精湛的技艺是航空工匠型人才培养的技术维度,职业院校应聚焦航空实践教学,着眼于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职业教育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有师资、场地、课程、资源等支持条件,能够系统培养技术技能。职业院校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工匠精神与技术训练有机融合,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首先,将工匠精神融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明晰工匠精神的内涵、理念,将技艺精湛、攻坚克难、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等技术精神贯穿到专业理论课堂、实训课堂、思想政治课堂等教学环节,从而形成全方位、全过程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的课程体系。其次,以现代学徒制锻造工匠之才。中国传统的师徒制通过耳传身教的方式教授出一大批身怀绝技的工匠大师,随着学徒制历史的变迁,现代学徒制成为培养技能工匠的重要途径。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大型民用客机的电源系统汇流条状态监控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上非常简单,监测电路接收模拟信号通过继电器触点或模数转换电路变成数字信号,这些信号和设定值在系统数据采集集中器进行比较和逻辑计算,计算结果通过数据总线传送到电子接口组件再传送到中央维护计算机系统中,飞机维护人员就可以通过维护中央显示组件到电源系统汇流条状态和故障监测信息。所以维护人员在分析和排除现代民用客机电源系统汇流条状态监控电路故障时,要着重考虑到电源系统汇流条状态监控电路的特点,做好每一项日常维护检查和修理工作,还要利用好现代民用客机先进的中央维护计算机系统,做到如何提前预知现代民用客机在不久的将来将要发生的故障,保障现代民用客机处于安全运行状态。
参考文献
[1]屈岩.关于民航机务维修人员培养和培训的探讨[J].科技风,2019(12):21.
营养师资格证[2]丁晓贤.民航机务维修人员培养与培训探讨[J].长江丛刊,2018(33):130.
[3]花明颖.民航机务维修人员培养和培训研究[J].科技风,2017(21):189.
[4]王德超.民航机务维修人才的培养与培训策略分析[J].江西建材,2016(24):275.
猜灯谜大全及答案[5]苟爱梅,江莉.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2,20(01):74-76.演讲的技巧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