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作品赏析Microsoft Word 文档
钢琴作品赏析
一、名词解释(10题,每题5分)
1、贝多芬
  贝多芬,1770-1827,德国人,生于波恩,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音乐承上启下的作曲家。一生创作颇丰,主要作品有:交响曲9部,交响序曲3部,钢琴协奏曲5首,小提琴协奏曲1首,弦乐四重奏19首,钢琴三重奏8首,小提琴奏鸣曲32首;钢琴变奏曲20首,钢琴小品24首。此外还有歌剧、清唱剧、康塔塔、弥撒、歌曲;钢琴创作是他最具个性特征的领域之一。
 
2、赋格 
    赋格,在德文里“追赶的意思。即一个主题单独呈示后,在高或低五度重现,作曲者运用各种方式将主题进行发展,如倒影、增值减值等。未等主题完毕另一声部就出现追赶,其长度不宜定,声部越多就越困难,最后常常加一个尾奏或小尾奏结束。赋格根据主题数量可分为单主题赋格和多主题赋格等。
3、古典主义音乐
    古典主义音乐,指十八世纪下半夜至十九世纪初,洛 “维也纳古典乐派” 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音乐创作为代表的音乐风格。其特点是:理智和情感的高度统一;深刻的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创作技法上,摒弃了严肃复杂,宏大深奥的以巴克式复调音乐,追求清新自主的主调音乐;在音乐的体裁上,确立了近代奏鸣曲的套取结构以及交响曲、协奏曲、各类室内乐的体裁和形式等。
4、维也纳古典乐派
寄生虫电影剧情解析    是古典主义时期的重要代表性流派。具体是指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20年代在奥地利维也纳形成和发展的音乐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由于他们都曾在维也纳从事过音乐活动,故合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他们的作品充满生气勃勃、乐观向上的精神气质并均以主调和声为主,但在音乐风格、体裁选择和表现手段上又各具特点。
5、玛祖卡舞曲
  玛祖卡是三种发源于波兰马厝维亚地区民间舞蹈音乐综合名称,与波兰舞曲一样,是波兰
最具乡土彩的舞曲。包括奥别列克、库亚维亚克、玛祖卡三种舞曲。肖邦将这三种舞曲的特点综合创作,形成一种带有三种舞曲节奏特点
6、匈牙利狂想曲
  《 匈牙利狂想曲》,是李斯特重要的钢琴音乐创作,其音乐素材是匈牙利民间舞曲恰而达实及流浪在匈牙利城乡的吉普赛人的流行音乐。此类作品他共创作了19首。
 
7、春之歌
  《春之歌》,是门德尔松《无词歌》中著名的一首作品,也是门德尔松著名的一代表作之一。
 
8、印象主音乐风格:
印象主义音乐风格是十九世纪末法国巴黎为中心的音乐风格流派。音乐特点主要表现为:强调短小的特征性音调;重视各种调式的运用:和弦的彩性得到加强:节奏模式更加随意;作品结构模糊而松散等,它使人们更加注重音乐彩的微妙变化、细致对比,更注重总体音乐气氛和微妙的音响效果。
9、安东·鲁宾斯坦 
    鲁宾斯坦,18291894年,俄国钢琴演奏家、教育家,他创立了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培养了约瑟夫霍夫曼等一批著名的俄罗斯钢琴家。
六级技巧10、钢琴协奏曲《黄河》: 
是一部诞生 在“”时期的作品,改编自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有殷承宗 、储望华 、刘庄 、 盛礼洪等人集体创作,有钢琴家殷承宗,指挥家李德伦,率领中央乐团(现中国国家交响乐团的前身),首演于1970,此曲在改编上保留了原曲的第一《黄河船夫曲》 第二《黄河颂》 第六《保卫黄河》等三个乐章,又将《黄水谣》与《黄河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第三乐章《黄河愤》。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网上银行余额查询二、思考题(5题,每题10分)
1、贝多芬的钢琴创作分几个时期?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有哪些?风格上有什么差异?
(1)早期(179418001)音乐风格上手巴赫、海顿、莫扎特的影响较为突出,但已开始表露出他朝气蓬勃、倔强自信的个性精神。这时期的钢琴作品主要有,作品2号、7号10号13号、14号、22号及作品49号等13首奏鸣曲,大量的钢琴变奏曲作品,以及作品15号第一钢琴协奏曲和作品19号的第二钢琴协奏曲,这其中作品13号的“悲抢“钢琴奏鸣曲是他后来悲剧因素的最初表现。
  (2)盛期(18011814年)这一时期的音乐风格是逐步拜托旧有形式的束缚,大胆地号突破,这一切集中地表现在他的钢琴奏鸣曲创作上,主要包括作品26号、28号、31号、53号、54号、57号、78号、79号、81号、90号等14首奏鸣曲其中作品27号的“月光“奏鸣曲表现了贝多芬性格中沉思、宁静内省的特殊气质,这种气质与他逐步成长的英雄气质在此后的创作中相辅相成。作品28号“田园”奏鸣曲的出现,彻底标志着贝多芬对古典风格的远离。对幻想浪漫的追求。而作品53号“黎明”奏鸣曲和作品57号“热情”奏鸣曲的出现标志着其创作完全成熟。并且独特的个性.作品大大加强了音乐的戏剧性充分发展和完善了古典奏鸣
曲式的结构和功能,成为这一时期钢琴创作的典范之作。此外,他的后三首钢琴协奏曲;作品37号第三协奏曲、作品58号第四协奏曲和作品73号第五协奏曲是这歌时期创作另一顶峰的表现。
晚期(1816--1822年)这一时期的音乐风格有明显的转变,作品呈现出典型的浪漫主义倾向,作品规模缩小,主题带有歌唱性,增强了抒情性,这一时期的作品数量较少,奏鸣曲仅有作品第101、106、109、110和111号这五首,这些作品在和声语言和乐曲结构上都表现出作者试图突破古典奏鸣曲的基本规范,寻求新的表现方式的特征,此外,赋格和变奏曲式在这些作品常有出现,似乎像人们说明作者已从戏剧性的情感表现转向哲理性的沉思,从而达到精神上的升华。除此之外,贝多芬于1832年至1824年间创作的,作品126号第三小品集是他一生钢琴创作的尾声你,也是他此类创作中的佳作,更是体现浪漫精神的代表。
2、简述肖邦、李斯特的钢琴练习曲创作及特点。
肖邦一生中总共创作了27首钢琴练习曲,这些练习曲都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的反映出作曲家的思想感情,渗透了爱国主义和对祖国沦亡的悲痛感受,同时又使新型技术得到训练,
开此类练习曲之先河。肖邦的这些作品除了具有演奏技巧上的练习作用之外,在旋律、和声、节奏以及情绪表达方面也各具特,因此每一首都堪称钢琴练习曲宝库中的精品,具备很高的艺术价值。正因为如此,他的这些作品常常拿到音乐会上去演奏,因此,肖邦是第一位音乐会练习曲创作的作曲家。代表作品有:E大调练习曲《离别》《作品10之3》c小调练习曲《革命》(作品10之12)
(2)李斯特的钢琴练习曲创作
正和肖邦的著名练习曲一样,李斯特钢琴音乐中创作了大量的练习曲,这些作品也成为后世钢琴演奏家们炫技的最佳选择。李斯特的钢琴练习曲包括《12首超级技巧练习曲》1926—1852年、《六首帕格尼尼大练习曲》(1838年前)《三首音乐会练习曲》(1848年)及《2首音乐会练习曲》(1861年 )等。与肖邦练习曲不同的是李斯特的练习曲更有  富有激情,描绘性也较突出,因此标题性的作品更多,这也是其浪漫主义音乐特征的体现。
3、简述肖邦的奏鸣曲作品
  肖邦的《奏鸣曲》作品总共有三首,其中第一首(C小调,作品第4号),作于1928年:
中秋国庆同一天祝福话语
第二首(降b小调,作品35号),作于1839年;第三首(b小调,作品58号),作于1844年,经常被演奏的是降b小调和b小调两首,这两部作品皆产生在他创作的中晚期,因此从形式到内容上都是他成熟的创作,在他的做作品中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乐曲结构上,肖邦的奏鸣曲除在第一乐章中保留了奏鸣曲式,其他的三个乐章都做了改动。原有二乐章与谐虐曲的三乐章调换了一下,第四乐章并不是全区的总结,而是全区的尾声。
  《降b小调奏鸣曲》(作品35号)完成于1839年。乐曲分四个乐章,是肖邦创作中的代表性作品之一,第二主题情绪略微平静,但保留了不稳定的情绪,第二乐章是快速的谐虐曲,在延续第一乐章快速奔跑的音乐性格,更加强调音乐中紧张的气氛;第三乐章是著名的《葬礼进行曲》,是一个集悲剧、戏剧性为一体的乐章,是整个作品的核心乐章。因此有人呢称这部作品为“葬礼奏鸣曲”,并常常拿出来单独演奏。最后一乐章极为别致,没有和声,是双手相距八度奏同音的疾速音流。
    《b小调奏鸣曲》写于11844年,同样也是肖邦最宏伟的作品之一,不同的是明朗与抒情的彩浓一些,而戏剧性的对比和冲突同样存在。第一乐章第一主题本身,就包含着潇洒、敏捷、刚毅、有力等的性格;第二主题是柔美如歌的,第二乐章是优雅轻快的谐虐曲;
第三乐章是很慢的慢板,歌唱性的主题明朗庄重、庄严肃穆,仿佛是作者漫步沉思的情景;中间还插入了一段幽静梦幻的音乐;第四乐章以轻快的快板冲破前两个乐章的意境,音乐变得异常猛烈和激动,而且反映了作者坚韧不拔的决心和必胜信心。
4、简述德国19世纪浪漫钢琴抒情小品创作
(1)舒伯特的《即兴曲》
    舒伯特一生共创作了两套即兴曲,共八首作品,它们是作品90好(D899)中的四首和作品142好(D、935)中的四首。两部作品都创作与1827年至1828年间,是其成熟钢琴的标志。舒伯特凭借着对钢琴音、技巧的着迷和对自我情感的放任,在这些即兴中得到充分发挥。每一首即兴曲既像是一幅小巧迷人的风俗画,又像是诗人内心世界随意而精制的独白。这些即兴曲已成为了后世作曲家写作抒情钢琴“小品“的楷模。
北京什么地方好玩    (2)舒伯特的《音乐瞬间》
    音乐瞬间是舒伯特首创的浪漫首创的烂漫主义风格小品体裁。他主要表现作者一对一的某种内心感受或生活情趣,常常作为艺术沙龙上的即席创作。这种体裁乐思比较单纯,形
男儿志歌词式短小精炼,音乐形象生动活泼,具有抒情性。舒伯特一共写了六首《音乐瞬间》,这套作品与他最有名的两套即兴曲创作于同一年,即在格拉茨之旅归来后的1827年,后被全部有名的两套即兴曲创作于同一年,即在格拉茨之旅归来后的1827年,后被全部收在作品94好。其中流行最广的是和即兴性的特点的是第三首《f小调音乐的瞬间》。
    (3)门德尔松的《无词歌.》
《无词歌.》是门德尔松首创的钢琴小品体裁,它实际上是由歌曲化的旋律加上简易的伴奏而组成的小型乐曲,这种方法为的是使旋律能在一定音形的班组下表露无遗。当然无词歌的旋律不一定非得像歌曲一般,被限制在一定的音域之内,是可以稍稍宽广一些。门德尔松认为音乐与语言相比,音乐表达思想是明确无误的,而语言是模糊不清的,所以,他的《无词歌》,虽然没有歌词的歌,但在他看来音乐表达的意思比有歌词还要明白。
      门德尔松一生总共创作了四十九首无词歌,大约创作于1830至1845年间,分八集出版,每集中有留守乐曲,它们是:作品19、30、38、53、62、67、83、102号,最后一首作品109号是他去世后发现的遗作,这些无词歌原本大多数没有标题,只有少数几首带标题作品。在此后的流传过程中,有许多为她们加上有趣的标题,使这些乐曲成为有标题的
无词歌。
      (4)舒曼的《狂欢节》
《狂欢节》作品9号,作于1834至1835年。这是舒曼这类作品中最开始成熟的作品,其中包括21首带有标题的小曲。作者将这些乐曲设计为一个狂欢节的舞会,每一首小曲都围绕着这个舞会。如有的是形容来参加舞会的各人等;有的是舞会中的音乐;还有的是描绘舞会中的情景的,整部套曲表现了舒曼的“反对墨守成规和浮华庸俗,提倡胸怀热忱和奋发有为”的思想。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