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钢琴改编曲研究(1949—2009)
一、当代中国钢琴改编曲的发展历程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众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生活。同时,党对国家的音乐教育事业也十分重视,倡导“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指导思想。大批的文艺工作者满怀热忱地创作出大量类型丰富、紧跟时代发展、歌颂中国的作品,这些作品充满了胜利的喜悦和创作的激情。中国钢琴改编曲的创作也进入了初步繁荣阶段,其既保留了原有的民族化旋律线条,又借鉴钢琴弹奏技法与西方和声创作手法,大胆探索出中国钢琴音乐发展的新方向,为今后中国钢琴改编曲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也为大力发展中国的钢琴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1]。
代表作品有江文也的《乡土节令诗》,马思聪的《舞曲三首》,桑桐的《内蒙古民歌主题小曲七首》,汪立三的《兰花花》,陈培勋的《卖杂货》《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旱天雷》,廖胜京的《火把节之夜》,丁善德的《第一新疆舞曲》《快乐的节日》组曲、《第二新疆舞曲》《新疆舞》《托卡塔(喜报)》;蒋祖馨的《庙会》组曲,杜鸣心的《练习曲》《变奏曲》,朱践耳的《序曲第二号——流水》《思凡》等。美文摘抄200字
(二)20世纪六七十年代
在这一时期,“钢琴改编曲”是中国钢琴曲创作的唯一形式。中国几千年历史传承下来的乐器成百上千,其音更是丰富多彩。作曲家合理利用钢琴这种西方乐器的精巧表现手法和特性,将一些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歌曲成功地改编成钢琴曲,既体现出地道浓郁的中国民族风格,又充分表明钢琴这件西方乐器可以表现出“中国风味”的音乐,其艺术创作前景光明,潜力无限,充满了艺术的生命力,也为以后创作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民族钢琴音乐作品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1968年,青年钢琴家殷承宗在一些歌唱家的支持下,把京剧曲调和钢琴手法结合起来,写出了几首京剧唱腔的钢琴小曲,他创作的钢琴伴唱样板戏《红灯记》,一经推出就深受大众喜爱。1969年,殷承宗和刘庄、储望华、石叔诚、盛
礼洪等人集体改编了钢琴协奏曲《黄河》。殷承宗担任独奏,李德伦指挥中央乐团于1970年在北京首
演,获得极高赞誉。这两部改编作品是这一时期中国钢琴改编曲的代表。
(三)新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钢琴音乐创作进入了新阶段。随着政策的宽松、经济的发展、中外交流的频繁,多元文化和艺术品种不断涌现,激发了作曲家内心的创作激情。歌剧、舞剧、音乐剧、交响乐、流行音乐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也为其创作拓展了思维。钢琴改编曲的创作必然被其他形式的创作分流,从“移植”向原创转变,作品数量逐渐减少,但质量较高。这些作品的创作题材、风格更加大胆,注重戏剧化。在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出现了现代的和声音响,变奏手法也更丰富,逐渐融入中国钢琴音乐广阔的创作天地中来。
代表作品有储望华的《刘海砍樵》《太阳出来喜洋洋》,石夫的《第二新疆组曲》《第三新疆组曲》《娃哈哈变奏曲》,倪洪进的《云南儿歌两首》、崔世光的《刘天华即兴曲三首》,陈其钢的《京剧瞬间》、张朝的《中国旋律》《我的祖国》《义勇军进行曲》,谭盾的《看戏》,王建中的《渔舟唱晚》,庄壮的《跑龙灯》,徐振民的《夜深沉》等。
二、中国钢琴改编曲的价值与展望
(一)艺术价值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中国民族音乐既包括随时间沉淀下来的传统音乐,也包括随着音乐和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新的民族音乐。这些作品在保留传统音乐元素、民间音调的基础上,加入西方作曲技法,符合现代听众的审美习惯,但民族音乐的神韵和特同样保留了下来。中国的民族音乐在时代的发展中要进行历史传承,也需要创新,这样才有永恒的艺术生命力。
摇一摇不能用中国的钢琴改编曲不仅保留了本民族的音乐传统、音乐特,在作曲技法也比原曲更胜一筹。其改编的过程更具创造力,在艺术水平、教育内容、文化传播、中西方音乐比较、作曲技法研究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在不久的将来,
下转第138页
为擅长,学生可以先将听到的旋律用首调记录下来,确定调号后移调到该调号中去。需要注意的是调号的确定,可以将旋律的主音或者最后一个音、开头的音与标准音进行比较,确定主音的具体音高即调号。在旋律听辨中往往会有转调或者离调,学生遇到这种情况就会失去判断力,这时,学生需要将入调的部分明确听出,对于听辨调性不明确的部分,需要将每个音的音程距离确定下来,利用音程距离一个接一个
地将乐句中的音推导出来。
图1 谱例 1
如图1所示,谱例1旋律中,第一小节的e ¹♭e ¹ d ¹是过渡性质的,学生在听辨后会在脑海里产生la ♯sol sol的感觉,第二小节的b ¹ ♯a ¹ b ¹,第三小节的e ¹ f ¹ ♯f ¹都属于过渡性质的音,最后一小节的♯c ¹就出现了转调,学生首先要意识到该处出现了转调,接着需要听辨出♯c ¹之后的首调旋律,再将♯c ¹这个音的首调音与前面已确定的♯f ¹做推算,推算出♯c ¹这一固定音高,并继续推算出该转调旋律的具体音高。床上用品十大品牌排名
双声部旋律对于相对音高听觉学生而言,无法同时纵向听辨上下声部的音,于是学生可从两个声部的横向听辨开始,同样利用首调记录各个声部的旋律,最后移调到正确的调号中,需要注意的是两个声部的旋律听辨要清晰,避免出现低声部的某个或者某几个音听辨在了高声部旋律中,出现转调过渡部分或者离调部分听辨方式同单声部旋律听辨。
结  语
练耳的训练是长期的、艰苦的过程,音程训练是这一过程中首要的、最重要的环节。相对音高的学生往往认为自己没有绝对音高听觉,练耳无法进行。练耳训练的第一步就要打破此观念,树立学生的信
心。相对音高听觉学生要充分利用擅长的彩感、调式感、距离感牢牢把握音程,然后向和弦和旋律延伸,多听、多唱音乐作品,以形成构唱的习惯,这样练耳能力将会不断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 赵易山.视唱练耳[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
[2] 刘咏莲.有关两种唱名法对“绝对音高感”和“相对音高感”的培
养问题[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2):140-141.李字组词
武侠 小说
作者简介:汪山山(1997),女,安徽六安人,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视唱练耳。   
这些作品也会作为中国的民族钢琴音乐继续传承下去。
(二)未来展望
虽然目前中国的钢琴音乐创作不再局限于改编曲这一种形式,钢琴改编曲的创作数量减少,但钢琴改编曲这种形式不会消失,而是转向教学、演出和教材研究等方向。
作为教学内容,这些作品中共鸣的旋律可以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听觉,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进而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同时,这些作品中出现的五声音调和模仿民族乐器的特殊弹奏法,对双手各个手指的独立性、灵活性要求更高,指法习惯也不同于西方乐曲。
作为表演内容,这些作品中经典的旋律较易被本国观众接受,使其产生情感共鸣,也会吸引外国听众了解、学习中国的音乐和文化,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沟通。在演出市场和网络传媒日渐成熟和完善的今天,钢琴家们有责任,也有途径把优秀的中国钢琴改编曲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熟知,发挥文化传播作用。
作为学习教材,但昭义的《中国儿童钢琴曲选》中收集了较简单易学的中国钢琴改编曲。类似的还有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钢琴基础教程》和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儿童钢琴教程》,但运用并不普遍,曲目也较简单。在作曲技法、素材积累都相对丰富成熟的当下,作曲家从上千首不同音乐类型、不同风格元素的曲目中选择出合适的曲目改编
成钢琴曲以供学习者学习和了解中国现代音乐创作风格,未尝不是一种可行的尝试。
结  语
当代中国的钢琴改编曲发展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到新时期,经历了初始、发展、繁荣、退潮的
不同历史阶段。作曲家在单线条的旋律基础上,充分挖掘和声、织体、对位、曲式结构等写作手法,把中西方音乐语言巧妙融合在一起,创作了许多极具审美价值和艺术品位的优秀作品,促进了钢琴音乐在中国的发展,探索出钢琴音乐民族化的途径,也推动了中国原创钢琴作品的创作和民族音乐在国内外的传播,为全世界提供了了解中国文化、中国音乐的平台,展现了我国的文化自信,进一步提升了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汪毓和.中国现代音乐史纲[M].北京:华文出版社,199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课题“当代中国钢琴改编曲研究(1949—2009)”(项目编号: 2019SJA182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杨羽(1989),女,江苏扬州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钢琴演奏与教学。
上接第136页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