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禹锡事件
结局惨淡的韩剧:黄禹锡作伪案
2005年底,科学界披露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件:韩国最高科学家、“克隆之父”黄禹锡的论文被揭发作假。韩国首尔大学就此组成调查委员会,并于2006年1月10日公布“黄禹锡事件”最终调查结果,证实黄禹锡及其科研小组除成功培育出全球首条克隆狗外,其余科研成果均系。这场由黄禹锡担当主角的过程炽烈的韩剧,收获的竟是惨淡的结尾。
一、从贫困学生到“民族英雄”
1953年,黄禹锡出生在韩国中清南道一个村庄,家境贫苦,5岁时父亲病逝,家里还有因中风而卧床15年的爷爷。为了养耿直的意思活6个孩子,母亲替邻居喂养牛,艰难度日。黄禹锡小时候帮母亲照料生病的牛,对牛产生兴趣,立志成为一名兽医。黄禹锡小学时成绩优秀,中学时非常用功,每晚只睡4小时。1972年,他考入汉城国立大学兽医药学院1982年,29岁的黄禹锡获得兽医专业博士学位。很不巧,黄取得博士学位前一年,导师突发心脏病去世,实验室被关闭,黄在汉城国立大学谋取教职的打算遭受挫折,只好到其他学校去当客座讲师。在韩国,客座讲师相当于自由职业,以课酬来谋生黄禹锡并没放弃自己的专业,他卖掉惟一财产——52.8平方米的小户型公寓,到乡下建了一个试验农场,从事用
人工授精方法培育牛的研究。
1985年,他得到去日本北海道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的机会。在北海道大学,他接触到了当时国际科学界克隆领域知名的科学家和一批青年才俊。这些人身上的蓬勃朝气感染了黄禹锡,也使他意识到,克隆已是生物技术的前端。日本的访学成为黄禹锡科研生涯的转捩点,他开始集中精力于克隆研究。1987年,黄禹锡回到首尔大学任教授,正式开始克隆研究。
在其后的十几年间,黄禹锡的事业一帆风顺,他带领科研小组取得累累成果:1993年,黄禹锡在韩国成功首推试管牛;1995年培育“超级奶牛”成功;1999年在世界上首次培育体细胞克隆牛;2002年克隆出了猪;2003年又首次在世界上培育出抗疯牛病牛ps给图片加水印 2004年,黄禹锡为什么2020年的星期六这么诡异在全世界率先成功从克隆胚胎中提取出干细胞;去年,他又先后声称复制出与捐献者基因完全吻合的胚胎干细胞,成功培育出世界上首只克隆狗“斯纳皮”。
黄禹锡的出成就,获得了极高的国际声誉。美国《时代》杂志评出2005年度最重大发明,“斯纳皮”荣登榜首。10月,世界国际干细胞研究中心在首尔成立,黄禹锡当选为所长。美国《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今日美国报》等给黄禹锡加上了干细胞研究
大王之美誉。美国著名科学杂志《科学美国人》将他评选为“年度科研领袖人物”。
黄禹锡在取得学术界赞誉的同时,其研究也得到了韩国政府的巨大支持,去年一年就为他提供了2650万美元的政府拨款。他直接领导45名同事,而整个研究团队则拥有183位科学家。他实验室所在的85号楼,目前正在扩建。20056月,韩国最高科学家委员会会议全票通过,黄禹锡当选为韩国首位最高科学家韩国外交通商部专门为他派出一名外交官,协助他处理国际事务。2005年10月,韩国还专门为他的克隆研究建立了一个国家研究中心并由卢武铉总统为其举行启动仪式。韩国政府有关人员透露,韩国政府当年5月还曾经试图为他争取诺贝尔奖。2月,韩国当局特别发行了一套邮票向黄禹锡致敬韩国大韩航空公司还为他提供10年免费机票,并称呼他为“国家的财富”。
黄禹锡成为韩国的民族英雄,韩国民众以他为自豪。在克隆实验室门外,大把的兰花花束排成了行,那是同胞献给他的谢礼。
二、东窗事发
就在黄禹锡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却出现了质疑的声音,形势急转直下。
2005年11月13日,黄禹锡的合作伙伴、美国匹兹堡大学干细胞专家杰拉尔德·夏腾博士宣布停止与黄禹锡合作,原因是黄禹锡的研究小组涉嫌用“不道德”手段获取人类卵子;
11月21日,黄禹锡的合作者、韩国首尔米兹梅迪医院的生殖学专家卢圣一召开新闻发布会,承认他提取并交给黄禹锡用作研究的卵子是付费获取的;
11月24日,黄禹锡在新闻发布会上承认,一年前用于干细胞研究的卵细胞廉颇与蔺相如确实来源于付费的捐赠者和自己研究小组的两位年轻女性研究人员,他还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辞去研究工作以外的一切职务;
11月底,韩国文化广播公司(MBC)电视台播出了调查类节目《PD手册》,以一系列DNA检测结果为依据,质疑黄禹锡的研究成果,称其中一些培育出来的胚胎干细胞与患者基因不吻合。
12月4日,韩国科学家在网站上张贴一封匿名信,指出黄禹锡的干细胞研究论文中的图片有问题;
12月12日,夏腾致信《科学》杂志称,该论文中有些部分是编造的,要求将自己从论文的
作者名单中撤消;
12月13日,首尔国立大学宣布成立专门委员会调查此事;
12月15日,卢圣一在韩国文化广播公司电视台上指出:黄禹锡当天向他承认在培养的11个人类胚胎干细胞中伪造了数据发表于《科学》杂志上的论文存在虚假成分。
12月15日,首尔国立大学教授Wang Jae Lee对《韩国先驱报》说:“黄的研究小组承认他们所创建的干细胞系其实并不存在……今天是韩国科学界最耻辱的一天”;
12月16日,黄禹锡和夏腾致电《科学》杂志编辑部,要求撤消其2005年的干细胞研究论文;《科学》杂志发表正式声明,同意撤消2005年的干细胞研究论文。
12月16日,黄禹锡在首尔国立大学召开新闻发布会,断然否认伪造数据指控,捍卫自己研究的有效性,要求权威机构调查;
12月16日,首尔国立大学宣布重新成立新的专门调查小组,并承诺与匹兹堡大学合作;
12月23日 韩国首尔大学调查小组发表初步调查结果,黄禹锡2005年《科学》杂志发表的
论文存在蓄意行为将进一步开展对其2004年论文和克隆狗论文的调查。法新社评论称,23日公布的调查结果是最严重的证据,将黄禹锡这名一度的韩国民族英雄变成了耻辱的者。
2006年1月10日,韩国首尔大学调查委员会公布“黄禹锡事件”最终调查结果,证实黄禹锡及其科研小组除成功培育出全球首条克隆狗外,其余科研成果均系。调查报告再次证实了黄禹锡研究小组2005年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论文完全属于,将两个干细胞系夸大为11个干细胞系,并且这两个胚胎干细胞也并非体细胞克隆干细胞,而是受精卵胚胎干细胞。
同日,韩国检察机关提出,将对黄禹锡事件展开正式调查,一旦发现违法行为,检察机关将对黄禹锡等人提出指控。
1月11日,韩国政府决定取消黄禹锡“韩国最高科学家”称号,并免去他担任的一切公职。
三、学术灾祸的后果
黄禹锡及其研究小组培养的11个人类胚胎干细胞中伪造数据,严重地违反了科学家必须
遵守的诚信原则,严重侵犯了人类的尊严,给国际科学界、韩国人民和韩国科学、经济以及社会进步造成了无可估量的影响
首先,他使自己的诚信破产,在被首尔大学开革后,黄禹锡象科学界的其他作伪者一样,很难有机会再回到正规的科研机构中去;没有哪个有信誉的机构会雇用这种有前科的人。尽管以前支持黄禹锡的民间非学术人士有可能会资助他继续研究,比如韩国某僧人就筹措巨款,欲资助黄禹锡继续从事干细胞研究,但以后恐怕很难再有人对他的“研究成果”有信心:学术期刊还敢发表他的成果吗?他还有资格交加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吗?还能组织起一支知识结构合理的研究队伍吗?
其次,依靠“黄禹锡”品牌建立起来的韩国基因研究领域信誉扫地。之前,由于黄禹锡的出成果,韩国在基因克隆领域处于世界领先位置,并从限制克隆研究的国家,吸引大量一流科学家。韩国还在今年特别成立了世界干细胞银行,而该机构的前负责人就是黄禹锡。黄禹锡事件将使韩国的干细胞研究面临崩溃。这一事件还殃及韩国的其他科学领域,有韩国科学家担心,他们将来的实验结果在国际上会受到此事的牵连,遭遇信任危机。血液学、内科医学和肿瘤医学专家,美国加州大学尔文分校的韩裔教授,Jae C . Chang在12
月21日出版的《韩国先驱报》上发表署名文章,认为国际科学界将重新审判韩国科学界的正直和诚实性。而且,无论黄禹锡如何为小组的不端行为承认错误、道歉和解释,也无法改变他侵犯人类尊的事实。不仅如此,外界分析说,韩国经济、文化、科研,甚至韩国在国际上的整体形象都将大打折扣
“黄禹锡事件”对整个新兴的干细胞研究领域是一个沉重打击平安保险保单查询。干细胞研究的进展为传统方法难以治愈的各种疾病患者提供可能的疗法许多专家看好的富有潜力的生物技术产业“黄禹锡事件”披露后,可能直接影响世界各国政府与公众对干细胞研究的态度。韩国,黄禹锡事件让上下一片压抑,连高技术产业相关的股票都大幅度跌落。
另据报道,美国著名克隆专家罗伯特·兰萨博士当地时间22日在接受韩联社电话采访时表示,黄禹锡事件不仅给国际干细胞研究者造成了不良影响,甚至是给整个国际科学界造成坏影响。由于黄禹锡教授一个人,把毕生精力都献给科研事业的科学家都可能遭到质疑。用中国话说就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三、黄禹锡事件揭示出的伦理问题
黄禹锡事件涉及到颇具争议的科技伦理问题。
“卵子风波”始于2004年2月。当时,黄禹锡领导的研究小组《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称,该研究小组率先在世界上仅凭人体细胞和卵子,成功培育出了人体胚胎干细胞。这一消息令世界科学界震惊,同时也引发了一场“伦理之争”,即研究小组在获取用于胚胎干细胞研究搜狐视频怎么下载卵子,是否存在道德和法律问题。
争论的焦点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研究小组中是否如传闻所言有两名女研究人员捐献了自己的卵子用于实验,如果是,那么这种捐献是否是出于某种压力。二是捐卵者是否收受了补偿金,如果是,则否违反2005年1月1日生效的韩国生物伦理法。
很多科学家都认识到,可为人类带来福音的生命科学发展时常与规范人类行为的伦理道德发生冲突。生命科学研究的主体与客体与生命有关因此相关研究必须要遵守一定的伦理规范,否则有可能会适得其反,产生危害社会结果。鉴于此,科学家和国际社会制定了一系列生命科学界必需遵守的基本准则。1964年6月制定的《赫尔辛基宣言》就是其一,该宣言对有关科学研究中的伦理道德做出了许多详尽的规定。科学家应该保证自身独立于研究项目之外,且没有受到强迫。国际研究伦理认为,临床试验或研究中,可能从研究中获得职务利益的相关研究者,不能做出提供卵子的行为。根据科研伦理准则,卵
子捐赠者和研究人员必须保持一定距离。而培育干细胞需要妇女的卵子,但卵子应当由妇女无偿捐赠,不应成为商业交易,不能具有任何金钱彩。
反观黄禹锡所率研究组的研究过程,确有与《赫尔辛基宣言》规定相迕之处:一是黄禹锡的两名属员提供了卵子;二是韩国米兹梅迪医院在为黄禹锡研究组采集卵子后,向被采集妇女每人提供了150万韩元(约合1.2万元人民币)酬金。这两项都相悖于国际通行的禁止谋取职业利益的科学伦理准则。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