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两会”热议的⼗⼤能源关键词
2022年全国两会已落下帷幕。政府⼯作报告涉及国民经济诸多领域,报告的定调代表政府⼯作重⼼和⽅向。其中,10余次提到能源电⼒领域,千余字涉及能源相关内容。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亦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2022年是“⼗四
到能源电⼒领域,千余字涉及能源相关内容。
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年。站在这⼀重要历史节点,能源领域以及各相关⾏业领域的代表委员扎实履职尽责,为能源发展
贡献了真知灼见。
在两会期间,多个攸关能源⾏业发展战略的问题不断被各个⾏业的两会代表和委员们提及,话题持续发酵,热度不断升温。其
⽬标仍稳居两会能源领域话题榜⾸。乡村振兴、清洁取暖、低碳交通等也成功挤⼊两会热搜词排⾏榜。⼀起来中,“双碳”⽬标仍稳居两会能源领域话题榜⾸。
回顾今年“两会”期间那些被热议的能源话题。
“双碳”⽬标
去年两会上,“双碳”⽬标⾸次被写⼊政府⼯作报告,并稳居两会能源领域的“C位”话题,今年两会“双碳”⽬标依然是代表委员们
讨论的“热词”,⽽今年的聚焦点则是其实施路径。
落实碳达峰⾏动⽅
政府⼯作报告中⽤“先⽴后破、通盘谋划”⼋个字,道出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作的关键。明确提出,
落实碳达峰⾏动⽅
案,推动能源⾰命,确保能源供应,⽴⾜资源禀赋,坚持先⽴后破、通盘谋划,推进能源低碳转型。
点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程院院⼠刘中民建议,选择典型地区优先开展“双碳”综合⽰范区建设,为全国同类型区域提供可
操作、可复制、可推⼴的解决⽅案,以点带⾯,推动同类型区域绿⾊低碳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风科技董事长武钢认为,实现“双碳”⽬标有两个重要⼿段:⼀是节能减排,⼆是绿电替代。但当前绿电消费
的碳减排贡献并未体现在碳排放核算中,建议国家尽快建⽴碳账户体系,在碳账户建⽴标准和规则设计过程中,纳⼊绿电扣减
碳排放量政策细则,衔接绿电消费和“双碳”达标两⼤政策体系,实现绿电消费量和降碳贡献计算统⼀科学管理。
乡村振兴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细看今年政府⼯作报告,乡村振兴和民⽣保障相关内容不仅出现在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
向中,也是2022年政府⼯作任务之⼀。
重点推进农村能源转型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进⼀点评:国家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章建华表⽰,2022年,国家能源局将重点推进农村能源转型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进⼀步完善农村能源基础设施
杨受成范冰冰步完善农村能源基础设施,提升农村地区⽤能质量和⽤能⽔平,推动新能源成为农村地区的⽀柱产业,为乡村振兴提供有⼒
⽀撑。
全国政协委员、⾦风科技董事长武钢认为,风能是“取之不尽、⽤之不竭”的绿⾊能源,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具备发展风电的条
件,通过风电下乡既能把资源优势转化为集体收⼊,⼜能促进“双碳”⽬标下农村能源结构转型提速,同时促进⽣态⽂明建设,
⾛出⼀条富美乡村的发展之路。
从今年两会涉及“三农”⼯作的议案提案看,全⾯推进乡村振兴要做强乡村产业、增强发展后劲,是许多代表委员的共识。多位
代表委员指出,作为扶贫攻坚的重要内容,光伏扶贫充分利⽤贫困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优势,推动绿⾊发展和扶贫开发有机
结合,具有显著的产业带动作⽤和社会⽰范效应。
清洁取暖
清洁取暖事关蓝天⽩云、百姓冷暖,是影响数亿⼈的民⽣、民⼼⼯程。在今年的政府⼯作报告中,清洁取暖⼯作依然占有重要
清洁取暖改造有了更清晰的时间表、路线图。
有关教师节的歌曲位置,且清洁取暖改造有了更清晰的时间表、路线图。
点评:近⼏年,清洁取暖问题多次被写⼊报告。多位代表委员⼀致表⽰,北⽅地区清洁取暖率逐年提升,运⾏更加平稳,为增
强众获得感和打赢蓝天保卫战作出了重要贡献,“完成‘70%’的⽬标基础扎实、信⼼⼗⾜。”
因地制但同时,由于⼴⼤农村⽤户分散、点多⾯⼴,不同地区的能源禀赋、⽓候条件、经济实⼒等存在显著差异,因此需要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清洁取暖⽅式,并切实降低清洁取暖成本,保障众“⽤得上、⽤得起、⽤得好”。唯有如此,清洁取暖⼯程宜选择合适的清洁取暖⽅式,并切实降低清洁取暖成本
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全国⼈⼤代表、九洲集团董事长李寅表⽰,县域、农村供暖⼀直是难题,县域、农村地区采⽤⽣物质能供暖可就地取材,利⽤秸秆、畜禽粪污和有机⽣活垃圾,以产业化项⽬为依托,通过⽣物质热电联产、厌氧发酵⽣产沼⽓及⽣物天然⽓,可以很好地解决县域、农村清洁供暖难题。建议积极给予⽣物质能政策扶持,尽快解决⽣物质发电项⽬补贴拖⽋问题。
上海高考时间2022具体时间表绿⾊⾦融
⾃2021年政府⼯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施⾦融⽀持绿⾊低碳发展专项政策,设⽴碳减排⽀持⼯具后,绿⾊⾦融发展驶⼊快车道。
2022年这⼀趋势仍在延续,今年1⽉绿⾊债券发⾏量达到了去年同期4倍,碳减排⽀持⼯具资⾦密集落地,绿⾊⾦融“多点开花”。
点评:绿⾊⾦融为可再⽣能源⾏业发展、实现
绿⾊⾦融为可再⽣能源⾏业发展、实现“双碳”⽬标提供重要资⾦⽀持保障,是实现国家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路径。
全国政协委员、⾦风科技董事长武钢建议,倡导⼈⾏、银保监会进⼀步完善绿⾊信贷的政策体系及评价标准,出台绿⾊信贷的监管激励措施,包括降低绿⾊资产风险权重;降低再贷款利率、延长贷款期限;规定绿⾊贷款投⼊⽐例并逐年提升;提⾼补贴确权贷款⽤途灵活性等。
全国政协委员、东亚银⾏联席⾏政总裁李民斌认为,需要加快推进绿⾊⾦融标准体系的统⼀化,从⽽更有效引导绿⾊投向。同时明确国家标准和地⽅标准关系,避免造成混乱。同时还建议,拓展碳市场覆盖⾏业范围和丰富交易产品,尽快有序将钢铁、化⼯、⽔泥等重点排放源⾏业纳⼊全国碳市场,并
适时允许机构投资者和个⼈投资者进⼊。
低碳交通
作为我国第三⼤温室⽓体排放源,交通运输业占⽐达28%,因此交通运输业的脱碳减排以及低碳交通也成为今年两会提案的⼀⼤关注点。
⼈⼯智能和联⽹服务等新技术催⽣出了新的低碳⾼效出⾏⽅式,如拼车平台、智能公交⽅案、共享汽车等,智能交通调度减少在提升道路利⽤率的同时,有效减少出⾏碳排放。
了拥堵和道路事故,这些都会在提升道路利⽤率的同时,有效减少出⾏碳排放。
此外,实现双碳⽬标,需要全社会各⾏业共同努⼒,必须着眼于优化⼤交通系统,包括⼤⼒发展公转铁
着眼于优化⼤交通系统,包括⼤⼒发展公转铁/⽔、城际间轨道交通和机动车电动化等。
点评:全国政协委员、百度董事长兼⾸席执⾏官李彦宏认为,智能交通为缓解交通运输碳排放提供了新的有效路径,车的电动化和智能化、路的⽹联化、⾏的共享化是核⼼着⼒点。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统计,⽆⼈驾驶和运营、智能信控、智慧停车、MaaS⼀站式出⾏服务等智能交通技术对节能减排贡献度均超过40%。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交通⼤学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通信⽅向⾸席教授钟章队认为,应尽快制定⾼速铁路、重载铁路、普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体化发展的新基建指导意见。
碳交易市场
“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被2022年政府⼯作报告列为,过去⼀年在加强⽣态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成绩之⼀。淇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同时,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作的意见》要求,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标要坚持双轮驱动,需政府和市场同时发⼒。
点评:从政策执⾏层⾯来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于2021年7⽉16⽇正式上线;监管部门开展相关督察考核⼯作,确保碳排放权交易和相关节能减排措施的落实;重点⾏业、重点企业也在积极探索,有望形成⼀批可复制、可推⼴的有效模式,以实现全国层⾯的“双碳”⽬标。
全国政协委员、德勤中国副⾸席执⾏官蒋颖建议,在碳交易市场建设过程中可纳⼊更多具有良好公信⼒和国际影响⼒的碳市场服务机构:⼀是完善碳市场核查机构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核查机构的监督和把控;⼆是更⼴泛的纳⼊有公信⼒和专业能⼒的核查机构,提升数据质量,助⼒全国碳市场建设;
三是通过有国际影响⼒的国际CCER第三⽅审定与核证机构,推动中国与国际碳市场机制的接轨。
风光⼤基地
当导演时的赵薇
推进⼤型风光电基地及其配套调节性电源今年两会⼯作报告中提出要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作,落实碳达峰⾏动⽅案。推进⼤型风光电基地及其配套调节性电源规划建设,提升电⽹对可再⽣能源发电的消纳能⼒。
点评:“⼗四五”期间,推动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已经成为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且近期,随着全国各地“⼗四五”能源发展规划的陆续出台,部分省市明确提出推进风电光伏⼤基地项⽬的建设。
近⽇,国家发展改⾰委主任何⽴峰在全国两会⾸场“部长通道”上指出,“我们在沙漠、⼽壁、荒漠规划建设4.5亿千⽡的⼤型风电光伏基地,这在我们国家历史上是最⼤规模的。”
管理公司培训全国⼈⼤代表、特变电⼯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新建议,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煤电清洁⾼效利⽤的新能源⼤基地建设。
零碳⼯业体系
不仅能源⽣产彻底转全球主要经济体在本世纪中实现碳中和的共识和⾏动,不仅推动了能源⾰命,更将开启⼀场⼯业⾰命。不仅能源⽣产彻底转向零碳的可再⽣能源,⽽且使⽤能源的交通、建筑、钢铁、化⼯等产业体系,将在技术路线和⽣产装备上发⽣重⼤的变⾰。
点评:在西部地区打造零碳产业园,培育绿⾊新⼯业体系,可解决新能源⽣产与消纳的错位问题,促进区域平衡发展和共同富裕,还有利于降低整个国民经济的运⾏成本,减少对国际化⽯能源的依赖,并提⾼中国产品突破未来碳关税壁垒的绿⾊竞争⼒。
全国⼈⼤代表、远景科技集团CEO张雷建议,⽀持零碳产业园技术和模式发展,全⾯推动零碳产业园落地;完善零碳产业园相关标准;加快把部分⾼能耗、⾼碳排放企业和产业向西部转移,⽤绿⾊电⼒⽀撑。
储能
随着新能源在电⼒系统中的占⽐越来越⼤,新能源出⼒⼤幅波动、功率平衡和运⾏控制难度极⼤、挤占常规电源空间、消纳与
储能被业内公认为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佳解决⽅案之安全⽭盾等问题也愈加突出。作为推动可再⽣能源发展的关键技术,储能被业内公认为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佳解决⽅案之⼀,并随着新⼀轮能源⾰命⽽成为今年两会热议话题。
但⼤部分地区配置⽐例点评:2019年以来,国内多省市陆续出台新能源配置储能政策,储能配置⽐例多在10%-20%之间,但⼤部分地区配置⽐例未经详细测算,⾼度相似的配置⽐例未充分考虑地⽅需求,在平价时代给新能源企业经营带来了极⼤压⼒。
未经详细测算,⾼度相似的配置⽐例未充分考虑地⽅需求
部分城市已投运电源侧储能长期处于闲置状态,造成储能配置严重浪费和不均
此外,由于缺乏独⽴储能市场地位,部分城市已投运电源侧储能长期处于闲置状态,造成储能配置严重浪费和不均
衡。部分企业为响应配置储能⽐例要求,投⼊⼤量品质较差的储能电池,造成劣币驱逐良币,为⾏业发展埋下安全隐患,导衡。
致新能源与储能发展双输。
基于此,全国政协委员、⾦风科技董事长武钢提出三点建议:⼀、调整储能配置政策,引导储能合理布局。建议地⽅能源主管部门避免当前“⼀⼑切”的储能配置⽅式,根据区域需求提出储能配置要求,引导储能合理布局和有序发展,促进新能源与储能和谐发展;⼆、扩⼤灵活性资源范畴,⿎励储能灵活配置模式。建议地⽅能源主管部门扩⼤灵活性资源布局范畴,因地制宜地⿎励储能灵活配置模式,改变当前普遍以电化学储能应⽤模式为主的配置要求;三、建⽴新能源配置储能市场机制。建议结合全国统⼀电⼒市场建设需求,由国家能源主管部门统⼀引导,建⽴适合于新能源配置储能的市场机制,⿎励共享储能模式,明确已配置的电源侧储能独⽴储能地位,科学评估储能配置规模和储能服务价值,改变当前储能作为纯粹成本投⼊⽽难以价值变现的现状。
氢能
氢能作为⼆次能源,在世界能源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也让氢能成为能源领域的“新宠”,并再次成为两会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点评:从2020年全国两会开始,就不断有声⾳呼吁国家出台氢能的顶层设计。今年两会前的2⽉24⽇和3⽉4⽇,国家能源局
呼吁尽快出台氢能顶层分别以回复政协提案的⽅式,披露了国家能源局会同发改委制定氢能产业规划。但从今年两会来看,呼吁尽快出台氢能顶层设计仍然是主流声⾳。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化董事长、党组书记马永⽣建议,⼀是加强氢能产业顶层设计,坚持“绿氢”(风、光、⽔、核)原则,依托氢能产业园和化⼯园区建设,重点围绕氢能交通、绿氢化⼯产业,引导绿氢制取、氢车应⽤、⽤能降碳、氢碳循环,超前加⼤⾼纯氢制备、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布局,有序推动煤、油、⽓等化⽯原料及燃料合理替代。
全国⼈⼤代表、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建议国家尽快制定出台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完善顶层设计,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进⼀步拓宽氢燃料电池⽰范应⽤的领域、⾏业和区域,提⾼⼯业副产氢利⽤率,多渠道拓宽氢源,以更⼤的⼒度⿎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解决“卡脖⼦”难题,推动产业转化。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