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八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八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0分)
1.  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主席会议2023312日上午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主持并讲话。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起的制度是(  )
A.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社会主义社会制度
2.  1949101日,在开国大典上,随着五星红旗的冉冉升起,乐队奏起《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想一想,礼炮齐鸣28响的寓意是(  )
简简单单爱A. 当时有28个民族参加了开国大典
B. 人民解放军有28个方阵经过天安门广场
C.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28
D. 28个团体参加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3.  六十多年前,作家魏巍发表过一篇充满激情。脍炙人口的文章--安全用电《谁是最可爱的人》,生动报道了在朝鲜战场上英勇作战。舍生忘死的(  )
A. 中国工农红    B. 八路军    C. 中国人民解放军    D. 中国人民志志愿军
4.  开着解放牌汽车,奔驰在武汉长江大桥上,这种情景会出现在(  )
A. “一五”计划完成时    B. 抗美援朝时期
C. 时期    D. 新中国成立时
5.  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1949-1956年处应该填写(  )
银行无抵押个人贷款
1894-1912年: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1927-1936年:十年对峙,渐趋合作
1949-1956年:
1978-2001年: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A. 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 民族独立,获得新生
C. 国共对峙,走向抗日    D. 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6.  在历史学习中,“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 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B. 1954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C.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D. 1976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长达十年之久的结束
7.  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下图为20世纪5060年代发行的部分人民币图案,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①国家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②实行民族团结的
③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④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8.  如图是某同学整理的课堂笔记。请你根据内容为其拟订一个最恰当的标题(  )
A.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国有企业改革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9.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  )
A. 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人民民主专政的宪法    B. 它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C. 它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订的    D. 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10.  如图的年代尺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其中④体现的历史阶段特征是(  )
A. 改革开放,继往开来    B. 探索建设,曲折发展
C. 政权巩固,社会过渡    D. “左“倾泛滥,国家内乱
11.  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出现了严重的“左”的错误,其主要标志是(  )
①高指标 ②瞎指挥 ③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④浮夸风  ⑤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哄女朋友的睡前故事  ⑥“共产”风。
A. ①②③④⑥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⑥    D. ①②③④⑤
12.  企业家柳传志回忆说:“过去报纸一登全是革命,全是斗争,全是社论。我第一次看到《人民日报》竟然登载如何养猪的报道,(感觉)气候真的要变了!”他是指当时(  )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方针确立    B. 农业合作化运动在全国范围开展
C. 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重大变化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
13.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该决议标志着(  )
A. 文化大革命结束
B. 中国共产党在政治路线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C. 改革开放开始
D. 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14.  1983,一位去南方打工的衡阳小伙子给家乡亲人的信中写道:“我来到的这座城市,曾是战争后被迫开放的第一批港口之一,现在则是改革开放中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国家的变化真大呀!”这个小伙子打工的城市是()
A. 上海    B. 广州    C. 海南    D. 厦门
15.  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某小组收集了传记《时代》、图片《凤阳农民打花鼓庆丰收》和歌谣“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该研究性主题应该是(  )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D.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6.  1978年以来,粮票、布票、油票等品种繁多的购物票证相继被取消。这些票证退出历史舞台的主要原因是(  )
A. 人们的购物方式发生了变化    B. 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
C. 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D. 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17.  1980年,我国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建立海南岛经济特区;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992年,开放内陆部分省会城市和沿江沿边城市;2001年,加入WTO2013年,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以上史实主要说明了我国(  )
A. 方差公式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B. 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C. 扩大开放融入世界    D. 城乡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
18.  如图是小杨在复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时绘制的年代尺,其中空白方框处应填写的内容依次是(  )
①理论
②科学发展观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③①②④    D. ①③②④
19.  词汇出现频率的高低能够反映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主题的变化。以下为1978-2019年中国各大报刊出现的高频词汇,其中最有可能属于2012-2019年的是(  )
A. 申请留学出国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一国两制”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11大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 和谐社会、“八荣八耻”、科学发展观
D. 中国梦、“一带一路”、新发展理念
20.  “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为此中国共产党确立了怎样的奋斗目标(  )
A. “四个全面”战略    B. “实现共产主义”    C. “两个一百年”    D. “三步走”战略
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0.0分)
21.  请仔细阅读图文,结合史实,回答问题。
材料一【动人的序曲】
材料二【图片见证】
图一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图二志愿军战士在前线一把炒面一把雪
图三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
图四朝鲜人民欢送志愿军回国
材料三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村的土地占有状况。
地主和富农
占农村人口不到10%
占土地70%-80%
贫农雇农和中农
占乡村人口90%
占土地20%-30%
(1) 材料一图片所示文件在当时起了怎样的作用?
(2) 材料二抗美援朝战争的目的是什么?“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有哪些代表人物?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什么精神?
(3) 为改变这种状况,中央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只有钢铁等基础工业发展了,机器制造业的原料增多了,轻工业的装备才能保证……同时,当时的国际环境也急需我们尽快建立强大的军事工业,以增强国防力量。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