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核酸!场所码!健康码!天津人的三年抗疫!
一个月前,谁能想到“非必要不”后面,能加上“核酸”二字呢?
12月2日,天津乘坐轨道交通、公交取消72小时核酸证明查验。紧接着,菜市场、商超、餐厅等也逐步取消72h核酸查验。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12月4日,购买退热、止咳、抗病毒、抗生素等“四类药品”无需登记。常态化核酸点位陆续恢复。
12月7日,国务院发布疫情防控新十条,随后地铁取消查验健康码。火车购票、乘车及进出站停止查验48小时核酸证明和健康码。天津滨海机场不再查验旅客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健康码,不再进行落地检。就医流程优化,设立急诊缓冲区,没有48h核酸的患者,也可以到急诊就诊。
12月8日,天津发布“津十条”,以落实国家优化疫情防控的十条措施:
滑动可看全部
一、科学精准划分风险区域。按楼栋、单元、楼层、住户划定高风险区,不得随意扩大到小区、社区和街道(乡镇)等区域。不得采取各种形式的临时封控。落实高风险区“快封快解”,连续5天没有新增感染者的高风险区,要及时解封,如封控后高风险区新增感染者为严格居家隔离人员,经评估排除家庭外社区传播风险,不影响高风险区解封时间。
二、持续优化核酸检测措施。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进一步缩小核酸检测范围、减少频次。根据防疫工作需要,可开展抗原检测。对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和高风险区人员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核酸检测,其他人员愿检尽检。常态化核酸检测点继续提供“愿检尽检”服务,出现混管阳性时,经单采单检确认阳性人员,排除密切接触者后,其他人员解除管控,原则上核酸检测结果出具前进行居家管理。
三、持续优化通行防控措施。除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托幼机构、中小学等特殊场所外,不要求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查验健康码,有查验要求的,相应主管部门要及时明确。重要机关、大型企业及一些特定场所应结合疫情形势,因时因势实施核酸检测查验、“模块化”管理、“点对点”通勤、“封闭管理”轮班制等防控措施。除高、低风险区外,不再对外省来返津人员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不再开展落地检和“三天两检”。
四、优化调整隔离管控方式。感染者要科学分类收治,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离,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收治。居家隔离期间加强健康监测,隔离第6、7天连续2次核酸检测Ct值≥35(界限值为40)解除隔离,病情加重的及时转发热门诊或定点医院。治愈出院、出舱的感染者,不再进行居家健康监测。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密切接触者采取5天居家隔离,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第5天核酸检测阴性后解除隔离。在第一入境点完成规范隔离管理的,按照境内人员跨地区流动政策执行。
第三套人民币收藏五、保障正常医疗秩序和基本医疗服务。加强医疗资源建设统筹,强化医疗救治床位储备,扩增救治资源,保障重症患者救治。科学实施分级诊疗策略,需住院的患者由定点救治医院“应收尽收”,需诊疗的患者由各级发热门诊“应治尽治”,无症状感染者等居家患者由基层医疗机构“应管尽管”。优化医疗机构内部管理,门诊、急诊设置应急诊疗区,抢救急危重症患者,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统筹、合理调度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力量,强化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在加强慢性病患者、老年人、儿童等重点人健康管理服务基础上,充分发挥“五包一”工作专班和区医疗保障专班作用,及时了解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诊疗需求,及时回应解决众就医问题。
六、加强重点人健康保障。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网底”和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的作用,摸清辖区内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慢阻肺、糖尿病、慢性肾病、肿瘤、免疫功能缺陷等疾病的老年人及其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建档立册,做好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及用药指导,为有需求人员提供抗原检测技术指导。加强对老年人合并基础病等特殊人员健康监测和医疗服务保障,推进实施分级分类管理。推动建立社区(村)与专门医疗机构的对接机制,为独居老人、未成年人、孕产妇、残疾人、慢性病患者等提供就医便利。强化对封控人员、患者和一线工作人员等的关心关爱和心理疏导。
七、加强众基本购药需求保障。药店要正常运营,不得随意关停。不得限制众线上线下购买退热、止咳、抗病毒、治感冒等非处方药物,购买“四类药”不再进行追访和核酸检测。
八、加快推进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聚焦提高60至79岁人接种率、加快提升80岁及以上人接种率。通过设立老年人绿通道、临时接种点、流动接种车等措施,优化接种服务。逐级开展接种禁忌判定的培训,指导医务人员科学判定接种禁忌。
教师节文案高级感九、进一步优化学校疫情防控。没有疫情的学校要开展正常的线下教学活动,校园内超市
、食堂、体育场馆、图书馆等要正常开放。有疫情的学校要精准划定风险区域,风险区域外仍要保证正常的教学、生活等秩序。
十、保障社会安全平稳运转。严禁以各种方式封堵消防通道、单元门、小区门,确保众看病就医、紧急避险等外出渠道通畅。非高风险区不得限制人员流动,不得停工、停产、停业。将医务人员、公安、交通物流、商超、保供、水电气暖等保障基本医疗服务和社会正常运转人员纳入“白名单”管理,相关人员做好个人防护、疫苗接种和健康监测,保障基本生活物资、水电气暖等供给,尽力维护正常生产工作秩序。
12月9日,天津市海河技工学校发布线下返校通知,孩子们似乎终于要开学了。
封控区陆续解封降级,图书馆、博物馆、公园、温泉等恢复开放,沉寂许久的地方,都开始有人气儿了。
不光是天津,上海乘坐市内公共交通、室外公共场所不再查验核酸阴性,大连“线下+线上”并行开展教学工作,山东取消“落地检”,乌鲁木齐全面恢复商贸服务业正常生产经营,北京、杭州、郑州、重庆等多地也都发布了疫情防控优化新措施。
到处都是“解封”、“恢复”、“取消”,在距离过年的前一个多月,我们似乎终于迎来了正常的生活。当然,谁也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现在,我们能正常出行,坐地铁、逛商场、聚餐……不用算着日子四处地方做核酸,也不用因为封控天天闷在家里出不去了。
从疫情初见端倪,到天津出现第一个病例、第一次全市大筛、第一次建立常态化核酸点,再到现在的放开、恢复,已经过去了三年。
这场影响了无数人三年的疫情,到现在终于有了转变。
回顾疫情这三年,2020年是全民齐心抗议的一年。
图源:微博@陈小桃momo
2020年1月21日,我市确诊2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1月24日,天津立即启动《天津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应急预案》一级响应。
2020年1月27日,国务院宣布延长春节假期。然后,谁也没想到这个“假期”会如此漫长又寒冷。
面对未知的病毒,快速的传播速度,影响器官的机能……天津在1月31日宣布延长复工开学。
可很快天津还是迎来了病毒多方面攻击,而我们也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歌诗达邮轮24小时完成应急处理工作、滨海机场3例输入阳性排查管控接力赛、宝坻百货大楼解谜式溯源……
可又没过几天,天津发布暴雪黄预警。在那风雪中,天津的抗疫人员依旧站在一线。
居家的天津人也没有萎靡、抱怨,站在楼里拍雪景、做蛋糕、做凉皮,讲相声说防疫,用我们生来的乐观,融化着这个冬季。
果然,疫情逐步受到控制,天津复工复产,各地恢复营业。虽然很多行业受到影响,但大家都觉得未来努努力,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但当冬季再一次到来时,病毒也再次露出了爪牙。
2020年11月8日,疫情悄然来袭。11月20日,天津宣布滨海新区全员核酸。
而且,天津的初雪也到了。
再次冒着风雪,天津人民仅仅用了72h就完成了“滨城大筛”。快速排查,控制住了疫情。12月28日,天津再次清零。
2021年,几乎全年安稳。
这一年我们过得还算平稳,虽偶有新增,但城市整体没有受到大影响;节假日一样可以出去旅行,餐厅好像也可以堂食,大家的生活依然在城市里正常运转。
可当2022年刚刚开始,一切就都又变了。
2022年1月8日,两名人员初筛阳性。天津立刻发布通告:非必要不离津。
1月9日,天津第一次宣布全员核酸。那时候我们还不知道,今年会是被核酸和隔离贯穿的一年。
静默、隔离、封控、暂停运营……
第一次大筛,然后是第二次、第三次……
2020国庆节放假安排>沙祖康语录疫情似乎从未停止,到最后,也数不清到底核酸了多少次。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