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全国卷第24题试题研究-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中学2022届历史二轮复习
高考全国卷24题试题研究
——先秦文明
一.考情统计分析:
2014---2020年全国课标卷第24题一览表
年份
全国1卷
庆七一晚会主持词全国2卷
全国3卷
2020
分封制受破坏的表现
秦汉时期的社会生活风俗—角抵
先秦两汉时期的商品经济的发展,以货币为切入点
2019
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君主集权的加强
宗法制的主要特征
2018
诸子百家思想来源
古代王朝兴起和灭亡的原因分析
春秋战国时期冶铁技术和铁器使用概况
2017
分封制的影响:
分封制推动文化的认同
春战的商贸
区域位置对商贸的影响
文字的演变
影响字体变化的因素
2016
对待孔子与儒学的态度
汉字的演变过程
利用考古资料呈现
西周政治制度
历史传统对西周政治的影响
2015
小农经济
独坐敬亭山古诗的意思考查小农经济的形成
儒学与传统的关系
古代儒者称颂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2014
上古政治的影响
“天”的理论对后世的影响
西周的政治制度
周代“雅言”的起源
二.必备知识
(一)阶段特征
1、时间:夏、商、西周(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春秋战国(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2、特征:先秦是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其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逐步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形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1)政治上:从分封制、宗法制逐渐发展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体制逐渐代替了贵族体制,专制皇权逐渐形成。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征。
(2)经济上:由原始农业向传统农业演变,农耕经济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主体。小农经济形成并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形态;土地制度由土地国有的井田制向封建土地私有制转化。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商业也得到了很大发展。
(3)思想文化上:思想领域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演变,中国传统文化奠基和发展起来,儒学官方化得以确立;文学艺术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商朝的甲骨文已是比较成熟的文字;有东方特的实用性科学兴起。
(二)主干知识整合
1、政治上
夏商周时期:
(1)早期国家出现,逐步形成以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为主要内容、以“家国一体”为主要特征的政治制度。
(2)早期政治制度的特征:神权与王权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春秋战国时期:
(1)王室衰微、诸侯混战,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社会动荡;为富国强兵,各国纷纷改
革或变法。
(2)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出现;国家呈现从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
2、经济上
夏商周时期
(1)农业: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农业工具以石器为主,出现少量青铜农具;土地制度是井田制。
(2)手工业:夏、商、周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实行工商食官制度。
(3)商业:商朝职业商人产生;周朝商人由官府统一管理。
春秋战国时期
(1)农业:井田制遭到破坏,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形成;铁犁牛耕出现并得到推广;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为我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态;重农政策开始出现。
(2)手工业: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并存,以官营手工业为主导。
(3)商业: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抑商政策出现。
3、文化上
夏商周时期
(1)历法:夏朝时出现《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2)文字:最早的原始文字是“图画文字”,至商代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甲骨文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熟文字。
春秋战国时期
1)思想:出现儒家、法家和道家等思想“百家争鸣”的局面,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2)科技:战国时期出现了司南和《石氏星表》;出现算筹计数法。
(3)文学:《诗经》《离骚》等文学杰作。
(4)艺术:帛画《人物龙凤图》等艺术珍品。广州小吃
三、核心考点突破
1.分封制
(1)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
(2)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
(3)权力义务:
  ①权力:在自己的领地再分封。(独立性)
  ②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4)相对优势:
  ①纵向联系:明确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
  ②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
(5)分封制对社会治理、家国认同的影响
1 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并逐步构织出遍布全国的交通网络,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国林立的状态。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2 通过分封,周王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周天子确立了天下共主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等。四级忘记准考证号
3 通过分封制,周的文化形式因此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周文化具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4 分封制加速了全国经济的发展。
5 分封制到了西周后期加剧了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不忠,形成了强大的地方武装割据。
6 如果没有分封制,没有边陲地区诸侯国的建立,西周、春秋时期华夏族同其他各族的融
合就不会有上述那样的规模和发展。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追本溯源,我们说分封制度加速了各族融合的进程。
7 分封制使被分封的诸侯国将以商周为中心的核心文化传播到了各地,将各地的四夷文化融合统一为中原文化,促进了中国早期中华文化的形成。
8 分封制使中华文化在整体传统文化格局下形成了各具特的区域文化。如我国有些省份的简称就来源于分封制下的封国名称:山西简称“晋”,山东简称“鲁”等。
9 分封制对中国的风俗文化影响深远。如中国的很多姓氏都来源于古代的封国或封地名称,如姓氏中的宋、郑、吴、陈、许、秦等;战国时秦国与晋国曾联姻,后世就以两家联姻称为“秦晋之好”。
2.【宗法制】
(1)目的: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含义: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万圣节是什么意思呢
(3)特点: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4)内容:
    ①分为大宗和小宗,但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
    ②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③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5)宗法制对家国情怀、文化认同的影响
对西周统治
①宗法制保证了西周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②强化王权,形成家国一体的政治体制,强化了以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
对封建政治:
①影响了封建社会中皇位继承的嫡长子继承制原则。
②影响了古代对列祖列宗的崇拜。
③形成了“家国同治”的统治理念。
对社会习俗:
①影响了后世的百家姓丛书、家族家谱修订、宗祠家庙建立。
②影响了民间的尊宗敬祖、认祖归宗、渴望亲情的传统观念以及祭祖扫墓等社会风俗。
对思想观念:
①宗法观念使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严格的伦理范式,“忠”“孝”观念深入民心。
②宗法观念造就了重视家庭建设、尊老、夫妻相敬、兄弟相亲、和睦相处等社会美德。
③宗法制促使中华民族形成了“国”与“家”不可分的意识,直接造就了一批批忠孝之士。
④宗法制本身倡导的“道德专制”“男女不平等”“等级观念”等思想,直接导致了后世的男尊女卑、等级贵贱、过分强调家庭本位、任人唯亲等现象,成为扼杀人性、阻碍民族进步和发展的瓶颈。
⑤宗法意识使“国人”形成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盲目排外心理。
3.【礼乐制】
(1)含义:“礼”泛指表示等级制度的各种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它规定社会贵贱有序、各安其份;“乐”指音乐、舞蹈和歌咏等,它使各等级上下“和同”。
(2)性质:是周朝各级贵族必须遵从的政治和生活准则。
(3)作用:(直接)成为维护宗法分封制度的有力工具; 
(根本)三者互为表里,紧密结合,有利统治秩序稳定;是周朝政治制度成熟的标志。
(4)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的内涵及关系
权力分配:分封制——政治生活等级化——天下归周。
权力继承:宗法制——家族生活政治化——天下归宗。
涛声依旧歌词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