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手法题专练之对写法
诗歌鉴赏手法题专练之对写法
一、对写法:
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再如:“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二、常见命题方式
(1)试简析这首诗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3)试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这首诗(诗的第×联)。
三、答题步骤:
第一步,指出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第二步,结合诗句内容解释表现手法是如何运用的。
第三步,阐述表现手法的运用效果,概括诗歌的思想感情。
四、专题练习: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水果美容寄书后作
宋·林希逸
几度题书客未还,归鸿节节度乡关。
遥知一纸平安字,慈母灯前阁泪看。
忆母
清·倪瑞璿
傩戏
河广难航莫我过,未知安否近如何。
暗中时滴思亲泪,只恐思儿泪更多!
1.下列对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什么叫红颜知己
A.两诗都传达出诗人离家在外、归期未定之意,倪诗还含有对水路难行的无可奈何。B.林诗借用“归鸿”意象,刻画了诗人渴盼鸿雁传书,早点收到母亲回信的急切心理。C.林诗通过书报平安,以宽慰母亲;倪诗因不知母亲近况,而表现出对母亲的牵挂。D.两首诗的语言平实自然,不雕琢,能够在平易中直击人心,于朴素中感人肺腑。2.“对写法”是诗人在表达主观情感时从对方写起的一种艺术手法,请结合这两首诗简要分析这一手法。
(二)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下面小题。
于中好·送梁汾①南还为题小影
握手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别离间。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
凭寄语,劝加餐。桂花时节约重还。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注】①梁汾:指词人好友顾贞观。康熙二十年,顾贞观正在京城,逢母丧欲南归无锡。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上片首句,“西风”直言环境萧瑟,“泪不干”表现离别的不舍,为全词奠定伤感基调。B.“劝加餐”是最常见的临别叮咛,平实之中蕴含深深的牵挂,不事雕琢却质朴感人。C.“桂花时节”令人自然想到仲秋月圆时节,表现了词人对与友人早日重逢的殷切期盼。D.最后两句,欲为友人画像以慰离别之苦,却因伤心而无法下笔,伤感之情溢于言表。4.试简要分析“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两句所用的表现手法。
志愿者活动总结(三)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小题。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①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②,双照泪痕干。
注释:①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杜甫被叛军囚禁在长安。②虚幌:透明的窗帷。幌,帷幔。
5.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字里行间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离乱之痛和内心之忧。
B.颔联中,“未解忆长安”有双重含意:一是儿女因太小不懂得想念在长安的父亲,一是儿女们不理解望月思亲的母亲。
C.颈联中,一“湿”一“寒”含蓄地写出了自己眺望之久,思念之深,牵挂之切。
D.尾联中,“照”字应“月”字,“双”字应“独”字,“双照”与“独看”对举成文,由实入虚,回忆过去的欢乐,感伤现在的孤独,将团聚寄托于将来。
E.本诗艺术构思巧妙,以“月”为线索,将“独看”和“双照”作为全诗诗眼,虚实结合,表达主题效果显著。
6.人们称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运用“曲笔”手法中的“他面描写手法(对写法)”,体现古诗创作的独特艺术魅力。同样,杜甫的《月夜》也如此,请结合诗句赏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答元明黔南赠别①
万里相看忘逆旅,三声清泪②落离觞。
朝云往日攀天梦,夜雨何时对榻凉。
急雪脊令③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
归舟天际常回首,从此频书慰断肠。
【注】①绍圣二年(1095),黄庭坚遭贬黔州安置,其兄黄大临亲送至贬所。元明,黄大临的字。②三声清泪,出自古乐府《巴东三峡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③脊令,鸟名,喻指兄弟。《诗·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和答”一词表明黄大临先已写一首诗赠予诗人,故而诗人创作此诗以唱和兄长。
B.首联叙兄长万里相送而离别之事,兄弟二人手足情深,兄长离去让诗人伤心落泪。C.诗人有远大的“攀天梦”,也有与兄长“对榻凉”的愿望,两者相互矛盾,交织于心。D.“脊令”相并,“鸿雁”飞散,诗人借此喻指兄弟二人患难与共而又天各一方的境况。8.本诗尾联是如何表达诗人离别之情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①,平海夕漫漫。
【注】①《论语·微子》有孔子命子路向长沮、桀溺问津,两人不说津(渡口)的所在,反而讥笑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孔子的一番慨叹。
9.下面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襄水曲”表明作者家住襄水之滨,“楚云端”则表现出对家乡的仰望。句意平淡却情感含蓄而浓烈。
B.“遥隔”两字不仅表明作者所在地方距离家乡遥远,还表明此时与家乡两地隔绝,不能归去,用词贴切。
C.“归帆天际看”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站在客船上,朝着家乡的方向极目远眺,内心充满难以诉说的悲凉。
D.“迷津欲有问”运用典故,表现出作者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鸿图的矛盾心理。
10.题为“早寒有怀”,诗人是如何写出“早寒”特点的?请结合首联简要赏析。
11.本诗颈联、尾联分别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任选一联赏析。
(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正月崇让宅
李商隐
密锁重关掩绿苔,廊深阁迥此徘徊。
先知风起月含晕,尚自露寒花未开。
蝙拂帘旌终展转,鼠翻窗网小惊猜。
背灯独共馀香语,不觉犹歌《起夜来》。
福建高考成绩什么时候出
[注]崇让宅是李商隐的岳父在洛阳崇让坊的宅邸,李商隐夫妻二人曾居住于此。该诗作于李商隐妻子去世后。
12.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紧扣题目,写崇让宅重门紧锁、青苔掩地、回廊楼阁深迥冷落的荒寂之景。B.颔联写农历正月风寒频仍、温煦迟迟、清凉夜露中春花尚未开放的凄冷景况。
C.颈联通过“蝙拂帘旌”“鼠翻窗网”,以动写静,表现诗人在寂静的夜里孤独难眠。
D.诗歌描写环境,从白天到夜晚、由内到外、俯仰视听,衬托出诗人复杂的心境。13.《乐府解题》曰“《起夜来》,其意犹念畴昔思夫之来也。”诗歌尾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是如何表达的?
(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寄公度
(宋)舒亶①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②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一枝梅③。
【注】①舒亶,北宋人,官至御史中丞,因微罪被罢免,十年后复被起用入京。此词或当作于此时。②背飞双燕:双燕相背而飞。③一枝梅:陆凯与范晔是好友,陆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长安给范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14.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起首两句写诗人登楼所见,视野开阔,勾勒出一幅苍茫渺远的画卷。“芙蓉落尽”暗示出了写作这首诗的季节。
B.“背飞双燕贴云寒”句,视角由平远移向高远,着一“寒”字,既写燕飞之高,高处生寒,又暗示出心境的悲凉。
C.“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句,把宏阔高远的视线收聚到一点,“独”字写出诗人倚栏眺景,独享此刻的静谧闲适。
D.“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两句,既点出了地点,也写出了光阴荏苒,诗人独自把盏,借酒遣怀。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寄赠友人的词作,全词构思精巧,末尾二句扣题,句中“故人”即指题目中的“公度”。
B.此词中的“日暮”与“日暮乡关何处是”中的“日暮”意象,都表达出诗人寂寥伤感的情绪。C.“浮生只合尊前老”与李白“但愿长醉不愿醒”都有借酒消愁之意,表达的也都是怀才不遇的愁闷。
D.这首词的语言清婉雅丽,情感真挚深厚,既含有对人生遭际的感慨,又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16.作者是如何表达对友人的离别相思之情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狼的文言文翻译和原文
参考答案:
1.B
【解析】B.“早点收到母亲回信的急切心理”错误。“遥知一纸平安字,慈母灯前阁泪看”意思是我知道这封信的重要,哪怕只是一纸短短平安信,我已经想得到母亲在灯前,一定是擦着眼泪,一遍一遍地看啊!可知,并非是期盼早点收到回信的心理。
2.两首诗都写诗人思念母亲,林诗想象出母亲在灯前含泪细看家书的画面,倪诗想象出母亲思儿之泪多于自己思母之泪的情景,从对方写起,既拓展了空间、扩大了意境,又把诗人自己的思念之情烘托得更加深沉透彻,引人无限回味。
3.D【解析】题中A项考核诗句的作用,其他三项考核内容,其中D项,“却因伤心而无法下笔”错误,原意应为小像已经画成,但伤心之意却难以画得。故选D。
4.⑴主客移位(“他写”或“对写”),借想象别后友人灯前听雨的孤独无聊以及追忆雪后看山的同游共乐,抒写自己同友人离别后的孤独无聊以及对友人的深深眷恋。⑴对比,昔日的携手同游、共赏美景与日后的形影相吊、郁郁寡欢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词人与友人之间依依不舍的深情厚谊。⑴衬托,以二人携手同游的快乐衬托出离别后孤独寂寞的痛苦。5.CD
【解析】题中ABC项考核内容和情感,D项考核手法,E项考核结构,其中C项,“自己眺望之久”错误,写的是妻子;D项,“由实入虚”错误,应为“由虚入实”。
6.①“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诗人站在妻子的角度展开想象,借着妻子的担忧焦虑,衬托出当时自己身陷险境生死难卜的处境;②明明是自己对月思妻,反倒说成妻子对月忆夫,明明自己挂念妻小,夜深不寐,却写妻子望月久立,雾湿云鬟,月寒玉臂。③这样写,更显出他们夫妻深厚的爱,也显示出诗人对妻子独居孤村的怜惜。
7.C
【解析】C.“两者相互矛盾,交织于心”错误,颔联中,“攀天梦”已在“往日”,喻指诗人抱负落空,而与兄长“对榻凉”的愿望又不知何时实现,流露出诗人悲伤落寞的心绪以及与兄长之间深沉的亲情,并非表达“两者相互矛盾,交织于心”之意。
8.①“归舟”句,诗人从对方着笔,想象兄长在回去的船上,频频回首,眺望诗人所在之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