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音乐教案
《送别》是青年朋友们最熟悉的一首学堂乐歌,是李叔同在浙江两级师范院校任教期间完成的一首填词歌曲。歌曲填上清丽自然蕴涵深厚的中国长短句,一字一音,词曲契合,完美地抒写了人生离合的真实体验和世间永存的挚意真情,从而使这首歌成为不朽的经典之作。
蹙怎么读
一、教学目标:
蟑螂会飞吗(一)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知识(二)认识词作者李叔同(三)学唱学堂乐歌《送别》
二、教学重点:
(一)了解李叔同 (二)学会并且能够背唱《送别》
三、教学难点:
(一)歌曲音准节奏的准确把握(二)能够在演唱歌曲的同时,体会恋故伤别的感情
四、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
      这是大家喜欢的《童年》,它是流行于现代校园的一首校园民谣,那么我们思考一下,如果我们追溯到“五四”时期,那时学里又在唱些什么?
(二)新课教学
涂志强(三)学堂乐歌
    学堂乐歌是人们对中国清末民初新式学堂中所设的音乐课程及其所教唱的歌曲的称谓。它表现了抵御外侮、富国强兵等爱国思想。
学堂乐歌是清末民初新兴学校的校园歌曲,学堂乐歌的兴起和发展使西方音乐及其作曲技法还有各种艺术形式和技艺得以传播。带动了我国现代音乐创造的萌芽和发展。
1903年在上海的一所小学里,传出了第一首学堂乐歌《男儿第一志气高》,这首歌就是采用日本童谣《手戏》的曲调改编而来。
(四)作者简介
    李叔同,学堂乐歌作者,音乐、美育教育家,早期话剧活动家, 1880年出生于天津一
个富裕的盐商家庭,于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为僧,法号弘一。1942年在福建泉州开元寺逝世。
李叔同自幼博学多才。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朴拙圆满,浑若天成”,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师一幅字为无尚荣耀。在音乐方面,他编写出版了我国第一本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创作了我国第一首多声部合唱歌曲《春游》,他填词的送别是在我国流传最久的一首学堂乐歌;在话剧方面,组织了我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演出了我国第一部翻译话剧《茶花女》。
(五)作品赏析
《送别》是李叔同根据美国人 J·P·奥特威所作旋律填词的一首著名的学堂乐歌。歌词以长短结构写成,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意境深邃。歌曲为单三部曲式结构,每个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
第一、三乐段完全相同,音乐起伏平缓,描绘了长亭、古道、夕阳、笛声等晚景,衬托
寂静冷落的气氛。第二乐段第一乐句与前形成鲜明对比,情绪变成激动,似为深沉的感叹。第二乐句略有变化地再现了第一乐段的第二乐句,恰当地表现了告别友人的离愁情绪。这些相近甚至重复的乐句在歌曲中并未给人以繁琐、絮叨的印象,反而加强了作品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赋予它一种特别的美感。“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淡淡的笛音吹出了离愁,幽美的歌词写出了别绪,听来让人百感交集。
(四)学唱歌曲
女装都有哪些品牌
歌唱要求:
1、演唱此歌时声音要轻柔含蓄,但不要过于虚弱,速度宜舒缓从容。
2、全曲音量有所起伏,但必须注意乐句之间情绪的连贯。
3、歌词中“一斛浊酒尽余欢(斛念hú)
歌曲学唱:
1、参照课本第30页的谱例,教师范唱。
2、纠正学生个别音不准的地方。
3、学生跟随伴奏齐唱
   
三 小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学堂乐歌这个特殊的历史产物,认识了为我们学校音乐教育奠基的先人李叔同,并且学唱了李叔同的代表作《送别》。这首学堂乐歌是清末民初新兴学校的校园歌曲,学堂乐歌的兴起和发展使西方音乐及其作曲技法还有各种艺术形式和技艺得以传播。带动了我国现代音乐创造的萌芽和发展。
四 作业
    学堂乐歌大多数都是现成的曲调填上新词。你不妨也试一试,用《送别》的曲调,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填上一段新词,唱给大家听。或许它也会成为一首校园歌曲。   
挽回男友全攻略>买空调什么牌子好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