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中献出生命的青年学生
发生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一场以青年学生为先锋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爱国学生的游行示威遭到北洋军阀政府镇压,虽然没有发生击事件,却有多名青年学生或者由于疲劳过度而病故,或者由于忧国积愤而自尽,他们以“舍个人生命,争国民利权”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国家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对五四运动产生了积极影响,激励着广大青年学生和民众为争取“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的彻底胜利而更加英勇地进行斗争。
据史料记载,全国各地至少有19名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又邢壮隽松?命,其中影响相对较大的是郭钦光、徐曰哲和周瑞琦三位同学。
一是郭钦光由于参加游行示威疲劳过度,导致肺病加重而呕血病故。郭钦光原名郭书鹏,广东文昌人。曾就读于家乡的罗峰小学和广东初级师范学校。1917年夏天,在儿子刚满一岁的时候,郭钦光远赴京城求学,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他是一名不畏强暴、舍生忘死的爱国学生,表现出“双重性格”――平时苦志力学、砥节砺行、沉默寡言,谈起国事来却滔滔不绝,尤其是说到近代以来中国政局腐败和惨遭列强入侵蹂躏时,“辄奋眦欲裂、慷慨激昂、悲愤不已”。
五四运动时,郭钦光正患较重的肺病,但运动爆发后,他不顾同学们劝阻,积极投身其中,抱病参加了5月3日夜的北河沿北大法科大礼堂集会、5月4日的天安门集会、随后的游行示威和火烧
赵家楼。
关于郭钦光之死,当时的报道尤为动情:“四日之役,奋袂先行,见当局下令逮捕学生,愤然大痛,呕血盈斗。至法国医院,已有不起势。时有人告以卖国贼之狼狈相,尚能大笑以答。乃太息曰,国家濒危,政府犹以狮子搏兔之力,以压一线垂尽之民气;日政府待我留学诸君之事,不图乃见于生斯长斯之祖国,事可知矣。因益呕血。延至七日,溘然遽逝。英年仅二十有四。时距君兄之卒,亦仅二年。君早失怙,中复丧兄,老母在堂,遗嫠在室,孩雏在抱,伤心惨目,有非生人所忍闻。求仁得仁,君或无恨。然国贼不死,山东不复。君之目,是终不瞑也。”
历史上对郭钦光的死因有两种说法:一是由于参加游行示威疲劳过度,导致肺病加重,呕血而死;二是由于在火烧赵家楼的行动中,遭到曹汝霖家人和军警殴打,受伤而死。笔者认为,第一种说法比较符合历史事实。一些著名的“五四”人物亲历记都表明,在火烧赵家使用权房
楼和痛打章宗祥时,在场的军警受命保持中立并维持秩序,均处于旁观状态,并未动手殴打
学生。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郭钦光因遭受殴打受伤而死的说法呢?据笔者考证,这或许源于当时学生们的一种斗争策略。例如,五四运动游行示威总指挥、执笔起草“五四运动宣言”并提出“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口号的北大学生领袖罗家伦,在1930年前后的口述文章《蔡元培时代的北京大学与五四运动》中,对郭钦光的死因作了如下追忆:当时被打的章宗祥时时有死耗之传闻,刚巧北大有一位同学叫郭钦光,在这个时候死了,他本来是有肺病的,在“五四”那一天,大约因为跑得太用力,吐血加重,不久便死了。当时大家怕章宗祥与我们打官司,所以狄君武同学提议,就说郭钦光乃是在“五四”那一天被曹家人打伤至死的。
什么牌子的溜冰鞋好 毫无疑问,北京政府的卖国政策应该批判,爱国学生的正义运动应该肯定,其所采用的斗争策略也应该历史地看待和理解,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脸谱化地描绘历史。而且无论是哪种死因,都不能改变郭钦光的烈士身份。1995年,民政部追认郭钦光为革命烈士。北京大学亦于1998年5月4日将郭钦光的英名补刻在“北京大学革命烈士纪念碑”上。 吃菠萝的好处
二是徐曰哲由于酷日奔驰、连日演讲、忧劳成疾而病故。徐曰哲是江西吉水人,出身官宦人家,系前沪海道尹徐元诰之子。五四运动爆发之时,徐曰哲年仅20岁,是清华大学高等科的学生。他天资聪颖、人品正端,在校数年,屡列最优等,而且为人和蔼可亲、慷慨好义,同学数百,莫不友善。徐曰哲还担任了青年学生们主办的进步刊物《清华周刊》的记者,在各种进步活动中十分活跃,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被誉为“完全是一优秀之新青年也,有国家栋梁之资格”。
在学生罢课斗争中,徐曰哲连日前往北京顺治门(今宣武门)至西直门一带演讲,酷日奔驰,热心救国,劳累过度,且感风寒,忧劳成疾,于5月22日在清华医院病故。
苍井空av作品 三是周瑞琦由于忧国积愤,留下爱国遗书,投河自尽。周瑞琦是广西灵川人,于五四运动前十年毕业于京师大学堂,平日孝顺友善,讲求节义。
电脑wifi密码破解 五四运动的斗争口号是“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周瑞琦眼见这些目标难以实现,为激励学生与北洋政府誓死抗争,愤而投水,殉义而死,并以北大学长的身份为学友们留下一封爱国遗书: 大学诸学友并转学界诸君鉴:
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琦毕业以来,十年不出庭户,罔知世事。近知和会遽停,外交又大失败,我真不知死所矣。五中悲愤欲裂,不知所云。青岛乃圣人发祥之地,乃吾国华,又用武必要之港。要塞一失,门户洞开,何以能国。我闻得诸君开会力争,决一死以作诸君之气。勉为一语,为诸君及国人告:“此次毋再贻讥五分钟热心是幸”,余不多言。
瑞琦绝笔。
除上述三人外,还有多名爱国学生为争取五四运动彻底胜利,以不同方式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例如山东16岁学生刘运增,得知周瑞琦殉义而死的消息后,大为感慨:“人家身为广西人,却舍得为保全山东而为国捐躯,而我身为山东人,青岛都要被日本割去了,难道却还不知道痛痒哉?!”遂投海自尽,留下八字遗书:“命投渤海,为国尽忠!”随后又有汪世衡、李鸿儒、张儒林、胡书农等青年学生为国捐躯。至于以毁体、残肢和咬指、割指、断指方式写血书表达爱国之情的学生,更是难以尽数。
对于在五四运动中多名青年学生献出生命的行为,历来存在一些不同看法。笔者认为,不能用如今太平年代“生命重于一切”的观念来评价他们,而是要回到那个救亡图存的特定时代,客观地看待问题,更要着眼于他们为国捐躯的行为所带来的历史影响,以此作为评价
的依据。 那么,青年学生献出生命对于五四运动的发展和胜利,究竟发挥了怎样的历史作用呢?
>体现爱国思想的诗句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