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五四运动
18 五四运动
[日期:2006-08-12]
来源:  作者:
[字体: ]
18  五四运动
材料解读
1.[原文]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亦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将亡了,同胞们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解析五四运动的中国,中国人民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中国人民与卖国的北洋军阀政府之间的矛盾尖锐到了极点。加之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人民的极大鼓舞,使中国人民明确了解放的道路,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使工人阶级队伍空前壮大,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人民思想的解放,在李大钊、陈独秀等先进分子的领导下,青年学生积极开展反帝反封建的爱
国运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像一把烈火点燃了五四革命运动,反动的北洋政府54日对爱国学生的革命运动不但不支持反而进行镇压,这种火上浇油的做法,更加激发了学生们的愤怒,55日在北京学生总罢课的同时,北京学界发表了上述宣言,宣言表述了这次运动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宗旨和誓与祖国共存亡的决心,在这场运动中、青年学生的先锋作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怎样做牛排2. [原文]此次沪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市,近且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失此不图,将成大乱。
                        ——《凇沪护军使.卢永祥电》
[解析]反动派中未必都是蠢材,卢永祥可算是其中一个,他在北洋政府的电文是客观记述了五四运动是如何从简单的学生运动演变成商人,特别是工人运动的过程,虽然他的目的是“失此不图,将成大乱”。但我们却能从中看出,当六月三日之后,中国的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其巨大的威力马上使北洋军阀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们惊呼“现已发生不稳之象,倘迁延不决,演成实事,其危厄之局,痛苦有过于罢市者。”从自己的利益考虑,军阀政府当晚决定释放全部被捕学生、罢免了亲日分子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人的职务,
在巴黎的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在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这既是对历史的科学总结,也是今后共产党必须始终坚持的根本方针。
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教师入党转正申请书日本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的主要目的是
A.将东三省和内蒙古变为殖民地
B.把中国变成独占的殖民地
C.独占中国沿海的港湾和岛屿
D.支持袁世凯
2. 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的正义要求有                               
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② 取消“二十一条” 收回日本在“一战”期间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特权
A      B①②③    C②③    D
3.从六月初,五四运动中心由北京移到上海,这是因为
A.北京学生开始南下上海宣传
B.北京学生运动遭镇压
C.上海开始进行三罢斗争
D.上海是全国的经济中心
4.五四运动的直接斗争目标得以完全实现的是
A.外争国权    B.废除《二十一条》
C.还我青岛    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5.《上海学联告同胞书》中说:“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
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获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应归于
A.学生罢课    B.商人罢市  C.工人罢工路由器怎么重新设置网络  D.工商学的联合斗争
6.“德先生和赛先生……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学术上和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对这一口号的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坚持以民主和科学为救国理论
B.有利于中国科技的发展
C.体现了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愿望
D.正确指明了当时中国人民的斗争出路
7.五四运动能取得初步胜利,最主要的原因是
A.青年学生的先锋作用      B.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
C.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D.李大钊和陈独秀的指导作用
8.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A.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B.废除二十一条
C.拒绝和约签字    D.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9. 20世纪第二个十年间,堪称中国历史转折之里程碑的是
A.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    B.《新青年》创办、武昌起义
C.五四运动、《新青年》创办    D.中华民国成立、五四运动
10. 办公耗材有哪些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主要是因为
经典吸血鬼电影A.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已经走到了尽头
B.它在反帝反封建上比辛亥革命具有彻底性
C.它由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领导
D.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
二、非选择题
11.材料一 “北京大学发行杂志多种,专以提倡过激派伪说。平时教授学生亦本此旨,此次罢学风潮,近因虽由政治问题发生,而其远因,未始不由此种学说有以致之……审察学生举动,几类俄国过激派之所为。”
──摘自1919年《北京政府教育部主事的条陈》
材料二 “自北京大学学生发动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以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发抒言论。国内各界舆论,一致提倡。各种新出版物,为热心青年所举办者,纷纷应时而出。扬葩吐艳,各极其致,社会遂蒙绝大之影响,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致舆论大放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爱国之运动。”
──摘自孙中山1920129《关于五四运动》
请回答:
1)材料中的“伪说”和“罢学风潮”各指什么?
2)材料二中的“近因”指什么?“远因”指什么?
3)材料一与材料二对学生的态度有何不同?
4)材料二中,孙中山对五四运动从北京扩展到全国原因的分析是否完全正确?为什么?
12.概述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体现的精神。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代表顾维钩在巴黎和会上指出,山东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应直接归还中国,至于二十一条,1918年中日关于山东的换文,以及英法等国与日本之间关于山东的协约,均因欧战爆发所致,此次和会理应予以变更。中国代表团另提交了取消二十一条、直接收回山东权利的书面照会。
日本代表宣称:胶洲湾自日本占领后,事实上已为日本领属,而且中国对于胶州租借地和铁路问题已有成约;如果山东问题不能圆满解决,日本将不在和约上签字。美国代表提出:中日先于1915年就山东问题订约换文,1918年又有续约,且英法同日本也有协定承认日本在山东的权利,和会维持各项条约的神圣性。英国代表则提出山东问题两项解决办法:或按照中日协定条件,或使日本继承德国权利。
——据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
材料二(919年)624日以后,北京外交部接连电告代表团:国内局势紧张,人民要求拒签,政府压力极大,签字一事请陆总长(注:外交总长陆征祥,中国代表团团长)自行决定。……当时国内公众团体以及某些省份的省长们甚为焦急,纷纷致电代表团,坚请拒签。
——摘自《顾维钧回忆录》第1分册
材料三 因感觉大会对山东问题解决办法之不公道,中国代表团曾于191954日对最高会议提出正式抗议,并于56日声请保留。……媾和会议,对于解决山东问题,已不予中国以公道,中国非牺牲其正义公道爱国之义务,不能签字。
——摘自1919628日《中国代表团宣言》
根据以上材料,评述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努力。
要求:内容应包括外交努力的主要目标。经过、结果及其评价。答题应成文,无需罗列材料,限180字以内。
分析:该题为1998年高考题,考查再认再现的能力。解此题要根据所给材料,结合要求中的问题来进行回答,并作出评价和认识,要利用有效信息,得出正确观点。与教材强调“外交失败”不同,而是突出“外交努力”。注意突破思维定势,对于北洋军阀时期,其统治往往是认为黑暗的,北洋军阀政府对外是出卖主权的,因而不敢对中国代表的外交努力给予肯定的评价。此题的意义在于试图打破这种思维定势,客观地公正地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活动。
14. .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空调制热怎么开
参考答案:
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5 BBCDD    6——10 DBADD
二、非选择题
11.①社会主义学说、五四运动
②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十月革命的影响,先进知识分子宣传十月革命,启发了青年学生的觉悟,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③材料一诬蔑学生运动,材料二支持赞扬学生爱国运动
④不正确。因为五四运动之所以扩大到全国,是由于工人阶级加人斗争行列,推动了斗争的深入和发展。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孙中山没有看到无产阶级的伟大作用。
12. 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爱国主义精神贯穿运动的始终,是五四运动的主旋律。
五四运动是一场广泛的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的精神。
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她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3. 答案:
目标:直接收回山东权利。
经过:驳斥日本无理要求,顶住英美压力,以各种方式据理力争。
结果:交涉无效,拒签和约。
评价:坚持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正义立场,不畏强权,捍卫民族尊严,顺应民心,应充分肯定。
14.1)领导阶级:五四运动开始,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在运动后期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2)指导思想: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3)范畴: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4)有广泛的众基础。
5)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
相同点:①性质相同,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②革命的任务相同,都是反帝反封建。
不同点:①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②目标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是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③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前途是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④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