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教案及反思
教学目标
1、理解“万、复”等13个生字,会写“万、丁”等5个字。
苹果手机怎么投屏到电视2、能主动积累相关春天的词语。
3、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教学方法: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教学用具:挂图、生字卡片、
课时:一课时
(一) 看图说话,出示词语 (图片导入法)
1、出示课文插图。
2、看图说话,出示词语。
你看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都有什么特点?(随学生的介
绍,随机出示词语)
(二)读词识字
1、出示卡片“我会认”,激发学生自主说理解的字。
谁会认生字条中的哪些字?能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吗?
(学生复习已学生字,交流自主理解的生字)
2、打开课本,让学生自主学词学字。
(1)拼一拼,读词语,画出词语中的生字,认一认,读一读。
(2)发现容易读错的字,并正音:
看清韵母读:冰、丁、争、鸣(后鼻韵母)
看清声母读:苏、争(读准平舌音和翘舌音)
3、出示词语卡片,领读。
老师领读;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4、看图,照例句说句子、词语、读字。(方法:一人描绘说句,
一人根据意思取词语字条认读。)
(1)出例如句:春天来了,大地好像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词语:万物复苏 
一生必读的100本书
认读生字:万  复  苏
(2)照样子说句,词读字
句:“春天来了,      。” 
词:柳绿花红  (柳)        莺歌燕舞  (歌 舞)
  冰雪融化  (冰)        泉水丁冬  (泉 丁)
  百花齐放 (百 齐)      百鸟争鸣(争  鸣)
5、分析字形结构,记字。
偏旁联想识字:柳 冰 泉 鸣(想想偏旁跟字义有什么关系)
部件组合识字:歌(哥 + 欠)  百(一 + 白)
6、指导写字,巩固生字
满眼伤感失望的文案
(1)观察字形,让学生发现字的特点。
(2)老师范写,让学生看清笔画的位置。
“冬”和“齐”的点写在竖中线上,撇笔和捺笔要舒展开。
“丁”的“亅”要写在竖中线上。
“万”字注意笔顺是“一、 、丿”;“丿”在竖中线上起笔。
“百”字的横写得长一点。
(三)读词想象   
1、用适中的速度朗读词语。
2、读出词语的韵味。
朗读时,每行的两个词语之间可接得紧些,读完末尾的“苏、
舞、冬、鸣”后要稍作停顿,以显示韵脚。
3、看图,听老师读,感受词语描绘的情景。
4、自己读词语,想象词语描绘的情景。
(四)实践活动
出示课后的问题,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说一说:你听到春天的声音了吗?你看见春天的彩了吗?
画一画:美丽的春天图
一:春天在哪里呢?
七、作业设计
1、回家跟爸爸妈妈说一说你眼里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2、去大自然中你眼里的春天,画一画或与一写。(寻春天,放在春天真正来临时完成,先画一张自己在生活中积累的春天。)
3、写字练习。
八、板书设计
识字1
柳绿花红  (柳)        莺歌燕舞  (歌 舞)
冰雪融化  (冰)        泉水丁冬  (泉 丁)
百花齐放 (百 齐)      百鸟争鸣  (争 鸣)
教后记:教学时我以猜谜游戏来提升学生的积极性,讲述一个大意,让学生比赛猜出相对应的词语,至于读的方面,采用全班齐读、大组朗读、小组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方式。总体说来,这堂课还是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和所设定的教学目标,但缺乏之处在于调控学生的纪律方面还有待增强以及如何延迟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这些都是我需要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加以改进的。
1  柳  树  醒  了 
教学目标
1、理解8个生字、会写“说、话 ”等6个字 。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到大自然去春天。古韵遗风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教学用具:挂图、生字卡片、学生课前观察春天的颜
一、直观感受,激发兴趣
1.谜语导入三人同日见(打一字)
(随机揭底,出示绿的“春”字)
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2师:草长莺飞,万紫千红的春天是怎样的?
3.师春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春天一到,万物复苏,小柳树呀,也醒了!(出示课题,齐读柳树醒了)

二、整体感知,初步体验
1.学生欣赏老师的配乐朗诵,边听边想文中写了春天的什么景物?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说说柳树在谁的协助下醒了。
3.再读课文,圈出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记住它。
4.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同桌互相读、听。
(2)认读生字卡片。
5.分节让学生选读课文,说说柳树的变化。
[设计意图从整体入手,以读为主感知课文,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读课文,在朗读过程中识生字,初悟文章的美。]
三、读读画画,深化感悟
1.指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一节,师随机板画“春雷”。
2.男女小组以轻柔、缓慢的语调读第二、三节,让喜欢画画的同学板画微风下的柳枝。
3.自读第四节,然后让喜欢手工制作的同学,将自己制作的柳絮贴到黑板上。
4.再读课文,全班交流读了课文后有什么感受?
(学生边欣赏师生合作的优美板画,边交流。)
[设计意图读画结合,将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形象的画面,使文章的情趣与学生的感悟融为一体,使朗读变成一种享受,也表达了学科间相互沟通这个教学思想。]
四、入情入境,美读成诵
1.带着自己的感受美读全文。
可采取多种方式,如自由读,小组赛读,男女生赛读。
2.背诵全文。
(1)借助板画试背。
(2)表演背。
(3)全班背。

五、作业
1.说一说,在春天里,还有什么醒了呢?
2.写一写;春天跟()说话了,说着说着()
3.画一画你眼中万物复苏的春天。
[设计意图教师节送什么好文章内容的延伸,有利于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
六、板书设计:
              柳  树  醒  了
(学生的画)
教后记:随后在让学生感悟课文大意时,我先让学生自读课文,一是谁让柳树醒了?学生读文后能够很快地到是春雷、春雨、春风、春燕让柳树醒了。我非常注重孩子理解、想象和说话练习。我跟学生说:假如你是春雷、春雨、春风或春燕,你打算怎样让柳树醒来?你喜欢扮演谁呢?请你先仔细读一读你要扮演的那一段,读完后再请你在老师发下来的纸上画一画。于是学生兴趣十足地读画起来了,再板贴学生的画,学生就更兴奋了,可惜课堂有点乱。
2、春雨的彩
教学目标
1、理解“线、论”等11个生字,会写“你、们”等6个字。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
3、有主动积累词语的意识。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培养学生主动积累词语的意识。
教学方法: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教学用具:挂图、生字卡片、学生课前观察春天的颜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㈠、创设情境,朗读感悟(情境导入法)
1、自由大声读课文,要求读得准确、流利。
2、教师提问引读第一段:你们看,春雨像什么?(学生读句)听,春雨的声音呢?(学生读句)
3、瞧!田野里飞来一小鸟,(出示挂图)这小鸟在干什么呢?(他们在争论一个有趣的问题)
⑴、你从哪里看出来的?齐读第二段。
⑵、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和爸爸、妈妈、同学争论过问题?怎么争论的?(指名回答)
    结合日常生活体验:大家为了一件事情,都说出自己的看法,你一言,我一语,你一句,我一句,都想说服别人,这就叫“争论”。这小鸟在争论什么问题?
⑶、小燕子是怎么说的?(指名用书上的话回答)小燕子认为春雨是什么颜的?(教师范写“绿”,学生注意观察)小燕子为什么认为春雨是绿的?(出示画面:草地绿了,柳枝绿了。)引读小燕子说的话。
    小结:春雨沙沙,给大地带来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到处是绿草如茵。你们说,春雨美吗?美美的朗读第三段。(以各种方式练读)
㈡、小组合作,角表演
1、回忆学习上一段时老师提的问题,请四人小组合作,一人问,三人回答。(出示画面三:桃花、杜鹃花红了)老师范写“红”,学生注意观察。引读小麻雀说的话,指导读出争论的语气。
2、借鉴学法,各小组合作学习小黄莺说的话。(出示画面四:油菜花、蒲公英变黄。)引读小黄莺说的话。
3、出描写春雨落下来样子的词语(落、淋、洒、滴),感悟用词之美,指导朗读2—5段。
4、朋友练习表演。
5、指名上台表演(戴头饰)。
㈢、插入想象,引导探究
1、春雨真美,给大地穿上了彩的衣服。在小动物的眼中,春雨还可能是什么颜的?为什么?(师随机板书)学生想象探究。
2、同学们,让我们睁开眼睛去观察春雨吧!春雨到底是什么颜的?(学生回答后,听录音总结-----春雨的话:亲爱的小朋友们,我本身是无、透明的,但能给大地带来万紫千红。)
3、感情朗读全文。多音字有哪些
㈣、积累练习
    从课文或课外读物中搜集描写春天的词语,读读记记。
第二课时
㈠、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
2、出示生字卡片“滴”、“欢”、“趟”让学生组词,比比看谁是“组词大王”。
3、读一读书上“读读说说”中的词语。
4、任意选择生字,分小组互相组词。
㈡、朗读课文,分角表演。
1、小组内分角朗读课文,练习表演。
2、男女同学和教师一起分角表演。
(三)、指导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生字,学生观察后,自由说应该怎样才能写好这些字。学生示范写,评议。
2、展示学生作品,点评。
四、扩展练习
    画一幅画,表达春雨的彩。
七、作业设计
1、描写春雨的诗歌,读读背背。
2、写字练习。
八、板书设计
2、春雨的彩
红、 绿 ……
教后记:朗读是小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途径,在教学《春雨的彩》一课时,我针对学生年龄特点,采用在情境中读、自由读、分角读、齐读等读书方式,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春雨的颜,春雨的形象,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引导学生边读边体会春雨的轻柔、细小,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丽。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