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报告
时间:2014刘鑫案江歌怎么回事年余生与你共相守12月
地点:泉州地区
调查人:
五一旅游国内最佳地一.概况简介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历史的见证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泉州是闽南文化的主要发祥地、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核心区和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富集区,以“多元文化宝库,海峡西岸名城”闻名于世,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著
名侨乡和台湾同胞的主要祖籍地,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历史上,泉州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南移的中原文化与古代闽越土著文化和从海上传播而来的域外文化相溶,形成文化积淀深厚、文化形态多姿多彩的特点。
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根据调查,截至2014年11月,泉州地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共有34项,其中第一批国家非物质遗产名录有11项,第二批有17项,第三、第四批各有三项;而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共有76项,其中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20项,第二批有25项,第三批有16项,第四批有15项.....其主要的表现形式有:中原古汉语与闽越语、外来语融合的闽南方言文化;以陈三五娘等民间传说及存量丰富的泉州歌诀为典型的口传文化;音乐活化石泉州南音、南戏遗存梨园戏、蜚声世界的木偶戏、艺术个性独特的高甲戏、珍稀的宗教仪式剧种打城戏和承载闽越族遗风的拍胸舞等传统表演艺术文化;南派剪纸、木偶头雕刻等传统美术文化;特鲜明的惠安女、蟳埔女服饰;举世闻名的惠安石木雕刻、中国三大瓷都之一德化的瓷烧制、远销国外的铁观音茶制作等传统技艺文化;闽南古厝、庙宇等传统建筑文化等等。
3、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现状
为客观分析泉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的现状,特选取了个别访问和查阅网络资料结合的调查方法。但因精力有限,不能顾及全部,只能选取其中一两个例有代表性的观点来做佐证。
(一)个别访问
(1)江碧峰师傅制作木偶头已经有37福美来二代年,其儿子江东林也有10个年头。在与江师傅的交谈中,我感受到他对于这项艺术的钟爱,其希望能有更多的后人来学习这项技艺,将这项技艺传承于世,“我父亲在世的时候还有不少人来学习,虽然最后坚持下去的只有一名,可是到了我,来看的人不少,却没人愿意学。真怕什么时候这门手艺断了。”对于正在学习的小儿子,江碧峰赞赏有加,但并不要求他以这个为主业。“人总是要谋生,一旦市场对这个东西不再需要了,还是应该以养家糊口为主。”不过,江碧峰表示,无论如何都会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的,“老祖宗的手艺不能废了。”
(2)“泉州南音乐团”是全国有名的南音表演专业团体,在问及政府对于南音的保护重视程
度时,团长告诉我,从南音艺苑的建设就可以看出政府对于南音这一古老文化的重视。在问及南音艺苑的经营情况时,我了解到主要以外来游客为主,而当地的观众较少。但另外一方面南音这一传统文化进课堂的措施也已经启动,现在中小学生都开设了南音课,泉州师范学院在早几年就已经开设了南音专业,目的是培养一批南音的专业人才,毕业后到各中小学校去授课,阻止文化断层现象的出现.泉州市政府每年都会定期举行中小学生南音比赛,也已取得不错的效果。
(二)文献资料搜集--龚万全《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分析》
1、当地党委政府长期以来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看作当家的宝贵财富,采取切实措施有效地保护和发展了民族民间文化。市委书记、全国人大代表郑道溪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了建设“闽南文化保护区”的建议,认为设立保护区有助于深入挖掘、整理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增加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闽南语系的中国人的文化认同感。
2、社会参与,艺术家和传承艺人的倾心投入。泉州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民间文艺社团,对其加强管理指导,引导它们健康发展。全市现有民间南音社团232个,民间职业剧团168个,以及数目众多的各类十音队、北管乐队、民间舞蹈队、家庭文艺队等。它们由
社会力量兴办,依靠社会各界赞助和城乡演出市场生存和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民间剧团年上演场次达4万场,演出收入超亿元,从业人员达5000人之多。形容读书的成语
3、以保护求发展,以发展促保护。梨园戏、提线木偶戏的精品生产,拓展了这两个剧种生存的空间,促进了对它们的保护。德化瓷工艺、惠安石雕在当地政府的精心呵护下,目前均已漂洋过海,独闯天下,真正实现了“保护—发展—保护”的良性循环。在惠安崇武,全省最大、最具有专业性的汉白玉雕塑企业——惠安振华雕塑,融传统与现代雕塑意念于一体,颇具中外合璧之鲜明特,备受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及我国港澳台地区客商、收藏家的青睐。
4、注重非物质文化生态环境的保护。随着城市拆迁、村落城镇化、开发区大量上马、铁路高速公路建设,大批有历史、文化、科学价值的村落、建筑物等面临拆除的危机,依靠口头和行为传承的各种技艺、习俗、礼仪正不断消失。大量依附于婚丧喜庆而存在的富有特的技艺、演艺如花灯、纸扎、大鼓吹、笼吹、高跷、拍胸舞等,随着婚事新办、丧事简办而市场萎缩,导致艺人生活无着,出现生存危机。针对这种情况,适时予以引导,让其在新的时空环境中生存。政府出面主办的一年一度的元宵灯展,采取政府资助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向艺人订购花灯,基本上保证每个艺人每年有上万元的收入。
5、加强人才培养,为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不断补充新生力量。1956年以来,特别是1977年以后,市政府坚持办好泉州艺校,根据泉州民族民间文化继承和发展的需要,设立南音、戏曲、众文化、音乐舞蹈、美术等专业,为各国办艺术团体和民间文艺社团输送了一批批年轻的专业人才共1000多名。1990年以来,市政府把南音纳入中小学音乐教育课程,文化和教育主管部门连续15年举办中小学生南音演唱比赛,涌现出数百名南音演唱新秀。去年,泉州师范学院开设南音专业,招收本科生,进一步提高南音人才培养的档次。
6、开展珍贵文化资源的普查抢救和初步保护,全面开展综合性试点工作。泉州市在长期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基础上,加大工作力度,决定将“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南音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采取“分类推进”的方式,大力抓好重点项目的全面普查、声像留录等工作。组织人员收集、整理了许多珍贵的文献,编辑出版了“泉州地方戏曲丛书”16卷,“泉州民俗文化丛书”4卷,《中国民间乐曲集成·泉州市分卷》、《南音指谱大全》、《明刊戏曲弦管选集》等,并建立了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和泉州南音戏曲陈列馆。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普查、抢救和初步保护工作,是全面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
7、开展多姿多彩的非物质文化展示活动。改革开放以来,泉州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利用各种契机,积极组织民间文化展示,市政府连续主办了8届国际南音大会唱、3届国际木偶节、5届“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节暨闽南文化节和国际风情节、28届戏剧会演、5届旅游文化节,承办国际传统音乐学会第37届年会等。泉州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深深融入众之中,成为广大众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四、泉州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当前,泉州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虽然有各界人士的全心投入,工作进行得很不错,但不可否认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仍然出现了许多问题,许多的非物质文化流失严重,甚至于销声匿迹,这里面有许多方面的原因,总结为以下三点:
(一)现代生活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脚形一直以来,生活在现代城市的人们,越来越多地忽略传统、抛弃民俗而融入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也因此而衍生出了所谓的快餐文化。这样的一些文化不断地在吸引年轻人,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及价值观。他们把时间花在欣赏欧美电影、欧洲足球、卡拉OK等等,而忽视
了对传统文化的欣赏和关注。传统文化在青年人的心目中正越来越失去地位,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正濒临灭绝,例如江加走的木偶头雕刻、李宝尧的刻纸艺术,惠安女服饰等,保护传统文化迫在眉睫。
(二)传统艺术失去市场
随着城市拆迁、村落城镇化、开发区大量上马、铁路高速公路建设,大批有历史、文化、科学价值的村落、建筑物等面临拆除的危机,依靠口头和行为传承的各种技艺、习俗、礼仪正不断消失。大量依附于婚丧喜庆而存在的富有特的技艺、演艺如花灯、纸扎、大鼓吹、笼吹、高跷、拍胸舞等,随着婚事新办、丧事简办而市场萎缩,导致艺人生活无着,出现生存危机。
(三)传统艺术后继乏人
以前的一些传统文化传承方式主要是父传子、师传徒,传承人可以借此谋生。但现在,生活水平迅猛提高,人们谋生的手段和渠道增多,不必拘泥于传统模式。而大部分传统工艺如十音铜锣制作、妆糕人等技艺都是手工操作,缺乏改革的余地。目前,以传统手工艺谋
生已很难养家糊口,哪有人愿意去学习和继承。因此,一些传统文化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尴尬。
五、保护建议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思考,以下是我为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出的建议,
1.政策保护:有改革、有创新地建设“闽南文化保护区”,深入挖掘、整理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加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闽南语系的中国人的文化认同感。
2.财政支持: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对亟待保护的传统文化项目给予资金支持,例如予艺人们津贴,保障其生活费用。
3.经常性开展非物质文化展示活动:适时予以引导,利用各种契机和形式,积极组织民间文化的展示与宣传。不遗余力地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使之深入人心,更广泛地唤起全民保护意识。
4.培训入手:文化部门可以低价甚至免费办一些培训班,让对泉州文化有兴趣的人来学习,
例如可以举办木偶班、民俗班、高甲戏班、梨园戏班等。特别可以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免费培训,因为大学校园可以自由组织各种社团。通过培养大学生在木偶或戏剧方面的一技之长,带到校园,让更多省内外的学生了解、喜欢、学习泉州文化。
六、总结
通过这次调查报告,我了解到:历史的源远流长造就了泉州这座历史文明古城辉煌灿烂的物质文明和非物质文明。这座古代远离中原的城市,能够在远离中原的纷飞战火,不断吸收和融合中原文化,从而形成特有的闽南文化。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