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学基础-知识点、重点
《舞蹈学基础》
第一章舞蹈的认知
第一节舞蹈是一种生命存在
1.为什么是艺术之母:
许多人类学、哲学家、美学家认为舞蹈是一切艺术之母,其原因在于舞蹈是人类最早的艺术活动方式之一。舞蹈自从人类产生开始就形成了以人肢体为表现形式的艺术,人类依赖自身动作和表情在还没有语言的情况下进行交流。英国哲学家克林伍德甚至说舞蹈“是一切语言和艺术之母”。
2.为什么是肉体生命最高表现:
在闻一多的作品中这样写到“舞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尖锐、最单纯而最充足的表现”。他用六个最来形容舞蹈,可想而知舞蹈对生命表达中起到的重要意义。远古时,环境严
酷,因此每一个族必须尽可能的繁衍后代,这是生存的本能。在新疆呼图岩壁画中可知,先民为繁衍后代而舞(或许那时还不是有意识的成形舞蹈,可能是生存需要),这是先民肉体最本质的表现;同源的求偶舞也有这样的用意,他们为了求多子、吸引异性而驱使肢体,究其本质就是为了生存与生命的渴望。因此舞蹈可以说是肉体生命的最高表现,而且在生命发展的过程中同样需要舞蹈,也是人类诞生初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授生存和繁衍技能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3.为什么的精神生命的最高象征:
2013游戏名字排行榜舞蹈是一种精神文化,古往今来舞蹈不仅在传授技能和表现感情上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审美功能;如今,现代社会中舞蹈仍然是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人们追求强身健体、提高美育而去舞蹈。在当下精神物质文化丰富的社会中,人们还钟爱着舞蹈,这是远古先民舞蹈遗存的体现。舞蹈是肌体生命能量的美妙展示和生命思考的崇高表达。人类生命,生成于运动、体现为运动,舞蹈生成于生命、体现为运动,正因为舞蹈艺术在肉体和心灵上都与人类生命有着本质上的关联,舞蹈就是人类生命的直接体现。
第二节舞蹈是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
1、巫舞:
在原始社会、先民的对自然和自我的认识缺乏,认为巫是被认为能与神鬼交往,在祭祀过程中巫所进行的巫术动作被称为祭祀活动中的巫舞。巫舞中不仅包含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崇拜,而且还有与自然的亲近和谐。
三夏标语2、图腾舞蹈,自我认知的方式:
先民在思考“我从哪里来?,我是谁?”的过程中,舞蹈又成为了他们自我认知的方式。先民会选择他们的生命象征物认为和族有血缘关系,从而将其作为族标识此时图腾就产生了。因为族对图腾的崇拜和向往因此去模仿学习与图腾相关的动作,就这样图腾舞蹈形成了。舞蹈也就成为他们认识自我的一种形式。对于求偶舞蹈来说是对生命延续的认识而对图腾舞蹈来说却是对生命
起源的认识。
第三节舞蹈是一种文化现象
1、为什么是文化现象:
我想开网店怎么样开文化包含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等,作为特指,是属于精神财富范畴。舞蹈是人类的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艺术文化现象。艺术的出现先于科技,也先于其他的艺术。舞蹈本身就是文化是一种非语言文化,从某种舞蹈中可以透视到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窥测出它的文化根源,观察到一个民族文化背景。舞蹈文化现象既是祖先传统文化精神的承接,也是每时每刻在创造着的舞蹈文化,创造着民族的新精神和新文化。
2、为什么说舞蹈是文化的重要表征:
文化外交是自古以来的重要形式,舞蹈文化也包含其中,同时也是民族文化的直接展现。舞蹈因其身体动作的表达优势而跨越了语言障碍,在文化外交中起到重要作用。舞蹈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表征,成为各国各民族文化的“代言人”。舞蹈作为一种观念文化,体现各个民族所独有的精神气质,这是基于长期历史沉淀形成的普遍文化现象。
第四节舞蹈是一种审美对象
1、非表演性舞蹈中存在审美:
人与生俱来的需要就包括肉体和今生两方面,而没有其他任何方式比舞蹈更能体现这两方
面的完美结合。舞蹈给人们带来的不仅是快乐,以舞蹈表明志向的事很早就发生了。人们感到舞蹈带给身体和精神的双重享受,这其中已具备了审美的成分,舞蹈着的人们通过舞蹈感受到没的存在。先民们体会到这点时。就是人的本质力量在舞蹈中的首次对象化,人们首次审视自身的力与美,这是舞蹈所带来的人类审美活动的宝贵一步。从舞蹈发展史的角度看,先民的舞蹈无疑是一种艺术创造过程的开始,美的创造过程的开始,迈出了审美的第一步,虽然他们的舞蹈和我们当今社会生活中的自娱舞蹈都不是表演性的,但由于已具备了审美成分,因此可以说是一种初级形式。
2、舞蹈成为一种审美对象:
在古代时期,乐舞奴隶是专业的舞蹈演员,他们即为祭祀活动,也供人娱乐。从此,一部分舞蹈开始迈入表演。成为一种完全意义上的审美对象。舞蹈因为表演性成为了一种审美对象,舞蹈的发展就同时迈进了审美的范畴,而且随着历史的发展,舞蹈必将与审美产生更加深入的联系。
第五节舞蹈是一种精神生产
1、舞者、产品与消费者
舞蹈,从文化生产的意义而言,也是精神产品。
舞蹈的生产者是首先是编导-表演者,同时这个产品必须有接受者才能真正产生艺术品的交流价值。因此,舞蹈生产过程是“编导-作品呈现(表演者:核心)-观众”,具备这三个环节,舞蹈的“产生过程”就形成了最基本的生产链。舞蹈的“生产过程”是一种精神交流的过程又是一种生产与消费的过程,它以舞蹈作品为交流枢纽,整个生产过程充满多重互动和交流。
舞蹈“作品呈现”是生产链的重要核心环节,是承接着编导(演员)与观众双方面的活动,并且编导(演员)与观众的交流必须通过舞蹈作品来完成。
舞蹈艺术产品的“双重性”:舞蹈是一种精神生产,它是存活在演员身上的舞蹈产品,也是与物质生产与交流交织在一起。它有实在的价值也可以成为市场上交换的产品,也是观念形态的成果,也具有意识形态性质;因此,它具有1意识形态性2商品性。承认舞蹈的商品性就要正视舞蹈艺术产品的价值可以在市场上转化成价格。
舞蹈艺术作品的生存者:舞者、编导及其参与舞蹈艺术创作中的人员。
舞蹈艺术产品的消费者:简单说是观众,但并不是所有观众都是消费者,有时生产者的创作体成员也构成消费者,形成“圈内循环”。从经济学角度:消费者是要付费的观众,从审美角度:包含所有观赏者。
第二章舞蹈的概念
第一节广义和狭义的舞蹈定义
一、定义:
1、舞蹈,本质是人体动作的艺术。会计毕业生实习报告
2、凡借助人体有组织有规律的运动来抒发情感的,都可以称为舞蹈。
3、舞台表演的舞蹈艺术,是经过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体验和分析并提炼出来的动作,构成了鲜明的艺术形象,反映生活中的人和事。
如何在淘宝注册开店二、定义是三层含义:
1、吴晓邦认为“人体动作的艺术”是舞蹈,“动作”是舞蹈最本质的属性。
石油价格上涨2、凡借助人体有组织有规律的运动来抒发情感的,都可以称为舞蹈。这是广义上的舞蹈,包括原始形态、民间自娱都在舞蹈范畴。同时也包括舞台艺术舞蹈,也泛指包括人类所有的舞蹈现象。
3、特指一切进入舞台的表演性的审美范畴的“舞蹈艺术”,相对于广义上的来说这专指职业舞蹈家从事的舞蹈。
第二节综合性艺术的解读
一、为什么不能轻易定义舞蹈是“综合性艺术”?
吴晓邦说“舞蹈,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综合了音乐、诗歌、戏剧、绘画、杂技等而逐渐成为独立的艺术。舞蹈的起源比其他许多艺术门类都早,但把它当一门学科去进行独立的研究,还是现代舞蹈史上的事情。”舞蹈的“综合性”,即使在近现代,特别是产生了芭蕾舞和有了镜框式舞台后,因表演性的因素又有其新的“综合性”表现。但这都不应混淆我们作为一门独立研究时所应取的学术视角。所以说,从舞蹈学研究来说,我们不是一般意义上讲舞蹈是“综合性艺术”,只有在特定的前提下,才能讲舞蹈也可以说是“综合性艺术。”
(一)原始状态的综合
1、古代称为“乐舞”的表现性艺术的诗、乐、舞融合一体。在古籍中见到乐或舞,它们都不是今天的单纯概念。
2、中国舞蹈艺术从汉代开始,曾长期生存在综合艺术“百戏”之中,它与音乐、杂技、体育、歌唱长期共存。“百戏”一直延续到今天。
3、对于原始艺术的综合性质,其实,它反映了一种艺术天然的习性,即在表达内容需要的前提下,随意使用各种艺术手段。社会没有细密分工的时代,是非常自然是事。
(二)舞剧的综合
1、当舞蹈发展到一定程度,以戏剧样式出现或以舞蹈诗样式出现时,它具有综合性质。
2、史料中最早记载的周代乐舞《大武》,就是我们发现的最早具有戏剧综合性质的作品。
3、芭蕾史上第一部舞剧《皇后的喜剧芭蕾》也是这样一部综合了音乐、诗歌、戏剧、美术等元素的作品。对这种样式的作品无论怎么认识,都脱离不了它的综合性。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