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金的秋天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教学:《西风的话》
竖笛演奏:《丰收之歌》。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歌曲《西风的话》,学会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歌唱秋天的美景;培养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引导学生懂得珍惜时间,热爱生活。
2、通过聆听、模拟、音乐对比、和声训练、合唱训练、学生自主表现等,实现学习目标。
3、了解我国音乐家黄自的简单生平及历史贡献;继续学吹竖笛do,re,mi,fa四个音,掌握演奏指法、口型、气息控制要领。能够自信地吹奏小乐曲《丰收之歌》。
教学重点:
用连贯、优美、和谐的声音演唱秋的美景。
教学难点:
在歌唱实践中学习气息的控制,在不同声区中保持声音位置的统一。在吹奏竖笛时,保持干净的音。
教学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设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采用图形谱导入新课
1、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看图回答有几种符号?
↗ ↘ ↗ ↗
学生:两种。
2、学生活动:
(1)按符号的走向用“wu”模拟风声。
(2)按教师手势做起伏及渐强、渐弱处理,发声时注意气息控制,强调模拟风声走向时保持声音位置统一。
3、教师:旋律线的起伏与力度变化成正比。(上行渐强,下行渐弱)
二、歌曲教学
1、教师出示《西风的话》单声部旋律(高声部谱例)然后范唱。
2、学生随琴视唱,并画出旋律线。视唱时注意歌唱状态、声音位置及气息控制。
教师指导。
3、教师:这首歌曲节奏规整,四乐句节奏完全一样,作者的创作符合儿童学习特点——节
奏简单,便于学唱。
4、教师出示教材和声部分旋律。
教师指导学生用连贯的气息、和谐统一的音完整演唱歌曲旋律。
(1)旋律接龙游戏,出两处鱼咬尾创作方式的地方。
(2)分声部演唱全曲旋律。
(3)完整演唱全曲旋律。
三、介绍作者
教师出示幻灯,介绍曲作者黄自。
教师:曲作者在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这首儿童歌曲,旋律线条清晰,他在旋律、和声的民族风格的探索方面对我国近现代音乐文化和音乐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歌词教学
1、聆听范唱录音。
教师:歌曲情绪如何?歌词是如何表现秋天的到来的?
学生回答。
2、介绍词作者
教师:歌词中作者借来来去去的“西风”之口,比拟孩子们的成长和节令景物的变化,最后这渐慢渐弱的处理寄托了西风对我们的期望,似乎在提醒我们什么?
学生回答。
3、再次聆听录音范唱。
教师:在听的时候请大家领会歌词并思考:西风到底告诉了我们什么?
学生:西风告诉我们,要珍惜时光、热爱生命,要追求美好的未来。
4、歌曲演唱。会车让行
教师指导要点。
5、歌曲处理
教师: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力度有何变化?出歌曲中的音乐符号。
学生回答。
6、再次演唱歌曲。
教师:请大家深入领会词曲的完美结合,并做到词曲结合准确无误。
学生有感情地演唱全曲。
五、学吹竖笛
1、教师:刚才大家用过歌声把黄自、廖辅书笔下的秋天进行了优美的“描述”,现在请大家拿出你们的小竖笛,把丰收的秋天来歌颂吧!
沈泰打于正2、教师:请大家欣赏竖笛小乐曲《丰收之歌》,听后回答:乐曲情绪是怎样的?除上次已商场管理制度
经学过的sol,la,si,do四个音之外,还出现了哪些没学过演奏技法的音?
3、教师出示《丰收之歌》谱例,示范演奏或播放音响。
学生:出现了do,re,mi,fa四个没学过演奏技法的音?
4、教师出示do,re,mi,fa指法图谱。请学生拿出竖笛按图谱无声演奏并熟记do,re,mi,fa四音指法。
学生按图谱无声练习并记忆do,re,mi,fa四音指法。
5、师生互动:
(1)指导学生复习sol,la,si,do演奏指法,注意演奏姿势、气息控制、闭孔严密、音干净。
(2)指导学生按教师手指《丰收之歌》旋律图谱,无声练习。
6、教师伴奏《丰收之歌》旋律。学生演唱旋律,手指随旋律进行练习指法。熟练后随琴演奏全曲。
7、教师介绍作品。
8、教师播放歌曲《丰收之歌》,学生感受歌曲情绪。
六、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四季——秋》。
2、知识与实践:3/8拍含义、指挥图示、强弱规律,划拍视唱《四季——秋》第三乐章主题旋律。
3、演奏:竖笛演奏《快乐小舞曲》。
教学目标:
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四季——秋》,感受此曲的民间彩和生活气息,在音乐作品中感
受秋天的美景。
2、通过吹奏竖笛音阶,复习指法,吹奏《快乐小舞曲》;学习3/8拍含义,体验3/8拍强弱规律,模仿学习3/8拍指挥图示并划拍视唱第三乐章主题旋律。
3、初步了解协奏曲及相关音乐知识;了解维瓦尔第生平;准确掌握3/8拍指挥图示并划拍视唱第三乐章主题旋律;熟练掌握竖笛吹奏do,re,mi,fa,sol的指法,准确吹奏《快乐小舞曲》。
教学重点:
分乐章赏析《四季——秋》,感知三个乐章所表现的情境。
教学难点:
准确划拍视唱第三乐章的主题旋律;竖笛演奏音干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今天,我们来聆听一首外国音乐家创作的表现秋天的器乐作品《四季——秋》。听听,作品是如何用乐器表现秋天美景的吧。
二、欣赏《四季——秋》
1、听赏第一乐章
(好看电视剧排行榜1)教师:这首作品是什么演奏形式?乐曲的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表现了什么场景?
教师播放音乐《四季——秋》第一乐章。
学生回答。
教师:介绍协奏曲。
(2)教师:让我们再次聆听第一主题,请大家记住第一乐句的旋律。
师生哼唱记忆第一乐章主题旋律。
2、听赏第二乐章。
教师:第二乐章速度较第一乐章有何变化?情绪和表现场景有什么变化?
教师播放音乐《四季——秋》第二乐章。
学生回答。
3、听赏第三乐章
(1)教师:晨曦初露,猎人们手牵着猎狗走出家门,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乐曲速度有何变化?
教师播放《四季——秋》第三乐章。
学生:号角、猎声……
(2)教师:请大家看乐谱,作曲家是如何用节拍及节奏的变化来模仿猎人的行动的。
学生回答。
(3)教师:第三乐章主题为几拍子?强弱规律是怎样的?
学生:3/8拍,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三拍。强弱规律是强弱弱。
教师:出示3/8拍指挥图示,教师示范,指出强弱规律。
学生:a.学习3/8拍指挥图示。
b.划拍读出主题的正确节奏,注意附点音符的时值。
c.划拍视唱第三乐章主题旋律。
教师:节拍及节奏的变化,形象地再现了村民狩猎、声、犬吠的生活场景。
4、完整听赏全曲。
三、介绍曲作者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教师:今天我们聆听的这部优秀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作者是谁呢?
学生回答。
教师:介绍作者。
四、竖笛吹奏《快乐小舞曲》
教师导语:现在让我们再一次用手中的小乐器,来表达我们此次分享的秋天的快乐吧!
(1)复习:竖笛吹奏C大调上行和下行音阶,注意气息控制和手指按严音孔。
(2)视唱《快乐的小舞曲》,注意空拍。
(3)吹奏《快乐的小舞曲》。
(4)展示:部分同学吹奏,部分同学演唱《快乐的小舞曲》。
五、课堂小结:
教师:你在今天的课堂中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学生回答。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民族管弦乐曲《丰收锣鼓》。
探究与编创:练一练《打击乐合奏练习》,创编节奏谱。
教学目标:
1、聆听乐曲,感受丰收时节生机勃勃的景象,以及欢庆丰收的喜悦之情,懂得珍惜劳动果实,热爱生活,逐渐喜爱民族音乐;能够积极参与创造性实践活动,感受合作的愉快。
2、通过乐曲欣赏,了解民族管弦乐队以及民族乐器的常识;通过参与即兴探究与创造活动,了解音乐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初步体验民族乐器的表现力,培养打击乐合奏与节奏创编的能力。
3、了解乐曲作者、乐队编制和“螺蛳结顶”旋法;能够用“螺蛳结顶”的旋法即兴锣鼓演奏,能随着主题旋律舞动;能够哼唱乐曲主题,听辨主奏乐器的音,排列乐器出现的顺序。
教学重点:
分辨音乐结构,体验音乐要素的变化在表现秋美景时的作用。
教学难点:
分辨不同的民族乐器音的变化,并进行打击乐合奏训练。
教学准备:
几件打击乐器、多媒体设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情境,发散思维
教师导语:回顾本单元学过的知识,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诵一首有关秋收的诗作。(出示白居易的《观刈麦》,学生齐读)看到这一派丰收景象,想象农民们以什么方式庆祝呢?
学生: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等。
二、新课教学——感受想象,逐步认知。
1、分段欣赏
教师出示中国民族打击乐器图。
听几个敲锣打鼓的片段,选择哪一段更能表现丰收的愉悦心情,并说说所选片段的音乐情绪是怎么样的?乐曲中出现了哪些打击乐器?(播放几个不同速度、节奏特点的锣鼓片段)
2、初听全曲
(1)教师播放《丰收锣鼓》,想象你感受到的丰收景象,听后讨论每幅丰收景都是由哪些乐器按照怎样的顺序演奏的?
学生聆听乐曲,思考、回答问题。教师出示画面。
下优酷视频演奏乐器:多钟打击乐(堂鼓);唢呐;锣、排鼓、镲;二胡、琵琶;竹笛、扬琴;木鱼、云锣等。
引导学生归纳出乐器组别,进行简单的乐器回顾或介绍(出示图片),将各类乐器归入乐队编制(民族乐队编制图)
(2)教师:乐曲表现的画面主要分为收割劳动,你追我赶;歌唱生活,欢快欣喜;秋天美景,愉悦欣然;欢庆丰收,热烈狂欢。请你们从音乐的基本要素的变化,排列画面顺序,并说明原因。(出示四幅相应图画)
学生回答。
3、分段欣赏——细致分析,加深体验。
(1)听赏引子部分
请你们说说这段音乐把我们引入到什么情境中?为什么?
(2)听赏第一段音乐
a.教师:请大家聆听第一段音乐,想一想乐曲节奏、旋律进行有何特点?这段音乐让人联想到哪些情景?
b.教师出示谱例一、二及对应的音响片段。
教师:两段旋律的演奏乐器有何变化?如何理解?请大家模仿主奏乐器的演奏。
(3)听赏第二段音乐
教师出示谱例三、四、五及对应的音响片段。
教师:乐曲是由哪些乐器演奏的?以怎样的方式表现“人们的歌声”的?
学生视唱教材谱例三、四、五,感受作品优美的旋律及高兴喜悦的心情。(完成课后自我评测第二部分)
(4)听赏第三段音乐
教师:请大家继续聆听第三段音乐,想一想这段音乐的旋律进行有何特点?描述了什么样的画面?主奏乐器分别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学生欣赏后回答。
(5)听赏第四段音乐
a.教师:请大家对比第四段表现“欢庆丰收,热烈狂欢”和第一段表现“收割劳动,你追我赶”的音乐,从速度、力度方面比较音乐表现内容上的不同。
>苏可杨洋大婚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