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课程标准
学前教育专业
《舞蹈课程标准修订与改革》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为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根据2012年由教育部正式颁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结合于贵阳及周边地区本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我校作为中职类学前教育专业指导建议与学生实际情况等,特做此舞蹈课程标准改革。cold是什么意思
《舞蹈》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方向)的一门专业实操课程。其任务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幼儿教师音乐舞蹈、幼儿舞蹈业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幼儿教师相应的基本职业能力。十几年的教学实践说明,幼师舞蹈教育,是既同又不同于舞蹈专业院校及高等舞蹈教育的一种相对独立的训练体系,它自成一体的教学体系与目标,不是培养舞蹈演员与舞蹈编导,而是培养训练有素且有专业知识的幼儿园教师,所以学习舞蹈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循序渐进的舞蹈学习,提高自身形体,掌握一
定的舞蹈素材和正确规范的教学方法,提高舞蹈鉴赏与应用技能的能力,认识和理解舞蹈运动特性,并能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科学、安全地指导幼儿的舞蹈活动。而不是强调舞蹈技术技巧与专业舞蹈教育进行比较,或照搬硬套舞蹈院校的训练体系与方式方法来指导我们的学习。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开发幼儿的心理、情感、意志、道德和人类的整体和谐发展为前提,能运用舞蹈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完成相关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熟悉幼儿园舞蹈相关活动的总体工作流程,具备幼儿园艺术领域相关业务的职业能力,达到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民间舞教师级资格的鉴定要求。同时,在完成项目任务的活动中,重视舞蹈人文思想的渗透和素质教育思想的熏陶,并激发培养学生敬业爱岗精神,学会沟通与合作,树立标准化、规范化、安全和生态等意识,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职业能力:
能 ;掌握舞蹈与幼儿舞蹈教育等相关理论知识。
能 ;训练塑造好自身体态与舞姿。
能 ;掌握幼儿芭蕾舞训练的原则方法与安全知识
能 ;掌握幼儿中国舞律动训练及教学方法
能 ;掌握民间舞动律训练及幼儿民间舞教学方法及开展形式
能 ;完成模拟实践教学
能 ;掌握幼儿舞创编要求与范例
三、教学内容及其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   
1.教学目标
学生应必备的舞蹈知识技能、身体基本素质、体态与舞姿训练。
2.教学要求
了解和掌握舞蹈运动时身体运动的一般规律及整体训练,使其克服身体的自然状态,获得正确的直立感,有效控制身体的稳定性、协调性和灵活性,增强肌肉的力量等。幼儿芭蕾形体的学习与训练,提高学生舞姿的标准程度与舞蹈的表现能力。
3.教学内容网签是什么意思
A、认识幼儿教师舞蹈体态与基本动作训练的重要性。
B、塑造学生的体态与舞姿。
C、掌握根据身体部位进行基本舞蹈动作及身体素质训练的要领。
D、通过掌握芭蕾形体训练,形成优美舞姿。
(二)
1.教学目标
包括幼儿舞蹈特性及幼儿身心发展特征、幼儿园舞蹈教育的目标、组织方法、 活动形式、
春光灿烂猪八戒片尾曲活动设计等教学指导。掌握辨别中国民族民间舞的种类与风格,提高学生对舞蹈的全面认知能力,对学生学习各种舞蹈素材提供帮助。
2.教学要求
以幼儿舞蹈的常见形式以及幼儿舞蹈教学的组织形式。掌握幼儿中国舞在幼儿素质培养中的意义,以及完成幼儿民间舞风格的鉴赏与素材的积累。
3.教学内容
掌握舞蹈教育教学的规律、特点、表现形式和基本方法等,熟练掌握幼儿舞蹈的基本舞步、律动等,为下一步创编幼儿歌舞做准备。提高学生对幼儿舞蹈的表现力开阔学生对幼儿舞蹈创编的思路,为之后的教育教学打好基础。依托幼儿中国舞、民间舞的学习,实施开展教育教学设计与指导。
(三)
  1、教学目标
包括幼儿舞蹈教学模拟与创编的原则和规律,模拟教学的活动设计,创编的材料选择及创编方法、步骤等具体指导。
2、教学要求自制皂角洗发水
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教学活动,并根据其舞蹈特点创编幼儿舞蹈。
3、教学内容
适合各年龄段班级的幼儿舞蹈教学,创编原则与方式,步骤与技法。根据所掌握的幼儿舞蹈种类和中国舞、民间舞种类素材,结合幼儿园大、中、小班舞蹈创编的要领进行教学与编排。
四、教学原则和方式方法
1. 教学原则
幼儿舞蹈教育属于艺术领域中音乐课程下身体艺术表现活动,它的目的是发展幼儿身体随
咏柳 古诗乐能力,让幼儿创造性地运用身体动作表现生活经验和情感。舞蹈课程设计是为为实现教育课程目标面对课程内容的具体开展和教学方式、方法的具体运用。它既是对课程结果的预期,也是结合课程特点对学生提出的具体要求。对于教师而言,首要的是尊重、了解掌握学生每阶段身心发展规律、学习特点和就业发展需求。为了确保课程的质量以及学生的真正发展,在设计舞蹈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应注意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暨南大学地址
(1)发展性原则
在设计舞蹈课程标准时,教师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整个教育课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学生人格全面发展和结合岗位需求等问题放在首位。不能只注意传授知识技能,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表达能力、自我认识、社会交往合作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道德感和理解、创造的能力。
(2)主体性原则
舞蹈标准是通过教师、教育信息及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展开的。只有当教师的教育影响能够促使学生真正成为自己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时,教育的既定目标才有可能得以更好地实
现,教育的理想效益和最优化才有可能达成。在重视学生主体的同时,教师正确认识和注意参与指导的适度性,并根据课程的形式,要求以及学生的需要灵活随机地增加或减少。例如:指导性互动方式、引导性互动方式、中介性互动方式等。
(3)审美性原则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艺术领域的教育“内容与要求”部分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技法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显然,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是幼儿艺术领域的根本宗旨,让幼儿能感知美、理解美、表现美、创造美是幼儿艺术教育的重要目的和任务。在我们的舞蹈课程标准设计中,把握好学生的审美特点,以审美体验的培养、审美情感的激发为出发点,将审美的特殊性贯穿舞蹈的表现和创造中。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舞蹈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舞蹈实践探索中,习得、应用、表现和创造美。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