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5期总第433期
ENGLISH ON CAMPUS
基于隐喻认知理论的航空英语教学探究
文/马倩倩
【摘要】ESP航空英语教学一直是航空教育专家及学者研究的热点,认知语言学下的隐喻认知理论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本文从这一理论出发,探讨了隐喻认知理论对ESP航空英语教学的启发,在该理论指导下研究了航空英语教学不同阶段的教学特点和方法。
【关键词】ESP航空英语;隐喻认知理论;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马倩倩(1987-),女,山东滨州人,滨州学院飞行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及航空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2017年度课题(YC2017058);滨州学院2015年青年人才创新工程科研基金项目(BZXYQNRW201508);滨州学院2015年科研基金项目(BZXYRW1514)。
自从语言学诞生以来,关于语言教学方法的探究从未终止过。加之国内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和各种学习方法的逐渐盛行,英语教学领域的教师、学者更是通过各种理论对英语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究,如功能理论、解构主义、跨文化交际学等。理论研究与教学实际的碰撞相继产生了教学法上的三大流派——情景教学法、功能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由于极强的专业性和应用性,航空英语更需要该领域内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于认知语言学的隐喻认知理论为航空英语这一特殊用途英语的教学方法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考空间。
一、隐喻的认知机制亲爱的姑娘我爱上你
传统隐喻研究将隐喻视为一种语言现象,它在修辞学领域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亚里士多德。19世纪,柏拉图学派将隐喻的研究引申到人脑的运用机制,而将隐喻应用于语言学研究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乌尔曼和法国的本旺尼斯特。乌尔曼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了隐喻的基础性;而本旺尼斯特则从语义学中研究隐喻,将其视为某一话语现象。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提出了隐喻认知说,这被认为是划分传统隐喻和现代隐喻的分水岭。1936年,Richards提出,隐喻是派生的,是人与人思想的交流。20世纪80年代,Lakoff 和 Jonhson(1980)在《我们所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中,第一次将隐喻概念上升到认知高度,隐喻不能仅仅停留在语言层面,它更关乎人类思维。书中首次明确提出隐喻是一种认知工具,并引入了认知域(domain)与映射(mapping)概念,提出了隐喻的认知机制。隐喻的认知机制指的是利用源域(source domain)与目标域(target domain)之间的映射来阐述、解释语言
的隐喻认知现象。源域(source domain)指的是人们已获得具体认知或已构建起认知图式的意向;而目标域(target domain)指的是人们尚未获得具体认知,并企图构建相应认知图式的意象。二者之间的映射指的是源域与目标域内部的一一对应或相互投射关系。简单来讲,就是利用已知概念帮助人们认识理解未知概念的一个过程。 Lakoff认为,人们使用源域的结构及相关的知识或经验去谈论或思考目标域的概念。日常生活中,人们的概念系统正是由数以千计不同的隐喻或映射构成,正是基于这些不同的隐喻或映射,人们不断完成对客观世界新的认知活动。(Lakoff&Johnson,1980)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隐喻机制的广泛传播,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方式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接受,隐喻机制普遍被认为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心智机制。在这一共识下,逐渐形成了 “隐喻认知理论”(Cognitive Metaphor Theory),又叫“概念隐喻理论”(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
二、航空英语的隐喻认知特性
航空英语,作为典型的特殊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 ESP),既有通用英语的共性,又兼具其作为特殊英语的专业性和应用性。对于飞行学员来说,在校期间接触到的航空英语主要包括专业英语、陆空通话英语等课程英语。每一门课程都在准确性、标准化、应用性上对学生的英语有极高要求。从隐喻认知的角度来看,航空英语具有术语象似性、结构创造性和映射灵活性的特点。
1.术语象似性。象似性是隐喻认知最突出的特征之一。象似不同于相似,相似强调语言现象的形同而
神不同,而象似则指语言现象之间的一种必然联系,它包括语言现象或符号的能指(signifier)和所指(signified)。隐喻的象似性是级别最高、最为抽象的一种象似。它通过两个语言符号的联系,从一个认知图式映射到另一个认知图式。日常生活用语中,人们往往把熟悉的既得图式映射到较为陌生的未知图式中,以期促进未知图式的获得和建立。
描写四季的古诗我们知道,语言中一词多义的建立往往是由联想、隐喻发展而来,表现在词汇中,就是词义的象似性。在ESP航空英语的教学中,尤其在专用术语教学中,隐喻认知下的象似性体现得淋漓尽致。例如,power plant system这一术语中,plant一词本义是“植物”,其引申义“装置”正是plant一词的隐喻语义。“植物”与“装置”的象似性就在于二者都是系统性的,与其他部分密切相关的。这一表达中,本义“植物”是能指,隐喻义“装置”是所指,通过“植物”与“装置”的一一映射,帮助学生识记power plant system(动力装置系统)这一专业术语。2.词义创造性。语言随着时代的改变而不断丰富发展,其中由隐喻带来的创造性是语言不断演变发展的主要因素。航空英语中,语言发挥创造性的例子也不胜枚举。例如,陆空通话中,用Mayday和Panpan分别表达“紧急遇险”、“紧急救援”。众所周知,在通用英语中,两个词语并无此意。Mayday是延续法语Venez m’aider(来帮我)这一表达中“m’aider”的英语同音变体;Panpan也由法语Panne(故障)演变而来。在陆空通话的应用过程中,Mayday、Panpan和“紧急遇险”、“紧急救援”这两
37
38
2018年45期总第433期
ENGLISH ON CAMPUS
组在通用英语中毫不相关的意,在隐喻的映射下被紧密地联系起来。学过陆空通话的飞行学员接触到这两个单词首先大脑中激活的图式就是“飞行中遇到紧急情况”,这就是隐喻认知词义创造性的体现。
3.映射灵活性。隐喻是通过既得图式的经验来帮助我们认
识和建立新的图式,它是人们认识新事物的有力媒介。Lakoff & Johnson(1980)曾指出,隐喻的作用过程就是从源范畴(source category)向目标范畴(target category)的一种语义拓展。源范畴指的是人们已建立的、具体的图式,而目标范畴则指未建立图式的、较为抽象的概念域。源范畴与目标范畴之间的映射关系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变化的;并非一定是固定的一一映射关系,也可以是多对一或一对多映射。这就是映射的灵活性。例如black box一词中,black的源范畴是“黑”寓意“不好的
、黑暗的、令人沮丧的”,black box黑匣子即为它的目标范畴,让人们想到飞机失事。然而,在航空英语中,black box不仅只有“黑匣子”一个目标范畴,它还将映射到FDR(Flight Data Recorder,飞行数据记录器)和CVR(Cockpit Voice Recorder,驾驶
舱话音记录器)两个具体概念。
三、隐喻理解过程对航空英语教学的启示
自从隐喻认知理论提出以来,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已将其应
用于多项研究,尤其在教学领域,该理论为教研和科研开拓了新的思路。在ESP航空英语教学领域,隐喻认知理论同样启发了教学方法,为这一特殊用途英语的教学方法探究开拓了新的方向。与通用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 EGP)相比, ESP航空英
语具有高度的应用性和极强的专业化等特点。从认知理论角度出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引入隐喻概念,树立学生隐喻认知观。传统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按照固有思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尤其在概念、术语识记过程中,往往引导学生使用传统理解、记忆方法,而忽视了隐喻机制的重要性。实际上,隐喻并非仅仅局限于修辞方法,它对于深化学生认知,提高学生语言学习技巧起
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学生角度看来,大部分学生并未接触过隐喻认知这一概念,往往深陷于死记硬背的传统学习方式,更不用说将其应用于专业英语的学习。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为学生介绍引入隐喻概念,帮助学生树立隐喻认知观。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顺利理解专业术语和抽象概念,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改善外语学习的思维结构,从一个较为新颖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2.掌握认知规律,开拓学生隐喻思维。帮助学生树立隐喻认知观后,教师的工作并不能止步于此。隐喻认知同其他学科的学
习内容一样,也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例如,一词多义现象。根据认知语义学中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解释,语义的扩展以原型语义为出发点,扩展语义则通过隐喻等其他认知方式, 利用现有
基本语义来表达。英语中,多数多义词是由隐喻引申而来,航空英语亦是如此。隐喻将各个词义连接形成一个语义链,对语义链的掌握即隐喻认知过程中的学习规律。因此,教师需要利用教学经验,从宏观角度引导学生,从个例着手,以点带面,帮助学生掌握隐喻认知的规律性,在学习航空英语的过程中开拓隐喻思维,为理解和应用专业英语奠定坚实基础。例如,在教授“negative”一词时,教师可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其基本英语含义“消极的”,即这一单词的源范畴,根据源范畴词义可推断出该词的否定性,从而推导出这一单词在陆空通话中的专业含义“错误/不同意”,即该词义的目标范畴。此外,教师还可以抛砖引玉地引导学生,使学生真正掌握隐喻认知的学习技巧,构建起隐喻认知这一新的规律框架。
3.利用隐喻映射,构建学生隐喻机制。隐喻是不同领域内源范畴(source category)向目标范畴(target category)的语义延伸,而这一延伸要靠范畴间的映射来实现。映射即意象图式间的相互联系,是源范畴跨越到目标范畴的唯一有效途径。只有通过映射,学生才能在源范畴的基础上认知目标范畴,即形成隐喻机制,完成隐喻认知。但学生隐喻机制的构建并非一日之功,它既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和点拨,更需要学生日常的积累和练习,是师生双方共同努力的成果。作为教师,在航空英语教学中应不断加强隐喻表达方法的教授,对比具体的术语和表达,使学生学会识别隐喻,分析隐喻,从而应用隐喻。例如,在讲授“等待”一词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建立“line up and wait(跑道内等待)”、“hold short of(跑道外等待)”一对多映射,并鼓励学生补充这一隐喻映射。隐喻机制的建立是一项长期工作,它贯穿于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整个过程,逐渐形成并发展,甚至完善于
学生一生的学习过程。
四、结语世界遗产的资料
时至今日,隐喻认知理论已被应用于阅读、听说等多个二
买茶叶绿油油类似的词语语习得领域。毫无疑问,这一理论也为航空英语,这一典型的特殊用途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启发。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航空英语的隐喻认知特性决定了隐喻认知理论在这一教学领域的适用性,教师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隐喻认知理论这一强大的认知工具,帮助学生从隐喻的角度去认识航空
英语,学习航空英语,构建起系统的航空英语隐喻机制。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认知隐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LAKOFF G,JOHNSON 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沙溢最新电视剧[3]赵艳芳.语言的隐喻认知结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评价[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
[4]王寅.什么是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5]赵虹.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6]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