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有哪些活动
中元节有哪些活动
【篇一:中元节历史渊源及其文化内涵】
  中元节历史渊源及其文化内涵
内容摘要:中元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俗称“七月半”、“鬼节”,时在七月十五,
也有的在七月十四。中元节来源于佛教,与佛家的盂兰盆会有着紧密的关系,但中元节又不
是一个纯粹的佛教节日,而是一个受到佛教思想影响而形成的民间节日。它是一个具有异彩
纷呈和丰富浓郁文化内涵的节日,它不仅渗透着佛家的文化因子,同时又彰显着中国的本土
文化,原始宗教信仰——祖先崇拜及鬼魂观念和中国的传统文化——孝。
中元节俗称“鬼节”,也有称“七月半”,是民间传统节日,和清明、十月
半并称为三大鬼节,也是流行于全国的岁时节日。时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也有在
七月十四的。中元节古已有之,古时的一些民俗活动至今还略有显现。中元节在
我国历史上人民生产生活中影响甚远,历来受到民间的高度重视。中元节是一个
有着明确历史渊源和丰富文化内涵的节日。其历史应渊源于佛教,起源于佛教中
“目连救母”的故事,中元节由佛教盂兰盆会发展而来。中元节洋溢着深厚的文
化意蕴,她不仅是历史人民心灵追求信仰的载体,也是我国历史人民伦理道德的
载体,是我国传统孝文化的载体。对于这么一个有着极高文化价值的文化传统节
日,我们有必要也应该对其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进行深刻的了解和研究,以体现
教师节内容 中元节的价值,从而唤醒广大人民对中元节的重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视。
二、中元节节俗及其文化内涵
理解一种节日的文化主要还是得从该节日的节俗活动中来理解,春节是这
样,中秋节、端午节也同样是这样,中元节也更是如此。节俗是节日文化的外在
表现,二者具有一致性,就好比人类的行为与思想的一致性。那么,中元节有些
什么节俗呢?这些节俗又覆盖着哪些文化呢?
(一)节俗
中元节作为一个传统节日流传至今,不仅归因于它的浓郁文化,它的一些民
俗活动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民俗活动至今还在部分地保存着,主要有燃
放荷花灯和祭祀祖先。这些民俗活动是中元节文化内涵的载体,中元节因此而经
久不衰。
1、照冥荷花灯
中国岁节的正、七、八月三望日之中,可以说各日都有灯火。其中自然是上
元的灯火最为人所熟知,鳌山堆叠,河汉闪烁,正所谓“火树银花不夜天”。八
月十五以赏月、玩月为主,可偏有些地方将这一天变作灯节,大涨其灯,大放其
火。正、八月望日的灯光是张在地上的,七月望日的灯火则放在水中,所以叫放
水灯、放火灯、放江灯……
女生节祝福语 简短
河灯也称“荷花灯”,因为这种灯的底座是用纸、木做成莲花瓣形的(也有
直接以荷叶作底座的),故而称之。一般说来,北方大部分地区叫河灯,南方有
些地方也叫江灯;称做“水灯”则是指这种灯放在水中,是泛称。河灯一般是在
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流浮泛。放河灯的目的,
按佛教的解释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
的冤魂怨鬼,不得托身,缠绵在地狱里边非常苦,想托身,又不着路。这一天
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个河灯,就得以托身。大概从阴间到阳间的这一条路,非常
之黑,若没有灯是看不见路的。所以放河灯这件事是件善事。可见活着的正人君
子们,对着那已死的冤魂怨鬼还没忘记。”【7】
【9】在当代的江西、江苏等地仍流传着燃放莲花灯的节俗,这种传统习俗与当
排名前十的名酒
代都市元素的结合构成了当地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祭祖活动
如前所述,七月十五成为节日,显然是受佛道的影响而成,不过也有一定的
民间习俗为基础。唐人戎昱《开元观陪杜大夫中元日观乐》有句:“今朝欢称玉
京天,况值吴东俗理年。”所谓“理年”,当时有理庄稼年成之意。中国古代有请君入瓮的主人公是谁
秋成向祖先荐新的礼俗,嘉靖山东《夏津县志》说:“中元荐新。”崇祯江苏《泰
州志》记载该地中元日:“人家皆祀先荐新。”佛道宣扬超度亡灵,恰好和民间广州特产
观念结合,是七月十五成为祭祖的日子。《东京梦华录》的记载是这种看法的力
证。北宋开封府中元前一日,卖麻谷窠儿,系在享祖所用桌子脚上,“乃告祖先
秋成之意”。十五日供养祖先素食,天亮,沿门叫卖祭米饭,“亦告成之意”。
《岁时杂记》对使用“麻谷”也有说明:“取麻谷长本者,维之几案四角。”并
说祭父母祖先,用瓜果、楝叶、生花、花盆、米食。《岁时广记》引《钱状元家
范》还记载了烧素食之俗:“近世以七月十五日为烧衣节,盖本浮屠之说,不足
依据,然佛老宫词,所在有之,亦祖考平生游思更衣之地,因设素食于此烧之,
理亦可行。”烧衣之俗在元大都也有反映,“富人家祀,先用麻秸奠酒为诚,买
表达了对祖先的怀念。祀告是七月十五日的民俗主题,便反映了百姓的观念。
明清时代中元节麻谷的作用突出。嘉靖河北《广平府志》记载:“十五日农
人挂纸钱于田畔,谓之挂地头钱,取麻谷置于庭间并门侧,至晚送于墓祭所。”
嘉靖河北《清苑县志》也说:“中元树麻谷子门左右,祭墓,曰麻谷祭。”反映
出麻谷有两大用处,一是悬麻谷,二是祭墓。麻谷是秋成告祖之物,也是告神之
物。嘉靖河南《尉氏县志》记载:“十五日中元节,上坟祭扫,割麻枝、谷穗插
门外,并献神。”此神当时农神。天启安徽《来安县志》说:“是月望,祀先农,
初闻征雁已无蝉 家置酒劳力田者。”同治山西《讲当地》“搏面肖麻谷、人物各形,竞祀田祖,
并上冢焚纸祀先”。这些都是秋报的反映。
明清中元节,不仅有麻谷的相关习俗,烧衣、烧钱纸也是当时的一种习俗。
嘉靖江西《南安府志》说,十五日“人家则用彩纸糊为冠履衣裾,剪制金银为
首饰带锭之类,备牲礼祀祖先毕焚之”。万历福建《建阳县志》记载:“中元节
祖考斋宴荐献于家,焚金银纸锭于门,俗称鬼节。”烧衣,又称焚冥衣,烧袱包。
在今天的民间,这些习俗现象依然清晰可见。
(二)文化内涵
以上是中元节丰繁的节俗活动,从这些节俗内容来看,中元节的各种习俗都蕴含着无比丰富的文化内容,把我国的本土文化,文化孝思和原始宗教信仰体现得淋漓尽致。
1、中元节是传统孝文化的在线。孝,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孝文化,是中国的一个传统文化。
“孝文化是指中国文化与中国孝意识、孝行为的内容与方式,及其历史过程,政治性归结和广泛的社会性行为衍伸的总和。”【11】孝在中国文化中的内涵,我们不能仅仅从一种伦理观念与规范方面来理解,它可以说是包含了诸种意识形式的精神现象,包含着宗教的、哲学的、政治的、法律的、教育的、民俗的、艺术的等诸多文化意蕴。孝之起源应该是在周代, “直到周初,祀祖才算是真正具有孝道之教化的意义。”【12】人们中元节祭祀祖先正是遵从了中国传统文化,孝。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