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让我们记住了什么
唐山大地震的巨大损失给我的启发
1976728日,凌晨6级多少分过342分,唐山市丰南一带发生7.8级大地震。东经118.1度、北纬39.6度,在距地面16公里深处的地球外壳,比日本广岛强度约400倍的猛烈爆炸发生了。唐山市丰南一带突然发生里氏8.2(国内测量为7.8)强烈地震,23如许的意思秒钟后,唐山被夷成废墟,682267间民用建筑中有656136间倒塌和受到严重破坏,242769人死亡,164851人重伤,如何做草莓酱4204个孩子成了孤儿。短短的23秒,24万条生命,16万名伤员,7千户支离破碎的家庭。
唐山,让中国人记住了什么?
为什么唐山地震会伤亡那么多?68万间民用建筑中65万的房屋顷刻倒塌,伤亡无数。76年的中国正处在建国初期,各种基础设施,民用住宅,工业建筑的建设都在摸索中前进,大多的楼房都属于砌体结构,国家的建筑工程相关规范,工程质量等级要求,抗震设防法规不健全,因此导致好多建筑抗震能力较弱,但这并不是此次伤亡惨重的唯一原因,首先,此次地震震级较大,7.8级;其次,从地理位置上说,唐山位于震中,该地震为浅源地震;而且唐山市为我国矿业城市,地下多处为煤矿,地震发生后,造成地面下陷;更为重要的是地震发生
时,正是凌晨人们酣睡时分。
唐山大地震已经过去三十年了,时至今日,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它已经成为一个遥远的记忆,而且在他们这一辈子中,未必还会遇到同样的地震。但对人类历史来说,三十年不过是一个瞬间。就地震史而言,唐山大地震既非空前,也不可能绝后。
中国属地震多发地区,加上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先民早就注意记录经历的地震,至今保持着世界上延续年代最长、范围最广、内容最详细的地震史料。目前所知最早的地震记录,是约公元前23世纪发生在舜都蒲坂(今山西永济)的一次地震,地震专家估计为5级。周幽王二年(780)发生在今陕西岐山的地震,是我国最早的可判定参数的强地震记录。
唐山大地震给中国的地震监测专家重重的一击,古今地震分析,人类活动会加剧地震灾害吗?
对世界地震史记载稍加分析,就不难发现,地震并没有越来越严重或越来越频繁的规律。人类活动固然有可能加剧地震灾害,但引发地震的根本原因还是自然本身。以华州地震与唐山地震比较,前者发生时在今天中国境内只有1亿多人口,处于农业牧业社会,华州是一
座中等偏下的城市,城外和周围地区的人口密度不高;而后者发生时中国已有9比赛规则亿多人口,唐山是一座拥有现代工矿业的中等城市,周围地区人口密度较高,拥有前者所没有的钢筋水泥建筑、铁路、公路、桥梁、水库、供电系统、煤气管道、大型机器等足以造成震后间接伤害的因素。这说明自然因素还在起着主要作用,所以我们在重视约束人类活动的同时,还应加强探索地震的形成和发生的规律。对未来的地震灾害固然不能高枕无忧,但整天忧心忡忡也大可不必。
早在东汉阳嘉二年(132),张衡就制成了候风地动仪,这是有关记载的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地震观测器。但直到今天,人类对地震还只能进行观测,却无法做出比较准确的预报。在地震灾害频繁而严重、地震研究最称发达的日本和美国,准确预报也还遥遥无期。据报道,在唐山地震前不久,辽宁海城曾经成功地预报了一次地震,大大减轻了损失,但就在大家为预报成功欢庆时,一次更大的地震在附近发生了。尽管近年有人披露,对唐山地震的准确预报被人为阻止了,但即使当时那些人的意见得到重视,政府也未必会发布地震预报,因为一次错误的预报所造成的社会混乱,或许并不亚于灾害本身。云南昭通地区曾在盐津的5级地震前做过预报,但以中国现有的观测能力和研究水平,离准确预报肯定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同样在无法准确预报的情况下,防灾和抗灾能力的大小就成为减轻灾害损失的关键。发达的科学技术、充足的生产力、精良而专业的救灾人员和器械设施、常备不懈的措施、周密细致的预案、强大的社会组织和动员能力、高素质的民众,都有可能将灾害的损失减至最低限度。在地震多发国家中,日本堪称防灾抗灾的典范。例如像1997年阪神大地震这样的灾难,在其他国家完全可能造成数万以至数十万人的伤亡,但日本的因灾死亡人数不足淇5000。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时至今日,在我国的地震多发区,还远未建立起必要的防灾抗灾体系,往往只能在震灾发生后临时动员。如果说准确预报尚属“不能”,有现成的经验不学,平时该做的准备不做,就是“不为”。难道以唐山24万生命的代价换来的教训还不够吗?
当今世界,日、美等国都在研发造价不菲的“震不倒”的房屋。对于我国城市人口密集、建筑林立的现实状况来说,如何加强各类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同样也是技术研发的重点,是为人们所关注的话题。
中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一个国家,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居世界首位,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十分巨大。因此,为了抗御和减轻地震灾害,有必要进行建筑结构的抗震分析与设
计。
76年的中国正处于建国初期,经历几十年的战争,大陆一片狼藉,百姓们急需住房来满足正常的生存要求,而预制板因为使得盖楼速度快,价格相对便宜,质量相对来说也有保障,因而在全国范围内被大力推广。直到唐山大地震摧毁了整整一座城市,人们才认识到它在抗震性能上的缺陷。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使用预制板盖房子就像搭积木一样,先砌好四面墙,然后把预制板两端伸出的钢筋搭在墙上,接着在楼板上再砌墙,然后再搭一层预制板……虽然在搭完预制板之后也会用混凝土浇注,但这并不能把预制板搭在墙体上的钢筋与墙体牢牢粘住。如果再没有增强房屋整体性的技术措施,那么当遭受较强地震、两堵墙以不同频率摇晃起来的时候,预制板便会猛地从当初固定较弱的一端甩开,砸向下层楼板,最终使房屋由上而下整体倒塌。由于抗震性能差,预制板在唐山一度被称为“棺材板”。
认识到预制板的危害后,人们开始转而使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即我们熟知的现浇板。现浇板在施工现场完成支模、扎钢筋、浇灌混凝土等程序,尽管其工序多,施工周期长,但现浇板可以增强房屋的整体性,由此提升抗震能力
为了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我国众多科研机构对建筑物的基础及整体构造的各个技术环节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构造柱圈梁是唐山大地震以后,我国在建筑抗震方面的一件发明专利。  构造柱就是在住房的四角和拐弯等处做成钢筋混凝土的柱子,用来约束墙体。而圈梁是沿水平方向的封闭的钢筋混凝土梁,则是把房子像箍木桶一样箍起来。这样,房屋的整体抗震性能会大大提高,在地震中不会轻易倒塌。对于混合结构来说,无论使用预制板还是现浇板,圈梁和构造柱都是其最主要的抗震结构,而在现浇板中,钢筋混凝土的圈梁与板融为一体,整体性则更加牢固。
    唐山大地震后,人们似乎更多的把抗震的写昂寄托在专家的地震预测上,但,众所周知,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精准的预测判断地震的时间,当然我们可以根据震前一些自然现象做出初步判断,但往往那些震前现象也会受到各种干扰,从而导致判断的失误,既然不能依赖地震的预测来避免地震灾害,那么我们就应该采取一些抗震的措施,从而减轻灾害的影响。
在进行房屋建筑时,我们应该做好:(1)场地要选择好,应尽量避开山嘴、古河道、填埋的水塘、沟坑,远离河湖岸边、孤立的山坡、悬崖旁,更不应建在现今活动的断裂带上,而应选择地势较开阔平坦、地下水位埋藏较深的地方,基岩完整或土质坚硬稳定的地方;
2)修筑坚实的基础;(3)房屋结构简单对称,平立面布局合理,无抗震性能突变现象;(4)建材质量好,有足够的强度,联结牢固,整体性好;(5)保证施工质量,屋顶要尽可能轻。
一般地说,房子不怕蹦,就怕来回晃。也就是说,房屋的破坏,主要是由于地震波引起地面强烈的水平晃动造成的。但是,在极震区,地面上下跳动的作用也不容忽视。根据极震区众的反映,地震时,有人清楚地看到地面上的建筑物上下跳了几下之后,才来回摇摆起来,跟着就倒塌了。正因为这种强烈的上下跳动,把房屋各部分震松了,再受到水平晃动时,所以房屋就更容易破坏了。
因此对老旧房屋,我们应该做好抗震加固的工作,(1)对墙体的加固。墙体有两种,一种是承重墙,另一种是非承重墙,墙体破坏较多的是开裂和歪闪,加固的方法有拆砖补缝、钢筋拉固、设置“墙缆”、附墙加固、增加附壁柱、扶壁垛等方法,视不同情况可灵活采用。(2)对楼盖和屋盖的加固。预制板被拉开,破损,可用水泥沙浆重新填实,钢筋加厚的办法;屋顶移动,可用铁管支顶或加砌砖垛;砖木结构的房屋,可用“扒钉”加强木屋架与檩条的连结;用垫板加强山墙与檩条的连结,木柱之间要加斜撑加固;屋顶倾斜要扶直;
槽朽、劈裂的木屋架要增设附梁与附柱。(3)对建筑物突出部分的加固。如对烟囱、女儿墙、高门脸、出屋顶的水箱间、楼梯间等部位要采取适当措施设置竖向拉条,拆除不必要的附属物等方法进行加固。
唐山大地震是20世纪最惨烈的地震之一。对这场地震的反思,促进了建筑安全和信息公开上的进步,但对于地震本身,我们的认识仿佛陷于停滞。今天,我们重新回望唐山大地震,不仅为了表面的警醒,也为了在灾难面前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在大自然面前,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在与地震抗争的路途上,我们必须不懈的追寻与求索,减少罹难,减少伤亡,减少经济损失,这将是国家乃至世界的福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上,只要地震存在,与其较量的技术研发的脚步就一刻也不会停止。人们在共同祈盼,有更多更好的专利为生命构筑平安的港湾,但愿唐山大地震的灾难不再重演。
参考文献及相关网址链接
1zhidao.baidu/question/54780358.html
2baike.baidu/view/3267.htm#1
3】摘自《人在时空之间》 作者:葛剑雄 ‘古今地震分析’一章
4news.163/10/0722/22/6C7TNT3A0001124J.html
5news.zhulong/read83456.htm
6news.zhulong/read83457.htm
7news.zhulong/read83463.htm
8】《南方周末》 作者:袁玥  20081031日《地震预报的中国“江湖”》等报道
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唯一没有天敌的动物2008年局部修订)
10】李善邦:《中国地震》,(北京,地震出版社,1981年),第2
11】地震问答编写组:《地震问答》,(香港,商务印书馆,1976年)
12】《建筑抗震设计》第二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第1页,第4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