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前后庆阳地区婚俗变迁调查研究
庆阳市位于甘肃省最东部,下辖1区7县,共116个乡镇。即西峰区和庆城、华池、宁县、镇原、合水、正宁、环县。庆阳市位于陕甘宁三省区的交汇处,文化底蕴深厚。全市面积广,截止2016年,庆阳市户籍总人口267.31万。可见庆阳地区农村区域面积广,符合调查条件。本课题组成员实地考察了这七个地区,并结合调查问卷等方式开展研究,力图探索庆阳地区的婚俗变迁。
本调查以甘肃省庆阳农村地区为重点对象,集中于改革开放前后,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二是改革开放后至今,以改革开放为界,用文字倾诉变迁、用调查证明研究。
一、改革开放前庆阳地区的婚礼习俗婚姻,古时又称“昏姻”或“昏因”。关于“婚姻”二字的起源说,有凄婉缠绵的故事、有神秘波折的传说,可归根结底,婚姻表现出人类世界繁衍生息的重要性。为了
使人类的出现更具有神圣感,人们描绘出一系列的故事,如女娲造人,这种充满想象的言说,正充分说明两性关系在中国人的表达中是隐晦的、不可言说的。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从古至今,随着人们思想的转变,婚姻习俗也呈现出不同年代的多样性。婚姻的出现,意味着人类繁衍秩序走向文明,无论是一夫多妻制或一夫一妻制,都意味着男女双方的结合趋向道德约束与法律制衡。天圆地方、世事沉浮,万事万物于日出日落之间变迁。
春季运动会稿件在我国,男婚女嫁,源远流长,婚礼作为人生最为隆重的礼仪,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礼记•昏义》即说:“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昏礼纳采,问
名,纳吉,纳征,请期,皆主人筵几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1]
改革开放前后庆阳地区婚俗变迁调查研究
朱婉悦 李 军
(甘肃农业大学人文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摘  要:婚姻作为男女结合、组建家庭的一种习俗,是一个民族的标志和文化特,在民族研究乃至人类历史发展的探讨中均有异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通过对庆阳市庆城、环县、宁县等农村地区的改革开放前与改革开放后婚俗变迁的调查,旨在留存并记录庆阳地区的传统婚俗,探索婚俗变迁的原因与影响。
关键词:婚姻变迁;庆阳地区;改革开放
*  收稿日期:2018-9-27
作者简介:1.朱婉悦(1998- ),女,甘肃庆阳人,甘肃农业大学人文学院2016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生,主要从事古代汉语研究。2.李 军(1977- ),男,甘肃静宁人,甘肃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古代小说、辞赋文献研究。
本文系2018年甘肃农业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创新创业项目规划”(20180052)、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GS[2014]GHB0300)阶段性成果之一。
第28卷第2期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Vol.28 No.2 2019年6月                      Journal of West Yunnan University                    June.2019
1950年5月1日,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以下简称婚姻法)。它的颁布和实施促进了几千年来中国社会婚姻家庭的重大变革,同时也使庆阳地区的婚俗走向法制化,因此具有深远的影响。
庆阳地区由于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相对落后,在很多地方存在着诸多不合理的婚姻关系。改革开放前这种现象最为常见,如买卖婚姻,包办婚姻,早婚,童养媳等。《婚姻法》颁布后,全市的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大力开展对《婚姻法》的学习和宣传。虽然婚姻法在宣传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由于众长期受落后封建婚姻观念影响,因此,大部分地区一时还无法接受这部法律对婚俗带来的改变[2]。
庆阳地区的婚俗和大多数西北的婚俗都有着众多的相似之处,城市和农村的形式也差别不大,主要分为三部分。
(一)婚前礼仪
正式举行婚礼之前要进行纳彩,问名,纳吉,纳征等一系列前期准备[3]。
第一,纳彩。后世俗称为“提亲”或“说媒”“说亲”等,男方到了婚娶年龄意娶某家姑娘,此时便聘请媒人,媒人多是当地德高望重的老人。男方将基本情况告知媒人,媒人便去女方家询问意见。女方如也有意向,便会知会媒人,完成基本约定。
第二,问名。后世又称“合婚”“换帖”“小定”等,这时男方派媒人带上礼品前往女方家,问清待嫁女子的年岁和属相,随后请算命先生或者阴阳师卜卦合婚,以确定是否合宜。接着选择见面,俗称“看人”。在农村每隔几天就会有集市,所以,“看人”的地点通常选择在集市上。这天,两位年青人穿着整齐,由媒人约着姑娘和小伙在集市碰面,互相交谈,言行举止是否得体,看双方是否有好感。如见面之后双方互有好感,那么两家会再次联系以便深入了解。如果经过相处,双方互生情愫,就由媒人出面约定日期,女方的家人到男方家看家道,主要是看家境。通过了解过后,如果两家都比较满意,男方便择日给女方的姑娘送去钱或者衣物,并由媒人联系阴阳师选择吉日正式订婚。但在改革开放前,由于地处偏远,加之残余的封建思想的影响,童养媳、包办婚姻、买卖婚姻的情况在庆阳地区也经常发生。这三种婚姻现象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男女双方没有选择婚姻的权利。完全是由双方父母或者媒人决定,姑娘则是被当作物品一样用来交换,而换取金钱财礼。当然,这种情况多出现在农村地区,由于百姓生活水平低下,或因女方家境贫寒,则为女儿选择家庭较富裕的男方,以换取生活所需的钱财。
有哪些保险公司
第三,纳吉。又称“文定”“通书”,俗称“送定”“过定”等。纳吉又称“纳币”“完聘”“大聘”,民间也俗称“送彩礼”。这项礼仪于男女双方确定关系之前进行,由媒人带领男方前往女方家“送彩礼”。“彩礼”要求并不严苛,经济状况较好的男方家可送猪、牛、羊等,还可送用红纸包裹起来的现金等。条件略差的家庭送女方衣服、化妆品即可。该项礼仪寓意双方关系的确定,如女方接受,则意味着双方确定婚约关系,同意嫁入男方家。
第四,披红。这项礼仪于结婚宴时进行,此处的“红”指由大红的被子面挽成的两边打结的长条,这项仪式通常由双方的长辈来完成。庆阳地区的农村婚礼要进行订婚宴和结婚宴仪式,订婚宴的重大礼仪为“挂锁”,即将黄裱纸拧成结状挂于新人身上,寓意两位新人永结同心。
第五,陪方。女方家庭为自家待嫁之女准备鞋垫,鞋垫精致无比,上绣“花好月圆”“牡丹花”等,方言中俗称“陪方”。用以祈求自家女儿受到丈夫疼爱、婆家怜惜,日子过的和和美美。
(二)嫁娶礼仪
正式举行婚礼之时要经历出嫁、迎娶、闹洞房等程序。
一是姑娘出嫁。女方家在女儿成婚当天,
朱婉悦 李 军:改革开放前后庆阳地区婚俗变迁调查研究
要在本家举办宴席,待嫁的闺女在装扮结束之后,则坐在厨房的热炕上等待男方家迎娶。在男方到来之后,由女方父母送出家门。新娘走出厨房门时必须扔一把红筷子,离开家门时,待嫁闺女须得放声大哭,以表达对父母的不舍之情,此时是整场婚礼的高潮。待嫁女跨出家门,意味着即将成为男方的家庭成员,辞别父母,开始新的生活。
二是拜堂入洞房。等新娘娶到新郎家门口,举行下马仪式。下马仪式由宴席主管主持,首先叩天地,接着叩父母,最后新郎和新娘对叩。拜完天地后即“入洞房”,新郎按阴阳先生事先卜定的吉利方向双腿压枕“坐帐”,随即,新郎掀起新娘的红盖头。“坐帐”结束后,即行“开脸”“上头”仪式。“开脸”仪式由上年纪的姑姑婆婆进行,一般是用一根线交叉在新娘脸上移动,拔掉汗毛。“上头”,就是新娘、新郎背对背坐在一起,主持者手持木梳,将两人头发互相交织梳之,取意“结发夫妻”。
三是闹洞房。这项礼仪于婚宴席结束之后进行,俗称耍房。入夜后,凡是喜欢热闹的人,如夫、表兄弟等集中在新房,通常由男性或者是上了年纪的女性来进行。自古至今,闹洞房仪式往往带有暧昧的调情意味,使男女双方在短时间内消除羞涩、打破隔阂,为男女双方的结合奠定基础。
(三)婚后礼仪
婚礼之后,男女双方就要去深入认识双方的家族成员,这是必有的婚后仪式。
一是回门。婚礼结束三天后,新郎赶上毛驴或使用其它交通工具,携带礼品,与新娘一同回娘家,拜见岳父母,认识女方家人。
二是站对月。“站”在方言中的意思是“待、住”。新郎和新娘回门后,当地婚俗讲究“八对八,两家发;九对九,两家有”,新娘在婆家住八、九天,再到娘家住八、九天。
这便是改革开放前庆阳地区婚俗仪式的大致过程,庆阳地区各县、区之间虽有不同之处,或者是仪式过程中叫法不同,但大致上是相同的。
二、改革开放后庆阳地区的婚礼习俗
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婚姻一直是重要的内容,其中婚礼是男女结婚的重要仪式,普遍受到众的重视,但因地域的关系,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思想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解放。近年来,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各种文化成分不断涌入,使人们固有的“禁锢”被一一打破。其中存在的许多忌讳如今已逐渐被大家废除,而仅仅是作为一种“讲究”,成为婚庆当日的一份笑谈罢了,庆阳地区也亦如此。
改革开放以来,婚礼习俗表现出开放性、个性化、多元化等特点,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择偶标准的变化
进入21世纪,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择偶标准呈现多元化倾向,更多的要求与自身情投意合,要求对方有事业心,而且表现出很强的时代性。社会学家研究发现“男性征婚者自身的经济水平始终是竞争中明显的衡量因素。”但女性自身的经济水平并不视为择偶的重要条件。调查发现,如今庆阳地区男性数量多于女性数量,因此,也造成了男子难对象的现象,催生“天价彩礼”这种陋习。同时,男女双方对配偶的要求也逐步提高,现代社会更看重配偶的经济实力、学历、家庭状况等。
(二)婚姻缔结形式的变化
中国婚姻的古老形式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改革开放使情感备受压抑的中国人能够直抒胸臆地追求所爱,大中城市的婚姻介绍所也陆续出现,网恋成为现代人最前卫的恋爱方式,闪婚、试婚也屡见不鲜。现代人更向往自由的恋爱方式,原因在于人们可相识的途径增多,如网络、聚会、工作等,导致改革开放后男女缔结形式趋向自由化。男女婚姻缔结形式的变化更多体现在相识、相知、相恋以及结合方式上,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追求,开始转向自觉的情感萌发。
第2期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第28卷
婚姻缔结形式的突出表现为婚礼形式的变化,改革开放后,人们的婚礼仪式追求西式化、简约化,婚礼仪式流程省去了大部分传统习俗仪式,人们崇尚“神父、宣誓”等。如婚礼背景音乐从唢呐变为西方婚礼进行曲,使得唢呐这一传统习俗正在逐步消失。
(三)婚姻意识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后,婚姻中追求性快乐观念代替了性罪恶观念。人们对性行为的选择自由权越来越尊重,随着西方性开放、性自由、性意识观念传播,导致传统的婚姻模式受到冲击,非婚同居成为现代社会的普遍现象。
1.城市地区
城市地区相对于农村地区来说,婚礼习俗的形式更加简化,许多繁琐的习俗已逐渐淡化出人们的视野。现代年轻人结婚,都讲究出新、出奇。结婚仪式花样翻新,与众不同,形式的变化也见证时代的变迁,多吸取西方婚俗,如西式教堂婚礼、白婚纱、神父主持婚礼等。
2.农村地区
农村婚俗是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它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在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下农村文化的发展特点与农民价值观念的变化轨迹。
传统的婚姻礼仪即“六礼”,指整个缔结婚姻过程的六种礼节,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作为一种民俗形式,传统婚俗的延续主要表现在父母参与支持、举办结婚典礼、宴请亲友、跪拜父母等四方面。然而,农村的婚俗在基本保持了传统的六礼习俗的同时,也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农民
价值观念的改变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表现在:(1)婚姻缔结程序由传统的六项礼仪简化为提亲、迎娶、回门;(2)择偶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演变为以男、女意愿为主;(3)订婚作用弱化,婚期也更加理性化;(4)婚礼的内容与形式多元化,个性化;(5)人情式互助关系逐渐失去存在意义;(6)婚俗中的一些愚昧、落后的行为逐渐淡化甚至摒弃,代之以文明健康的思想行为[5];(7)嫁妆变成了彩礼,庆阳地区“天价彩礼”现象较为严重,根本原因是庆阳部分地区的百姓的思想观念落后、经济实力弱,女方家庭为缓解家庭经济压力,将“嫁女”变成“卖女”。
三、改革开放前后甘肃庆阳地区婚俗的变化
学习沈浩心得体会通过对改革前和改革后的调查发现,改革前、后以农村地区的变化最为明显,其中,最重要的是婚俗观念转移及彩礼由物变钱的两个方面。而这种变化,体现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婚姻习俗被物质化、世俗化的倾向,纵观庆阳城市地区与农村地区的婚俗,其变化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婚礼步骤趋向简化。由原来的“六礼”转变为简式婚礼,城市地区只包括:提亲、商议彩礼、喜宴、闹洞房、回门等,而农村地区虽然繁琐,但也省略了不少步骤,如建国后在农村地区很长一段时间流行的“纳鞋垫”,俗称“白方”,现已逐步摒弃,原因是当今社会能纳鞋垫的女性人数逐步在减少,导致这项礼仪缺失。目前,农村地区结婚时,通常选择购买“三金”,即金项链、金戒指、金耳环,以及购置大量衣服,程序也已大大缩减,只挂锁、宴请宾客即可。
刘昊然陈坤
二是喜宴“份子钱”日益高涨。不论城市或是农村地区的婚礼,宾客均按照亲属程度缴纳“份子钱”。随着时代的变化,“份子钱”由建国后的几元到改革开放后的十几元,再到现如今的几百元,即使是农村地区的邻居,“份子钱”也高达百元。这种情况导致举办婚礼讲求排场,形成铺张浪费,在农村地区甚至有“过市三天,剩饭三年”的现象。越来越高昂的“份子钱”,使得人们将参加婚礼视为一种投资,与庆贺的表意初衷背离甚远。
三是彩礼形式多样。城市地区表现最为突出,由原来的收现金,变为需要有“车、房、存款”,尤其是女方对男方婚房的要求日益严苛,以高层楼房为基础,据调查,庆阳地
朱婉悦 李 军:改革开放前后庆阳地区婚俗变迁调查研究
区房价普遍已上升至每平方米6000元以上,而房产证的署名问题也争执不休。农村地区婚姻变化较为平缓,大部分女方只要求男方家中有独院即可。在庆阳农村地区的婚约现在盛行的“天价彩礼”的状况,以宁县的焦村镇、南义乡为代表,一户人家要嫁女,自会与男方家庭商讨彩礼,这一环节中,女方家庭拥有绝对主动权。据笔者走访调查发现,当地彩礼钱大多集中在10万至30万元不等。可见一户农村家庭,要娶妻生子,首先要支付高昂彩礼,如此便会掏空家底,等女方嫁过来后,夫妻两人一贫如洗,日子过的艰难无比。
饥肠辘辘造句对于彩礼,标志着男女婚姻的正式缔结,是女方嫁入男方家的条件,女方可在男方家庭经济实力允许
的情况下适度索要,如果过度,婚姻将会变质,变成以利益为前提的“人口买卖”。
四是婚俗观念改变。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人们的婚俗观念只为传宗接代,在婚恋对象的选择上以孝顺、勤劳为目标。改革开放后,人们接受新的思想,审美逐渐多元化,于是将外貌作为考量条件,城市青年选择婚恋对象以有正式工作为条件,而农村地区仍以读过书、孝顺父母为条件。
四、庆阳地区婚俗变迁的原因及影响
(一)庆阳市婚俗变迁的原因
1.现实原因
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变化巨大。结合庆阳地区改革开放前、后婚礼习俗的变化,能够较准确的反映我国社会生活的巨变。
其主要原因是庆阳市位于甘肃省东部,位于陕甘宁三省区的交汇处,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其婚姻习俗的演变过程是比较鲜明的,在全国范围内是具有代表性的。经过笔者实地调查及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改革开放前青年男女结婚,必须向基层组织汇报,经同意后才可进行结婚。受制于社会现状,当时的结婚形式相对简单,经媒人介绍后,并请双方亲人在男方家举行简单的形式,喝喜酒、吃喜糖和宴席,形式较单一。改革开放以后,受西方婚姻思想观念的影响,结婚程式也随之有所改变,只需征
得双方父母的同意或由自己意愿决定,然后到民政局办理相关手续即可。改革开放以前,婚姻思想观念较为保守,讲究“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在寻伴侣时,只是经过媒人的介绍后才相互认识。改革开放后,国家提倡自由恋爱,提倡婚姻平等观念。总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观念的改变,婚姻所象征的“缔结”意义减弱,而追求更高程度的灵魂契合。
2.历史原因
巴西龟的饲养方法庆阳市是我国千年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农耕文明占主要地位,具有丰富的农史文化。尽管社会变迁巨大,但由于农耕文化的影响,使得庆阳地区在婚俗变迁上与其它地区相比,较为缓慢。由于国家法制教育持续深入的进行,人们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因此,婚俗文化中增添诸多文明因素。
(二)庆阳地区婚俗变迁的影响
庆阳地区婚俗变迁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第一,庆阳地区受小农经济的长期影响,有着根深蒂固的“农本位”思想,这种思想的最突出的社会习俗特点是“男尊女卑”。随着《婚姻法》的颁布及人们婚姻思想的改变,对于身在农村地区的妇女而言,这象征着人权的保障及地位的提高。
第二,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庆阳社会经济实力得到提高,在物质生产飞速发展的状况下,改革开
放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大量外来人口的进入庆阳地区,促进了人们观念交流,在新的时代,紧跟社会潮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适应社会生活,庆阳地区的婚姻观念也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而改变。
第三,在党中央领导下,以及国家普法的深入,庆阳地区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加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了人们的思想境界,摒弃了婚俗文化中不文明的因
第2期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第28卷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