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作者简介宫珂(),女,山东济南人,济南职业学院经贸系助教。
2011年2月第1期(总第84期)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J ournal of J i nan Vocati onal C olleg e
Feb .2011No .1(Serial No .84)
提高高职生就业能力探析
宫
收到女儿的礼物怎么发朋友圈珂
(济南职业学院,山东济南250001)
五岳和五大淡水湖摘要:高职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多种。本文以就业能力
为切入点,在深入分析当前我国高职生就业能力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主要从大学生、高职院校、政府三个方面提出解决高职生就业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高职生;高职院校;政府;就业能力中图分类号:G 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270(2011)01-0098-0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大学
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这是一组来自教育部且不断攀升的高校毕业生数字:2001年,114万;2002年,145万。高校扩招后首届毕业生走向就业市场的2003年,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200万,为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338万;2006年,413万;2007年,495万;2008年,559万;2009年,611万;2010年,631万。从历年毕业生人数的数据来看,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其中学历层次相对较低的高职生的就业压力更不容忽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如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的严重失衡、高职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就业环境还不够宽松、公平,企业用人方面还存在问题等,但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不能不提,那就是高职生的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不相适应。
1高职生就业能力的内涵
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学习和综合素质开发而获得的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英国原教育与就业部(DFEE )则把就业能力解释为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进一步讲,就业能力是指在劳动力市场通过充分的就业机会实现潜能的自信。尽管对
就业能力的定义有很多,但可以确定的是,就业能力是一种与职业相关的综合能力,是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工作的一
种能力。具体而言,高职生就业能力至少应该包括就业观念和心态、基本工作能力、职业技能、求职技能四个层次。
2培养高职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性
高职生就业能力是支撑高校就业率的关键。就业率是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就业率的差异直接与就业能力相联系,就业能力的差异不断凸显就业市场中不同高职院校之间竞争力的水平。
2.1在高校就业率普遍持续下降的情况下,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为强化高校促进就业的责任和积极性,把就业率作为高校办学水平评估、专业设置调整、招生规模增减的重要监测指标。就业率的变化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而提高就业率的根本途径在于不断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增强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2.2高职生就业能力反映高校教育资源使用的有效性。高校的基本职能是培养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大学生及时充分的就业表明其专业设置符合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政府及学生家庭的教育投资产生了应有的效用。高等教育大众化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但相对于就业来讲,
高等教育需求是引致性需求,政府和居民家庭之所以投资高等教育,在于学生就业所能带来的效用。因此,满足学生就业需求才是从根本上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
:2010-12-17
:198498
2.3高职生就业能力是社会评价高校的重要尺度。高职生就业能力培养很大程度来自高校的教育过程,但其评价更多地取决于社会。高职生就业能力的高低不是高校自身鉴定的结果,更不是虚假的就业率所能掩盖的。政府、用人单位、学生家长对高校的评价已逐步从过去注重学校名气转向学生就业能力,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高校工作的核心。
3我国高职生就业能力的现状分析
3.1高职生的就业能力亟待加强,就业观念不当,就业心理准备不足
3.1.1高职生的就业观念不当
高职生就业观念指的是高职生这一就业主体对就业目的、意义、方式等方面的根本意识和态度,这是由就业动机、就业定位、就业选择、就业途径及方式等多种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
第一,面对激烈的竞争,部分学生胆怯、害怕,不能积极主动地寻求就业,而是选择了被动的等、靠、要,很多毕业生把希望寄托在社会关系上或寄希望于学校给推荐就业工作上,甚至有部分毕业生逃避就业,选择待业;第二,只与专业对口的工作,不考虑专业的社会需求度。认为只有科班出身,在熟悉和擅长的领域中,才能胜任所从事的工作。希望把在大学中所学的一切知识和技能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第三,很多大学毕业生就业期望过高,仍然把留在大城市作为首选,或要求工作环境好、薪酬高,不愿意深入基层、农村,这就造成了就业中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第四,部分大学生还未改变一次就业定终生的传统观念,没有认识到就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没有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是现代就业理念;最后,少数学生自我感觉良好,不想为别人打工,喜欢无拘无束的生活,想赚大钱,急于创业,为此逃学或退学,荒废了学业。但由于一时冲动,急于求成,缺乏社会和管理经验,资金和人脉有限,创业成功的几率很小。
3.1.2就业心理准备不足,不能够迅速完成从学生向社会人的角转换
高职生就业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矛盾心理。毕业生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心理冲突,因而产生种种矛盾的心态:如他们希望自主择业,但又不愿意承担风险;渴望竞争,又缺乏竞争的勇气等,这使许多大学生在择业中十分迷惘困惑,形成心理上的矛盾冲突。
焦虑心理。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使就业问题给高职生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面对职业选择,同学们可能会感到无所适从,时常焦躁、忧虑、困惑、恐慌等,这是典型的焦虑心理。
挫折心理。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需要学会坦然面对就业挫折,提高心理承受力,客观地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调整自己的求职策略以便在下次的求职中获得成功。
从众心理。将多数人的意见当成评价自己的依据是从众心理的一个特征。当一个人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做出与周围的人相一致的行为时,他就会觉得获得了一种安全感。其实,这种从众行为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以及自己的兴趣与特长,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和独立意识。
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大学的学习生活比较单纯、安稳,只要完成好学业、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即可,不必去考虑太多现实问题和社会关系。然而在大学生初入职场后,要面对和处理社会交往中的问题,由于就业心理准备不足,所以不能够迅速完成从学生向社会人的角转换,同时缺乏对社会的了解和对自我的清醒认识,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去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3.2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等基本工作能力不强
学习能力实际上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是一种适应能力,是形成其他能力的基础。
很多学生在中小学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学习任务繁重、埋头苦学。进入大学后,发现大学课程安
排宽松,课业负担小,开始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有的甚至荒废了学业,这样一来学习能力无法得到培养;另外一部分学生仍然是沿袭着高中时代的学习生活,把大部分精力和时间都用在应付各种英语、计算机和专业课的考试上,虽获得了较好的学习成绩,但学习方法、学习能力没有显著提高,仍停留在死记硬背的水平上。
一位著名国企老总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说:工作经验并不是最重要的,我们对学业成绩也同样看重,并且我们会更多地关注大学生的学习能力。企业看重大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不是一时的经验,因为会学习的人不仅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胜任工作,而且具有未来的发展潜力。
实践能力主要是指毕业生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也包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前,用人单位在进行人才招聘时优先考虑应聘者的条件是是否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技能。大学生在踏入工作岗位后,常常出现缺乏工作经验,不能:
99
很圆满地处理各种关系、解决问题等现象。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在于大部分学生在校期间重理论学习,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大学生对实践活动的参与度和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
一份调查报告反映,60%企业认为,应届大学生到岗工作,学什么专业干什么工作,实际知识应用率不
足40%,而且多数学生表现出所学过的知识转化不出来,不能变成自己在岗的实际能力。我国大学生一般适应周期在1~1.5年,而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到岗适应期是在2~3个月。
3.3职业能力不足,知识结构相对单一
职业能力是指具体的职业任务,它是指个体胜任某种特定职业的程度。高职生在就业时表现出的职业能力不足主要反映在知识结构相对单一、专业知识不系统、不扎实、综合技能水平不高(尤其是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低)、缺乏一专多能的水平等方面。具体表现在:一是没有很好地自我认知,缺乏对自我客观、系统、科学的认识,常出现高估自己能力的现象;二是在选择就业单位的过程中,明显表现出被动和随意性,缺乏科学性和主动性;三是获得职业信息的能力和职业目标的筛选能力还不强,虚荣心和侥幸心理往往使他们改变原有的目标而采取不切实际的从众行为。随着社会就业竞争压力的日益加剧,就业的门槛越来越高,知识不够用和能力不足已经成为导致大学生不适应工作岗位的主要因素。
3.4求职技巧不够
很多高职生缺乏对制作简历、应对面试的指导,也没有太多职场礼仪的训练,无法给用人单位留下一个良好、深刻的第一印象,对就业前准备处于困惑中,有时甚至会走向误区和盲动,比如过度包装,花费过多精力和钱财用于展示自我外在形象和简历上,弄巧成拙,反而影响了求职的成功率。
4提高高职生就业能力的途径
4.1从学生角度出发,提高就业能力的措施
4.1.1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
首先,务实的就业观。务实就是讲究实际、实事求是。学生要客观地评价自我,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所在,确定合适的就业期望值,寻适宜的空间。在2004年,国家教育部门明确提出倡导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这是因为我国大学毕业生一年比一年多,就业市场存在不小的压力,过去那种大学毕业生工作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日子已经过去,现在每个走出校门的年轻人都必须面对残酷的就业压力,先生存再发展的原则成了缓解大学生职业空白期冲击的最佳途径。一个大学生,首先是一个普通的人,而人是社会的人,一个人的行为和其行为的结果都必须受到社会及其他外界力量的影响,并不能完全按照我们自己的意志发展,就好像是射箭一样,优秀的弓箭手在射箭的时候并不是将箭头直直地对准靶心,而是会根据风向和重力稍稍偏移箭头,让箭矢以弧线命中目标,大学生的职业目标也不能够死板地瞄着自己的理想,只有先到利于入手的切入点,然后不断修正自己的人生曲线,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梦想,就像是卡耐基说的一样:任何人的成功轨迹,都绝不是直线。
其次,多元化的就业观。毕业生期望的就业领域过于集中,是造成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他们目光集中于传统的就业领域和岗位,如大城市、政府机构、国有企事业单位等。高职生需要适时改变择业
办签证需要什么材料观念,应拓宽自身的就业领域,广大的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型企业数量和发展机会相对较多、企业管理方式较灵活。此外,增强创业能力,使就业领域多元化。另一方面,破除专业对口就业的传统观念。面临择业,能到对口的专业固然理想,对于暂时不到对口专业的毕业生而言,也并不意味着不能学有所用,培养通学能力,在工作过程中发现自己新的职业兴趣也不失为一个现实的选择。
4.1.2加强基本工作能力的培养
4.1.2.1提高高职生的学习能力,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竞争力的高低,也正因为如此,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对于组织,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就是有能力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多更快。一个组织如果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它就必须不断地有所创新,而创新则来自于知识,知识则来源于人。所以管理大师德鲁克说:真正持久的优势就是怎样去学习,就是怎样使得自己的企业能够学习的比对手更快。学习也是一种生存能力的表现,通过不断地学习,专业能力需要不断提升技能组合以及刺激学习能力相配合,所以不论处于职业生涯的哪个阶段,都不应该停止学习。因为在职业生涯发展中,需要胜任工作的能力和能够迅速取得新能力的方法。为了求生存和求发展,每个人都必须不断学习那些自然和本能没有赋予他的生存技
100
术,而为取得新的生存技术就必须不断学习。如果停止学习,必定会落后于人,而在当今社会里,落后就会被淘汰。
首先,高职生要树立科学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观念,明白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的发展的道理,增强学习动力,自觉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其次,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自己的一技之长。并且还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掌握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以增加自己在就业时的筹码。
学习能力的培养应围绕: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完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提高能力、增强就业的自主性,进行政策、技巧、心理等方面的咨询与学习等方面。
4.1.2.2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高职生实践能力可以说是大学生就业能力中的核心。因此,强化社会实践、提高实践能力,是增强高职生就业能力的有效手段。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方法很多,从学生自身来讲:学生要大胆地参加社会实践,多争取实习机会和见习机会,以及参加其它社会性质的活动。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活动,提前适应社会,把自己培养成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专门人才。
沙尘暴是什么恶化的结果4.1.3提高职业能力
父亲节感恩爸爸的一段话
生三胎国家补助多少钱根据上述提到的职业能力的定义可以知道它是指个体胜任某种特定职业的程度。要提高职业能力首先要树立职业意识,高职生在校期间就应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兴趣爱好,对自己未来的职业选择有一个初步的定位,并主动去了解该行业的知识、从事职业所应具备的素质,并以此来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努力寻机会去相关企业进行实践,不断加深对该职业的理解。其次,学生应该做好中短期的职业生涯规划。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增强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提升成功的机会。
4.1.4提升求职技能
职业技能和求职技能是两个不同概念。职业技能是干工作的能力,而求职技能是工作的能力。职业技能关注的是内容,是专业知识和实际的业务能力;而求职技能关注的是形式,是工作的策略、渠道和方法。职业技能是内功,让自己不轻易受伤,不被击倒;而求职技能是外力,是一身拳脚和手中的兵器。职业技能如同黄金矿石,它只有潜在的价值,只有求职技能才可以把这个潜在的价值转化为现实。求职技能是炼金术,最终让黄金发光发亮。[7]很多求职失败的现象表明,有的大学生并不缺乏职业技能,但缺乏求职的实战能力和经验。大学生应围绕以下几方面来提高自身的求职技能:调查市场需求、求职的策划和实施、求职信和简历的制作、应对面试、求职时机的把握、成功自我推销的能力、策略以及方法等。
4.2从高职院校角度出发,提高高职生就业能力的措施
4.2.1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
过去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培养模式已经不适应社会需求,高职院校应拓宽专业口径,稳步发展核心专业的优势,结合新兴专业的需求点,探索校企合作模式等多样化的、开放型的人才培养方式。把高职学生打造成为未来的应用白领、高级蓝领等实用人才。
4.2.2重视实践性教学
从高职院校方面来讲,应首先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将企业组织、生产、经营等活动融入到课堂教学、毕业实习等环节,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实现从科学知识型向科学知识实用技能型的转化。
4.2.3加强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教育
首先,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育贯穿整个大学学习,不应只在毕业班开展。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上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明确列入教学计划。从2008年起提倡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现阶段作为高校必修课或选修课开设,经过3-5年的完善后全部过渡到必修课。第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师资队伍,
是保证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要加强就业指导教师培训,加强实践锻炼,提升他们的能力和素质,提高就业指导的水平。第三,学校应该对毕业生进行有效的就业指导,如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职业能力、职业发展和求职面试等方面的有效理论、实战经验以及可行性建议。
(下转第页)
108
101
受到了严重冲击,铸造学生职业品格、根植学生职业文化显得尤为重要。建立以职业素质为重点,以学生朴实、踏实、务实、诚信的职业品格塑造和基本技能与专业技能培训为内容的人格化管理体系。在品格技能培养中实现特长发展。如,宜昌市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可以凭借本土优势,弘扬土家族为特的三峡民俗文化,唱山歌、跳巴山舞、演茶艺等。
5、以社会实践为平台的多样化管理
笔者对本院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有实践想法的学生占68.3%,87.6%的学生就业创业方向不明确,近五成多的学生认为自主创业有太多的困难。这表明高职学生的实践意识较强,但实践技能薄弱,缺乏主动探索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等,研究能力、创新能力不强。社会实践是集学习、生活、
交际、娱乐于一身的大舞台。高职院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鲜明的社会调查、企业调研。同时,可以把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教育教学、服务社会、服务地方、勤工助学、择业就业、创新创业相结合,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深入众、深入实际,开展军政训练、社会调查、公益活动、生产劳动、志愿服务、科技发明等活动,鼓励学生结合职业教育特点成立社团组织,形成项目、构建团队、打造精品,让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如,成立阳光义工服务队、参与校企教科研项目、扶贫救助、支农支教、指导创业、虚拟企业管理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
育部令第21号)[R].2005-03-29.
[2]雷久相.试论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互动与融合[J].
教育与职业,2006,(09).
[3]周国明.从企业视角谈高职学生职业素养[J].职业技术教
育,2009,(08).
[4]林玉泉.国外职教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讨及其经验借鉴
[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9,
(08).
(责任编辑:汝艳红)
(上接第101页)
4.3从政府角度出发,提高高职生就业能力的措施
实施积极的政策引导,改善高职生就业和创业的环境,为他们就业创业提供更多的条件。促进高职生就业,关键是要将大学生就业的重心真正转移到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领域,面向广大的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型企业。要培育大量开放高效、灵活敏捷的中小企业。鼓励毕业生自谋职业、自主创业。
如实行优惠的人才政策,引导毕业生走向西部、基层、农村、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中小企业;取消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的落户限制,为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的毕业生落户、人事代理、社会保险办理和接续、权益保障等提供方便,形成有利于毕业生到企业就业的社会环境。对高职生进行创业培训,帮助他们办理创办企业所需要的文件、手续,在高新技术开发区为高职生建立项目孵化器;
在高职生特别是贫困家庭毕业生未到工作前,给予低保。通过立法禁止就业性别歧视,保护女生的就业权利;建立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网络体系;建立大学生创业担保基金,给予毕业生创办公司优惠的税收政策。
总之,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激烈的就业竞争,高职生、高职院校、政府应该三方合力。高职生要调整好自己的就业心态和就业预期,正确认识自我,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掌握一定的求职技巧;高职院校要以就业需求为导向,不断改进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高职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政府加大对高职生就业创业的扶持力度,构建支撑高职生就业创业的良好平台,从而逐步解决高职生就业难的问题。
注释
蒋洁.青年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与思考[J].中国青年就业,2009.
商江.浅谈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J].教书育人,2006,
(01).
黄艳.大学生择业心理状态解析[J].科教文汇,2007,
(07).
杨邦勇.当代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J].就业工作研究, 2007,(8).
钟秋明.高校毕业生就业理念及实践反思[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4).
任江林.关于提高大学生能力的几点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05,(06).
黄玮.浅议高校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 2006,(08).
(责任编辑:汝艳红)
108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