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视角下农村移动支付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数字普惠金融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可得性和渗透率的有效手段,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加速了数字化金融服务的进程。在农村地区大力发展以数字技术所推动的移动支付,对建设美丽乡村、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普惠金融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N市为例,深入了解移动支付发展现状,分析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一、N市农村地区移动支付发展现状
(一)政策引导为农村地区移动支付发展提供保障
从顶层设计看,《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的发布和人总行在不同时期对于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的工作意见的实施对网上支付、移动支付提出了较为明确地发展方向。作为H省内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农业大市,尤其相继被确定为H省移动支付“区域示范城市”、人总行“全国示范城市”后,N市中支高度重视、主动作为,有力发挥示范城市引领作用,出台多项方案推动移动支付便民工程的落地实施,取得了初步成效。
(二)“移动支付+”模式下沉助力乡村普惠金融生态圈打造
结合N市县域多及农村人口多实际,N迎接2023的句子市中支因地制宜推动“移动支付+”模式向乡村延伸下沉,开展“移动支付+便利化生活场景”、“移动支付+乡村旅游”、“移动支付+产销服务”、“移动支付+农村支付”、“移动支付+金融宣传”等模式,推动县域公交、教育、医疗、菜市场等便民场景和景区、涉农场景等受理移动支付,提升助农惠农服务水平,提高了农村地区移动支付使用意愿及金融知识普及度,魔兽世界升级路线N市相关做法被选入人总行移动支付“优秀案例集”。
(三)基础设施与受理环境改善提高农村支付服务水平
液晶电视质量N市中支与各相关部门大力推动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N市支付清算网络覆盖率达100%。各参与机构陆续推出新业务和新产品,账户普及率、网银及手机银行用户持续提高,APP、手机刷卡支付、扫码支付等覆盖面越来越高。农村小微商户收付款、电商购物、社交红包等的兴起也进一步助推了农村新兴支付方式需求,尤其是疫情期间企业和农户线上办理账务查询、转账汇款、投资理财、生活缴费等基础服务需求不断提高。截至2020年8月底,二年级下册语文计划N市“”累计注册量突破100万。
二、移动支付助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怎么做冰激凌(一)使用人较为集中,习惯培育、普及率有待提高
调研中了解到,不同年龄段消费者的习惯偏好、教育程度是移动支付使用的影响因素,中青年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倾向于使用便捷的移动支付,年龄较大体对现金、政策性业务的需求高。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更多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对移动支付的需求增大,而游离在互联网之外的长尾体受消费观念、交易习惯等影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移动支付的认同和接受度。
(二)配套设施薄弱,适用场景、用户体验有待加强
夏天的四字成语移动支付的顺利完成,需要终端机具、电力、移动网络、交易处理系统、线下受理设备等硬件设施条件,同时还需要熟悉掌握这些设备的业务人员。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受经济发展制约、预期收益、投入成本和潜在风险等因素影响,金融机构对移动支付设备配套投入不足,适用场景少、体验较差、覆盖率低等问题阻碍了移动支付在农村市场的拓展。
(三)资源整合、普惠力度不足,存在“数据霸权”现象
调研中,个别移动支付工具占据市场80%以上的份额,寡头垄断的现象对市场竞争格局、
传统银行业务造成大的冲击,继而对当地银行存款、贷款及中间业务带来“分流”和“抽血”效应,其汇聚的大量金融数据放大了数字泄露和信息孤岛的风险。同时,对于重点地区和重点人各机构在拓展中投入较大,对于偏远地区、长尾人等疏于关注,地域、人差异把投入到农村地区相对较少的资源进一步分散,没有有效发挥移动支付在消除城乡数字鸿沟中的作用。
(四)安全保障、市场监管待加强,风险保障体系需完善
使用移动支付涉及到账户安全等资金敏感问题,随着金融支付手段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如果缺乏足够的安全防护措施,各类电信、手机病毒、个人隐私泄露、网络传销等会直接侵害金融消费者权益,使其对移动支付抗拒性和排斥性增加。完善法律规范体系、风险保障体系、加强移动支付市场监管也成为移动支付进入农村地区的关键一步。
三、相关政策建议
(一)加大宣传和普及力度,提高农户使用意愿
建立长效宣传机制培育农村居民金融知识素养和支付安全意识,提高移动支付使用兴趣和
意愿。一是依托场景开展有辐射性的宣传,可利用银行乡镇网点、支付服务点,农贸中心、大型商场等支付场景较多的场所开展使用培训及推广宣传,培育移动支付便民、快捷和在小额支付方面的积极作用。二是依托对象开展有趣味性的宣传,可通过宣传短片、趣味视频、场景介绍、有奖竞答、村民情景剧等形式形象生动地普及移动支付,解决农村居民文化程度不高、文字资料难理解等难题。三是依托内容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加大对数字金融产品和服务、移动支付安全性、防范电信、农民金融消费保护等宣传力度,不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二)加大资源整合和设施完善,推动在公共民生领域应用
一是建立从顶层设计到基层落实的发展机制,推动各方联合制定移动支付应用相关政策措施及激励机制。先期可由政府统筹引导,大力发展以银行业联网通用优势全面推进的移动支付便民工程,待各支付服务经营主体大量投入后,合理运用市场化手段实现服务资源优势互补。二是加强统筹协调,促进相关设施开放融合。探索多方共赢的可持续商业模式,共同开凿移动支付下行渠道,整合农村地区资金流、信息流、供应链流等,整合农村电商、医疗、出行、购物、缴费、理财、旅游等消费环节,实现移动支付产品互联互通,构建闭环生态圈。
(三)加大数据共享和长尾体支持力度,增加普惠金融的有效供给
一是加强数据共享,化解“数据霸权”。引导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公司有序竞争,坚持农村支付服务于“三农”的地位,防止不平衡、不正当竞争。根据职能特点和市场定位,充分发挥各市场主体优势,加大在场景建设、功能开发、用户推广、数据惠民等方面的资源共享,协力推动普惠金融发展。二是加大薄弱体关怀,减少“数字鸿沟”。提高普惠服务供给,利用移动支付打破农村地域约束和空间障碍的限制,缩小支付服务差距,对于边远地区和弱势体可适当通过移动支付补贴、降低特定商户费率、减免手续费等方式进行倾斜,扩大移动支付渗透面。
(四)加强监管框架构建和风险体系完善,营造安全的移动支付发展环境
一是建立更为完善的移动支付监管法律法规体系。及时补齐支付结算领域的法律短板,维护公平有序的竞争格局,助力行业标准与秩序的构建。二是引导开发更为安全的支付服务产品。加大移动支付与大数据应用、云计算等应用结合,鼓励各参与主体创新设计更能贴近农民需求、操作简单、安全性好的移动支付产品,因地制宜提供差异化、针对性的支付服务。三是加大移动支付管理和风险防范。不断提高移动支付安全性标准,注重保护消费
者权益,从技术、风险防范、支付工具上多层次提供安全的保障手段。同时,在外力和长效机制上推动多部门联合打击农村地区互联网金融欺诈、电信网络等违法犯罪行为,重拳打击破坏支付安全的行为。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