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回答第I卷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编号。
3.回答第II卷试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内。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卷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卷交回。
第I卷 (选择题共48分)
注意本部分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在周代,天子和诸侯对下一等级可以使用亲属称谓,而大夫对国君、诸侯对天子则不能使用亲属称谓,否则将被视为“大不敬”。由此可知,周代
A.极力维护宗法等级秩序 B.政治等级高于宗祛关系
C.政治权力小于血缘亲疏 D.注重削弱异姓诸侯势力
2.雅言是周代的王畿之言,随封邦建国传播到诸侯之地,并成为先秦的通用语言,以致诸侯间的聘问、诸子百家的著述都采用这种大体一致的标准语言。先秦时期雅言的使用
A.强化了中央集权 B. 消除了语言隔阂
胡夏有哪些好听的歌C. 实现了文字统一 D.促进了文化认同
3.西周时“一人跖(踏)而耕,不过十亩”到战国“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兼并严重 B. 铁犁牛耕的使用
C.社会环境稳定 D. 小农经济的形成
4.孟子认为,“春秋无义战”,战争只能由天子执掌,地位相同的国家不能相互征伐。据此可知,孟子意在
A.调解诸侯纷争 B. 反对争霸战争 C.规范社会秩序 D. 恢复周王权威
5.据春秋时《诗经》的记载,大禹治水的范围主要集中于今河南地区。到战国成书的《尚书》中,禹治水的范围不断扩大,有了禹平定天下山川河流的说法。这反映了当时
A.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B.自然灾害逐渐频繁
C.争霸战争渐趋缓和 D.统治疆域急剧扩大
6.表1秦朝九卿职能
名称 | 职能 | 名称 | 职能 |
奉常 | 宗庙、礼仪、教化 | 宗正 | 皇室宗族 |
郎中令 | 宫中警卫 | 治粟内史 | 租税、财政 |
卫尉 | 宫门警卫 | 少府 | 网游之血狐杀戮下载 皇家财政、官府手工业 |
廷尉 | 司法、首都警卫 | 太仆 | 宫廷车马 |
典客个性签名 | 三年级德育工作总结少数民族 | ||
表1反映的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中央集权 B.官僚政治 C.家国同构 2寸照片多大D. 礼法并用
7.图1为西汉初期行政区划制度。
这种制度
A.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B. 完全承袭了秦朔地方制度
C.导致了中央集权受到严重威胁 D端午节佳句祝福语.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8.汉初,丞相位高权重,辅佐天子处理政务,出现了多位如萧何这样的名相。但据《汉书》
记载,武帝时多位丞相虽由列侯继任,但大都谨小慎微,难有建树。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A.中外朝制度的确立 B. 大一统局面形成
C.儒家思想成为正统 D. 选官制度的变化
9.史载秦朝规定“子壮则出分”,要求子女成年后强制分家;汉朝稍改其制,提倡“父母在不分异”,即父母亡后再分家。这一变化说明
A.家庭个体经营方式改变 B.儒家伦理道德强化
C.田庄经济逐步发展壮大 D.精耕细作模式形成
10.根据北魏的均田制,大部分国有土地授出后要求受田者年老身死时交还国家再分配,但这种“还”和“受”大多在户内进行。这说明均田制客观上
A.导致了土地兼并 B.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C.加速了皇权衰落 D.造成了国有土地的私有化
11.南北朝时期,南朝史书中多称北方政权为“岛夷”,而北朝史书中又称南方政权为“索虏”。到唐代,官修史书将南北朝诸帝均列入了帝纪。唐代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突破华夷观念 B.维护国家的统一
C.促进民族融合 D.彰显政权正统性
12.绘画作品可以帮助我们捕捉历史的信息。图2是唐代马球图璧画(局部)。据此能得出的准确信息是
A.唐代娱乐方式丰富多样 B.马球在唐代民间的普及
C.唐代已出现了马球运动 D.马球起于中国的唐代
13.三家分晋是指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卿大夫瓜分并得到周天子承认的事件。司马光以此作为《资治通鉴》的开篇,并指出周天子的行为有悖礼制。司马光意在
A.强调坚持传统秩序的重要性 B.希望效仿西周实行分封制
C.批判三家分晋对礼制的僭越 D.为支持变法提供历史依据
14.图3为唐宋岁入钱币与实物数量统计趋势图。据此可知,当时
A.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
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D.家庭手工业经济走向衰败
15.在儒学发展史上,西汉武帝时期《诗经》《尚书》等五经成为国家的教科书,后《论语》、《孟子》等四书的地位不断提高,儒学教育经历了由“五经时代”向“四书时代”的转变,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度逐步瓦解 B. 儒学糅合诸子学说
C.科举制度创立发展 D. 程朱理学日渐兴起
16.元朝时,科举制经历了先废除后重建的过程,实行时间并不长的科举考试却选用了最能体现儒家思想精髓的《四书章句集注》作为考试内容,而且要求学生按程朱理学的观点答题。这反映元朝
A.游牧文化与汉文化的完全融合 B. 重视文化遗产的政治利用价值
C.削弱科举制度的人才选拔功能 D. 致力于提高读书人的社会地位
17. 按旧例,明代内阁除密奏君主的文书外,“凡有行移各衙门,皆用翰林院印”。这说明明代内阁
A.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 B.阁臣权力有限
C.提升了政府办事效率 D.深受皇权控制
18.戴震主张“理存于欲”“人生而有欲、 有情、有知,三者,血气心知之自然也”。与戴震主张相似的思想家是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 王夫之
19.明清时期的富商巨贾大多通过将财富转化为科举及第以及仕宦上的成功,获得社会声望,并保护其利益。这一现象
A.淡化了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 B.改变了商人重利轻义的观念
C.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D.阻碍了新的经济因素的成长
20.明清时期流传的小说戏曲基本上都是包装很精美的插图本,有人认为,书中特别添加的这些插图正是出版商们销售出奇制胜的法宝。这反映出当时
A.小说受到社会各阶层普遍欢迎 B.印刷技术得到突破性发展
C.文学作品开始出现商业化趋向 D.文学作品迎合市民阶层需求
21.古代雅典公民的住宅围绕着神庙、广场等公共建筑而建。富人和穷人的住宅差别不大,都按同样的建筑原则建造,普遍都是狭小而简朴的平房。这反映了当时雅典
A. 经济发展落后 B.城邦意识至上 C.贫富差别不大 D. 人文思想盛行
22.古代罗马法将享有权利的人称Caput,引申指户籍中的“家长”,因为起初只有家长具有权力能力。后又改称persona,原意为演员的假面具,表示剧中不同角的不同身份,法律上转借指具备各种身份的权利人。这表明罗马法
A.法律体系日趋完善 B.平等理念得以落实
C.适用范围不断扩大 D.私法精神得到重视
23.公元前415年,雅典公民大会在商讨远征西西里过程中,亚西比德通过演说使公民大会批准了远征计划。出征后,反对派让公民大会追查亚西比德渎神和阴谋反对人民罪,结果导致了亚西比德的叛逃和雅典远征军的全军覆没。这反映出当时雅典
A.公民大会具有灵活性 B.公民参政意识基本丧失
C.公民大会被政客操纵 D.公民坚持了正义的原则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