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原创节目 彰显文化自信——浅谈文化综艺节目的创新与发展
打造原创节目彰显文化自信——浅谈文化综艺节目的创新与发展
作者简介:章蕊内蒙古广播电视台编辑章蕊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内蒙古呼和浩特市010050
【摘要】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随着我国文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将文化通过多种途径的方式进行传播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传播形式,目前较为广泛应用的是通过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制作播出,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
【关键词】文化类综艺节目文化自信文化创新
【中图分类号】G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751(2021)05-0003-05
中国电视综艺节目,从早期的泛娱乐节目,到选秀、真人秀节目,再到后来的竞技类节目,直到如今炙手可热的文化类节目,综艺节目呈现出不断细分的态势。综艺节目的发展不仅体现出电视节目分类形式的多元化与专业化,也体现出不同时期,观众对于电视文化
的不同需求。在这种需求转变
的背景下,文化类综艺节目应
运而生。作为一种极其富有中
国特的综艺节目类型,它拥
有自己的独特文化内涵和表达
方式,通过文艺工作者们不断
地尝试和探索,文化节目的创
新也为中国综艺节目开辟了新
的天地。
一、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综艺
节目的蓬勃发展
随着综艺节目的不断发展,
近年来,节目内容呈现出了百
花齐放的可喜态势,但在娱乐
至上的大环境下,电视综艺节
9
数字传媒研究·Research on Digital Media
目中的文化价值不可避免的被娱乐化极大地左右,节目内容媚俗、浮躁,为了追求爆点和感官刺激,忽视了节目内涵的挖掘,摒弃了节目的文化性和寓教于乐的作用;同时,对收视率的盲目追求也阻碍了节目形式的创新,套用传统电视节目模式,抄袭、照搬国外综艺节目形式和内容,成为很多综艺节目所谓“创新”的常态。这类综艺节目不仅没有为观众带来更多的精神上的享受,反而快速更迭,没有持续性和连贯性,无法被大家熟记,也不具有影响力。与这类娱乐节目相比,传播文化的综艺节目更耐看,可以给予大众更高层次的精神体验,内容创作过程中更加趋向于原创,这类节目的出现,使我国的电视行业有了新的转机,文化热潮再一次走入人们的视线。
文化的优势在于它不仅仅局限于某个国家,而是可以通过世界共享的方式,为更多的人带来多元的精
神享受,民族文化也已不仅仅局限于成为民族的瑰宝,它可以通过某种手段被全世界所熟知,并享受民族
文化带来的更高层次的体验与
快乐。而文化类综艺节目在呈
现文化内容的过程中,对传播
形式加以创新,使文化更具有
观赏性,传播价值更高,更有
助于提高我们的文化自信。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
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
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善于
从中华文化资源宝库中提炼题
材、获取灵感、汲取养分,把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益思
想、艺术价值与时代特点和要
求相结合,运用丰富多样的艺
术形式进行当代表达,推出一
大批底蕴深厚、涵育人心的优
秀文艺作品”;2017年7月,广
电总局下发《关于把电视上星
综合频道办成讲导向、有文化
的传播平台的通知》,“倡导勉
窃读记读后感
励制作播出具有中华文化特
的自主原创节目”。于是,文化
类综艺节目的蓬勃发展成为了
2017年国内电视荧屏最大的亮
点之一。据不完全统计,2017
年国内各大电视台和视频网站
推出的文化类综艺节目数量超
过50档,从央视到地方媒体,
从地面频道到上星卫视,都积
极地打造有影响力的文化综艺
节目。这些节目为电视观众打
开了一扇精神文化盛宴的大
门,同时也为中华文化的推
广、传播迈出了重要一步!
二、中华优秀文化表达的创
新方式
电视节目既可以是传播文化
的媒介,也可通过载体的方式
展现文化内容。单纯的文化呈
现可能在某种程度上较为单
薄,不具有很好的表现性,而
多种表现手法的融合以及节目选择专业
的娱乐性的加入,可以在很大
程度上辅助文化的有效表达。
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存在了几
千年,将这种较为悠久的文化
展现在大众面前,需要以一种
更具创新性的形式、更有利于
大众接受的表现手法展现出来。
(一)可听、可看、可诗意
人生
优秀的文化类综艺节目会给
人视觉、听觉和情感的美好体
验,对受众而言是一场酣畅淋稳定的工作
漓的心灵盛宴。例如《中国诗
词大会》,节目利用声光电等科
10
数字传媒研究·Research on Digital Media
技手段实现了舞台效果的诗意氛围,同时在嘉宾和参与者的带领下,一同去鉴赏诗词歌赋,跨越千年领悟诗词中的快意恩仇。再如《朗读者》则是关于聆听和阅读的盛宴,使人们在一部部著作、一封封家书中感悟人生哲学,从中获得心灵抚慰和精神启示,发人深省、引人遐思。经典篇章中的字句,以访谈、朗读、视频展示等多种表现方式,收获了观众视觉、听觉、心灵共鸣多方面的刺激与感动。而文化探索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利用华丽的舞美灯光和服化道具来体现中国元素,还邀请众多影视演员以戏剧表演的形式重现历史故事,让观众在观看节目的时候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增强了节目的视听效果和观感体验。
(二)高度内涵,平民视角
对于对文化的理解,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标准,但在大多数普通民众的心中,文化总会与“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相关联。如何打破这样的尴尬,让文化走进每一个受众的普通
生活,就需要文化类综艺节目
调整定位和视角,开拓出更广
阔的空间。例如《国家宝藏》,
国家宝物对于普通人来说十分
遥远,很少有接触的可能性,
但通过节目民众可以更加了解
文物,增强民族自豪感,也激
发了民众想要自觉保护文物的
责任心。在节目创作过程中有
一核心内容,即邀请博物馆馆
长对文物进行讲解,对于普通
民众来说馆长更像是文物的保
护者与传承者,在某种程度上
属于博物馆的名片,无论是在
历史知识或情感表达上都更具
有代表性和专业性,这就使节
目更加具有文化性和严肃性;
但同时节目又邀请了明星或素
人讲述与文物的故事,这些嘉
宾或者是文物观察者,或者是
文物创作者,用通俗诙谐的语
言拉近了文物与普通大众的距
离。节目还利用视频短片、真
人秀等多种表现手法讲述文物
的前世今生,让文物活起来,
使它们具有了丰富的感情彩
和文化积淀,通过观众的
“眼”,给文物注入了“魂”,如
此,每一个观众就都是节目的
零基础学绘画参与者和创作人。
再比如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
宣传部策划,联合内蒙古广播
电视台、人民网共同出品的理
论读书节目《开卷有理》,用现
代人的视角和语言去解读马
克思主义等理论体系和学说,使
晦涩难懂、距离感满满的理论文
学具有了新时代的特和活力,
成为年轻人追捧的时尚读物。
(三)多元节目形式,多种
传播途径
许多文化类综艺节目并非是
严肃、刻板的风格,而是妙趣
横生、鲜活灵动的,在形式和
内容上实现多变多元,力求达
到全民共赏,全民参与。例如
《中国诗词大会》的选手来自五
湖四海、各行各业,通过选手
的答题带动全民回顾那些学生
时代曾耳熟能详的诗句,引发
情感共鸣;《朗读者》尽管名人
学者济济一堂,但在邀请朗读
的众多嘉宾中,也有平凡的普
通人,他们用质朴平实的声音
表达着每一个个体的价值,也
使节目更加地有温度有厚度;
就连本该高冷严肃的《国家宝
藏》也用大众较为喜闻乐见的
11
数字传媒研究·Research on Digital Media
“趣闻轶事”视角解读国宝,做到了既有史有据,也生动有趣;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创作的理论读书节目《开卷有理》用多种表现形式展现理论文化的力量,节目创作的说唱歌曲《马克思是个90后》不仅拉近了理论文化与年轻受众的距离,也使得读书类节目更具现代感,开创了一种新的宣传模式。
作为当代的文化类综艺节目,传播途径绝不仅仅局限于电视这一传统端,广播、杂志、网络、视频网站等各种传播媒介的介入,从不同角度展现文化的魅力。《国家宝藏》节目就与目前较为流行的视频
网站进行合作,使文化内容的传播更加年轻化、迅捷化,被广大青少年接受,通过年轻人的分享与传播,更好地将文化内容传递到世界各个角落;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推出的理论读书节目《开卷有理》利用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相结合,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好评如潮。同时还出版了文化书籍《马克思靠谱》,并在2017年入选“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位列文化类图书第五名,同时入选“2017
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百种优
秀出版物和百种优秀报刊”。传
统媒体传播、网络平台传播、
衍生文化产物,这也将成为文
化节目的未来趋势。
三、传播中华文化,路漫漫
其修远兮
中华民族的自信,其本质是
文化的自信。中国文化不仅有
传统文化,还有革命文化和社
会主义先进文化,通过多种渠
道传播中华文化,对于文化自
信的坚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
义。在利用综艺节目传播中华
文化的道路上,我们还有很大
的发展空间。
(一)文化性与娱乐性的
平衡
对于综艺市场而言,文化和
娱乐缺一不可,两者互为补
充、相辅相成才能营造出健康
的电视综艺生态环境,并有利
于不同受众体的自由选择。
当众多电视节目被千篇一律的
明星面孔充斥,文化类综艺节
目则采用平民明星化和明星平
民化的视角,满足了观众对电
视文化与电视娱乐的双重需
求。但“度”的把握也将成为
文化类节目是“曲高和寡”还
是“下里巴人”的分水岭,这
便需要专业的团队打造出“雅
俗共赏”的优秀文化节目。
(二)专业的团队打造专业
的节目
专业的文化传播节目与娱乐
性节目相比存在一定的不同,
主要在于文化表达上要求更加
严肃和专业,对于专业技能或
是文化理解和把握方面都会更张的组词是
为严格,因此也需要更专业的
团队来制作。优秀的传统文化
传播者,要以一种高度的自觉
性肩负起传播文化的责任,对
于媒体素养的培育和媒体责
任、社会责任的担当要不断加
强,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内涵
和综合素养,从高度的责任意
识出发,丰富文化类综艺节目
的设计内涵。
(三)政策的扶持与监管
必不可少
目前的综艺节目层出不穷,
许多节目在表现形式及内容上
存在很多的雷同,因此国家在
这方面更加注重于节目内容的
原创性,通过出台相关政策的
12
数字传媒研究·Research on Digital Media
方式来规范内容的创作手段,使电视内容在创新的过程中到发展的核心点。全球化的到来使国内和国外形成了紧密的文化联系,部分国外的综艺节目可以引入到我国播放,但这类节目的引入过程需要进行严格的备案,并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引入数量限制,以此来增强我国在节目创新上的动力。好的文化在展现过程中需要给予更多的支持,政府对一部分文化节目也给予一定的帮助,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使文化创造行业有了更大的动力,在文化创作方面更有热情。文化创作与之前相比有了更高的思想深度,可以打造出更加优质的文化节目。电视作品的完成与传播需要在一定的范围内对其进行限制,
需要专业部门对其进行调控和管理,使文化节目在文化展现方面更具有正能量,利于青少年的成长。
(四)亟需更科学综合的考核制度
当下,即使在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口碑和社会影响力日趋走高的情况下,其收视效果仍远远无法与娱乐类综艺节目相
比,收视压力给文化类综艺节
目的长期发展设置了现实困
难。而大多数电视台对于节目
优劣的评判标准只能局限于收
视率的高低,出于对广告收益
的考核要求,收视率排名靠后
的节目都会面临出局的风险,
一些文化类综艺节目便难以幸
免。对于文化内涵高的电视节
目来说,节目热度需要一定的
时间来积蓄,节目的文化影响
怎么加人力也是收视率难以衡量的,因
此,科学、综合的电视节目考
核体系亟待建立。
结束语
新时代人们追求卓越、崇尚
文化、渴求知识的诉求日益强
烈,希望看到更多高质量、具
有深厚内涵的综艺节目。这就
要求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制作团
队深入反思存在的现实问题,
增强媒体的社会责任和担当意
识,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强化对综艺节目的扶持和监
督,积极培育优秀的创新人
才,从而推动产出高质量的文
化节目,丰富公众的业余文化
生活,增强新时代的文化自
信,多措并举地实现综艺节目
的文化、社会和经济的多重效
益。
参考文献:
[1]韩潇潇.当前国内原创综艺节目
发展研究[J].东南传播,2019
(01):116-118.
[2]郭天元,田龙过.打造原创节
目彰显文化自信——浅析文化综艺
节目的创新[J].出版广角,2018
(09):67-69.
[3]蒋强先,谢鸿鹤,邓雪.文化类
电视综艺节目持续走红的启示[J].中
国广播电视学刊,2018(04):39-42.
[4]陈瑞.试析文化综艺节目的品质
跃升与艺术创新策略[J].浙江传媒
学院学报,2017,24(03):98-102.
[5]聂茂.文化自信视域下电视综艺
节目的价值之美[J].创作与评论,
2017(10):65-74.
[6]欧阳宏生,舒三友.论电视综艺
节目模式创新[J].西南民族大学学
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5
(02):159-164.
审稿人:宋国英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高级编辑
责任编辑:云雀
13
数字传媒研究·Research on Digital Media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