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
(新课标Ⅰ卷)
24. C 解析 “五经”是孔子所编订的儒家典籍,而《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记录孔子言论的著作,不是孔子编订的。由此可知,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史实,可以排除。
25. D 解析 由题干中的“汉代画像砖”和画像砖中集体劳作的场景,可知其应该是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由此可知,D项正确;A项与图中的画像情景不符,故A项错误;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耕作方式发展、耕作技术的进步上等,与图片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C项与“汉代”不符合,可以排除。
26. A 解析 由“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可知史官的记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君主的言行,A项符合题意;B项错误在于“全都”,可以排除;题干材料也未体现“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C项排除;“真实言行”包括正确的,也包括失误的,且题干材料看不出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D项排除。
27. B 解析 从三司并立到巡抚总揽,并不是中央权力下放,A项排除;巡抚权力相对集中,可以防止三司鼎立而酿成的互不相统、运转不灵的弊端,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B项正确;六部与都察院是并列的中央机构,都察院为最高监察机关,巡抚是都察院的外差,不是地方正式军政长官,巡抚的派遣、巡行不会削弱六部权限,故C项错误;明朝前期,地方三司并立,权力分散,与中央政府难以形成对立,D项排除。
28. C 解析 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是在战争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应在第二次战争后,A项排除;近代中国自然经济始终占主导地位,B项排除;火柴、洋布等洋货是日常生活用品,遍及城乡,即民众的日常生活融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项正确;中国市场主动开放是在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之后清政府自开商埠,D项排除。
29. C 解析 清政府对军队的西式改革,在洋务运动时期有过,在戊戌变法的法令中有过,在清末新政中有过,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之前未完成,A项排除。题干材料是讲中国自身的“军备优势”,B、D两项可排除。“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应是指洋务运动在军事方面的成果,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重要起步,C项正确。
30. D 解析 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党外合作,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仍然是国民党一党专制,把“亲日派”归为“谬误名词”,有减少对国民党政府部分人抗战不力指责的考虑,把“长征时代”“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有减少共产党政治影响的考虑,把“争取民主”归为“谬误名词”有维护一党专制局面的直接考虑,故D项正确。
31. 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基于此,中国加大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往来,B项正确;20世纪60年代中国与美国之间没有实现外交关系正常化,也就谈不上实现与西方国家外交关系正常化和打破欧美对华经济制裁,A、C、D三项错误。
32. A 解析 罗马法“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从来没有消失”,与“基础”说在史实上、逻辑上一致,A项正确;欧洲近代社会有自己的新的法律与道德规范,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源头、蓝本可以追溯到过去的罗马法,但不是直接通过罗马法来确立行为规范,B项排除;罗马法的内容主要不是设计和维护民主制度,C项排除;“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在史实上、题干材料上没有体现,D项排除。
33. B 解析 1689年《权利法案》即确立了议会权力至上的原则,A项排除;当时英王仍
然拥有独立的行政权,尚未“统而不治”,内阁只是协作国王处理政务,内阁制要到1721年后才逐渐形成,英王的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内阁,内阁制形成是英国君主立宪制最终确立的关键一环,B项正确;内阁制要到1721年后才逐渐形成,C项排除;《权利法案》并没有限制英王的行政权,D项排除。
34. B 解析 由表格中的“茶叶”“石油”“可可”“天然橡胶” 等可知这些国家都是资源和原材料的出口国,属于新兴的发展中国家,所以这些国际组织的出现主要是新兴国家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的行为。由此可知,B项正确。
35. A 解析 煤钢联营建立于1951年,西欧六国把煤钢等战略物资捆绑在一起,表示了合作的诚意,这符合马歇尔计划“欧洲一部分国家联合”的意图,A项正确;马歇尔计划以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为目的,尽管它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推动了西欧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但西欧国家并没有由此取得与美国平等伙伴关系的地位,B项排除;二战后欧洲出现对峙是北约与华约的成立,C项排除;德国分裂的根源在于美苏“冷战”,D项错误。
40. (1) 原因:统一与稳定;耕地面积增加;精耕细作;高产作物的推广;税收制度的变革。
影响:人地关系紧张;土地过度开发,环境破坏;贫困化,社会矛盾加剧。(12分)
(2) 主张:向人口密度低的地区移民;发展实业吸收劳动力;增加耕地,改良农业生产;节制生育。
评价:可以总体评价,也可以就主张分别评价。
总体评价:多角度提出缓解人口压力的方法,为后世提供了借鉴;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分别评价:康有为的主张是缓解人口压力的传统方法,但向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大量移民不可行;严复的主张符合时代发展方向,但当时条件尚不具备;节制生育有可取之处相当于造句大全,但未认识到人口因素的积极面。(13分)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由“社会总体稳定,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可知,国家统一与稳定、耕地面积增加、精耕细作、高产作物的推广、税收制度的变革。第二小问,人口的增长一方面有利于增加劳动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开发,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人地紧张、环境破坏(土地过度开发)和社会不
稳定等问题。第(2)问,第一小问,由“康有为认为,‘西北诸省土旷人稀,东三省、蒙古、新疆疏旷益甚,人迹既少……早谋移徙’。严复则认为兴办现代实业较垦荒辟田有效得多”可知,向人口密度低的地区移民、发展实业吸收劳动力;由“开垦荒地、改良农业、增加生长”“迟婚与节育”可知,台风圆规靠近我国增加耕地、改良农业生产、晚婚晚育和节制生育。第二小问,从积极性和局限性两个角度进行评价,既要认识到其历史进步性和借鉴意义,也要指出其基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
41. 略
解析 首先,根据知识可知吉他和旋,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借鉴了孟德斯鸠三权分立的观点,使孟德斯鸠的观点得到了实践;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洛克和霍布斯的思想。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论证相关观点即可。
45. (1) 内容:朝廷主持修撰全国总谱;扩大入选范围;否定谱牒在选任官员中的作用;建立新的门第标准。(9分)
(2) 作用:加强皇室地位;肯定现有政治秩序,有利于维持政权稳定;抑制旧士族的影响;有利于维护统一;巩固民族交融的成果。(6分)
解析 第(1)问,由“他下令修撰全国总谱《氏族志》,不限地域,不分民族渊源,收集当时全国各地具有影响的293个家族,排出等级,但不作为任用官员的依据”“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可知,唐太宗时期朝廷主持修撰全国总谱、扩大入选范围、否定谱牒在选任官员中的作用、建立新的门第标准。第(2)问,由“皇族被列为第一,外戚次之,清河崔氏只排到第三等。当时文武大臣中,不少人的祖先在北朝后期才从草原南迁,也因此跻身‘高门’之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加强皇室地位、肯定现有政治秩序,有利于维持政权稳定、抑制旧士族的影响、有利于维护统一、巩固民族交融的成果。
46. (1) 变化:质询时间由不固定到固定,由可拒绝回答到有问必答,专业化、制度化程度逐步提高。
实质:立法机构监督、问责行政机构的民主制度。(9分)
(2) 作用: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推动政府改善工作;进一步完善民主制度。(6分)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由“质询时间固定为星期一到星期四每天下午1个小时”“被质询者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做出答复”“下院设立了与政府工作相对应的多个专门委员会,各委员
会可以分别就政府的内政和外交问题向有关政府官员提出质询,发现政府工作中的问题,督促有关部门加以改善”可知,质询时间由不固定到固定、由可拒绝回答到有问必答、专业化、制度化程度逐步提高。第二小问,由“下院设立了与政府工作相对应的多个专门委员会,各委员会可以分别就政府的内政和外交问题向有关政府官员提出质询,发现政府工作中的问题,督促有关部门加以改善”得出答案。第(2)问,从民主制度的完善、提高行政的效率和提高透明度等角度作答。
47. (1) 原因:“冷战”时期,美国的战略重心在欧洲;吸取朝鲜战争的教训;中国政府有效的警示信息;美国采取了避免直接冲突的一些措施。(8分)
(2) 原因:国内反战运动的高涨;调整国际战略,改善与中国的关系;战争给经济造成巨大负担;战争胜利无望,欲从战争中脱身。(7分)
解析 第(1)问,由“中国政府在加强对越南的军事援助的同时,向美国政府传递了一系列警示性信息”“美国决策者对此颇为重视,加强相互间的‘信息传递’,努力理解中方的信息”“朝鲜战争式的中美直接军事冲突没有重演”可知,美国吸取朝鲜战争的教训、中国政府有效的警示信息、美国采取了避免直接冲突的一些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冷战”时期,美国
的战略重心在欧洲。第(2)问,从国内反战运动、美苏争霸中的不利局面、改善中美关系需要、深陷战争、胜利无望等角度分析即可。
48. (1) 背景:强大的综合国力,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对外贸易繁荣;积极的边疆政策;开放的与用人政策。(9分)
(2) 评述:维护唐朝的统治;为丝绸之路的畅通与西域稳定作出过贡献;个人贪婪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唐朝的西域开拓。(6分)
解析 第(1)问,由“随着唐朝的发展空调过滤网,由少数民族组成的‘番兵’‘番将’,苹果13和14哪个更值得买成为唐朝开边拓土的重要力量”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关系等角度简述唐朝的繁荣表现即可。第(2)问,由“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附”可知,其为维护唐朝的统治、为丝绸之路的畅通与西域稳定作出过贡献;由“率军征讨,大肆杀掠,掠得大量金银珠宝,皆入其家”“石国王子招引大食(阿拉伯帝国)军队进攻唐安西四镇,与高仙芝率领的唐军战于怛逻斯城(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境内),唐军大败。自此,唐朝在西北疆域的扩展受阻”可知,其个人贪婪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唐朝的西域开拓。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