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20年浙江省高考英语卷阅读理解试题内容效度分析
2016-2020年浙江省高考英语卷阅读理解试题
内容效度分析
陈程程
罗晓杰
(浙江省文成中学,浙江温州325300;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金华321000)
要:本文基于Bachman 和Palmer 的测试任务特征框架,从语篇输入和预期回答两个维度对2016-2020年浙江省
高考英语卷阅读理解试题内容效度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试题内容效度较高,具有科学性和稳定性,语篇布局合理,尤其重视考查高思维能力阅读技能,但在阅读技能和题材体裁覆盖面、难度和阅读速度要
求等方面存在不足。本文建议修订《考试说明》、丰富题材体裁、提高阅读速度要求、把握难度;重视培养学生深层次阅读理解能力和构词猜词能力。
关键词:阅读理解;内容效度;
语篇输入;预期回答一、
引言阅读理解试题在高考英语试卷中权重较大,其效度高
低对测试评价功能的实现有着重要影响。内容效度是效度的重要指标,具体指“测试的代表性和对课程目标的覆盖面
程度”(Heaton,2000:160)。内容效度越高,就越能准确测量所要测量的内容。近年来,针对特定省份高考英语阅读理解内容效度的历时研究逐渐增多(刘颖,2016;陈梦梦,罗晓
杰,2016;孟莉娜,罗晓杰2017;黄娟,2018;
等),自2016年实施高考英语改革试点以后,尚无针对浙江卷阅读理解试题内容效度的历时研究。
因此,本文依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科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
),以2016-2020年浙江省高考英语卷阅读理解试题为研
究对象,使用公信度较高的评价工具,
分析高考改革以来浙江卷阅读理解试题内容效度,以期为提高试题内容效度和发挥试题反拨作用提供参考建议。
二、研究方法(一)理论框架
本研究以Bachman 和Palmer(1996)提出的测试任务特征框架为理论框架。该框架描述了测试任务的五个方面,包括测试环境、测试说明、语篇输入、预期回答、语篇输入与预期回答的关系。
其中,语篇输入和预期回答对于评估测试内容效度尤为重要,
也是评估测试科学性的重要指标。语篇输入是指测试包含的各种材料,
包括语言的形式和内容。预期回答包括答题形式、答题方式和使用语言的形式,分为选择产出、
限制产出和拓展产出三类。阅读理解试题属选择产出的预期回答,即在多项选择任务中,测试者从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本文基于该框架,从语篇输入和预期回答两个维度,确定语篇长度、阅读速度、生词量、
易读度、题材、体裁和阅读技能七个分析项目,结合《考试说明》中六个阅读技能考点的思维能力层次分析维度(倪晗,罗晓杰,2017),确定如表
2.1.1所示的分析框架。
项目检验内容描述
语篇输入
语篇长度单篇语篇词数;语篇总词数;平均语篇词数阅读速度一定时间内完成文本阅读所要求达到的速度生词量超出《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要求的词数易读度Microsoft Word 中Flesch 易读度指数题材《课程标准》三大主题语境下的10个主题
体裁
记叙文;议论文;
说明文;应用文预期回答
阅读技能
低层次思维能力
理解文中具体信息推断生词词义理解主旨和要义判断和推理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理解作者的意图、
观点和态度高层次思维能力
表2.1.1阅读理解试题分析框架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浙江省高考英语卷是根据《考试说明》命题、以《课程标准》为基准的测试,因此要评价其效度即要检测其是否考查《考试说明》所要求的内容,是否符合《课程标准》的规定。因此,本文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采用文本分析法,由两位研究者对2016-2020年浙江省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试题(第一节传统型阅读理解试题)中的24篇文章和80道测试题目进行数据分析,
以确保分析信度。三、分析与讨论(一)语篇输入
1.语篇长度
《考试说明》未明确规定单篇文章长度,但要求“该部分所提供的三篇文章总长度不少于800词”(教育部考试中心,2015:5)。Alderson (2000)提出阅读语篇长度在150-350词之间较为合理。刘润清、韩宝成(2007)则认为作为阅读理解的材料应控制在200-500词左右。通过统计,试题长度见表3.1.1.1。
表3.1.1.1阅读理解试题语篇长度和阅读速度统计
试题年月A 篇B 篇C 篇语篇总词数
平均语篇词数
阅读时间(时间)
阅读速度(词/分钟)
2016.1029826227283227714592017.6
31929631492931014662017.1127127526881427114582018.631427729288329414632018.11303
255
311
86929014672019.633127829890730214652020.129830825486028714612020.7284
3163209203071466均值302283
291
877
292
14
63
从整体看,试题语篇总长度均超过800词,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且每篇语篇长度均在250-350词之间,符合150-350词或200-500词的要求。从纵向看,
文本平均篇章长度较稳定,最大计310词,最小计271词,极差仅39词;
从浙江省英语一年两考角度看,第二次高考单篇语篇平均较第一次长22词。从横向看,语篇长度不呈递增趋势,不符合语篇在布局上一般应遵循从短到长(董曼霞,2010)的原则,但结合语篇体裁和内容分析发现,这与语篇体裁有关。A 篇常为记叙文,它较说明文通常会更长,且表3.1.4.1也验证语篇布局总体呈现由易到难的合理排列。
2.阅读速度
阅读速度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文本阅读所要求达到的速度,为语篇总词数与阅读时间之比。《教学大纲》规定阅读速度一级目标为每分钟50-70词;二级目标为每分钟70-80词。
《考试说明》没有明确规定完成阅读部分的时间和速度,但120分钟考试时间间接规定了考生完成阅读部分的时间。为顺利完成整份试题,完成阅读理解第一节时间应为25分钟。阅读试题命制一般要求阅读短文与回答问题所需时间比例应为1:0.75(杨惠中,Weir,1998)。基于该比例,考生阅读语篇的时间为14分钟,从而统计出阅读速度,见表3.1.1.1。由于语篇长度与阅读速度紧密联系,故汇总至同一张表格进行分析。
从整体看,试题要求平均阅读速度为每分钟63词,处《教学大纲》一级目标的较低水平,距离二级目
标差距较大。从纵向看,不同年份对阅读速度的要求较平稳,最高为每分钟67词,最低为每分钟88词,极差仅9词。从一年两考的角度看,第二次高考试题对阅读速度要求总体高于第一次。第二次高考较第一次语篇长度更长、对阅读速度要求更高有其合理性,因为学生经过半年学习,阅读能力有所提高,因此试题本身也将对其提出更高要求。
3.生词量
生词量是指超出《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要求单词的词数,且“词根、词缀要求掌握的复合词和派生词不作生词计算”(孟莉娜,罗晓杰,2017:34)。《教学大纲》提出“学生能独立阅读生词率不超过3豫的材料”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0:2)
。试题生词量统计见表3.1.3.1。
表3.1.3.1阅读理解试题生词量统计
试题年月A 篇B 篇C 篇总生词量生词占语篇总词数比例中文注释生词量无中文注释生词量
2016.1025512  1.4%662017.6
33410  1.1%
912017.114
7415  1..8%962018.643714  1.6%772018.113
3612  1.4%752019.643411  1.2%742020.141510  1.2%642020.70
9
3
12  1.3%5
7
合计24
343896
1.3%(均值)5640结果表明,24篇阅读文本共含生词96个,生词占语篇总长比例均值为1.3%。可见,试题生词量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适量的生词能控制语篇难度,减少学生心理压力,有利于测出其真实阅读能力。此外,生词较集中于B 、C 篇。结合语篇内容分析发现,这与B 、C 篇是专业性较强的篇章有关。
进一步研究发现,无中文注释的生词通过简单猜词即可了解大意,并不影响内容理解。如2020年7月试题A 篇“There include comedy,satire,poignant drama,historical and regional drama.”
该句中“satire ”和“poignant ”均为生词,但学生可通过关注与其并列的词和上句“a variety of types is represented here.”
企业法人授权委托书
推测生词意为戏剧某种类。值得注意的是,不作生词统计的复合词和派生词也对考生造成阅读障碍。以2020年7月试题为例,
三篇语篇含超出《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复合词和派生词共28个,占总词数3%。如C 篇中“analytical ”“managerial ”“demand 原ing ”
“participants ”和“multitasking ”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阅读难度。因此,落实构词能力或是扩大
词汇量的重要途径。
4.易读度
易读度是指阅读材料易于阅读和理解的程度。测试阅读理解的材料,其易读度应适当,太难或太易都考查不出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杨惠中,Weir,1998:67)。影响易读度的因素主要是语言形式,如句长、生词量、语法复杂程度等。本文采用Microsoft Word 中易读度测量功能统计出Flesch 易读度指数,并参考Flesch 易读度指数参照表对其进行标准描述,结果如表3.1.4.1所示。
表3.1.4.1阅读理解试题易读度统计
试题年月A 篇B 篇C 篇平均易读度标准差标准描述2016.1085.350.445.860.517.6标准2017.6
75.064.136.658.616.2较难2017.1185.463.359.869.511.3标准2018.654.958.951.255.0  3.1
较难2018.1170.143.957.857.310.7较难2019.667.081.645.064.515.0标准2020.181.174.435.563.720.1标准2020.780.352.864.765.911.3标准均值74.9
61.2那英春晚
49.6
61.9
13.2标准
从整体看,试题阅读文本易读度均值为61.9,为标准(60-70)。
其中,半数文本属于“难(30-50)”或“较难(50-60)”范畴,可见试题具有一定难度,能达到选拔人才的作用。从纵向一年两考角度看,阅读文本未呈现第二次难度高于第一次的规律,尤其值得关注的是,2018年11月试题作为第一次高考文本,难度明显高于第二次。这一现象并不合理,毕竟学生经过半年的学习,阅读能力和水平都有所上升,所以试题难度也应适当增加。从横向看,
文本总体呈现由易到难合理分布,且各年份难度差距较大,有利于区分不同层次的考生。
5.题材
《课程标准》将学生所要学习语篇的题材要求置于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三大语境之下,并进一步细分为10个主题。笔者据此对试题题材分布进行描述与统计,结果如表3.1.5.1和表3.1.5.2所示。
表3.1.5.1阅读理解试题题材分布
试题年月A 篇
B 篇
C 篇
2016.10人与社会: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人与社会:历史、社会与文化人与社会:历史、社会与文化
2017.6
人与自我:生活与学习
人与自我:生活与学习
人与社会:历史、社会与文化2017.11人与社会: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人与自我:生活与学习人与自然:
环境保护2018.6人与社会:文学、艺术与体育人与自然:环境保护人与社会:历史、社会与文化2018.11人与社会:历史、社会与文化人与社会:历史、社会与文化
人与自我:生活与学习2019.6人与自我:做人与做事人与社会: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
人与自然:自然生态2020.1人与自我:生活与学习人与社会:科学与技术
人与自我:做人与做事
2020.7人与社会:文学、艺术与体育
人与社会:科学与技术人与自我:生活与学习
表3.1.5.2阅读理解试题题材统计
主题语境主题篇数人与自我
生活与学习6做人与做事2人与社会
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
3文学、艺术与体育2历史、社会与文化6科学与技术2人与自然
自然生态
1环境保护2灾难防范0宇宙探索
结果表明,试题题材具有如下特点。一、生活性。近半数语篇涉及“生活与学习”“做人与做事”和“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等与学生学习生活紧密相关的话题。熟悉的题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文本难度,
也更易激起共鸣;二、时代性。可调整交通信号灯、在家办公等富有时代气息的话题,既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也有助于引导其关注社会时事;三、思想性。试题在考查阅读能力的同时,也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如2016年10月A 篇通过主人公冒着危险阻止列车落水的故事传递社会责任感。
但是,试题选材也存在不足。一方面,24篇语篇中仅3
篇涉及人与自然主题,且未覆盖灾难防范和宇宙探索题材。浙江卷阅读理解试题如果连续几年未涉及某类题材,可能
会导致教学中师生忽视该类题材;
另一方面,从横向看,部分年份试题出现题材重复的现象,不利于全面充分考察考生的阅读能力和视野。
6.体裁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接触和学习不同类型的语篇”
,提出“语篇类型是指记叙文、议论文、
说明文、应用文等不同类型的文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7:17)。笔者据
此分析试题体裁,
结果如表3.1.6.1所示。表3.1.6.1阅读理解试题体裁统计
试题年月记叙文议论文
说明文应用文
2016.10A B/C 2017.6
A B/C 2017.11A B/C 2018.6A B/C
2018.11C
A/B 2019.6A C B 2020.1A B/C
2020.7B/C A 合计7
0152比例29.2%
0.0%粉红女郎演员
62.5%8.3%
研究发现,试题在体裁选择上内容效度不高,覆盖面既不全面也不均衡。一方面,试题缺少对议论文的考查。尽管部分记叙文和说明文涉及议论部分,间接地对议论文进行一定程度的考查,比如2018年
11月B 篇在说明美国学校行事历演化后陈述不同人对现行行事历的正反观点,但没有纯粹议论文的考查;另一方面,试题体裁过于集中,分布不均衡。仅说明文就有15篇,比例高达62.5%。尽管说明文是学生生活和学习中常见体裁且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对其偏重体现了高考注重生活类话题和语言实用性,但这也导致其他三种体裁的考查比重偏小,不利于全面考查学生对各种体裁的阅读能力,甚至可能对教学起消极导向作用。
从横向看,记叙文普遍放在A 篇较为合理。记叙文对学生来说较熟悉,阅读难度相对较低,前置有利于考生减轻心理压力,顺利进入应对阅读测试的状态。
(二)预期回答
1.阅读技能
《考试说明》规定阅读理解部分主要考查考生理解主旨和要义、理解文中具体信息(即细节理解)、推断生词词义、做出简单的判断和推理、理解文章基本结构和理解作者意图、观点和态度六大技能(教育部考试中心,2015:5-6)。本研究据此对试题阅读技能覆盖面进行了统计。
表3.2.1.1阅读理解试题阅读技能覆盖面统计
试题年月主旨大意
细节理解
推断词义
判断推理银行卡如何开通网银
文章结构
作者态度
2016.100505002017.6
1504002017.111
4
03022018.61
4
13012018.111
4
14002019.62413002020.11405002020.716
03
00合计8
3633003比例10.0%
45.0%
3.8%
37.4%0.0%
3.8%
如表所示,试题对六种阅读技能的考查不全面,缺少对文章结构的考查。同时,各项阅读技能考查不均衡。细节理解和判断推理题高达82.4%。细节理解题检测考生对文本理解的精确性和全面性;判断推理题则要求考生深入理解文本,其高比例有合理性。然而,这也导致其他几项技能在部分年份并未
考查,如2016年10月仅考查细节理解和判断推理两项阅读技能。可见,
对阅读技能的考查不符合《考试说明》要求。试题过分偏重或忽视某项阅读技能,不利于全面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不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各项阅读技能平衡发展。
本研究进一步结合倪晗和罗晓杰(2017)针对六个阅读技能考点的思维能力层次分析维度,将试题划分为高低思维能力层次阅读技能的考查,
结果如图3.2.1.1所示。如图所示,试题对高低层次思维能力考点均有涉及,约各占一半。
qq消息记录在哪其中,两次考试中考查高层次思维能力试题多于低思维层次能力,高比重的高层次思维能力考点数量足见近年来浙江卷对高思维层次能力考查的重视,凸显其区分
度,有利于发挥高考选拔性功能。此外,历年对应高低思维能力的考题分布较稳定,有助于发挥其对教学的积极反拨作用。
图3.2.1.1阅读理解试题阅读技能高低思维层次考查统计
四、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对2016-2020年浙江省高考英语卷阅读理解
>鄂怎么读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